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林業與原住民

社區林業與原住民


林務局保育組.管立豪、陳美惠、張弘毅

社區林業理念

社區林業 (community forestry) 是國內外林業經營新趨勢,其經營理念在強調社區民眾參與地方森林資源經營,與林業機關共同分擔經營發展和維護管理責任並分享執行成果。依據美國農業部林務署之定義:「社區林業係指林地所有人或經營人為求整體社區的利益,結合各種森林經營目標,所從事的林業活動。」社區林業的定義不只上述二種,許多地方也給予不同的定義,然而這些定義都大同小異,主要的內容總是脫不了「人」與「森林」兩者之間的關係。至於社區林業的範圍是有彈性的,可以是村落、鄉鎮、城市或地理區域,其範圍視森林經營主要影響的區域而定。

國外社區林業施行已久,由於地理國情之迥異,使各國社區林業呈現不同的風貌。加上林業包含面向極廣,衡諸各國林業經營的轉變,可知以木材為收益等傳統觀念逐漸消失,而是輔以其他森林公益功能並將經營範疇擴及非森林周邊的社區。因此,我們必須試著跳脫過去狹隘的林業經營概念,轉為接受宏觀的林業經營新思維。在國內,隨著森林生態系經營政策的推行,林業經營已轉變以資源保育及永續發展為目標,我們也應調整過去對林業政策的體認與工作範疇,林業經營應與國家、社會整體發展脈絡接軌。此外,由近年來推行之平地景觀造林、社區綠美化等計畫,使得社區林業的施行範圍已擴及全臺各個角落,就是林務局逐漸轉型並將業務範疇擺脫地理限制的表現。

社區林業強調的是民眾的參與,如何鼓勵民眾參與,培養社區自主能力,以達成與社區部落共同經營國家森林之社區林業目標,實無法一蹴可幾,且彼此需要一段學習、調適過程,以凝聚共識及做好準備。為將社區林業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本局依據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及做法,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分三階段推動,其中社區總體營造強調培養社區居民「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居民參與」、「永續經營」的民主精神及社區生命共同體意識,是「社區林業計畫」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我們嘗試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融入資源保育與永續利用的理念,讓社區整體發展能建構在資源保育的基礎上,並在社區發展過程中,引導居民學習自然保育等相關知能,以強化社區森林經營能力,進而達成與社區共同經營國家森林的目標。

社區林業計畫是在居民參與的操作前題下,由生態文化重建與傳承出發,凝聚居民共識及培養社區自主能力為目標,與社區部落共同學習、調適和成長,讓居民重新認識、關心自己的鄉土,進而對土地產生感情、採取合理的社區發展行動。

社區林業三階段計畫

一、第一階段「理念宣導及人才培育計畫」

本階段分為起步型計畫 ( 第一次提出申請者;每案補助 10 萬元以下 ) 及進階型計畫 ( 已執行過起步型計畫並依規完成成果結報,且經管理處評估成效良好者;每案補助 20 萬元以下 ) ,社區一年可以提二案,透過提供經費補助第一階段社區林業計畫,藉由計畫執行過程,凝聚社區共識並認識社區自然與人文資源,進行社區營造工作,並在社區參與計畫的過程中,適時導入自然保育、永續發展的理念和做法,以培養居民社區意識及永續經營其社區的能力。

森林是一項重要的自然及社會資源,由於本局各項林業施政如生物多樣性保育、森林生態旅遊、國家步道系統、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水土保育、林產品的研發生產等工作,皆與社區的自然生態、文化傳承、生活環境、產業發展及森林資源利用關係密切。在第一階段計畫裡,嘗試將社區營造與本局各項林業施政結合,建立社區參與林業經營的管道,並為社區進行各項培力 (empowerment) 工作,包括:林業知識與生態保育觀念的加強、社區人才培訓、林業經營觀念與技能的養成、文化技藝的傳承等。

第一階段社區林業計畫實施地點應以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區域為主,前後計畫間應具有連貫性,且以能凝聚社區居民意識,共同參與規劃具體可行之社區願景之理念宣導與人才培訓計畫為主。計畫內容應以能發揮社區自我向上提升之潛能為佳,具體推動深化居民對社區的使命感,並能認同社區內各項自然與人文資源具有不可被取代性,是社區永續發展的資產與後盾,維護社區永續發展的資源與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育是社區穩定成長的動力,也是全體社區居民共同的責任。

二、第二階段「林業示範社區營造計畫」

第一階段計畫執行成效良好之社區,可申請晉級第二階段示範社區,本階段含第一年 ( 為期一年 ) 示範社區之先期整體規劃,補助經費以新台幣 100 萬元為上限,以及第二年至第四年 ( 為期三年 ) 示範社區之行動計畫,每年補助經費以 150 萬元為上限。

本階段用意在養成社區永續經營人才及引導居民參與之精神外,並在規劃及行動過程中,讓具有資源管理或林業專長的人才參與,以協助示範社區實際參與森林資源的協同管理,並進一步做好社區土地整體發展規劃。計畫實施地點包括社區及鄰近週邊森林或具生態保育宣導、教育功用等設施之規劃與營運。

三、第三階段「森林協同經營計畫」

第二階段執行成果良好之社區,可於執行第二階段行動計畫之第三年,研提社區林業第三階段計畫構想書。構想書通過審核後,與本局簽訂一年一期之協同經營或託管契約,執行第三階段計畫。

社區林業在原住民區域推展現況

林務局轄管全島面積近 45% 。這些區域也是台灣最重要的自然資源所在,而台灣的原住民同胞,大部分都居住在這些地區,所以林務局和台灣的原住民族同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台灣這麼一個山林多於平地的環境,原住民族部落與政府林務管理機構之合作,是保育山林、維護生態永續經營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為了與原住民建立伙伴關係及溝通平台,本局藉由「社區林業計畫」第一階段各項計畫的推動,協助原住民培育部落人才,讓原住民部落經由認知部落生態環境,推動精緻小眾生態旅遊,並藉此類活動活絡原住民傳統文化傳承及發展原住民的傳統產業。並再次印證台灣原住民族同胞的傳統生態智慧是與自然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結合的實證。希望發展此類體驗經濟為部落找另一條出路,有效提升原住民經濟事業的發展。讓林業專業走入基層,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的原則下,協助社區、部落從森林保育及永續利用上獲得經濟利益,重建傳承文化並穩固社會組織,同時也讓社區民眾為家鄉環境,盡到在地守護的責任,如此的伙伴關係,是本局推動社區林業政策的初衷,也是保育與經濟雙贏的具體實踐。

「社區林業計畫」,以推動在地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發展部落社區生態產業為主,促成社區參與自然資源保育。自 91 年至 97 年底止,獲第一階段計畫補助之原住民社區共 376 個,總經費約四千萬元:分別為 91 年 34 個計畫,約補助 280 萬元; 92 年 106 個計畫,約補助 860 萬元; 93 年 63 個計畫,約補助 510 萬元; 94 年 52 個計畫,約補助 420 萬元; 95 年 29 個計畫,補助 550 萬元; 96 年 48 個計畫,補助 720 萬元; 97 年 54 個計畫,補助 806 萬元。至於第二階段原有高雄縣三民鄉民權社區進行規劃年計畫,但因社區無法整合,已退回第一階段繼續操作。

因社區林業計畫需完成成果結報始得研提下一申請計畫,但原住民部落之結案率較低,加上其他部會補助經費較高,故 95 年計畫申請數呈下降趨勢。但因本局業務轄區與原住民部落接觸較其他部會頻繁,仍主動關心原住民部落發展,由上述統計結果,在原住民社區之輔導與培力工作,不論「質」與「量」又逐年提升,此結果肯定社區林業計畫之效能,鼓舞本局持續推動與原住民社區建立夥伴關係。

例如「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藉由本局「社區林業計畫」補助經費辦理一系列生態保育培訓課程,經由封溪、護漁、巡護、認識溪流沿岸可食性植物、學習傳統建築技藝、培訓生態解說員,配合推廣生態與人文旅遊,部落研發野菜水餃及野菜體驗旅遊等,為部落找到重新出發的動能。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社區 ( 排灣族部落 ) 發展部落特有的高腳屋作為生態旅遊賣點,並致力於達瓦蘭溪的巡護與溪流魚類資源保育。花蓮縣萬榮鄉馬里巴西文化協會藉由社區林業計畫傳承太魯閣族的傳統編織、植物染、傳統樂器,延續文化與希望。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 ( 鄒族部落,以達娜依谷護魚聞名,但部落所依賴的觀光旅遊,因 SARS 而沒落 ) 也藉由社區林業計畫思考社區未來永續經營的願景,重現達娜依谷的新活力。而林務局亦主動針對具生態旅遊發展潛力的的丹大及霧臺等六個原住民社區,循求專業團隊進駐協助輔導推動生態旅遊行程及運作。另外,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森林志工」主動走入白蘭部落擔任輔導工作,林務局現有 600 名以上志工,這股生力軍的加入,對於原住民社地區「社區林業計畫」推動具有正面效益,更能促進林務局與部落間伙伴關係的發展。位於宜蘭、花蓮、台東、南投、屏東、新竹、台中等地約 20 個原住民部落社區也願意和林務局一同巡護山林資源,藉由部落社區居民的通報,查緝破獲為數不少的盜獵、盜伐案件。

結論

藉由社區林業計畫作為溝通橋樑,原住民部落協力執行林務局自然步道之維護或遊客總量管制、林班地巡護及野生動植物保育、森林防火與外來入侵種移除等工作,林務局則協助社區運用社區培力計畫所訓練之人力及調查所得之資料,應用於增加社區之經濟收益,林務局與原住民間的關係得到改善,互相信任的新伙伴關係也漸次展現雛型。部落的傳統技藝再度受到重視,文化得以傳承。不同種族間也藉由生態旅遊,體驗不同文化的美學感受與生活經驗。社區林業不只是林務局與原鄉部落的橋樑,也是原鄉部落向外界展現自我的新舞台。

註:林務局全球資訊網下建置「社區林業計畫申辦資訊網」 (http://communityforestry.forest.gov.tw/) ,該網站提供線上申請服務、自動分派申請案予第一線服務機關、稽催受理計畫進度及申請單位線上查詢計畫審核進度。該網站並提供社區林業與社區營造相關資訊、活動訊息、意見交流及相關連結等服務。 )

( 本篇僅刊登部分圖片。原刊載:林業研究專訊第 90 期 98 年 8 月 )

山美社區解說員導覽活動(陳美惠攝)
山美社區解說員導覽活動(陳美惠攝)

台東成功阿美族月桃編(陳美惠攝)
台東成功阿美族月桃編(陳美惠攝)

花蓮萬榮馬里巴西太魯閣族編織(林務局提供)
花蓮萬榮馬里巴西太魯閣族編織(林務局提供)


©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全球資訊網 www.coa.gov.tw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7800&print=Y 2023/06/06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