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台灣酪農事業之發展與展望

中部辦公室 莊金谷

壹、前言

  88年台灣地區酪農計有839戶,飼養乳牛120,406頭,平均每戶飼養143.51頭,每頭泌乳牛年產5,057公斤,年產總乳量338,005公噸,比79年之酪農1,128戶,飼養乳牛78,932頭,平均每戶飼養69.97頭,每頭泌乳牛年產4,398公斤,年產總乳量203,830公噸,10年來戶數雖減少289戶,但所飼養乳牛增加41,474頭,平均每戶飼養頭數增加105%,每頭乳牛泌乳量增加14.9%,年產總乳量增加65.8%,顯示酪農逐年擴大經營規模及乳牛泌乳性能亦多逐年提高現象。

  88年國內乳品總消費量為1,472,735公噸,平均每人每年消費乳品為66.66公斤,自給率為22.95%,除86年自給率24.17%較高外,自79年以來自給率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八十八年國內乳品工廠計有27家收購酪農原料生乳,而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鮮乳標章計畫輔導者有16家(該計畫係採由廠商自由申請方式),(鮮乳產製情形及銷售方式),其中前三大乳品廠占總收乳量71.09%,餘者收乳量皆低於5%,甚至收乳量不足1%者達半數,規模甚小,該等乳品廠或屬區域特色地方品牌方能生存,(各主要乳品公司(工廠)近3年之收乳情形及比率詳如表3)。

  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謹將近年來政府推行政策措施與執行成果及乳業面臨問題與可能解決之對策與提升競爭力概述於下。

貳、近年來政府推行措施與執行成果

一、降低生產成本措施:輔導供應國產牧草及芻料、發展牧場省工經營與提升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酪農收益。87年度起獎勵淘汰低生產效率及低生乳品質之乳牛,以加速淘汰不符經濟效益之牛隻,3年來計淘汰13,885頭。88年度辦理「生乳產銷調節獎勵計畫」,將原冬夏期生乳量比例37:63調整為36:64,紓緩冬期剩餘乳約3,000公噸。81年至89年辦理「加速農村建設改善酪農經營貸款」計8億元,其貸款率約為82%,協助酪農擴大經營規模,改善生產設備。

二、提升生乳品質措施:辦理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89年8月份參加酪農戶計有255戶,約占總酪農戶數30%,對於改善酪農經營及提升生乳品質有助益;輔導酪農戶擠乳及生乳冷藏與集運設備,降低生乳體細胞數及生菌數,提高生乳品質並於88年6月促請廠農協商將體細胞數及生菌數納入生乳計價範圍,截至89年4月份生乳品質達B級(即體細胞數每西西五十萬個及生菌數每西西10萬個以下者)以上者達93.66%,與國外乳業國家體細胞數每西西50萬個以下之水準相若,對於提升乳業競爭力有所助益;另鼓勵酪農將乳牛場改建為水濂式牛舍,期於夏季高溫時,藉由水濂式牛舍恆溫功能,增進乳牛配種率及夏季泌乳能力。

三、輔導契約產銷制度: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之觀念,透過縣市政府輔導廠農訂定生乳收購合約,以達契約產銷之目的,並整合酪農產銷班計77班以發揮功能,輔導農民飼養乳牛生產高品質生乳,以供應鮮乳消費市場需求。

四、推廣國產鮮乳措施:辦理包材上加貼鮮乳標章計畫,建立消費者信心,促進乳業發展,執行以來頗受廠農及消費大眾之肯定與好評。近年來請臺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於每年12月至翌年6月間加強辦理國產鮮乳促銷及宣導工作,以新聞媒體、公車車體外廣告、電腦看板、戶外大型促銷宣導活動、鮮乳營養講座及印製各式鮮乳標章宣導品、鮮乳食譜、供應國內育幼院童冬期飲用鮮(牛)乳等等方式,增加消費大眾對鮮乳之認知,培養國人飲用鮮乳之習慣,並紓緩部分冬期剩餘乳。

參、乳業面臨之問題及可能解決之對策

一、法規方面

  目前乳業依循「乳業管理規則」辦理,惟因「行政程序法」將於90年1月1日起施行,非屬法律規定限制人民權利義務之行為自然失效。因此,「乳業管理規則」屆時將停止適用,該規則屬於工廠部分將回歸工廠輔導相關規定,屬於食品衛生安全部分將回歸「食品衛生管理法」,屬於畜牧部分將回歸「畜牧法」之規範。基於乳業對於農村經濟之貢獻,與國民健康之重要性,有必要將乳業提升法規位階,訂定「乳業管理法」等相關法令,以適度保障酪農事業發展。

二、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品質方面:

  由於國內生產環境及穀物、牧草依賴進口等之不利條件外,更因國內地處亞熱帶,乳牛夏季受胎率偏低,僅約三成,加以乳房炎、繁殖障礙及蹄病發生機率偏高,對於乳牛群性能改良工作及防疫觀念重視程度不足,致使國產生乳成本偏高。故建立生乳生產管理制度,如加強辦理觀摩會及研討會,以提升生產管理技術及鼓勵酪農戶整併以達最適經營管理規模外,並請畜產試驗研究等相關單位研商建立育種、飼養管理、配種、擠乳、疾病防治等相關工作之作業模式或操作準則等,提高夏季牛隻受胎率,防範疫病入侵,降低乳房炎、繁殖障礙及蹄病之發生,繼續鼓勵酪農參加乳牛群性能改良(簡稱DHI)工作。

三、產銷問題方面

  國內生乳之生產因受限於環境氣候及其所飼養荷蘭乳牛泌乳性能之影響,夏季生產量較少而冬季生產量較多,惟乳品消費剛好與生產情形相反,造成夏期乳品供不應求,而冬季有剩餘乳之特殊現象產生。因此,一方面繼續輔導酪農做好生乳產銷調節工作,落實廠農衛星牧場制度,輔導廠農訂定生乳生收購合約,並依據「畜牧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訂定年度畜牧生產目標,以輔導畜牧場、畜牧團體及飼養戶依計畫辦理產銷,以減少冬期生乳壓力;另一方面宣導國人飲用並促銷鮮乳,以紓解部分生乳壓力,以穩定產銷工作。

四、組織功能方面

  目前國內全國性酪農相關組織有中華民國酪農協會、中華民國乳業發展協會及臺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惟目前單位間之分工並未明確,所能發揮之功能有限。故,強化產業團體發揮組織功能,輔導酪農依畜牧法加入產業團體,加強該團體建立資訊及產銷調節之能力,並依據市場導向調整產銷量,以穩定產銷。另請中央畜產會擬定牛乳產銷調節之各項因應措施,於產生產銷失衡時,能妥適辦理產銷調節工作。

五、研究發展方面

  目前研究單位研發能力仍屬分散有待整合,此外,國內尚無客觀還原乳檢測方法,有待研發單位努力。宜請研究單位研發新生產技術,及開發新產品等,另為營造國內乳品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有必要請相關學術單位積極研發,俾供產業界遵循之依據。

六、財務管理方面

   財務管理是經營管理中重要的一環,多數學者認為財務管理是經營之首,惟目前酪農尚未建立財務管理觀念,對於牧場之經營困境難以掌握。現有酪農中有經營效率頗高者,但亦有週轉不靈者,需適時導入財務管理理念,提升經營效率。

肆、未來展望

  國內生乳生產成本雖然較高,惟酪農事業對國內農村經濟發展貢獻頗大,對國民健康深具助益,面對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除保久乳較耐久藏可能受進口影響外,鮮乳等產品仍具競爭力。雖然國內乳牛事業面臨加入WTO的強大壓力,然而就國內牛隻品種改良、酪農經營管理理念與技術、乳品業者設備與條件而言,只要廠農及有關單位體會目前情勢,凝聚所有力量克服困難,深信國內乳業仍有適度發展空間。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