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落實各項農業施政措施

推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部門因應對策
進行農政組織再造,提升施政品質與效率
推動「科技、資訊、品牌」之產業發展策略
加速科技研發,發展精準農業
整合資訊,奠定農業產銷利基
建立品牌形象,強化消費者對國產品信心
調整農糧結構,輔導產業轉型
調整水旱田利用,健全糧食管理體系
輔導農園產業調適轉型,建立本土優勢
加速發展花卉產業,建立國人用花文化
增強漁業競爭活力,促成產業與環境和諧發展
推動責任制漁業,創造優良經營環境
調整漁業經營結構,發展科技型養殖
輔導畜禽永續經營,建立畜牧產業新形象
執行離牧計畫,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落實畜牧場登記,健全畜牧產業管理制度
落實動物保護,推動寵物登記制度
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確保農業生產環境
健全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防止疫病害蟲入侵
推動「豬瘟及口蹄疫撲滅方案」,強化疫情監測與防杜措施
輔導產銷組織現代化,提高經營管理效率
建設富麗農漁村,提升農漁民福祉
規劃建設農漁村社區,發展農業產業文化
發展休閒農業,增進國人對農業的體驗
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創造漁村新風貌
辦理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健全農漁民社會安全體系
調整農地利用與管理,提升農地利用效率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升水利服務機能
配合產業結構調整,輔導農漁民離農轉業
推動全民造林,加強森林生態系經營
推動治山防災,健全水土保持與管理
維護生物多樣性,確保生物資源之永續利用
加強對外農業合作,促進農業交流
基於互利互惠原則,推動兩岸農業交流

  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農業產業結構亟需進行調整,從生產、運銷以迄消費各環節,尋求利基,創造相對優勢,才能維護本土農業的永續發展。同時,如何建設具人文、自然特質的農漁村,建立完善的農民福利制度,以及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將產業衍生之社會成本內部化,並加強國土保安與水土保持,維護自然生態,均是農業施政的重要工作。

推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部門因應對策

  為降低加入WTO後對國內產業的衝擊,本會在去(八十七)年完成農業雙邊諮商後,立即成立「加入WTO專案小組」,研擬完成總體、稻米、園特產、漁產品、毛豬、家禽及牛羊產業因應對策,亦已在各縣市舉辦一百多場WTO因應對策及相關議題說明會。此外,本會自八十七年度起推動「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計畫」,另於八十七年七月修正發布「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增訂救助基金可以辦理加入WTO前之先期產業結構調整措施,並已辦理「執行養豬戶(場)暨肉雞戶(場)離牧計畫」及「農漁民轉業訓練生活津貼發放計畫」兩項工作,將可有效減輕受進口損害之程度,進而減少事後救助所需經費。

  WTO將於八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就新回合談判議題與期程進行討論。農業談判議題包括農產品貿易進一步自由化、關稅配額管理、境內支持措施、出口補貼削減、特別防衛措施、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SPS)規範、基因轉殖產品(GMO)標示,以及將非貿易關切事項(包括糧食安全與環境保護等議題)列入討論,本會已密切注意相關情勢之發展,並研擬我方立場以預做準備。

進行農政組織再造,提升施政品質與效率

  近年來政府再造運動已成為各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主要策略,促使政府職能從傳統的「大政府」轉變為「精簡政府」(Less Government)。此次,農政組織配合「政府再造」工作而調整,自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起,農委會已成為一個有二十四個附屬機關(如含附屬機關的下屬機關則共有五十七個附屬機關),職員總數達五千五百人的中央農業主管機關。本會將發揮團隊戰力,提升行政效能,加強為農民服務。

推動「科技、資訊、品牌」之產業發展策略

  在講求效率的新時代,科技與資訊成為產業發展的致勝關鍵。為因應農業轉型的需要,本會自八十七年起推動以「科技、資訊、品牌」為重點的產業發展策略,目前正研擬「農業科技五年發展方案」,加強農業科技的研發與運用;並加速農業資訊之整合與傳遞,提高經營管理效率;而且為符合現代消費的趨勢,已積極輔導建立品牌及品質認證制度,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創造農民及消費者雙贏的局面。

加速科技研發,發展精準農業

  生物技術產業是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藉由生物技術的開發應用,可生產具有抗病蟲害及抗逆境特性的動植物產品;而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是應用資訊技術、遙測技術、全球定位技術與自動控制等多項技術的先進農業生產程序。本會已成立加強生物技術研究發展計畫,並強化生物安全性之評估與管理;同時,進行精準農業先趨計畫,初期以提升稻作面積查估技術為優先辦理項目,另外也成立空載高光譜資料與衛星影像結合應用於土地利用監測技術之計畫,選定檳榔、茶園、果園等高經濟作物及蔗田為研究對象,建立資料庫,防止坡地超限利用,並做為推動精準農業的重要資訊。

整合資訊,奠定農業產銷利基

  為建構農業資訊網路單一窗口,提高農業資訊服務品質,本會積極整合各項農業資訊於農委會全球資訊服務網,並洽妥二十三縣市政府連接其便民服務系統,將農業相關資訊與活動訊息,迅速、完整的傳送到全國每一位民眾眼前。同時,也擴建農產品網路商城,於桃園縣各級農會資訊共同處理場建置網路商城雛形系統,目前上網供貨之產銷班(農場、農民個人)共一0一家,上網農產品有七大類,共三四四種品項。未來將規劃自動訂貨及補貨系統,增加農產品品項,建置電子交易安全認證系統,建構更快速、方便之購物環境界面,創造農產品新商機。

建立品牌形象,強化消費者對國產品信心

  為建立國產農產品優良形象,本會持續推動農產品認證制度,輔導國產水果建立品牌,以具「吉園圃」安全蔬果認證、辦理水果共同運銷之產銷班為基礎,並徵召批發市場拍賣員親赴產地指導實務,迄今已有十一項國產水果,二十九個農民團體建立產地品牌。由於品質優異、分級嚴格,已打響市場知名度,於批發市場及直銷通路交易價格較無品牌之一般水果高出十五%至三五%。

  本會輔導農民團體加強共同運銷,增設生鮮超市及直銷中心,整合農民團體與農會超市、民間超市合作,建立農產品聯合銷售網,發展多元化運銷管道。另為配合現代生活追求效率與便利之趨勢,特別規劃國產生鮮農產品宅配服務體系,將農產品運銷擴大服務至每一個家庭。

調整農糧結構,輔導產業轉型

  為因應經貿自由化及消費型態的轉變,農糧產業結構正逐步調整。稻米因糧食安全及水田生態維護功能,未來將維持一定的種植面積;雜糧作物則將逐漸減產;對具競爭力或有本土風味之園特產業,將藉技術提升及產銷輔導,擴大內外銷市場。

調整水旱田利用,健全糧食管理體系

  本會自八十六年七月起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調整稻米及保價雜糧之生產結構。八十八年期稻作面積調降為三五‧六萬公頃,生產糙米一五七萬公噸,產銷漸趨平衡;雜糧生產面積降至二‧九萬公頃。對於調整稻作及保價雜糧之田區,辦理輪作、休耕及種植綠肥,八十八年期共推動面積計一五‧七萬公頃。

  為穩定糧食供應,政府已密切注意國際糧食產銷動態,並掌握足供國內二至三個月正常消費之安全存糧。而且稻米產業對農村經濟繁榮、糧食安全、生態維護與水源涵養極具重要性,本會將持續進行稻米市場供需調節,落實稻米檢驗分級制度,以及推廣良質米等工作。

輔導農園產業調適轉型,建立本土優勢

  農園產業本適地適作原則發展,選定具發展潛力之毛豆、食用玉米、食用甘藷等雜糧作物,以及種苗、蔬菜、熱帶水果、花卉及新興菇類為發展重點,強化作物之栽培管理,改善品質;並針對多種水果、蔬菜進行產銷調節規劃,建立國產高品質水果產銷綜合經營體系,獎勵粗放果園廢園造林。同時輔導建立品牌,並進行保健植物機能性評估,使產品更能切合現代消費之需要。

加速發展花卉產業,建立國人用花文化

  為加速發展花卉產業,第一處由政府規劃設置,土地完全集中毗連之花卉專業區已初步規劃完成,將在台中縣后里鄉台糖公司月眉廠所屬后里農場設置,佔地九六.五一公頃,分三期推動,至九十二年全部完成,主要種植百合、文心蘭、唐菖蒲等,以外銷為主,估計從設置第四年起每年營業額可達新台幣七億元以上。未來花卉專業區可與即將興建之月眉遊樂區相結合,既可成為遊客觀光旅遊、選購花卉的新景點,又可生產高品質花卉拓展外銷市場,發展潛力非常雄厚。

  今年本會已進一步充實花卉產銷資訊系統,讓農民能即時、完整地掌握市場資訊與生產技術資料,並規劃一系列「花現新台灣」花卉產業文化紮根活動,結合花卉產銷團體,辦理持續性的花卉宣傳與促銷,將花卉之美及花卉產業進步的成果呈獻給國人,提供豐富的花卉相關知識,逐步建立國人的用花文化,達到提升國人生活水準及繁榮花卉產業的目標。

增強漁業競爭活力,促成產業與環境和諧發展

  近年來國際間陸續通過多項漁業管理規範,我國必須推動責任制漁業,以維持我遠洋漁業之穩定經營。也要結合新興科技與產銷技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漁業經營層次,維護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之和諧。

推動責任制漁業,創造優良經營環境

  為擴增我遠洋漁船作業漁場,在互惠原則下,我國已與二十四個沿海國家或地區達成漁業合作協議,並成為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之合作會員,而且積極申請加入其他區域性國際漁業組織。另外,為落實責任制漁業,已進行漁獲統計資料蒐集及資源評估研究、建立漁船監控系統、推動觀察員制度,以及加強漁船作業巡護、臨檢和漁業從業人員訓練。

調整漁業經營結構,發展科技型養殖

  為促進養殖漁業對水土資源之合理利用,必須提升漁業經營層次,朝海上箱網養殖與低耗水性之水產種苗事業發展,並推廣自動化養殖系統及高抗浪性海面箱網等科技型養殖。為配合國際之環境保護、節約能源,以及維護船舶與人員安全之管理趨勢,對於汰建船齡十五年以上漁船之新建造漁船業者,予以補助部分費用,協助業者建造高效率漁船,以改善漁業經營體質。

輔導畜禽永續經營,建立畜牧產業新形象

  為加速養豬及肉雞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畜牧產業競爭力,本會已推動養豬戶及肉雞戶離牧計畫,並依據「畜牧法」的規定,健全畜牧產業管理制度,使畜牧業得以在完善的法令規範下經營,達到「小而美、小而強」的境界。

執行離牧計畫,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本會於八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公告實施養豬戶及肉雞戶離牧計畫,於八十八年六月三十日完成離牧畜禽舍之拆除工作。經核定完成拆除之養豬戶有五、0七0戶,肉雞戶有六八四戶,撥付補償金額為一0六億餘元。由於離牧戶多屬飼養規模較小之傳統農戶,推動離牧計畫後,整體養豬及肉雞產業之競爭力可予提升,污染及防疫之問題亦可獲得改善。

落實畜牧場登記,健全畜牧產業管理制度

  本會已依據「畜牧法」規定,公告應申請畜牧場登記之家畜、家禽飼養規模,並加強便民措施,簡化畜牧場登記流程及檢附文件。另為健全畜牧業管理體系,已規劃建立畜牧獸醫資訊管理系統,有關台灣地區養豬、養雞、乳牛等牧場定位與資料建立作業已近完成,預期於八十九年上半年可以完成全國二萬餘戶畜牧場之系統建置工作。

落實動物保護,推動寵物登記制度

  為落實動物保護,本會於八十八年七月三十一日發布「寵物登記管理辦法」及「營利性寵物繁殖、買賣及寄養管理辦法」,強化民眾對動物保護的觀念,以加強犬隻源頭管理,減少流浪犬來源。

  本會推動寵物登記制度,與獸醫師公會及寵物業者合作,於全國各地區廣設寵物登記站七百多點,並委託建構網頁登記系統,透過連線作業,讓登記手續一致化與便利化。該網站尚包括動物保護法宣導、寵物登記站地址、寵物遺失協尋系統等資料,開放一般民眾上網使用,以形成全國性的動物保護與寵物登記網路。

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確保農業生產環境

  因應當前之經貿環境,本會將建構更完善之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強化各項防疫與檢疫措施,並協調相關單位加強查緝走私農產品,以維護農業生產環境,確保畜禽、民眾之健康。

健全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防止疫病害蟲入侵

  為防止國外動植物疫病害蟲入侵,已加強動植物疫情監控體系及防疫檢疫工作,強化機場、港口之檢疫查驗功能。同時推動全國性瓜果實蠅及鼠害共同防治,策劃屠宰衛生檢查及肉品檢查業務,強化畜牧場自衛防疫體系。另外,為協助拓展農產品外銷市場,積極研發國產蔬果外銷檢疫處理技術,已完成荔枝、芒果、椪柑、葡萄、楊桃、木瓜、柚子等之檢疫處理技術,除木瓜、柚子尚待國外進行查證外,均已實際應用。

推動「豬瘟及口蹄疫撲滅方案」,強化疫情監測與防杜措施

  本會依據「豬瘟及口蹄疫撲滅方案」,加速撲滅豬瘟及口蹄疫,並責成各縣市結合獸醫師,就該縣(市)轄內養豬戶劃分責任區,推動口蹄疫預防注射,且組成聯合查核小組實地查核養豬場(戶)實施豬瘟及口蹄疫自衛防疫及預防注射情形。另已公告「獎勵民眾檢舉走私進口動植物及其產品案件實施要點」,鼓勵民眾檢舉走私農產品之非法行為,以防範走私農產品入境傳播疫病。同時,主動監測牛、羊口蹄疫病毒,於金門、台南及雲林地區十家養牛場牛隻在未有臨床症狀前因檢出口蹄疫抗體陽性反應,即予撲殺銷燬,其餘縣市牛、羊之血清監測顯示並未遭到O金門株口蹄疫病毒感染。

輔導產銷組織現代化,提高經營管理效率

  為強化農漁民組織功能,提升農民團體形象,已輔導農民團體建立企業識別體系(CIS),至八十八年八月止,共有一一二家農會取得共同標誌授權。此外,依據農、漁會法施行細則及行政程序法之規定,本會自八十八年九月一日起,接受內政部委託辦理農漁會輔導業務,將加強政府輔導與監督之功能,並研修相關法規,以建立現代化管理制度。

  本會為提高農民及產銷組織經營效率,結合農業技術與企業經營管理技巧,已甄選農業專業人員,給予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專家訓練,至八十八年八月,計有四十五位完成全程訓練,並已投入農業產銷組織經營管理輔導與諮詢工作;另有二十五位完成基礎訓練,正進行實地診斷輔導實習中。

建設富麗農漁村,提升農漁民福祉

  要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均衡農村與都市之發展,必須展開「新鄉村運動」,重視環境維護與文化發展,使鄉村地區成為民眾嚮往的高品質生活空間,並開發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遊憩資源,讓農業不僅是維持生活的產業,也成為滿足精神需求、美化生活的事業。

規劃建設農漁村社區,發展農業產業文化

  八十八年度建設富麗農漁村工作計完成六區農漁村社區更新規劃與二十六區更新建設,以及檢討修正八處農村綜合發展規劃區;另辦理道路改善工程、農漁山村社區實質環境改善四百處,補助整建農漁宅及輔導修建農宅專案貸款一、一七六戶。本會於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將各項農漁村軟硬體建設及產業輔導工作整合為「營造農村社區新形象計畫」,並以九二一地震災區為優先辦理對象,藉整體規劃建設,謀求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生態環境之和諧,建立舒適、富裕、祥和的農漁村。

  本會配合地方農漁產品盛產期,輔導辦理鄉土產業文化季系列活動,以產業文化知性之美,吸引民眾共同體驗農業,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另補助地方規劃設置農漁產業文化館,以保存地方產業文化發展之過程與歷史。

發展休閒農業,增進國人對農業的體驗

  為因應休閒人口大幅增加,並促使農村多元發展,本會已積極推動休閒農業公共設施建設,於八十八年四月修正發布「休閒農業輔導辦法」,輔導休閒農場合法經營。未來將規劃休閒農業區,締造適宜休閒旅遊之農村環境。

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創造漁村新風貌

  為提供國人多樣性之休閒選擇,使漁港提升為具有觀光休閒及教育等之多功能使用,本會於八十八年度辦理十處漁港港區景觀綠美化工程,並補助興建魚貨直銷中心。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將規劃辦理漁港休憩設施、整體綠美化、港區交通動線改善、魚市、漁業展示及遊客服務設施等軟硬體建設,使漁港成為國人海上遊憩活動之據點。

辦理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健全農漁民社會安全體系

  農業勞動力有高齡化趨勢,如何照顧老年農民生活,建立完善的農民福利制度,是農業施政的重要工作。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於八十四年八月開始接受申請,至八十八年六月底止,受領津貼人數為四十五萬餘人,累計發放金額達五七四億餘元。

調整農地利用與管理,提升農地利用效率

  農業發展條例為我國農業基本大法,而農地政策關係國家長遠發展,影響深遠,必須審慎研訂。為因應產業發展,農業發展條例之修正方向,將朝允許自然人及農企業法人承購農地,期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加速農業企業化經營,帶動農業升級;並放寬農地分割限制、凍結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以解決農村產權糾紛,建立合理耕地租賃制度,促進農地使用權流通,增進農民權益,提升農業經營效率;另將獎勵農地農用,對繼續供農業使用之農地,予以稅賦減免優惠,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配合國家經濟整體發展,兼顧糧食安全、國土保安及生態保育,有計畫釋出部分農地。

  為達成「落實農地農用」政策目標,將採加強農地變更使用管理、限制新購農地興建農舍、強化農地違規使用查處及提高罰責等配套措施,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升水利服務機能

  八十八年度農田水利建設共辦理設施更新改善三七八公里及構造物改善五八三座,農地重劃及早期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共四十七區,加速重劃區內農水路整修改善五五四件,推廣省水管路灌溉面積約二、二00公頃;另補助農田水利會會費及抽水灌溉電費,輔導改進會務,健全營運體系,有效掌控各灌溉系統水源水量,做最適調配營運。

配合產業結構調整,輔導農漁民離農轉業

  為因應農業經營環境之改變,本會除輔導農漁民參加公共職訓機構之就業訓練外,並辦理「農漁民第二專長訓練計畫」,以利其轉業或增加農家收入,並提供參加政府機關主辦或委辦之各類全時日制養成訓練之農漁民生活津貼,即其受訓期間滿三個月以上者,於受訓期間每月補助生活津貼一萬六千元。

推動全民造林,加強森林生態系經營

  台灣森林覆蓋率已達五八.五%,是最重要之陸域生態系。為厚植我國森林資源,本會推動全民造林運動,八十八年度完成新植造林六、0六八公頃,培育造林苗木三五三萬株,提供非林業用地環境綠化苗木計一七五萬株;並且加強取締違規使用林地及超限利用山坡地,完成造林一、0三九公頃。上述林木成林後,估計每年可減少土壤沖蝕一八二萬立方公尺、增加涵養水源一千二百萬立方公尺、吸收二氧化碳二十二萬公噸,以及產生氧氣十七萬公噸。

  此外,為喚起社會大眾重視森林資源,本會特訂今年為「森林文化年」,加強推展各項保林、護林工作,並以「永續台灣生命力,展現森林新文化」為主題,規劃一系列森林文化相關活動,共同為台灣綠色資產的永續經營而努力。

推動治山防災,健全水土保持與管理

  推動第二期治山防災計畫,八十八年度完成防砂治水工程、崩塌地處理、環境保育工程、工程維護、地層滑動整治與突發性災害治理等六七一項工程,辦理山坡地重大新生災害之治理復建工程二二八件。在落實水土保持與管理方面,本會已輔導地方政府利用衛星影像遙測技術及數化地籍資料,全面監測山坡地利用現況及掌握變異點,實地查核可疑之開發行為。

維護生物多樣性,確保生物資源之永續利用

  本會結合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保育工作,持續執行「加強野生動物保育計畫」,並完成「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規劃案,將使野生動物保護區增至十二處。同時規劃設立各類自然保護(留)區,期使面積達到占台灣地區二十%之全球最高比例目標。另外,也注重保育教育宣導及人才培育,積極參與國際保育相關業務,舉辦「一九九九生物多樣性研討會」等國內或國際研討會,並與國際鳥盟合作召開「一九九九重要野鳥棲地國際研討會」,確認國內五十二處重要野鳥棲息環境,將逐步評估公告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加強對外農業合作,促進農業交流

  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推動國際農業合作。為開創我國際活動空間,除擔任亞太經合會(APEC)「農業技術合作專家小組」主導成員外,並參與APEC糧食體系任務小組、漁業工作小組及貿易投資委員會等農業相關論壇之活動;另外,亦積極參與亞洲生產力組織(ΑPO)、亞非農村復興組織(ΑΑRRO)之各項活動;同時配合產業發展需求,推動與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法國、以色列及澳洲等先進國家進行關鍵性農業科技與農業發展政策之合作研究及人員交流,以提升我農業科技水準。

基於互利互惠原則,推動兩岸農業交流

  兩岸農業交流係依「國家統一綱領」之指導原則,在赴大陸投資方面,以「互利」為原則,避免對台灣產品形成競爭的壓力;在間接農產貿易方面,以「互補」為原則,在不危害國家安全與對相關產業無不良影響之條件下,開放間接自大陸進口之農產品,其中以中藥材及加工原料為主;在科技與種原交流方面,以「互惠」為原則,增進雙方農業發展之動力,同時在維護我方安全及尊嚴的前提下,開放雙方農業人員互訪。另外,本會亦積極協調緝私單位加強查緝大陸農產品走私,對緝獲之走私農產品予以銷燬,避免大陸農產品走私進口對我農業造成影響。

  • 回上一頁
  • 94-03-01: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