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跨域合作示範~以臺中與苗栗地區為例

文圖/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 簡俊發.翁志成.劉鎮榮

一、推動緣起

  農村社區發展與在地產業活絡與否息息相關,為整體提升社區核心產業價值鏈,跨域合作的資源整合及分工合作即扮演重要角色,更是政府推動農村再生最重要的關鍵策略之一。農村產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為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水土保持局近年積極辦理「跨域合作示範計畫」,與農委會相關單位組成跨域合作平臺,共同推動各該地區核心農村產業升級與多元加值發展。運用本會相關單位之產業專業及技術結合農村再生資源之縱橫向整合,擴大統合及運用各部門資源,期達成促進農村核心產業活化與自主發展。

二、跨域合作推動過程 

  透過跨域合作平臺運作模式,深入瞭解社區產業面臨之困境,藉由跨域合作模式導入相對應策略與解決方法。跨域合作在推動的過程中,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扮演計畫主軸目標執行的資源整合與執行控管角色,為確實掌握各合作單位執行方向推動歷程及成效,導入PDCA管理循環概念,依據各示範社區產業發展課題與需求,媒合適合專家之技術與輔導,訂定相對應計畫(Plan),並透過跨域合作之重要工作,以精準、確實而又保持彈性的方式,執行各示範社區的計畫(Do),再藉由本分局邀集各合作單位參與跨域整合平臺會議,管控各合作單位執行期程進度與方向,並依計畫執行成果及加值效益,檢視執行效益與訂定策略或執行內容是否相互連結(Check),最後,針對各示範社區產業發展方向及跨域合作執行成果,給予未來推動建議與回饋(Act)。

三、產業跨域合作案例一:臺中市太平興隆社區荔枝產業

  臺中市太平興隆社區荔枝產業跨域合作示範計畫,以「黑葉荔枝的故鄉」為主題,跨域合作內容包含:協助荔枝鮮果外銷量、品質提升,建置及運用興隆社區荔枝產業示範園區為首要工作。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召開荔枝產業的跨域合作工作平臺會議。(105.07.14攝於興隆社區)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召開荔枝產業的跨域合作工作平臺會議。(105.07.14攝於興隆社區)

(一) 荔枝產業的核心價值

  興隆社區人口數約占太平區總人口2.2%,該社區農村再生計畫於101年核定(核定文號:府授農輔字1010023083號),在地產業以龍眼、荔枝、香蕉為主,其中荔枝是太平地區的重要經濟作物,面積約達616公頃,年產量約為3,674公噸,荔枝供應占全國27.6%。

(二)解決產業發展課題及推動成果

  太平荔枝盛產期約在每年6~8月間,因產期短、產量大,常造成內銷市場供需失衡,因此在量產期間需藉由地區農會的鮮果外銷,調控荔枝鮮果的內銷市場價格,藉由外銷的需求量能提升,穩定國內荔枝鮮果價格。相關辦理重點說明如下:

  1. 設置田間初級冷鏈場之調控機制,有效紓緩冷凍廠瞬間處理壓力
      太平地區須於每日上午採收的外銷荔枝鮮果,常在冷凍廠外面冗長排隊等待降溫處理,隨著時間流逝,無法立即降溫之荔枝鮮果,常造成外銷荔枝保鮮期降低及口感不佳等問題。
      藉由農業試驗所王怡玎博士協助導入荔枝園下的初級冷鏈技術,並由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太平區農會及興隆社區,共同於荔枝園樹下協助設置4處荔枝鮮果的「田間初級冷鏈場」,即時配合農民將剛採收的荔枝鮮果,立即在田間進行第一道初級降溫(約5~10℃),有效調控荔枝鮮果進入冷凍廠的進程,解決荔枝降溫的塞車問題,整體提升外銷量能與品質穩定。
  2. 導入田間管理技術,同步配合國際用藥標準提升外銷競爭力
      近年氣候變遷異常,病蟲害侵襲嚴重,降低荔枝產量與品質影響荔枝產業發展甚鉅;透過農業試驗所黃毓斌博士於荔枝防治用藥及管理技術協助,針對荔枝樹及土壤肥力檢測、作物營養調查、施肥管理、病蟲害用藥安全管理以及果園管理等之資料建立,俾據以達到栽培及產銷一貫化管理模式的規劃;其中,經測試病蟲害防治成果,跨域邀請藥毒所、農糧署等單位協助解決荔枝鮮果外銷美國所需示範性用藥調整,進而辦理示範性用藥推薦及管理技術推廣講習和建置管理SOP手冊,提升當地農民對荔枝栽培、田間管理等技術與知識,針對荔枝外銷管理技術之提升給予實質協助。

  3. 建立外銷示範教育場域,為社區農村再生產業發展效益加值
      藉由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農試所、農會及社區共同努力下,針對荔枝外銷契作果園建立在地化的專屬學習場域荔枝示範園區,提供合理的管理機制示範,有效提升農民的荔枝管理技術;另外也藉由示範教育場域,同步輔導興隆社區的農事體驗及導覽解說規劃,進一步跨域加值展現社區整體產業發展的成果。

太平興隆社區荔枝示範園區內的田間冷鏈初級處理場(左)、農民將剛採收的荔枝鮮果進行摘果去枝葉整理(中)、農試所王怡玎博士協助荔枝果粒冷鏈處理技術說明(右)。 太平興隆社區荔枝示範園區內的田間冷鏈初級處理場(左)、農民將剛採收的荔枝鮮果進行摘果去枝葉整理(中)、農試所王怡玎博士協助荔枝果粒冷鏈處理技術說明(右)。太平興隆社區荔枝示範園區內的田間冷鏈初級處理場(左)、農民將剛採收的荔枝鮮果進行摘果去枝葉整理(中)、農試所王怡玎博士協助荔枝果粒冷鏈處理技術說明(右)。   

太平興隆社區荔枝示範園區內的田間冷鏈初級處理場(左)、農民將剛採收的荔枝鮮果進行摘果去枝葉整理(中)、農試所王怡玎博士協助荔枝果粒冷鏈處理技術說明(右)。 

經由跨域合作,由農業試驗所協助編印《中部黑葉荔枝栽培管理操作流程手冊》供荔農參考使用。 經由跨域合作,由農業試驗所協助編印《中部黑葉荔枝栽培管理操作流程手冊》供荔農參考使用。 

經由跨域合作,由農業試驗所協助編印《中部黑葉荔枝栽培管理操作流程手冊》供荔農參考使用。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輔導於荔枝示範園區內,除可供農民學習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在地專屬場域外,也結合社區產業文化,發揮跨域多元加值服務。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輔導於荔枝示範園區內,除可供農民學習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在地專屬場域外,也結合社區產業文化,發揮跨域多元加值服務。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輔導於荔枝示範園區內,除可供農民學習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在地專屬場域外,也結合社區產業文化,發揮跨域多元加值服務。

(三) 荔枝產業跨域整體效益

  1. 荔枝鮮果的初級冷鏈「降溫」處理,延長保持荔枝的品質及口感,讓外銷荔枝保鮮由7天延長至21天,提高外銷市場競爭力,開啟多元外銷通路。
  2. 調控荔枝鮮果的外銷節奏,初級冷鏈場建置後,改善過去荔枝鮮果同時出園在冷凍廠外集體塞車情形,經由調控處理,由原本外銷的7貨櫃提升至11貨櫃,整體提升鮮果外銷量,奠定荔枝外銷產業鏈的基石。
  3. 建構在地化外銷示範場域,打造專屬的荔枝產業教育示範空間,協助農民用藥管理SOP化,協助農民朝科技化管理的目標邁進。
  4. 農民栽種信心增加肯定跨域專業整合,雖105年逢超級寒流荔枝減產影響,但農民仍優先供給荔枝外銷訂單,齊心積極穩定國外市場占有率,因此跨域合作協助產業發展的永續工作是值得農民信任與肯定的。

四、產業跨域合作案例二:苗栗縣苗栗市南勢社區茶產業

  苗栗縣苗栗市南勢社區茶產業跨域合作示範計畫,以「運用茶產業在地優勢,共創產業一條龍之永續發展」為主題,以協助苗栗在地紅茶產業質量提升之永續發展為目標。

(一)茶產業的核心價值

  苗栗地區過去茶葉產業耕種面積約有1千多公頃,苗栗市農會為精進苗栗茶產業永續發展,於103年度重新籌組解散已久的茶葉產銷班,透過嚴格規定暨統一管理,力求整體提升茶菁品質,以永續苗栗茶產業發展,保障茶農經濟收益。

(二)解決產業發展課題及推動成果

  南勢社區位於苗栗縣苗栗市南邊之村落,面積約為391公頃,屬低海拔地區。社區於104年核定農村再生計畫(核定文號:府農休字第1040095486A號),就茶葉部分而言,苗栗市茶葉栽種面積已有30公頃以上,其中南勢社區約占15公頃,並以八甲茶園附近為主要種植區域。

  目前茶農年齡普遍較高,且以慣行農法居多,部分土地及茶樹老化嚴重,有待進一步突破解決。相關辦理重點說明如下:

  1. 建置在地化茶園示範區,厚植茶農軟實力提升整體茶菁品質,增加茶園復耕信心 八甲地區茶農多數依靠過往累積之經驗耕種,對於田間管理及安全用藥新知識普遍較為缺乏,常造成整體茶菁品質良莠不齊   
      透過本跨域合作示範計畫,經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劉秋芳博士的輔導,於示範茶區協助診斷茶園土壤肥力及茶樹老化狀況檢測,並且透過教育訓練導入田間管理新技術,以及茶農合理施肥及安全用藥效能觀念,進而降低農民管理成本,循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另結合苗栗市農會及農糧署資源,共同推廣茶園復耕工作,目前已有茶園面積持續增加,當中也包含茶農返鄉第二代的參與。
  2. 建置在地化茶園示範區,厚植茶農軟實力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結合苗栗市農會、茶業改良場等單位,共同建置八甲茶區示範園區,建置完整茶園導覽系統,強化在地茶產業品牌,提供未來茶人訓練與相關體驗教育之專屬茶園,作為苗栗地區共同推廣茶產業永續發展的示範基地。
  3. 導入茶人訓練,培育在地茶產業人才
      跨域合作機制整合苗栗市農會與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及茶改場合作,規劃相關教育課程,透過採茶、製茶、實務教學等訓練,培育在地茶產業人才共計30人,作為推廣在地茶文化的主要代言人,除增加行銷在地茶產業外,也藉由教育訓練計畫,循序協助茶農製茶技術之提升,穩固茶葉源頭品質,並吸引更多青年投入,共同開創茶產業發展契機。
  4. 導入產業加值概念,積極推動茶產業行銷活動
      於八甲示範茶園,結合客家文化、茶藝等元素,與苗栗市農會、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茶改場、苗栗農工等單位,共同辦理茶產業推廣行銷成果發表會,藉由茶人訓練的成果發表,也藉此大力推廣在地品牌,讓更多民眾瞭解苗栗的優質「貓裏紅」紅茶。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簡俊發分局長(中)親自主持跨域合作平臺會議,運用跨域合作平臺機制,針對核心產業發展的課題,尋求對策予以解決。(105.07.27攝於南勢社區)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簡俊發分局長(中)親自主持跨域合作平臺會議,運用跨域合作平臺機制,針對核心產業發展的課題,尋求對策予以解決。(105.07.27攝於南勢社區) 

茶業改良場與當地茶農合作進行茶園更新及無毒用藥栽培示範,成效顯著。  

茶業改良場與當地茶農合作進行茶園更新及無毒用藥栽培示範,成效顯著。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建置八甲茶園示範園區結合農事體驗及茶人相關教育訓練,提供完整的茶產業訓練場地。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建置八甲茶園示範園區結合農事體驗及茶人相關教育訓練,提供完整的茶產業訓練場地。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建置八甲茶園示範園區結合農事體驗及茶人相關教育訓練,提供完整的茶產業訓練場地。 

藉由茶產業相關教育課程培育在地茶人,訓練種子部隊及提升茶農相關知識與技術。 藉由茶產業相關教育課程培育在地茶人,訓練種子部隊及提升茶農相關知識與技術。 

藉由茶產業相關教育課程培育在地茶人,訓練種子部隊及提升茶農相關知識與技術。 4.

融合茶藝及客家文化元素的茶產業文化活動(左)、在地學童參與茶體驗讓茶產業文化向下扎根(右)。  融合茶藝及客家文化元素的茶產業文化活動(左)、在地學童參與茶體驗讓茶產業文化向下扎根(右)。

融合茶藝及客家文化元素的茶產業文化活動(左)、在地學童參與茶體驗讓茶產業文化向下扎根(右)。

苗栗八甲茶區運用茶園綠肥作物羽扇豆(Lupinus,又稱魯冰花)改善土壤性質,朝友善耕作及客家茶文化深化優化邁進。

苗栗八甲茶區運用茶園綠肥作物羽扇豆(Lupinus,又稱魯冰花)改善土壤性質,朝友善耕作及客家茶文化深化優化邁進。

(三)茶產業跨域整體效益

  1. 建立在地化跨域合作整合平臺模式,整合產、學及各部門的專業協助,靈活運用打造茶產業永續發展新契機。
  2. 深耕人力厚植產業,藉由產學合作進行人力專業培訓,傳承種茶、採茶及製茶技術,目前已有部分茶農第二代返鄉種茶,厚植整體產業永續發展的軟實力。
  3. 增加茶園復耕面積,以因應產業價值鏈的市場需求,逐年推廣並增加茶園耕種面積,106年預估可增加至5公頃。
  4. 跨域加值苗栗紅茶的品牌行銷,提升茶菁品質及價格,當地茶菁最初由每公斤13~15元,成長至28~30元,整體收入金額提升140%,增加茶園復耕面積及青年返鄉意願(茶菁價格由苗栗市農會提供)

五、結語

  經由農村社區產業跨域合作的推動下,為臺灣農村社區產業樹立起全新的標竿,期望藉由跨域合作的經驗累積,運用跨域合作平臺模式,整合各部門資源及媒合各專業單位,輔導農村社區產業升級與多元加值發展,循序將社區的核心產業,從點、線、面延伸,加速提升整體產業發展,進而吸引青年返鄉或留農參與經營,達成活絡農村產業振興農村經濟的終極目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6-21:6,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