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的天堂~水菱有機農場
文 /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黃惠琳
圖 /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黃鵬戎、黃瑞彰
在農改場工作多年,第一次聽說有農民是以「生態保育」為理念,來從事有機農業。三十出頭的李价斌就是這樣的怪咖,以環保、水雉復育為出發點,投入有機菱角生產,成立水菱有機農場,希望帶動官田鄉農民發展不噴農藥的水田區,共同搶救水雉。
有機農業跟生態保護並存
高鐵通車後,穿越水雉棲息地的核心,溼地保護聯盟擔心會影響水雉的生態,於是跟慈心基金會合作,尋覓願意配合種植有機菱角的農民,希望可以讓有機農業跟生態保護同時並存。幾經波折,最後找到了李价斌。
李家原本跟大多數官田鄉農民一樣,以一般慣行方式種植水稻、菱角。李价斌找到適合的田地後,才發現種植有機菱角困難重重,因為菱角是水生植物,若是得了炭疽病,並非把整顆植株拿掉就好,整片水域有可能在短短幾天之內感染,全軍覆沒。當時的台南農改場黃山內場長相當重視有機農業的推廣,責成場內蔬菜、病蟲害及土壤肥料專家組成團隊,全力協助他解決問題。當時因為李价斌剛從事有機,農改場專家跟他溝通後,發現他對有機栽培的觀念了解很少,建議他去進修,在 87 年赴台南農改場接受有機栽培的專業訓練。
別人不做的才有競爭力
儘管困難重重,連老爸都反對他做有機菱角,但附近受他影響的農民越來越多。他的菱角產量雖然只有別人的 1/4 ,但價格是 4 倍多,而且產品除直接來購買的熟客外,全部供應給慈心系統的有機通路,完全沒有銷售上的問題,有機米一公斤賣 60 元也是供不應求。少掉農藥費用、採收工資,實際獲益較一般慣行法為佳。目前他打算順應農委會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作法,來擴大經營規模。
菱角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 B1 、 B2 、 B6 、 C 、鈣、磷、鉀、鐵等,是一種健脾益氣的食材。當李价斌發現附近攤販打著有機菱角之名販售,便把部落格中的地圖拿掉,怕消費者買到不是有機的菱角作為保健用,反受其害。全國唯一經過有機認證的菱角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生態平衡的有機水田區
李价斌目前經營約 13 公頃農地,其中 1.2 公頃為有機農場,採用水稻、菱角輪作。由於不能噴施農藥,因此維持田區生態平衡非常重要。他嘗試養鴨、養鵝去防治田間福壽螺、雜草、螟蛾等,但是常遭到野狗攻擊,田區只好圍籬,後來又發現鵝會吃掉秧苗,今年便改養野性較強、較耐命的綠頭鴨,並嘗試自行繁殖,以便維持田區生態平衡數量。田區周圍有一圈綠籬,除隔離病蟲害,也能隔絕外界對水雉的干擾。灌溉用水依農改場專家建議,在進水口以濾網過濾後再排入生態池,田區罹患炭疽病的比例大幅降低。生態池中繁殖大肚魚、田螺、扇貝等不耐毒性的水生動物,因此水質出現問題時可立即察覺。
最夯的生態教室
近年來做出知名度後,公視的「我們的島」節目曾赴現場拍攝一整天,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學生來調查青蛙生態數量,社區大學辦理戶外教學,水菱有機農場儼然成為最夯的生態教室。現在水雉常在李价斌的菱角田出沒,據他觀察, 5 、 6 月繁殖期的水雉地域性非常強,每一個田區通常只有一對,連凶惡的鵝都會被水雉趕跑,而在 8 、 9 月菱角盛產期,田區還曾發現 20 幾隻水雉的蹤影!
「買菱角護溼地,搶救水雉」,消費者也可以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而像李价斌這樣善的循環的故事,正一幕幕地在這美麗之島上,不斷地上演著。
( 原刊載:台南區農情月刊第 153 期 98 年 3 月 / 農業世界第 309 期 98 年 5 月 )
水菱有機農場場主李价斌

凌波仙子現身水菱有機農場

以綠頭鴨防除福壽螺及雜草

利用生態池過濾水源,再排入田區

消費者下田採收有機菱角
![]() |
![]() |
98-03-02: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