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立冬(國曆11月7或8日)

立冬-冬季開始,冬季終了,作物收割後收藏起來
想像一下太陽是在此圓的正中間
二十四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

節氣與農業

  秋去冬來,冬季開始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衰弱,進補以恢復元氣。此時水稻收割已結束,「稻成熟,入冬田頭空」。

節氣與漁業

  在立冬前後,台灣北部海域水溫仍稍高,約在22℃~24℃,故可捕獲加腊,而東部在本節氣中因黑潮流之影響,仍維持在24℃~27℃之水溫,故東部適高溫魚類仍是不變,有旗魚、沙魚、加納、紅目鰱等漁獲。

節氣與民俗

  台灣一入十月即有「謝平安」的宗教活動,就是「建醮」,其目的無非叩謝上蒼,也祭拜祖先及無主孤魂,豎燈篙、放水燈就是召請的訊號;而普施時,獻供的祭品充分表現收成後的感恩心意,基本上是崇德報功的禮意,保存了素樸的年終祭典的狂熱氣氛。

  而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祭日,台灣民間相傳,水仙王在此節氣內,由高麗將白腹魚、烏魚、土魠魚驅趕過來,讓漁民豐收。故具有保護神性格,保平安,助收穫。

節氣與諺語

  • 立冬過,稻仔一日黃三分,有青粟無青菜: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穫。
  •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收成期間,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喜而好啼。
  • 補冬補嘴空:台灣人的習俗,立冬日要進補,一般是吃麻油雞酒或者是四物仔、八珍、十全等。

節氣與種植

北部:馬鈴薯、茄子、皇帝豆
中部:蕗蕎、百合、玉米、胡蘿蔔
南部:西瓜、苦瓜、石刁柏、球莖甘藍、大小麥

資料來源: 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臺灣生活圖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
田園之春叢書-臺灣二十四節氣

 

  • 回上一頁
  • 94-04-11:10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