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農業施政主要以「農業綜合調整方案」為依據,推動各項工作,實施期程自81年度至86年度。茲就農業生產、農家所得及生態環境等方面檢討其執行成效如后:
1.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總值由80年之3,233億元增至84年之4,111億元,平均每年增加6.2%;農業生產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由80年3.8%降至84年3.6%。在農業產值結構變化方面,農、林、漁、牧各業所占之比例,由80年之45.7%:0.4%:25.8%:28.1%,變化為84年之41%:0.2%:24.5%:34.3%。農作物方面,稻米種植面積由80年之42.9萬公頃減為84年之36.3萬公頃,糙米產量由182萬公噸減為168萬公噸,產銷已漸趨平衡,雜糧作物因實施保價收購,種植面積均維持在9萬公頃左右;林產基於保育、保安考量,產值比例降低;漁產因養殖漁業水資源缺乏及遠洋漁業受國際規範限制,產值比例微降,畜產方面,毛豬價格因多維持高檔,養豬頭數由80年之1,009萬頭增加為84年之1,051萬頭,肉雞及牛乳產量亦告增加。就農業生產而言,已達成「農業綜合調整方案」調整產業結構及增加附加價值之目標。生產結構已能隨經貿自由化及消費型態有所改變,然調整速度仍不足以因應國際貿易及環保規範的新要求,有待今後再努力。
2.農家所得: 民國84年平均每戶農家所得623,023元,較80年之460,752元,增加35.2%,同一期間非農家所得增加34.8%,農家平均每人所得占非農家所得之比例由80年之72.7%提高為84年的75.6%。顯示農家所得增加速度較非農家快,「農業綜合調整方案」對提高農民所得已發生效果。然由於農業生產條件及農產品消費特性,農家所得仍未達理想。
3.生態環境: 為維護生態系穩定與防止野生珍稀動植物之棲地遭受破壞,已劃設了自然保留區18處,總面積63,243公頃,野生動物保護區有9處,總面積4,229公頃,國有林保護區有24處(共35處,其中有11處屬自然保留區)總面積89,723公頃,另內政部設置了6處國家公園,總面積322,845公頃,總計各類型保護區面積為451,555公頃,占台灣地區陸域面積12.19%,而森林覆蓋率至84年已達58.53%。顯示近年來,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有長足的進步。不過,為維護國內生活品質,促進資源之永續利用,並因應國際環保規範,本項工作尚待加強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