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壹、年度施政目標及策略

一、建立農業新典範-發展產業特色,創造新優勢

(一)茁壯小農、扶植企業農,改革農民生產組織,籌組產業策略聯盟,建構集團產區供應體系,擴大產業聚落規模,調整產業結構,創新農業價值;辦理種植登記制度,保障農民收益;建構農產品生產到初級加工一元化,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加速農業六級化,以及建構區域性農產品加工中心與農產品加值打樣服務體系,提高農業附加價值。
(二)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推動生物經濟,打造以市場導向、高競爭、高附加價值農業;發展綠能、節能、減廢及減排之循環經濟,推動自動化及智能化之精準生產、建構數位服務及冷鏈等科技整合之新世代產銷體系,提升農業產銷效能。
(三)推動畜禽產業升級,加強豬隻育成率,推動畜舍綠能及沼氣再利用(發電);輔導以國產雜糧飼養肉牛,進行現代化肉品管理,提升畜禽產品的生產、屠宰、分切與物流品質,以提升畜禽產業競爭力。
(四)推動校園午餐採用國產在地食材,推行食農教育,強化地產地消,活化在地經濟。
(五)整合農業訓練資源輔導青年農民,協助取得農地及資金,擴大青年從農創業貸款免息優惠措施,建立系統性農事培育課程及實習場域,提升農業職場人力水準;充裕農業勞動力之供給及減省勞動力需求,辦理各類農業人力團,成立農業機械代耕團,擴大使用農業人力資源平臺,創造多元人力運用,推動外國人從事乳牛飼育及外展農務服務,以及補助農民購置大小型農機,改善缺工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六)強化農地租賃平臺資訊交流,連結國有及公營事業土地之租地資訊,供農友搜尋合適農地並租用,促進農地流通利用。
(七)推動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支應農業創新所需資金;健全農會信用部經營體質,強化監控功能;持續辦理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保證貸款,協助農漁民取得營農資金。

二、建立農業新典範-加強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能力,維護生態環境永續

(一)栽培及適地適種適養,提升農漁畜產品到貨品質與穩定供應;推動農漁牧業採用綠能設施,達成農電共享雙贏,推動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維護環境永續發展。
(二)運用大數據重新規劃水、土、人融合之生態永續型集團產區,建立生態服務、氣候智慧型之農業研發及生產體系。
(三)健全森林資源管理,保護天然林,推動森林長期監測體系;推動植樹造林,厚植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碳吸存效益;永續經營人工林,合理疏伐,提升木材自給率及非木質產品之利用;推動適地發展林下經濟,振興山村綠色經濟;推廣森林生態旅遊及自然教育,打造生態經濟;深化里山倡議,完善自然保護區域經營管理,維護生物多樣性。
(四)強化海洋漁業資源養護復育,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業(IUU);加強沿近海漁業人船動態科技管理,增裕海洋漁業資源;疏浚養灘減緩海岸侵蝕,維持漁港碼頭使用機能;保障漁民海上作業安全,提升漁船保險投保率,穩定漁業經營發展;改善養殖漁業生產區公共排水設施,提升防災能力。
(五)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強化土石流防災及建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體系,加速重劃區外農路設施改善及促進農塘活化,以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及促進土地合理利用,確保農業永續經營環境。
(六)強化農業保險與天然災害救助體系,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減少農民因氣候變遷遭受之損失。

三、建立農業新典範-厚植多元能量,營造安居樂業農村,促進人文友善社會

(一)培育新農民,提升農業人力質量;推動農村再生社區發展與建設,結合特色產業發展,輔導地方創生,持續辦理農村活化再生,維護農村生態及文化,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優化休閒農業旅遊服務量能及推廣四季農業主題遊程,拓展國內外遊客市場,跨域結合人文歷史及生態旅遊,厚實農遊底蘊並提升地區產業活力。
(二)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健全農民組織制度,協助農民組織運用在地產業資源,結合農村社區、青年農民,創新發展農村經濟事業,提升產業服務量能,建構六級化產業價值鏈。
(三)發放老年農民福利津貼,保障實際耕作者農保權益,推動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規劃農民退休制度,強化社會安全網措施,照顧農民生活。
(四)深化飼主責任,根植及實踐尊重動物生命理念;強化特定寵物源頭管理、絕育推廣,提升動物收容管理及認養行政效能;培植健全之動物保護組織,強化公私協力網絡。

四、建構農業安全體系-提升糧食安全,強化農產品溯源管理,確保食的安心

(一)盤點及公開農地數量與實際農作生產面積、品質資訊,並配合國土計畫法劃定農業發展地區,提供綠色環境給付,確保農地總量及品質;整體規劃潛在可供農業永續發展之生產區域,建構先期作業規劃、農地資源儲備及整合利用機制,維護優質農業生產區域。
(二)推動農田水利會組織改制,擴大灌溉服務範圍;推動搭排限縮,保護農業水土資源,從源頭建構農產品安全生產環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硬體設施及營運環境,提升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發展節能、節水的新型態農業,推動農業灌溉用水質量合理規劃,發揮農田水利三生及防減災功能。
(三)推廣產銷履歷、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推動產銷履歷環境獎勵與農業友善環境補償機制,提升農產品安全並維護永續環境;調整保價收購與休耕補貼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並實施農業環境基本給付,平衡稻米供需、提升品質及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四)推動雜糧作物生產之大糧倉政策,減少雜糧進口,提升進口替代率。
(五)結合生物科技與資通訊等前瞻技術之創新、推廣與應用,掌握農民土地作物資訊,提升農業生產與資源利用效率;推行植物醫師制度及作物健康管理,輔導農民合理化施肥與減少化學農藥,維護環境永續。
(六)增強動植物防疫檢疫與檢驗效能,強化防疫一體,建立疫情預警機制、設置動物疫病快速檢驗中心、落實飼養登記制與控制重大疫病傳播,協助產業疫病控制後快速復養,及防範人畜共通傳染病。
(七)加強上市前的農漁畜產品農藥、重金屬及動物用藥殘留檢驗,擴大高風險、高關注之農漁畜產品用藥安全之監測與抽驗,以及市售肥料、飼料等農業資材重金屬污染檢驗;強化畜禽屠宰衛生檢查效能,改善市場交易環境,提升農漁畜產品衛生品質。
(八)推動臺灣良好農業規範,加強農產品生產安全管理能力建構;整合推動臺灣農產品追蹤追溯體系,強化食安管控效能;強化消費市場信賴的農產品標章及驗證制度,推動與國際規範接軌,爭取新商機。
(九)防範非洲豬瘟跨境傳播,辦理業者防疫宣導、執行主動監測及物資相關整備,以及提升非洲豬瘟檢驗量能。另防治與管制重大植物病蟲害之發生、傳播及蔓延,推動整合性植物病蟲害防治管理技術,以及強化防疫作為,維護農業生產安全。

五、提升農業行銷能力-強化產業優勢,布局全球市場

(一)建構農產品外銷平臺提供完整產銷資訊、外銷輔導、獎勵及媒合措施,選擇具國際競爭力的農漁畜產品,導入規模化及智慧化生產模式,穩定供應安全及高品質的農產品,發展外銷優勢產業,提升我國農產品出口量能。
(二)培育具跨域合作及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之新世代農業經營人才,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經貿談判,加強雙邊農業諮商,突破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爭取我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四)輔導大型農企公司健全發展,加強農林漁畜產品國際行銷,鞏固既有並開拓新興市場;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之農產品外銷產業,建立多元行銷通路,增加農民收益。
(五)推動以提升農業科技及維護糧食安全為核心之國際合作,強化農業技術諮詢能量,以擴大農業技術服務出口機會。
(六)推展農業新南向政策,強化我國與新南向國家雙邊經貿及投資,加強農產品南向新興市場,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拓展全球商機。

六、妥適配置預算資源,提升預算執行效率

(一)機關年度資本門預算執行率:強化資本預算執行,提升資產使用效率。
(二)機關於中程歲出概算額度內編報情形:編報各年度概算時,衡酌計畫執行能力,本零基預算精神,覈實編列各項經費需求,以妥適資源配置。

  • 發布單位:農業部(綜合規劃司)
  • 回上一頁
  • 108-09-04: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