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程裕誠—以「4℃菜籃子」進軍連鎖通路

文/余世芳 

  在雲林縣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的程裕誠,與另兩位夥伴參加農委會於2015年舉辦之第2屆百大青農遴選,成功入選為首屆團體組獎。農委會增設團體組選拔目的,在於鼓勵青年農民合作經營,他們能夠獲選,正意味著參選時所提出的共同經營計畫能夠獲得專家評審的肯定。而後,程裕誠與廖志偉2人也與歐宥礎、陳文哲等人組成核心團隊,自創品牌「4℃菜籃子」,打開連鎖超市通路,持續為全臺消費者供應有機蔬菜。

從宅配蔬菜箱到進入連鎖超市

  程裕誠談到,當初參加團體組選拔,主要是因為,他個人並不力求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反認為靠著團隊力量,可以讓務農變得輕鬆。

  回想入選百大青農時,恰好也是他出任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副會長的時候,當時他剛接手一棟溫室,正不斷嘗試調整,試圖建立起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的自動化與標準化流程,與此同時,中國生產力中心亦建議他們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並從事宅配服務,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

  程裕誠與同是雲林農民大學的同學廖志偉、歐宥礎與陳文哲一共4人共同創建了「4℃菜籃子」品牌,一方面積極參與希望廣場的擺攤,另一方面也建立了提供宅配蔬菜箱的網頁。由於他們的宅配服務打出的行銷特色是每周可提供客戶8種有機蔬菜,為此他們4人在每日工作結束後,利用晚上時間討論生產流程的改進,在程裕誠已試驗過的基礎上,確立一套可通用的田間管理標準化模式,並開始找其他農場合作。蔬菜箱的生意風風火火,往往1周出貨就達400箱。

  雖然生意大好,但程裕誠的感想只有一句話:「累死了!」不過這個忙碌狀態持續沒有多久,因為他們在希望廣場擺攤時接到了連鎖超市的訂單。原本對方以試水溫的方式請他們提供3樣菜,但有了蔬菜箱的經驗,這根本不是問題,而到了現在,他們已能做到全年無休提供12種有機蔬菜(包含了葉菜類、根莖類、十字花科與結球類等)予連鎖超市,每樣蔬菜每周的出貨量是1公噸,合作的農場亦增加到32家。

盤點彼此能力打團體戰

  程裕誠說,供貨給連鎖超市相較於宅配蔬菜箱輕鬆,但為了做到數量、品質與價格的持續穩定,他們還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與努力。首先,光就田間管理標準化模式,就著著實實耗費了4個月的時間,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微調才確立出來,日後,只要在管理上遇到某一問題,就知道要用什麼方法解決;如現在天氣太熱,那麼灑水上就知道如何調整次數與時間。

  程裕誠表示,雖然他們所設計的標準化流程可通用,但因為每一棟溫室的結構與所處環境還是各有差異,譬如內遮蔭的有無、溫室的高度等,因此,只要農民有意願加入他們的團隊,他們會負責察看這位農民溫室的「體質」,再將他們的標準化工作進行微調,得以量身打造,而這通常就會用上半年的時間。

  程裕誠強調團體作戰,他們的作法很類似產銷班的共同運銷,團隊成員不會各自去找訂單,因為這樣「力量會被分散」。連鎖超市有機蔬菜的排面一般來說是30種,而他們團隊未來則要力拚能生產到20種。程裕誠的想法是,若通路商的力量大於生產者,則生產者將淪為通路商的代工,那將「說降價就降價,說退貨就退貨」。在團結力量大的情況下,他會反過來要求通路商,若只因品相問題而退貨,就必需整批退貨,這般同進退的立場就令通路商不敢過於強硬與刁難。

  透過提供有機蔬菜種苗,縮短合作農場栽培蔬菜的時間與提高土地利用率,再配合用同一套管理模式,即可應付12種蔬菜種植,程裕誠明白地指出,以目前有機蔬菜業而言,鮮少有農場能做到出貨品項如此多且每周1噸的規模。他們所創造的條件給予他們不小的談判籌碼,確保他們取得全國最多分店數的通路,並反映在收購價格的提高,如此才能切實照顧到每位合作農民的收入。

從農也可輕鬆擁有生活好品質

  原是採用慣行農法的程裕誠,曾孤身前往寮國住了半年,「我到了寮國才發現,我的技術是農藥與肥料。沒有農藥與肥料,我不知道怎麼種菜。」可是當地人卻向他展示,不施灑農藥與肥料、只憑掌握天候,就能讓作物順利成長,自此讓他信服「有機是真的」。

  回臺灣後,有心走向有機種植的程裕誠,先是報名參加農民大學進修,爾後又在自家的蔬菜苗場挪出5棟溫室培育有機菜苗,亦因此有機會就近觀察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他發現,若是以菜苗取代撒種,10天後菜葉將大到可覆蓋土壤,進而抑制雜草。

  程裕誠看了許多青年返鄉務農的狀況,觀察到這些農業新兵因隔行如隔山所以相當好學,而相關單位聘請的專家也的確是特定領域的佼佼者,但他發現青農上完課回來,「他們沒有辦法融會貫通」。他舉例:「像播種機一樣,如果有鬆土、抹平、打洞、播種與覆土這5個步驟,而這5個步驟都用全世界最好的機器來處理,卻因不一樣品牌而互不相容,結果卡住了,工作也無法順利完成。」而不只要懂得融會貫通,更要學會「把天氣的變動、人為的因素考量進去。」這即是他強調的變異管理。

  另外,程裕誠亦常見到新農花大錢蓋溫室,一昧追逐種植如小番茄、美濃瓜等高經濟作物,但因單打獨鬥,往往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綁在溫室中,累垮了自己,也失去了生活品質。因此他常會建議加入他們團隊共同合作的農民,耕作面積保持2、3分地即可,千萬不要太貪心而輕易擴大生產規模,才能在穩定且不錯的收入下,仍舊保有充裕時間給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8-24: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