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馬來西亞鳳梨產業發展政策分析

馬來西亞農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經濟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心Noorlidawati Ab Halim 1
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行政助理 吳昶清 譯2

一、引言

  鳳梨Ananas comosus是馬來西亞最常見的熱帶水果之一。它被歸類為具有很大潛力的主要水果,它廣受喜愛是因為它有多種的食用方式,成熟的鳳梨可以作為點心或沙拉直接生吃;當地美食則大多以烹煮或加工成果汁和果醬等。以青鳳梨製成的果汁被認為適合於治療各種疾病,因為它富含如鳳梨蛋白酶和維生素A和B1等營養素。此外,鳳梨還含有檸檬酸,可有效消除脂肪,有助於減輕體重。

二、馬來西亞鳳梨產業

  鳳梨主要種植在柔佛州、沙撈越州、沙巴州、吉打州、雪蘭莪州、檳城州和吉蘭丹州。在馬來西亞種植的鳳梨品種有MORIS、MORIS Gajah、Josapine、Yankee、Gandul、N36和MD2。然而,只有兩個當地品種成功外銷,即Josapine和N36,主要銷往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 UAE),因為這些品種有較長的保質期(Abu Kasim等,2010)。目前,馬來西亞也種植來自夏威夷的MD2品種,並在當地和國際市場上銷售。鳯梨占馬來西亞農業糧食種植區面積的6.3%,是榴蓮(41.3%),香蕉(18.0%)和紅毛丹(9.8%)之後的第四大面積。在馬來西亞,鳯梨種植面積約10,847公頃,2015年估計產量為272,570公噸(DOA, 2016)。圖1顯示1975年至2015年鳯梨產業的生產、出口和面積趨勢。在40年內,馬來西亞鳯梨的生產與種植面積趨勢相比略有增長,這是拜高密度種植系統的應用、種植過程中的機械化和使用更好的肥料等技術所賜。然而,馬來西亞新鮮鳯梨的出口呈現持平趨勢,即使1975年至2015年生產增加(DOA, 2016 & Raziah, 2009),這是因國內消費需求增加所造成。

圖1.  1975年至2015年鳯梨產業的生產、出口和面積趨勢。

圖1.  1975年至2015年鳯梨產業的生產、出口和面積趨勢。

來源: MOA (2016c)

  馬來西亞是鳳梨的淨出口國。2014年鳳梨的自給水準(self-sufficieny level, SSL)為106.7%,比前一年下降0.3%。雖然鳳梨的生產超過當地的需求,但馬來西亞仍然從鄰國,如泰國和印尼進口新鮮的鳳梨。然而,鳳梨的進口依存率(import-dependency ratio, IDR)與2013年(0.7%)相比增加了0.1%,人口增加及偏好食用是新鮮鳳梨人均使用量增加的原因,例如,與2013年相比,2014年人均消費量增加35%,即每人每年5.8公斤(DOSM, 2016)。

三、鳳梨供應者

  亞洲地區是世界上鳯梨的主要供應來源。圖2顯示亞洲地區在2005-2014年期間占世界鳳梨供應量之50%, 2015年占約48%,其次是美洲(36.6%)和非洲(14.4%)(聯合國糧農組織,2016年)。

圖2. 2005-2014年期間各區域占世界鳳梨平均生產量。

圖2. 2005-2014年期間各區域占世界鳳梨平均生產量。

來源:FAO (2016)

  馬來西亞是鳳梨產業的主要國家之一。它是60年代和70年代三個主要鳳梨生產國之一,僅次於哥斯達黎加和菲律賓。然而,馬來西亞作為世界主要鳳梨出口國的地位已被其他國家取代。2013年,哥斯達黎加、巴西、菲律賓、泰國、印尼、印度、奈及利亞、中國、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是前10大鳳梨生產國,提供全球約70.5%的鳳梨產量(圖3)。其他重要的生產國是加納和其他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提供大部分其他產量(29.5%)(Comtrade, 2016)。

圖3:2013年鳳梨主要來源生產國及外銷趨勢(公噸)。

圖3:2013年鳳梨主要來源生產國及外銷趨勢(公噸)。

來源:Comtrade & FAO(2016)

  圖3顯示馬來西亞在世界鳳梨生產的排名已經下降到第20名。然而,馬來西亞仍然在世界鳳梨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馬來西亞鳳梨產業局(MPIB, 2016)的報告指出,馬來西亞出口大約20,278.9公噸新鮮鳯梨至其他國家,特別是其傳統的出口目的地新加坡,其次是加工產品如罐裝鳯梨(8,853.4公噸),鳳梨裔芽(8,356.4公噸)和鳳梨汁(1461.6公噸)。由目前的鳳梨出口趨勢顯示,馬來西亞除了改善其在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現有市場的表現外,尚有進入如中國和歐洲等新市場的潛力。

四、水果產業相關政策實施

  馬來西亞政府對產業的干預向來都很強勢。政府施行的政策對於達成自給率目標,改善農民收入,達成行銷效率具有影響力。政府為強化水果(包括鳯梨)市場潛力而制定的政策如下:

(一)國家農業政策三(NAP3,1998~2010)

  制定這項政策的是為了促使農業成為馬來西亞經濟成長的第三個引擎。水果被認為是除了可增加出口收入,還可減少糧食進口支出的潛力產業。政府著重出口八種水果,其中包括鳳梨,並頒布相關法規、良好農業規範(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農場認證和Malaysia Best 計畫,以確保完全遵行國際貿易和法規。這項政策也是為了確保生鮮水果之適當供應,以滿足生鮮消費和企業加工所需。此外,該政策也是促進選定具有出口戰略優勢之水果產業之發展(MOA, 2016a)。

(二)國家農業與糧食政策(2011~2020年)

  本土水果產業較重視於滿足國內水果需求不斷地增加,在整體政策下,將特別開發異國風味或稀有水果的市場潛力,以滿足出口的需求。對本地水果的需求預計將從2010年的27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340萬噸,年成長率2.3%。此外,水果產量預計也將從2010年的18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260萬噸,年成長率3.8%,水果出口量預計將從2010年的83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104萬噸。這項政策的設計在於強化水果產業,尤其是出口水果的策略。國家農業與糧食政策將焦點放在擴大鳳梨等具商業化價值的水果生產面積,到2020年前增加7,120公頃的新生產面積。該政策也透過成立國家水果委員會,以強化水果行銷網絡,協調水果集群的生產、行銷,以及在國內和出口市場的推廣活動。此外,出口市場的三種水果生產策略如下(MOA, 2016b):

  1.  加強水果品種與無性繁殖之開發以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2. 善用與競爭國的產季差異優勢。
  3. 使用最少的加工、冷凍和改變環境的包裝,以確保新鮮出口水果的品質。

(三)第十一馬來西亞計劃(11MP)

  一般而言,11MP的目標是增加糧食產量,以供本地消費和工業產品出口。在11MP期間,農業方面預計年成長率為3.5%,在2020年占GDP的7.8%。政府將努力集中在加強糧食安全,提高生產力,提高農民、漁民和小農戶的技能,改善運銷服務與支持強化供應鏈,確保符合國際市場相關要求。11MP中用於提高包括鳳梨在內的水果產業的方法和策略包括(EPU,2016):

  1. 使用可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力的資訊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和農業技術,並使用可降低生產成本的技術。這些技術有助於傳播市場需求和價格的相關訊息,並提供尋求和提供建議的互動平臺。
  2. 透過「Taman Kekal Pengeluaran Makanan(TKPM)」-可直譯為永久糧食生產園區-確保及最適利用農地。在第十一馬來西亞計畫中,TKPM已嘉惠453名農民,其中171名農民每月可賺取超過3,000馬幣。
  3. 特別關注新品種(此處特指水果)開發的研發及商業化。
  4. 改進病蟲害綜合防治。
  5. 改善產品開發。
  6. 提供培訓以提升農民的技能。
  7. 發展青年農業企業家發展計劃,以栽培青年企業家。加速及優先取得補助和貸款可促使更多年輕企業家加入以水果為基礎以及與糧食產品相關的行業。
  8. 在整個供應鏈中強化合作社和農業組織,以確保農民能藉由集群式的生產、品管、加工和行銷,持續獲得更高的收入。
  9. 透過線上行銷,促銷和品牌經營提升市場進入,以幫助增加銷售。

(四)經濟轉型計劃(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 ETP)

  政府根據ETP設置國家關鍵經濟區(National Key Economic Area, NKEA),這是具有潛力且直接促進馬來西亞經濟成長﹝以國民收入毛額(National Gross Income, GNI)衡量﹞的重要經濟活動驅動。農業糧食部門的GNI目標為2020年達到214.4億馬幣。NKEA農業側重於17個具有高成長潛力的關鍵績效指標,包括切入點專案7(Entry Point Project 7, EPP 7)下的高級水果和蔬菜。6種高價值的非季節性熱帶水果(哈密瓜、楊桃、木瓜、香蕉、鳯梨和菠蘿蜜)和3種高價值高地蔬菜(萵苣、番茄和辣椒)已被確定為此EPP的目標產品。在東海岸經濟區(East Coast Economic Region, ECER)計畫下的NKEA農業中,一家主要的公司Rompin Integrated Pineapple Industries(RIPI)Sdn. Bhd.已經在一項當地原住民以契作農民身分參與的專案中(PEMANDU, 2016)首次種植MD2鳳梨。RIPI專案預計每年將生產50,000噸新鮮鳳梨,在2020年之前在價值鏈上創造3,000份個人工作業機會和50個產業商機。除了促進馬來西亞鳳梨產業之外,該專案的目標主要是促進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該專案為社區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大規模商業化農業增加收入的機會(ECER, 2016)。

(五)農村轉型中心(Rural Transformation Center,RTC)

  該中心執行政府根據4號國家藍海戰略(National Blue Ocean Strategy 4,NBOS4)所提出的新措施。目前已經實施了由各部會及組織所主導和支持的8項措施。這些措施將在中心本身,以及其100公里半徑範圍內實施。RTC的有些措施旨在培養食品加工領域的企業家,發展重點是提高本地和全球市場產品的品質。除了透過生產和銷售水果類產品(如水果醃菜、甘露酒、調味汁和薯條)增加農民收入外,這些措施也將重點放在附加價值活動以發展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產業(KKLW, 2016)。

(六)第三工業主要規劃(Third Industy Master Plan, IMP3, 2006~2020)

  這項政策預計將透過轉型和創新,將產業推升到更高的全球競爭力水準。農業有潛力成為經濟增長的來源,且預計將受益於各項作為,包括技術和研發的應用,以實現商業化。農業也將透過研發活動,包括食品加工,種子培養和保健產品,轉化成更為商業化的技術密集型產業。這項政策也促進產業與居住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的代理商之間的聯繫,並透過「餵養者輸入」(feeder input)概念,即透過農村地區供應,改善城市產業。為企業家建立銷售網絡和行銷有助於促進產業在新鮮和下游水果(特別是鳳梨)產品(例如:果汁、罐頭、糖果、點心/薯片、泡菜、醬汁和果汁飲料)的發展。

五、結論

  隨著各種強化價值鏈業務的制定與執行,未來10年的鳳梨產業前景是光明的。幾項政策的執行有助於達成自給目標,也透過國家農業政策(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NAP)、11MP、ETP和其他計畫中所執行的專案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政府所執行的計畫和專案似乎是有效的,產生了更強的產業。不斷探索新市場,提高行銷效率,以及現有產品和下游產品的生產,提供鳳梨市場新的機會。因此,政策干預有助於促進馬來西亞鳳梨產業的全球發展。

原文網址:http://ap.fftc.agnet.org/ap_db.php?id=716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6-22: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