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花東地區友善耕作環境

文圖   農糧署 賴明陽

壹、前言

  國內自 99 年起引進里山倡議概念和作法,逐步將水梯田、濕地生態復育及輔導農民採用環境友善耕作與「里山倡議」的理念扣合,於花東地區發展在地的里山倡議,並結合農業委員會新農業創新方案擴大推動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透過政策性輔導措施,引導農民轉型採用對環境友善的農法耕作,包含第三方驗證有機農業及其他友善耕作方式,並與在地生態系統復育理念結合,以因地制宜的策略,發展符合花東地區在地優質產業經營環境及里山倡議精神之永續農業。

貳、花東地區推動現況

  花東地區天然環境得天獨厚,位處沖積扇平原,土壤肥沃、水源獨立純淨,無任何工業污染,極適合發展有機農業及友善環境耕作,且當地農業生態多樣,農耕地景組成多元,具豐富原生環境及地域資源。因此,花東地區成為政府輔導推動有機農業發展之重點地區,自 96 年起推動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及配合花東發展條例之實施,延續辦理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發展計畫迄今,藉由提升東部地區有機農業之驗證及產銷技術,協助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發展。另一方面,透過政府及民間團體近年來積極宣導里山倡議精神,建立符合「社會-生態-生產地景」保全活用之產業生態示範區。重要推動成果如下 :

一、迄 106 年 8 月底花東地區通過有機驗證面積共 1,990 公頃,驗證合格農戶 436 戶,占全臺有機驗證總面積 7,228 公頃之 27.5%,花東區有機農業總產值約 11.7 億元。

二、推動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區,以擴大有機農產品生產及防範鄰田污染,協助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轄屬農場,及農民自行集結承租臺糖公司農地,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專區,迄 106 年 8 月底花東地區公設及自營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計有 7 處,包含玉里鎮長良、壽豐鄉忠孝、東華、池上、永安、東河、知本有機集團栽培區,面積合計 358 公頃。

三、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層疊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因逐漸休耕灌溉致水路傾頹失修,造成水田陸化,在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農改場及花蓮縣政府的協助下,於 99 年便展開復耕的計畫,整座水梯田的復耕從修繕水源開始,到重新翻土整田、田區規劃等都由族人們攜手完成,並創立海稻米的品牌,結合地景藝術創作,發展出當地原住民產業。

四、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石厝溝),分布著水稻梯田、水圳和聚落等地景,在產、 官、學協助下,社區發展融入里山倡議精神,培訓當地少年為解說員及資源調查人才,協助當地建立具歷史人文、產業資源、自然地景及動植物生態共存之特色部落,除獲花蓮縣政府公告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更榮獲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入選的殊榮。

參、發展策略

一、推動友善環境耕作

  推動花東地區友善環境耕作,輔導在地團體申請審認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其推廣農法須符合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生產過程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及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者,都可向農業委員會申請審認為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經該團體稽核管理及登錄有案之農友,即可納入輔導。

二、辦理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施

(一)開辦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補貼,鼓勵經營慣行農友轉型有機農業,輔導有機與友善耕作農友持續經營。

(二)協助有機及友善耕作農民穩定經營,包含提高有機驗證費用補助比率、補助溫網室設施、農機具及加工設備。

(三)輔導建置有機集團栽培區,協助專區場域規劃、農路及灌排水設施、蓄水池等基礎環境工程。

(四)推動學校午餐擴大使用有機食材,提升有機消費量。

(五)拓展有機及友善農產品行銷供應鏈,加大市場拉力,帶動生產端成長。

三、實踐里山倡議及友善環境耕作教育研習、工作坊及設立示範點

  由農業委員會及所屬單位整合其他部會資源,辦理教育研習、工作坊、設立示範點,以「里山倡議」目標和「友善環境耕作」方法,探索適合於花東地區農村社區之友善農業協同經營模式和推動策略,以增進農村社區的調適能力,與農村社區共創農業新願景,期能活化農村社會、經濟並維護生態環境。

肆、結論

  花蓮及臺東地區有機及友善農業已奠定產業基礎,未來仍持續推廣「里山倡議」的理念, 並以有機友善生產、生活及生態之「三生」產業為核心,從擴大友善耕作生產能量,建置行銷通路,穩定農友收益及生活,並結合當地農村社區、原住民文化及生態旅遊,建構成六級化有機及友善產業,促進永續發展。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9-19: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