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產業群落利基型臺三線浪漫大道休閒農業發展

文/副主委室 劉方梅、輔導處洪忠修

一、前言

  德南地區羅曼蒂克大道(RomantischeStrasse),原是中世紀現今巴伐利亞地區往來羅馬帝國軍事與經商要道。在南北近400公里長的羅曼蒂克大道中,結合了中世紀以來豐富地景、文化歷史,以及美麗傳說等元素。1950年代起造就出世界文化遺產級的旅遊路線。仿效德南羅曼蒂克大道的優質精髓,發展臺三線浪漫大道,正是新政府重要的施政項目之一。臺三線浪漫大道的發展方案內涵,同時結合了人文形塑、環境整備,以及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正與前述德南羅曼蒂克大道現今發展為具備深度旅遊內涵的理念不謀而合。

  現階段臺三線浪漫大道在新政府客家政策的指導之下,自桃園市平鎮區以南至臺中市新社區以北的內山公路省道臺三線區域,串聯4縣市、16鄉鎮市區,總計約150公里長客家文化為主的路徑,冀以打造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建構客家經濟政策為核心。揆諸客家委員會研議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推動方案指出,結合生活、文化、生態、產業與觀光等面向,打造一條具備歷史縱深的浪漫大道。綜觀臺三線浪漫大道的具體行動方面,首先,在行政體系層面,同時統籌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各項資源,冀以達成資源最適利用境界。其次,在空間作業方面,透過區域聯合治理的概念,結合文化生態與景觀旅遊等各項能量。職是之故,就農業委員會所推展的休閒農業而言,作為農業六級化產業的典型之一,正是契合臺三線浪漫大道潛力產業發展項目之一。

二、休閒農業發展

  休閒農業自民國81年間經農業委員會令訂定輔導辦法,相關法規實施至今歷經25年發展,引導休閒農業產業正向發展。期間為求精進以符合時代之需,過去25年間亦有過多次的修法,使得休閒農業輔導法規得以與時俱進。按現行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指出,針對(一)具有地區農業特色條件、(二)具備豐富的景觀資源,以及(三)具足豐富生態及保存價值文化資產等條件的地區,得以規劃為休閒農業區。成果顯示,規劃休閒農業發展仍應以具備地區農業特色為基本前提,再佐以結合景觀、生態與文化等特質。總言之,休閒農業發展自當以農業一級產業為基礎,進而升級而發展出具備二級,乃至三級產業屬性的六級化產業內涵,此一核心思維正是休閒農業長長久久發展的基石所在。

  其次,對於發展休閒農業作法,依據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指出,可區分為兩個層次,首先,總體層面休閒農業區劃定部分,主要係由地方政府依當地農業生產特性、農村文化資源、田園及自然景觀,以及交通便利與否等條件向農業委員會提供申設。其次,亦得由當地居民、休閒農場業者、農業團體或鄉(鎮、市、區)公所等,擬具規劃書向當地主管機關提請規劃。同時,依據申設休閒農業區的嚴謹規劃準則指出,對於申設休閒農業區的農業條件,訂定諸多具體檢核內容,諸如農業生產種類及規模、農村景觀及生態資源、當地農業產業文化、休閒農業發展資源、推動休閒農業之組織運作及地方配合情形、整體發展構想等具體檢核事項。截至106年6月底經農業委員會核定計有82處休閒農業區。

三、產業群落利基型休閒農業

  產業群落(industrial community)是指一個產業與支持此一項產業的其他相關產業,所共同構成相互影響的群落。學者鍾憲瑞指出,產業群落分析的理論基礎是將生態學運用在產業分析的範疇上,將全體產業視為一個生態系,如此而言每個產業皆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在生態系中,單一物種難以獨自生存,物種之間必然相互影響,此一相互影響的物種乃漸次形成群落。依據生態系運作原理,生態系中的各種物種關係,可以是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各種可能的關係。其中就共生而言,可以再劃分為互利共生與片利共生的兩種關係,前者,互利共生是物種間雙贏結果,雙方合作互惠使得兩兩之間各蒙其利;後者,片利共生則是雙方互助,使得一方得利更多但不減損另一方應有的利益。至於寄生、競爭與捕食的產業群落物種關係,則是零和、各方利益減損不一,乃至雙輸的結局。

  利基(Niche),商業用語,本意是獲取利益的基礎。產業群落利基,正是指處在全體產業間的所有個體,各自因攫取並運用群落中各種資源產生的綜整效益,透過互利共生的作用取得雙贏甚至多贏的最佳結果。

  客委會推動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方案,由於透過區域聯合治理概念,運用生活、文化、生態、產業與觀光等元素。分由農業委員會職掌環境整備議題、客委會職掌人文形塑議題,以及經濟部職掌產業發展議題,藉由分工合作機制構成了縝密的發展架構與策略。申言之,人文形塑、環境整備與產業發展,三者策略運用正是形成產業群落的利基所在。其中由農業委員會職掌的環境整備議題,同時綜整臺三線浪漫大道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公共空間、基礎建設,以及交通運輸等資源。具體措施方面,諸如重現臺三線景觀軸帶、建置客家文教、產業基地與建設客庄傳統聚落人文風貌等。職是之故,就農業委員會發展休閒農業而言,上述這類具體措施正是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用以規範休閒農業應考量的因子所在,與農業委員會推展休閒農業六級化產業的思維可謂相互吻合。換言之,運用產業群落利基理論,用以規劃未來臺三線浪漫大道休閒農業發展,與農業委員會當前推動休閒農業產業發展施政理念,正是具備了異曲同工之妙。

四、結語

  按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開宗明義所揭櫫農業定義,係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其中休閒農業乃是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擁有良好的戶外休閒機會,同時增進國民對於農業與農村體驗為宗旨的農業經營。至於休閒農場則是經營休閒農業的場地,因此在休閒農場內所配置陳設的各項必要設施,首先,就積極層面而言,皆應以配合農業生產內涵為基礎核心,根基在農業經營原始目的之上再尋求產業升級發展;其次,就消極層面而言,則不可扞格而悖離地方特色元素,有礙於自然文化景觀。綜觀休閒農業六級化產業當為農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且可資運用的政策工具甚為多元。以臺三線浪漫大道休閒農業發展而言,導入產業群落利基原理,用以規劃未來臺三線浪漫大道休閒農業發展,與農業委員會推動休閒農業強調立足農業基礎、促進產業升級的施政理念,正是具備異曲同工之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8-22: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