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全臺一起動起來「植樹護林 守護臺灣」-106年植樹月系列活動紀要

文圖/林務局 林娉妃

  3月正值春季,氣候宜人且雨水充足,是植樹好時機,林務局在今(2017)年秉持護樹理念,並響應「國際森林日」及「世界地球日」,特別傳達造林撫育的重要。因此,今年植樹月的活動主軸,就是邀請全民一起動起來「植樹護林 守護臺灣」。茲就今年林務局主辦之植樹節中樞植樹、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及森林市集等三項活動之內容及成果,記述如下:

中樞植樹聚焦海岸林復育,守護國土保育生態

  國際上各先進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及造林的感情,並促進國土綠化,進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藉由全國的植樹節宣傳活動,告訴民眾植樹造林對國家與環境的重要性。保安林是一種功能性的森林,基於社會公益及特定對象的保全目的,會採用較嚴格的方式管理。為了宣揚保安林對國土保安之貢獻,加強保安林的營造與復育,今年「中樞植樹活動」特別選在臺灣本島最北端,也是東北季風首當其衝的富貴角,位屬新北市石門區境內編號第1015號的飛砂防止保安林地舉辦。

  3月12日上午10點30分由副總統陳建仁率領中央五院及新北市政府近50名官員,在當地石門國小學童「愛心樹遍人間」的直笛樂聲伴奏與陪同下,種下石門地區原生的海岸樹種「厚葉石斑木」,希望透過「植樹護林 守護臺灣」活動,能厚植海岸林並復育海岸生態,保全該地區周遭土地,以強化保安林的多元功能。當天,林務局所屬的8個林區管理處今年植樹月期間,也在所轄的保安林地內補植數量高達1萬餘株的海岸原生樹種,除了能縫合保安林破損處,更可讓海岸綠帶延伸到內陸地區,甚至將濕地及河川串聯起來,建構出臺灣的國土綠色網絡,成為因應氣候變遷最堅實的防線。

  副總統致詞時強調,前(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並在去(2016)年11月4日正式啟動生效,目前全球已有72個國家(總排放量占全球57%)完成該國法制流程,希望能在2100年以前,共同為減緩地球暖化速度,抑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必須「遠低於攝氏2℃」的目標而努力。臺灣身為「亞太經合會」(APEC)會員國,為了達成2007年APEC雪梨宣言-也就是2020年前,APEC地區森林面積至少增加2,000萬公頃的目標,我國也一直努力提高森林的覆蓋率。而根據最新的全國森林資源調查,臺灣森林總面積有219.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將近61%,與20年前的58%相比,增加了將近8萬公頃的森林覆蓋面積,成績雖然可觀,但和地球環境被破壞的速度相比,相信臺灣可以做得更多、更快、更好。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海岸陸續遭受侵蝕與災害,對於人類的生命財產與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尤其,臺灣四面環海,本島及附屬島嶼的海岸線長達1,566公里,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國人更應強化海岸地區面對季風侵襲及自然災害的防衛能力。海岸保安林正是以綿密的林木構築成沿海第一道天然屏障,攔阻來自海風夾帶的強烈風沙與鹽害,對沿海地區的國土保全及農業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功能,是名符其實「保」國「安」民的海岸森林。

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隆重舉辦,林主委聰賢頒獎致敬

  3月18日下午2點在林務局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106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林務局為營造大會一個溫馨的饗宴,讓受獎者及其親友浸潤在溫馨與歡樂的氛圍,在活動設計場佈、流程安排及多媒體的舞臺搭配,均特別的用心。並透過播放得獎者的介紹短片,使觀禮者了解其功勳事蹟,讓得獎者倍感榮耀。

  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致詞時表示,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育是跨領域的任務,需要全民在行動和價值觀上共同呼應,並呼籲各界一起合力落實世代正義及環境永續,讓每一個世代享有美麗的寶島。

  今年的林業及自然有功人士遴選作業,廣邀了國內174個政府與民間團體推薦選拔,計有41位推薦人選,選拔過程經初審、複審,最終選定了15位來自政府機關、檢調單位、學校、研究單位、民間團體及社會企業對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傑出貢獻的人士,獲獎事蹟涵括了盜伐查緝、冒險執行空拍任務、學術研究、農業溼地復育及環境教育,乃至政策制定及國際事務推動。

  林務局也特別邀請了原住民藝術創作者-撒部‧噶照,運用林務局提供的漂流木,為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親手製作了名為「守護」的獎座,象徵得獎者具有守護山林、海洋、自然、生命的一顆心,也希望同樣的理念在每個人心中萌芽成長,並由農委會林主委親頒獎金及獎座,向獲獎者致上最崇高敬意。其中,阿美族藝術創作工作者舒米˙如妮女士是唯一的原住民得獎者,30年前,港口部落的石梯坪水梯田因水圳崩壞以及年輕人口外流而棄耕,舒米˙如妮回到部落,與林務局共同合作,號召族人修復水圳,找回原有的水梯田生態與文化,導入部落三生(生態、生活、生產),結合民族動植物調查、生態導覽及藝術文化,讓已陸化的梯田重新找回生機與部落的產業希望。

  其他得獎人分別為臺灣環境資訊協會陳瑞賓秘書長,發行臺灣第一份民間環境電子報成為重要環境資訊窗口;國內研究農業昆蟲宗師楊平世教授,30餘年來為臺灣昆蟲保育貢獻心力;任職學界的方偉達副教授及楊勝任教授,分別在濕地保育及綠美化、老樹保育為重要之推手。造林綠美化方面,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的謝英士董事長,積極參與國內外復育及造林,認養國有土地200坪;宜蘭縣礁溪鄉匏崙社區發展協會許金壽理事長則號召社區總動員,成功活化社區。學術研究上,周政翰先生多年來研究蝙蝠生態,建立完整臺灣蝙蝠回聲定位資料庫;中研院研究員邱志郁先生則致力於海岸林及土壤研究;特生中心林旭宏組長首創網路社群匯聚網友力量進行生態調查,推動公民科學。另外,空勤總隊飛行員楊志平先生多次參與天災後空拍任務,航拍成果提供即時救災及林業經營之用。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施季芳主任及農林航空測量所管立豪所長,則分別在森林遊樂經營及保育工作推動得力。而森林資源保護、查緝盜伐及盜獵工作上,以首位以滯留河床之樹木殘留物等滯留物提起公訴的葉清財檢察官,及破獲多起重大盜伐和非法獵捕查緝案件的保七總隊林俊誠警員,維護森林資源,績效卓著,榮獲有功人士殊榮。

  此外,大會亦頒發8處植樹綠美化全國模範社區、3單位推動生命教育楷模獎、3位傑出國家森林志工、4處加強森林保護績優社區、1位傑出森林護管員及15位優秀森林護管員、4個績優國家森林志願服務運用單位、2處績優國家森林遊樂區及5處造林綠美化績優單位等獎項。特別的是,林務局為感謝泛太平洋集團潘思源總裁以個人名義於103年捐助100萬元協助林務局成立「臺灣龜類保育與研究中心」,又於105年捐款66萬元投入海龜救援工作,特別在林聰賢主委見證下,由林務局林華慶局長在大會中致贈感謝狀,以感謝其義舉,希望藉由潘思源總裁的拋磚引玉,讓更多民間力量一齊投入保育行列。

  希望藉由這些獎項的肯定,給予辛苦奉獻的個人及團體鼓勵,更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自然環境保護的支持及投入,讓臺灣的林業及自然保育走得更穩健、更紮實!

森林是臺灣最大的服務業,森林市集就是森林教室

  森林占了臺灣陸地的6成面積,森林提供國人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源、青翠的山景、動植物的棲地、滯洪減災的緩衝、食品與藥品的來源,森林其實是臺灣最大的服務業,但人們每天都在享受森林生態系的免費服務卻不自知。因此,林務局刻意選在植樹月期間並配合321國際森林日,在3月24日至26日在臺北華山劇場及中央藝文公園舉辦首屆森林市集,希望讓國人更認識森林生態系對人的多元服務價值。

  森林市集是以「森林教室」及「森林商展」的概念,邀集了國內74家具代表性廠商,展售數百種森林相關特色商品,應用範圍涵蓋企業需求與家庭生活,不僅創新也兼具實用性,總計115個攤位數,並以森林故事書為創意發想,區分為「國產材林產品」、「木構造工程應用」、「森林周邊社區特色商品」、「生態旅遊套裝行程」、「工藝中心天然染織」及「竹藝或木育遊戲DIY」等六大商品區,讓民眾到森林市集方便按圖索驥。

  農委會翁章梁副主委出席24日記者會說到「森林是一座綠色能源」,臺灣得天獨厚,靠山又近海,森林覆蓋率達6成以上,臺灣社會原應要很懂得森林、親近森林,但需要更有系統的了解森林生態系的重要性,才能發自內心的守護森林。森林經營某個程度需要疏伐,不只是為了獲得木材本身,更是為了森林的健康。他還說,臺灣自1990年禁伐天然林,目前臺灣的木材自給率不到1%,林務局已規劃以森林健康為前提的疏伐,兼顧森林保育及善用國有材,並與公民團體溝通並讓社會大眾放心,對木材的永續利用將與國際接軌,並減少碳足跡的能源運用。

  為呼應國際森林日,特別於25日上午9時在華山大草原舉辦「321字型」的千人排字及空拍活動,參與民眾也都難掩興奮不時熱情揮手,都表示很高興能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當天現場雖然下起大雨,仍澆不熄近千位民眾的熱情參與。農委會林聰賢主委也親臨現場致詞並參與排字,他希望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社區周邊踴躍種樹,愛護樹木,讓每一棵樹都能回饋給下一個世代。

  森林市集也是作為向國人推廣國產木、竹材商品的商展平臺,有許多木、竹相關的知名特色商品,如三義鴨箱寶、和木相處、昆儀「根源 TWBwood」、耕木工場、向陽薪傳木工坊、鄉村玫瑰木作設計、永霆國際竹炭、裕森竹音工坊、梵谷企業、元泰竹藝社、LABOOS竹生活用品、無患子生技開發有限公司、千層述、伊豆創意開發有限公司、瑩迪企業、桌住愛、正昌製材、德豐木業等公司商品;還有許多團隊開發的技術,如林試所林產組、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臺大實驗林、中興實驗林、嘉義大學、臺北市農會、CAS臺灣優良林產品、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材料產業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同時,配合今年國際森林日「森林與能源」的主題,也特別規劃相關展示攤位,包含中興大學的「木質材料氣化能源利用技術」、耕木工廠利用剩餘樹皮燃燒產生蒸氣作為木材乾燥能源製成的商品,以及瑩迪企業以生質燃料技術製造的木質顆粒。並特別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合作,透過現場木製、竹製的藝術創作,讓民眾更加了解木、竹材應用於傳統技藝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此外,為增加參展廠商團體與民眾的互動機會,以提升民眾對林產商品的接受度與信任度,分30場次、每場15分鐘之參展企業團體的商品介紹,搭配有獎問答,拉近企業商品與民眾的距離,希望有助於各家廠商未來的森林商品銷售。甚至正昌與德豐2家木業公司分別在分配攤位旁邊搭建小木屋及介紹組合木構造工法的大型實體物。

  同時,市集也規劃靜態展示區,說明森林生態系的多元服務價值、國產材相關知識以及綠色保育標章意涵,還有各種樹種的種子實體及木材的橫切面展示,提供民眾認識及分辨,非常適合師生與親子共同體驗這場特別的森林環境教育與知識饗宴,讓民眾能進一步認識臺灣的森林。

結語

  今年植樹月合計送出10種以上逾10萬株樹苗,林務局期盼透過一連串植樹、護樹、贈苗與社區綠美化等活動,喚起民眾正視永續森林的重要性。誠如陳副總統說的,植樹造林不應只在3月12日這一天,而應該是365天持之以恆的工作,植樹造林也不只是政府的工作,應該由民間團體、企業、乃至於個人,共同積極參與認養造林行動,並教育國人正確認識我們的土地和環境。因此,林務局除積極鼓勵民間團體及企業參與長期認養造林,讓臺灣重回森林之島,並推廣政府及民間多採購國產材,及向民眾宣傳使用優質國產林木的好處,促進對國內林產業永續發展。同時,更重視正確護樹觀念之宣導,如今年已選定「臺北市立民生國中」做為示範點,引入專家協助校園護樹示範作業,就是希望由學校教育率先推動做起,讓樹木保護觀念在校園扎根,也希望家長、老師常帶著孩子走入森林,親近大自然,從小建立起正確的「植樹護林」觀念。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4-18: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