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到織羅部落可別錯過美味的織羅三寶

文  孫正華.林泰佑.張志維

  阿美族部落-織羅部落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的春日里,玉里是花蓮縣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鎮,知名導演齊柏林相中這片水稻田景色,在「看見臺灣」中記錄下踩在綿延稻浪中的大腳印,打開了織羅部落的名聲,也讓部落看見產業復興的機會。部落為了振興傳統文化,積極復耕部落特色作物,並召集族人共組團隊,運用春日國小的閒置空間,打造部落的產業推廣中心「春日禮辦供處」,除了提供導覽服務及農產品展售外,遊客也能透過預約品嘗織羅三寶的美味料理。

  織羅部落在阿美族語裡稱為「Ceiroh」,指的是將水壺裝滿水的動作,後來被延伸為源源不絕之意。頭目黃啟原說,織羅部落位於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人口稀少,部落裡的耆老們希望部落能夠日益興盛, 因此將部落命名為「Ceiroh」,期許部落能夠源源不絕地延續生命力。

  受惠於齊柏林導演的「看見臺灣」紀錄片,到此尋找臺灣最美的稻田,因而拍攝了一段稻田中邁步向前的大腳印,讓許多人看見東部壯闊的稻田景觀,打開織羅部落的名聲。頭目黃啟原說,因為「看見臺灣」效應,讓族人更珍惜這片豐饒的土地,也有信心陸續展開農產業復興計畫。

舞米、葛鬱金、金多兒筍,織羅三寶

  部落主要的農作生產是水稻,發展自有稻米品牌「舞米」,頭目的兒子黃偉峰也以 紅糯米、紫米、小米、白米及糙米進行彩繪 創作,開發出創意伴手禮,除了既定圖案外,也能接受消費者圖案訂製,獲得市場熱烈反應。只是部落的水稻栽培方式仍以慣行農法為主,生產出的稻米品質再好,也會讓消費者有安全的疑慮。

  為了協助織羅部落轉型有機農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整套的有機水稻栽培技術教導部落農友,從水稻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栽培管理到農業生態環境的營造技術等,希望藉由提升農友的栽培技術,賦與舞米不同的生命力,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除了有機的舞米外,織羅部落還生產許多特色作物,其中金多兒筍與葛鬱金,與舞米合稱「織羅三寶」。

  金多兒筍在阿美族語稱為「Kingtol」,其叢生的特性介於箭竹與桂竹之間,主要生長於海岸山脈,與一般箭筍不同的是,金多兒筍幼嫩細長,產季為每年6~10 月,因其口感香脆並有特殊的苦味,深受追尋「苦」滋味的阿美族人喜愛,金多兒筍除了可食外,族人也用竹子來蓋屋、製作器具,是部落裡廣泛應用的傳統作物。

  葛鬱金在阿美族語稱為「Alida」,是竹芋科竹芋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俗名竹芋及粉薯,膨大的塊莖為主要經濟部位,含有澱粉,是臺灣早期最佳食品黏著劑,也是勾芡用的太白粉主要原料,澱粉質地細緻顏色純白,可作為糖果、餅乾、布丁或果凍的天然添加物,增添食物風味。

品嘗織羅三寶的在地滋味

  為了帶動織羅三寶產業發展,並讓遊客有用餐場地及認識部落的窗口,族人利用春日國小的閒置空間,打造「春日禮辦供處」。運用在地既有素材來重新布置春日禮辦供處,像是海岸山脈上金多兒筍的竹子、秀姑巒溪的漂流木、婦女們的染布等,展現部落產業與文化作特色,將禮辦供處打造成部落的產業推廣中心。

  在餐飲部分,部落媽媽則以織羅三寶為主要食材,結合阿美族豐富的野菜知識,端出當地特有的風味餐,如葛鬱金果凍、茶飲及五色蓋飯等,提供遊客享用。除此之外,還整合傳統美食、文化導覽、農事體驗等,推出半天、1 天及 2 天的客製化遊程,吸引遊客前來體驗。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黃郁惠說,禮辦供處是由部落婦女所共同經營,囊括解說導覽、餐飲料理及體驗服務等工作,除了部落生產的織羅三寶外,野菜及大部分食材都來自部落周邊,更提供展售農特產品的空間,讓部落廚房和部落小農都能藉由產地餐桌的平臺獲利。

織羅部落春日禮辦供處
連絡電話:0919-322-737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泰林 95-1 號
Facebook:春日禮辦供處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6-09-25: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