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與生活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站內搜尋

鏢旗魚達人─專訪陳永福船長


水產試驗所企劃資訊組 陳佳香 、陳世欽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江偉全、許紅虹、洪曉敏
水產試驗所 劉燈城

  1956 年出生的陳永福先生,台東縣成功鎮人,現為新港「龍漁發」漁船的船長,一天鏢獲 7 尾旗魚是他個人最輝煌的單日漁獲紀錄,曾鏢中的 最大旗魚重量為 362 kg ,為 台東縣旗魚季比賽的 連續 3 屆 冠軍。

  已有三十年鏢旗魚經驗的陳永福船長,也是將其海上狩獵技術傳承給漁業科學研究的第一位鏢旗魚手,自 2006 年起協助本所利用鏢旗魚漁法將衛星發報器鏢置於雨傘旗魚與立翅旗魚上,此研究不僅可以提供大型洄游性魚類的洄游動態,亦將助於漁民增加漁獲量,為世界首見的科學研究試驗。

  自小學畢業就跟著父親一起出海的陳永福船長,回憶小時候,看著父親站在鏢旗台上隨波浪晃動的身影時,總是心驚膽顫,害怕父親不慎會沉入海裡。

  當時在海上萌發的思慮,讓他深知沒有一技之長的自己,若真的要分擔逐漸年邁父親的辛勞和生計,就得專心學習鏢旗魚的技術,在將近 5 年時間,從學習站穩鏢台、觀察水紋、波浪的流動、手勢和眼神等,與父親如師徒間的海上磨練見習,於 17 歲那年他首次挑大樑站上鏢臺,成為一名鏢手,直到現在。

  所謂的「鏢旗魚」,就是被稱為沿海鏢刺漁業的捕魚方式,它是一種傳承久遠的古老漁獵法之一,是在日據時期由日本琉球群島傳入,再由台灣討海人改良後的一種漁獵方式,這種古老的鏢刺漁業一直存在於東海岸,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堪稱為台灣少數健康且自然的捕魚方式。

  旗魚是海裡游的最快的魚類, 每年 11 、 12 月, 東北季風吹起,海上湧起大浪的時候, 正好是旗魚 洄 游到花東海域的季節, 每當旗魚隨著黑潮洄游到東海岸,就是台東成功新港漁港的鏢手,頂著浪頭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刻。

  鏢旗魚需要非常充沛的體力與好眼力,當漁船載浮在七級以上的浪濤,佇立在鏢臺上的鏢手,除了要非常專注巡獵海上的魚蹤,還得隨伺舉起重達 28 kg 的長鏢槍,待旗魚中鏢後,再奮力將旗魚拉扯上船。

  為使漁獲可以維持生計,在漫長的討海人生涯中,面對海中的惡水和悍強的海中生物時,稍不注意,除了受傷可能還會有生命危險,船長的斷指就是鯊魚造成的。有一次捕獲到一尾鯊魚,拖到船板上的鯊魚看起來已經靜止死亡了,沒想到當陳永福船長用魚叉叉入魚眼要挪動它時,那尾鯊魚突然強勁地如螺旋般甩動船長,待其他人來幫忙時,大姆指手指就已經斷了一截,這是征戰海洋 30 餘年的船長所留下的傷痕和斷指回憶。

  長年與大海搏鬥,在面對鏢魚作業逐漸式微,漁獲減少,鏢刺作業後繼無人, 今年的 捕獲量又較往年低的狀況,陳船長也只是帶著恬然的笑容,樂觀的說:「 生為討海人一輩子就是討海人 」 , 對於海洋和旗魚他有一份如鄉愁般的追尋,只要旗魚來了,他就會準備就緒踏上尋獵旗魚的海上征途。

( 本篇僅刊登部分圖片。原刊載:水試專訊第 28 期 98 年 12 月 )

陳永福
陳永福

2008年旗魚季第1名頒獎典禮(左為陳船長)

2008 年旗魚季第 1 名頒獎典禮 ( 左為陳船長 )


回上方 回上一頁
99-02-23:4,752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會位置圖/各縣市動物保護申訴電話/緊急災害聯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