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加「女性企業家農業電子商務模式」國際研習會紀實

文/農糧署中區分署 李佳芳

一、前言

  隨著網路和行動裝置快速發展,消費者購物已逐漸從實體店面轉至網路商店,網路成為消費者了解新商品或服務時的優先選擇,網路市場因顧客無國界限制、發展空間大,被認為是藍海。在許多亞洲國家,婦女就業有時會面臨不利的工作及環境,創業時所能獲得之資源也較受限制;相對地,網路創業可提供女性公平機會,因而電子商務成為女性創業最佳平臺,以增加家庭收入及振興農村經濟。為協助婦女提升電子商務能力,開拓成功事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 於106年6月19日至6月23日共同在臺北舉辦女性企業家農業電子商務模式研習會(Workshop on e-Business Modeling for Women Entrepreneurs)。本研習會與會人員來自阿富汗、柬埔寨、印度、伊朗、寮國、韓國、馬來西亞、蒙古、巴基斯坦、菲律賓、薩摩亞、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越南及我國等16個國家共計40人參加。我國由行政院性平處沈郁珊科員、農糧署中區分署李佳芳課員、元進莊公司林孟慧經理、源天然農業有限公司范逸嫻副總經理、百大青農—雪見高山烏龍茶張芸綺及旭美製茶所陳宜蔓女士等6位代表出席。

二、活動紀要

(一)研習會

  研習會邀請印度Ascenders科技公司董事JayalakshmiThirugnanam女士分享印度女性資訊科技能力及電子商務發展。印度雖然網路使用者超過4億用戶,排名世界第2,但網路性別差距仍然很大,女性使用者只占30%,而農村女性使用者僅佔10%。2015年Google透過Internet Saathi計畫培訓農村婦女使用網路,再由受訓婦女推廣至鄰近鄉村,讓更多婦女能在網路上獲得政府計畫、農業訊息等,改善農村婦女就業及生活方式。在農業電子商務部分,印度的e-NAM (國家農業市場)是由農業與農民福利部推出電子交易平臺,提供農民、貿易商、買家、出口商和加工商全國農產品交易的統一市場,讓買賣雙方可依實際的市場供需交易,減少交易訊息不對稱情形。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在e-NAM交易,可不經由中間商,直接在全國線上市場交易並支付價款,讓農民從中獲得較高的利潤。e-NAM對於農產品的品質並訂有標準,且在每個市場提供測定品質的儀器設備,以利分級,讓買家可依商品品質進行拍賣交易,迄今已建立25種農產品的商品交易參數。

  韓國亞洲大學Cheul Rhee教授介紹網路心理學,讓學員學習如何設計網站吸引消費者關注,有助於社群媒體之經營。在數據管理課程,介紹印度e-Choupal經由行動裝置、網站及數據分析提供農民天氣預報、農產品交易價格、農業技術、作物保險、種子肥料訂購等服務,提高農業管理、農產品品質及產量。在巴西大豆生產公司Amaggi運用行動裝置、監視器及GPS紀錄及觀察作物狀況,使得數百公里外的農業專家也能即時掌握田區病蟲害問題,讓現場人員進行防治措施。此外,無人機配備GPS、感測器等裝備也運用於農作物監測及資訊收集上,這將是未來農業資訊科技發展一大重點。

  eOneNet.com創辦人陳美儀女士分享多年來經營電子商務平臺經驗、網站與社群媒體建立、網路行銷等課程。Google、Facebook、Youtube是全球網路流量最高的網站,經營電子商務需善用網路資源,公司網站流量是網路商城成功關鍵因素。課程中並指導學員優化搜索引擎,在Google關鍵字搜尋時,公司品牌及產品排列在前幾名,才能讓客戶容易找到你的網站。此外,申請網址時也應全球化,不要侷限特定區域(網址使用.com比.com.tw好),網站也需提供多種語言服務,以拓展國際市場,這些實務上的經驗讓學員在電子商務上獲益良多。

  對於臺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邀請臺灣好農陳美娟執行長及政治大學尚孝純教授分享臺灣經營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及經驗。臺灣政策支援部分,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麗芳處長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林美雪副處長分享臺灣政府支援農食品電子商務及女性中小企業家之輔導政策,讓學員更瞭解臺灣農電子商務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二)參訪活動

  1. 天和鮮物
      天和公司創辦人劉天和因曾罹患大腸癌因而致力於健康食材之提供,公司創業初期,主要在澎湖海域飼養無用藥魚,之後並與哈佛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合作,以富含Omega-3藻類製成飼料飼養豬、雞,及種植有機蔬菜,供應消費者多元的食材,是臺灣第一家同時生產有機蔬菜、無毒雞、豬、魚的六級產業公司。與會學員對天和鮮物如何開發新商品十分感到興趣,在銀髮族餐、月子餐、寶寶粥及即食健康料理包上,當初開發構想為何、如何推廣而創造出新商機,讓學員學習到以消費者需求為考量構思新商品。參訪行程也讓學員了解實體店面、有機超市型複合式超商、網路商城的經營及成功模式。
  2. 臺北國際食品展
      臺北國際食品展為臺灣規模最大、參展國內外廠商最多的專業食品產業展,會場上展有臺灣農產品、畜禽與水產品及清真產品,透過食品展讓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學員深度了解臺灣農產品在食品安全、加工技術創新、產品多元化及包裝設計上的發展,並經由與業者的訪談中獲得產業經營模式、生產管理、產品差異化、電子商務及行銷方式。

三、結語與心得

  發展中小企業是婦女改善經濟的途徑,現今婦女在社會上及經濟上的參與也日漸興盛,發揮其影響力。隨著電子商務及資通訊技術的崛起,女性如具有經營電子商務技能,可提升女性經濟能力與競爭力,擁有才能發展舞臺,同時也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在電子商務經營中,善用社群媒體資源極為重要,經由社群媒體與消費者連結、溝通,進行網路行銷,讓顧客隨時能在網站上獲得產品資訊及服務。電子商務的快速進展,促使數據蒐集和應用會更為精進,透過數據分析尋找目標客群,使得行銷越來越有效率。未來電子商務、社群媒體行銷、電子支付方式朝多元化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及金流方式正被改變中,掌握先機方能掌握商機。

  參加本次研習會讓我獲得許多國際上電子商務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啟發對電子商務變化及網路行銷之感想如下:

(一)全球2大電商亞馬遜及阿里巴巴,今年也開始轉戰智慧型無人商店,當走出商店時,所購買的商品也同時自動完成結帳手續,AI人工智慧及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術發展,未來將會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但也可能造成收銀員等工作職缺減少。當全球電子商務快速進展的同時,臺灣在技術上的提升及各方面的因應也需做好準備,才能躋身在國際電子商務競爭中。

(二)農產品在網路市場銷售時,因消費者無法看見實體商品,對於產品品質無法掌握,從而影響購買意願。在臺灣好農案例中,該公司為取得消費者信任,做出市場區隔與產品定位,其農產品經由產銷履歷、有機認證等方式,提供消費者需求的臺灣當地、新鮮、安全農產品,也是該公司成功關鍵之一,而在農產品行銷上他們也花了許多巧思,像是在Facebook中教導消費者如何選購及料理農產品,或是經由影片讓農民介紹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藉由這些方式與消費者產生更多互動,達到行銷效益。

(三)近年來許多農民投入生產具特色、友善耕作及驗證的農產品,產品的價值及信念可透過網路行銷加以突顯,以推廣優質農產品及強化附加價值,並增加農民收益。

(四)有鑑於臺灣農業從業人員減少,無人機結合農業資訊科技,利用空拍、GPS及各類型感測器(紅外線、熱感應器等)搜集農作物生長及健康情形、土壤養分及濕度等資料,再經由數據分析,進行農作物灌溉、肥料及農藥噴灑、病蟲害防治、產量預測,將能提高農業生產與管理效率,減少人力資源,臺灣未來也能善加運用,以提升農業管理效能。

(五)電子商務在全球蓬勃發展,東協電商市場也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新南向政策鼓勵民間企業發展東協及南亞國家市場,了解當地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網路與行動裝置普及化情形、物流、電子支付、行銷方式、市場需求、文化、穆斯林人口、風土民情、產品風味喜好等,方能成功拓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

  本次APO研習會是很好的機會,讓與會人員能近距離了解各國電子商務發展情形,在為期5天的互動熟稔中,許多國家學員也對我國與會代表之農產品(滴雞精、家禽產品、米及茶葉)感興趣,並希望未來能進行貿易,共創雙邊經濟發展。本次國際研習會不僅讓國外學員學習電子商務模式,2位百大青農代表也時常利用晚間,邀請國外學員品茶並分享茶道,推廣臺灣茶產業,促進文化交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8-21: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