:::主要內容區

公共部門資金緊縮世代下美國農業研發議題

文/農糧署洪忠修 譯

一、前言

  一般認為研究發展經費的投入多寡,對於維持產業發展具有關鍵的地位。在過去數十年間,美國民間部門各類資金,投入於農業部門(包括農業生產要素與糧食產銷)的研究發展經費,確實已遠遠超過公部門的經費投入。值此同時,相較於全球其他部分國家刻正透過政府公共資金,大力支持農業部門的研發經費支出,尤顯得美國公共部門在農業部門的研究發展經費份額日漸減少。就農業研發經費投入而言,另一方面亦意謂著攸關有效維繫農業生產力的優勢所在。

二、公共部門在美國農業發展的角色

  相對於其他美國經濟部門發展而言,早期美國公共部門的經費投入,一方面一直是維持著農業部門發展的重要力量所在;另一方面,做為全球最大的農業研究發展組織機構,美國公共部門也扮演著研究發展的主導者地位。然而,這種情形近年間已明顯逐漸有所轉變。以1970至2008年近40年期間,農業部門的研發經費來自公共部門的投入約占50%,但到了2013年時已大幅降至30%。值此之際,在2008年至2013年期間,以通貨膨脹率平減後的實質投資計算,公部門的研發投資雖減少了20%,民間部門的研發投入卻增加了64%之多。再就全球農業部門研究發展經費各國公共部門所占份額而言,自19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美國公共部門在全球農業研發經費支出占比約在20~23%,高居全球第一位。然而,在2009至2013年期間已減少至13%,落後在中國大陸之後。

  綜觀1948至2013年美國農業產出成長率高達169%之多,除了拜農業土地與勞動力投入外(事實上在這段期間內,土地與勞動力兩項生產要素投入係呈現遞減趨勢),研發成果帶來生產技術進步的貢獻著實更為重要。以2013年為例,美國政府農業研發預算38億7,300萬美元,包括聯邦政府28億1,200萬美元、州政府10億1,600萬美元;至於民間農業研發經費則為124億4,600萬美元。總體而言,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的農業研發經費總計高達163億1,900萬美元,但支出與運用仍以各自部門為原則,僅有少數資金會在公私部門間相互流通。

三、美國政府部門農業研發經費結構與變遷

  在過去數十年間,美國公部門投資諸多經費在公共領域的研究發展工作。就農業部門研發而言,諸如農業機械、農業化學、種子種苗等等基礎性質的生產要素投入;至於民間部門的研發經費,則相對多半屬於商業性質的運用科技領域。申言之,前者,政府部門投入的公共領域研發項目,以非商業盈利導向,具備公共財科技性質為主;後者,民間部門的研發方向,則以具備專利與受智慧財產權保護者為主。

  再者,經濟學者歸納農業部門研發的產銷專業知識,本質上有別於一般商品或服務業的商業可交易特質。具體而言,主要可歸納為三項原因,包括具有社會公益特性、外顯性且高度流通性、學習門檻與關鍵技術相對並不高。因此,既因具備這樣的總體特質,農業部門在產銷知識研發過程中,恐有沈沒成本現象產生,抑或研發成果只具備低度經濟效益。因此,在早期社會責任相對薄弱下的總體環境中,自不易具備引發民間部門高度意願投入農業產業研發的經濟誘因。

  自1971年至21世紀初期,此一期間政府與民間部門的農業研發經費約維持在相當水準。但自2003年起,政府部門編列的農業研發資金由60億美元水準明顯逐年減少,迄至2013年時只有45億美元;反之,同一時期民間部門的農業研發資金則由60億美元呈現較大幅度的倍數增長,迄至2013年時已高達120餘億美元。

  歸納政府與民間部門農業研發資金增減變遷主因,包括(1)鑒於1970至1980年代間,專利與智財權觀念蓬勃發展,對於農業生物技術與種子種苗品種權等研發專利的高度重視,誘導民間部門更加深投入意願。(2)生物科技研發的嶄新契機與里程,相關的法規制度與生命科學教義起了重大的突破,甚至進展至基因轉殖的生物科技層次。(3)新興國家快速發展與經貿自由化潮流,促成農業生產要素、農產品,乃至農業服務業的貿易機會。(4)聯邦與地方州政府的總體研發預算減少。

四、執牛耳的美國農業研發能量

  即使近年美國政府編列在農業研發經費已逐日減少,但美國的總體農業研發能量,仍然高居全球領導地位。以研發成果為例,2006年美國擁有4,500項農業研究成果專利,2011年時則提高為1萬8,000項,3倍於居全球排名第二的日本。專利權授權方面,2014年植物品種改良授權逾1,500件,高居全球第一位;至於作物栽培品種授權亦超過1,000件之多。

  雖說美國民間部門逐漸擴大農業部門的研發能量,一方面對於農業產業帶來無限的發展動能契機,但另一方面亦帶來公私部門對於研發人才競爭的後果。特別是某種程度下,鑒於政府部門的公共職能得以不計回收研發成本,然此舉亦恐造成對民間部門的研發能力產生排擠效果。因此,若為減輕排擠效果,政府部門的農業研發應朝向社會利益導向;至於民間部門的農業研發,則以具備潛在利益與足以發揮自償性為導向。如此一來,似可將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原本存在的排擠效果,得以降至最低的影響程度,更可順勢轉化為具有互補內涵的良性效果。

五、結語-農業研發課題

  從過去數十年以來產業研發的發展軌跡,吾人得知研發著實為產業持續發展不二法門,農業部門自亦不為例外。吾人可歸納幾點重要結語。首先,在總體研發層面而言,美國農業產業維持高度的成長與發展,與長期關注投入研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以致美國農業部門的發展能量,得以高居全球領先地位與領導角色。其次,就農業研發內部層面而言,政府部門研發資金雖有遞減趨勢,但民間部門的研發投入則持續增長。此一結構具有二層意涵,一者,政府部門農業研發以公共經濟領域為主,著重面向與順序包括農業環境議題、作物制度與品種保護、動植物安全健康、食品營養衛生與安全、食品製造加工技術、經濟政策與社會發展等內涵;再者,民間部門的農業研發則以具備創造商業利潤領域為主,著重面向包括食品製造加工技術創新、作物制度種子種苗品種之專利與智財權保護、農業機械研發等。

  由於美國農業發展對於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足以影響全球農業科學研究理念與實務發展需求。因此,長久以來美國農業研發走向與成果,對世界各國具有高度的研發指標性。在眾多的農業研發領域中,本文認為基因科學領域與資訊科學領域二者,恐成為未來農業研究發展的重要顯學所在。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3-16: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