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培育創新青年農民創造智慧農業

文  蔡宏進1
註 1:臺灣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一、問題緣起

  多年以來臺灣的農民年齡老化快速,數目銳減,形成農業人力缺乏,許多農地休耕或經營粗放,農業生產萎縮。造成資源浪費,農產減少,農民所得偏低。農業人力缺乏的問題要能有效緩和並獲得解決,需要由培育新農民做起,而新農民,尤其是以新青年農民最為重要,因為青年農民較有活力,較能創新,投入農業生產期間也較能持久,對於挽救農民人口老化,農業衰退的成效也較為顯著。

  目前的社會已發展到相當科學化的時代,政府或社會在培育新青年農民的作為上必須注意到應該將新青年農民培育成朝向創新性與科學化,創新性與科學化的新青年農民有異於傳統守舊的老農民,會較為進步,也較有效率。

  新青年農民在耕作的方法上,在產品收成與販賣的管理上,都能超越傳統,做較有效率處理。青年農民能創新,農業經營乃會變為更有智慧,更加科學,農作物與畜產品的成長與收穫都會較為良好,經營者的生活條件也會更佳。

二、創新青年農民的來源

  要培育創新青年農民,首先要知其從何處來。主要來源約有 3 個可能的重要出處,將之大概說明如下:

(一)留鄉的年輕農家子女這種年輕人有者因有自發的使命感,有者因受命於農民父母,決定留鄉當農民,未打算遷移至都市或改變職業。他(她)們的父母都為農民,農產業需要有人繼承與照顧,一些農村青年乃自願留鄉務農,也有人是受父母之命與感召,體諒父母的工作必須後繼有人,因而願意留鄉務農。

  這種青年農民從一開始就志願或被迫留鄉務農,開始接觸農業工作時的年齡都很低,接觸農業推廣的工作也都很早,不少是自青少年時就參加四健會,也從務農的父母或其他家人處學習農業。這類農村青年一般對於農業都不陌生,但教育程度較低,對於農業的經營方法則可能較為傳統性,要使其有創新的能力,有必要施教較有創意、較科學、較智慧的農業技術與方法,可由農業推廣教育促成。

(二)遷移都市就職回流農村的青年不少可能新參與務農青年是原自農村遷移都市工作就職,而後再回流農村者。這些人在都市工作就業可能並不順利,也不感到滿意,但也有發展不差,卻有強烈的鳳還巢意念與想法者。他們在農村還有祖先遺留的農地產業,乃以自有的農地為基礎,也可能再租地或買地,擴大經營規模。甚至也有原來並無祖產,從租地或購地開始成為農民。有些從都市還鄉務農者年齡稍大,已經超越青年期,進入到壯年或中年,其在都市從事工商服務業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與成就,累積的資金也較豐富,轉移經營農業都有較多主見與想法,也較有投資的觀念,企業化經營程度不低,經營能力也不差,能自動學習,較少需要技術輔導,卻較常有貸款的需求。

  近來自都市回流農村務農的青壯年人,不少投入經營有機農業產銷、發展觀賞農業與休閒農業。其中投入有機農業產銷者常使用網室栽培蔬菜或水果,或使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有機栽培,其中有人還經營直銷。這種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比慣性農業產品的價格高很多,約為 3 倍,但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則可能少很多。經營者卻因接受良心的洗禮,響應政府及社會的號召,生產無毒健康農產品,供應都市消費者的需求。

(三)出生也居住都市但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少數出生都市,與農村並無淵源的青年,也會有興趣前往農村居住並經營農業。這些都市出生遷移農村務農的青年,有者是大專農學院校畢業生,選擇到農村將所學實地落實操作,有者只是因為嚮往農村與農業生活的優點而決然前往者。這些人過去多半無實際務農的經驗,營農事業一切從頭開始。他們比許多農村青年有較現代化知識與商業頭腦,經營農業的目標與方法較可能創新成功,但也有失敗者。都市青年到農村務農有者買地,有者則以租地經營。其中有人也頗能企業化大規模經營,成功的可能性不低。

三、創新農民以創造農業技術與智慧為行動目標

  農業經營的輔導單位對青年農民以能創新農業技術,經營智慧農業為期許目標。何為創新農業技術?又何為智慧農業?向來並未有很具體的解釋。但顧名思義,創新農業技術是指新創造出前所未用的新農產物栽培、收割、加工、運銷等的技術,這些新農業技術可能由青年農民自己創造,也可能由在大學農學院及農業改良場等機構的專家研發出來,經農業推廣人員傳授給農民,或由農民自己吸收使用者。全新的農業技術因為尚無人使用,效果好壞不知,使用者負有失敗的風險,但也很可能可以搶到先機。

  能自己創新農業技術的青年農民都相當聰明,可遇不可求。能接受使用研究人員創新技 術的農民則較有膽識,較勇敢,較前衛,也較冒險,都甚難得。這些青年農民中不自私者,還能成為其他農民的助手或導師,常扮演義務指導員的角色。

  所謂智慧農業是指含有較多智慧的農業,將智慧隱藏或穿透在各種農業經營項目與過程 中。這些智慧有者出自農民本身,有者出自農業技術研究者。包含智慧的項目從育種開始, 進而在種植,中耕、收穫、加工、運銷、消費等各階段,都可輸入智慧,使經營成果較佳, 包括增加產量,改良品質,節省成本,賣好價格、提升效果等。智慧的性質有許多種,有生 物性的,物理性的,化學性的,機械性的,經濟性的,社會性的,文化性的等。智慧的程度 有深有淺,含量有多有少,但只要使用上了就能有結晶,得到成果。

  農業智慧得來不易,都由累積前人使用的成果再加後人的創新修正而得。農業研究與改良的學者專家以及聰明的農民常是較有智慧的人,較能創造出有智慧的農業操作技術與經營理念,改良農業經營的成果都較可觀。

  一般年青又有較高教育程度的農民,都有較高創新技術與展現智慧的能力。青年農民在創新技術及展現智慧的作法有者是出自本身的研究行動,也有者經由與大學及改良場研究人員的互動過程而獲得。如為前者,青年農民都於實際作業過程中仔細摸索思考而得到改良與創新的心得。如為後者,則青年農民常會提出在實際作業過程遭遇的困難與問題,請求研究人員協助解決,經過兩者之間的互動討論,終於得出新技術新方法,這些新技術新方法都是智慧的結晶,提出問題的青年農民功不可沒。

四、創新青年農民的培育方法

  如何培育青年農民創新農業技術的能力,方法有許多種,農業推廣工作過程所使用的各種方法都可使用,也都有效。這些方法主要有團體上課聽講討論,也有個別指導激勵,除了由農業推廣人員本身或聘請專家前往農村實地指導或直接激勵青年農民,也可選派青年農民赴國內外農業機關參與研究或觀摩實習。青年農民能被選派者都是較聰明進取者,也都可學習到較高深的農業技術。

  為使國內青年農民學到一些國外農家實際操作的較特殊農業技術或智慧,中央政府農政部門常有選拔並贊助優秀農村青年赴國外農家實習,這些農村青年俗稱為草根大使,他們藉實際參與農業操作,學習到特殊農業工作技術與智慧。這些技術與智慧在國內常學習不到。

五、智慧農業的創造方法

  含有較高智慧的農業可由幾樣重要過程與方法得以創造。第一種是由學習,第二種是由研究,第三種是由思考,第四種是由觀摩。第一種學習的方法與途徑有好多細項,閱讀書籍與相關資料是最常見的一項,聽講與研討也是很重要的另外細項。第二種研究,進程的方式很多,調查、統計、分析、實驗、邏輯思考等都是重要的研究方法與途徑。第三種思考,也是創造智慧所不可忽略的一種方法。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只學而不思辨, 就不能深知,根本得不到智慧,等於沒學。只有想法未去進一步學習相關事實與道理,也只是空想,得不到合理的知識與智慧。因此智慧的創造既要學習也要思辨。第四種觀摩,這是讓青年農民到現場實地觀察,使其能實際了解智慧的農業或農業的智慧,從中大開眼界,增長智慧,增加信心。

  智慧農業可賴智慧的青年農民創造,累積有智慧青年農民創造出來的農業技術與智慧, 成為國家寶貴的農業新科技與新智慧,普及推廣給全國農民,便能促進全國農業的發展。

六、結語

  培育創新青年農民與創造智慧農業都是我國現階段農業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政策與措施。這兩項措施相互密切關聯,實可則結合成一項。事在人為,農業的興革必要靠農民的創新,而農民中以青年人創新的潛力最強。期望我國農業發展能有良好前程,則先培養青年農民具有技術創新與農業智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政策與做法。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9-20: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