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策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重大政策
全站搜尋

推動農民退休儲金

更新日期:109-12-14

  農民健康保險(下稱農保)為職域性社會保險,並無其他社會保險有老年給付項目。為照顧老年農民生活,由政府編列預算,發放老年農民福利津貼(下稱老農津貼)為替代措施,惟有部分農民反映對保障其晚年生活,仍顯不足。因此,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107年9月7日至8日)結論為提升老年農民經濟安全保障,政府應整合農保、老農津貼與其他社會保險,並以老農津貼為基礎,在不影響農民權益下,建立農民年金制度。另蔡總統109年競選政見為「退休保障多一點」建立農民專屬的退休金制度。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於109年6月10日制定公布,行政院定自110年1月1日施行。農民退休儲金(下稱農退儲金)制度是由農民與政府共同提繳農退儲金,作為年滿65歲農民未來退休養老使用,並與老農津貼共同構成老年農民經濟安全保障之制度。未滿65歲且未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之農保被保險人,依其意願按月提繳農退儲金,提繳金額為勞動部公告之勞工每月基本工資乘以提繳比率計算,其提繳比率則由農民在1%至10%範圍內自行決定。假設農民提繳比率為10%,110年基本工資為24,000元,則農民110年1月提繳金額為2,400元。農民日後如有調整提繳比率的需要,可於每年5月或11月向農會提出申請。

  政府鼓勵青年農民提繳農退儲金,政府也將對等提繳金額,越早提存,提繳越多,日後退休也將領越多。依目前老農津貼每月7,550元,每4年依消費者物價指數(約4%)調整1次的設算條件,以及農退儲金設算條件(勞工每月基本工資24,000元、每年平均調升2%、基金收益3%、平均餘命20年、及農民提繳10%),40歲提繳25年的農民,「老農津貼」加上「農退儲金」可月領2.4萬元;30歲提繳35年的農民可月領3.7萬元,讓有意願儲蓄農退儲金的農民,能與其他行業同樣享有適當生活水準保障,並對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調整農業勞動力結構、間接促使老農安心退休離農及活絡農地利用等具重大助益。

  發布日期:109-08-01
  發布單位:農委會(輔導處)

回上方 回上一頁
109-07-29:13,177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會位置圖/各縣市動物保護申訴電話/緊急災害聯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