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柑橘

一、 寒害之癥狀

柑橘生長與發育期間若遭遇較長時間及溫度低至門檻條件之溫度,則可能出現低溫傷害。低溫傷害的發生概可分為二種,一是溫度在0℃以上,此類之低溫傷害,主要是造成細胞膜通透性改變,影響細胞正常代謝,一般稱為寒害或低溫傷害;而另一種是當溫度達 0℃以下,植體內有冰晶形成破壞細胞膜,稱為凍害。

柑橘受到低溫傷害,均可能表現落葉、落果、果實軟化、果皮受損顯現下凹小點或燙斑等。柑橘果實遭低溫傷害常顯現:葉片於葉肉或葉梗出現變紅、褐化、壞疽、水浸狀、葉梗失水下垂、萎凋、嚴重甚至落葉等徵狀。果皮下凹小點或燙斑、果肉失水、果重變輕及發酵變味等;凍害除包括前述癥狀外,亦可能在果皮或果肉(瓢囊)顯現水浸狀壞疽、汁胞脫水或果汁率降低等,通常回溫後受害癥狀較明顯,只有少數情況會在低溫期即表現。

二、 寒害發生期間

易發生於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寒流來襲時,受害情形則因低溫程度與時間、品種、生育期及其他環境因子等交感作用而異,尤其於氣溫驟降及濕冷狀況則較易發生。當強烈寒流侵襲時,若有霜、雪覆於柑橘植株(例如枝條)或果實表面,持續時間超過 24 小時,則能造成柑橘果皮軟化、落果,日後亦可能有果實無法久貯或落蒂等災害遲發性癥狀。

一般氣溫低於4℃,伴隨降水、轉晴及低溫過後溫度快速回升等變化情形下,方可能發生程度輕重不一的低溫傷害現象。通常發生於12月至翌年2月間,若有晚霜(Late frost)亦可能延後至3月份。低溫造成的受害情形,視樹體狀況、果實生育期、低溫程度及其他環境因子交感作用而異,例如強烈寒流侵襲時若同時伴隨風速達7 m/s (公尺/秒)以上,則可能引起落葉。

三、 寒害防治措施

(一) 寒害發生前之預防措施

1. 於果園迎風面栽種防風林、設置防風牆或破風網,阻擋溫度降低。

2. 果園背風側因氣流熱傳遞受樹冠阻礙,受害葉片和果實滯冷顯著,特別是位於斜坡底部,窪地等地形,均易造成較嚴重的損害,可考慮架設高架風扇於樹冠上方,用來混合逆溫層(作物上方的暖空氣與植被之間的冷空氣)。

3. 低溫受害程度與前一年結果量有很大關係,過量結果(大年)會助長損害嚴重性。建議果園採行計畫性生產,適當調整結果量,避免大小年之發生,可分散低溫傷害風險。

4. 強化植株生長勢。迎風面可設置防風設施,酌量增施鉀肥或噴施硝酸鉀等含鉀量較高之葉面肥,鉀肥濃度為0.5%至1%。

5. 套2個以上的防水紙袋預防果實受到凍害,約可延遲降溫1至2小時,縮短果實受低溫影響的持續時間。

6. 寒流前以99%礦物油乳劑稀釋500倍或95%礦物油乳劑稀釋750倍噴施果實進行防護處理,可有效降低果實寒害損害程度。

(二) 寒流期間之因應措施

1. 灑水調節低溫:強烈寒流侵襲時,於夜間不斷噴水在樹的表面上,藉由水溫調節樹溫以控制霜凍傷害;一旦於夜間低溫時啟動灑水就必須連續使用至日出後氣溫升高為止,且需有具備比氣溫高的水溫與足夠應付連續灑水的水量,方可採用此方法進行防寒。

2. 樹冠覆蓋減少熱損失:獲知強烈寒流預報後,於侵襲前合併使用樹冠上方覆蓋防寒法 (例如PVC塑膠布、不織布、草蓆、合成纖維等材料),此措施可防止長波輻射損失,因材質的保溫效果與覆蓋方法均會影響防寒效果,故需特別留意。

3. 提前採收:於寒流警報發佈時,提前採收接近採收期之果實。

(三) 寒流後之復育措施

1. 移除受損果實及枝葉,減輕植株負擔;在葉面上噴灑低濃度氮肥等營養液,可促進植株與果實恢復生長,減少損害。

2. 進行清園作業,避免落葉落果成為二次感染源。

四、 寒害災害影響評估

(一) 影響因子包含果園溫微氣候(包含溫度與濕度)及低溫持續時間,發生作物對象主要為桶柑與茂谷柑,發生時通常已具有8~9成完熟度。其餘如椪柑及佛利檬等雜柑正常已完熟採收,不易遭受寒害。南部因果實採收期較早及溫度較高,寒害之影響及損傷之影響相對較低。

(二) 乾冷條件下,風速達7 m/s (公尺/秒)以上,落葉率增加。幼樹(含高接更新樹),因易抽發較遲緩之枝條(枝梢),故抗凍能力比成年樹弱。通常需在氣溫達-7.5至-8℃持續超過3小時;-8至-8.5℃持續1小時方有明顯落葉發生,明顯落葉後翌年產量明顯下降。

(三) 當氣溫達-3℃連續7小時或-6℃連續3小時以上的低溫,將引致果肉呈現苦味(柚皮苷、檸檬苦素),苦味在受災後7-10天內達到高峰值,之後苦味減少;20天後果肉開始呈現空洞狀,並在1個月內癥狀變得明顯。

(四) 柑橘低溫傷害實際受害程度仍視當時低溫程度、風速、是否降水、果實生育階段時期及低溫持續的時間長短而定,建議農友在果園做好防護措施,以避免或減輕低溫傷害。

另果實即使採收完畢,若樹冠葉片出現嚴重落葉,亦有影響翌年植株生育之虞。

  • 回上一頁
  • 110-12-3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