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肆、 現階段農業重點施政策略

一.深耕基層
二.全民認同
三.永續發展

  農業是提供糧食的產業,也是提供廣大綠色生活空間的生態事業,任何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維護農業發展,糧食安全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國人生活與環境品質才能提升。因此,我們不但要提升農業競爭力,在全球化、自由化、數位化的趨勢下,使國產農產品能與進口品競爭;也要讓全民知道農業的重要性,知道本土農業存在的價值,使其獲得全民之認同與支持。

  今年我國加入WTO,農業轉型升級等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焦點,「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計畫中,農業相關項目納入「國際創新研發基地」、「產業高值化」、「觀光客倍增」、「數位台灣」、「水與綠建設」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等分項計畫中,藉以營造效率及安定的農業經營環境,並充分發揮農業與農村的多元功能,讓全民共享農業之美。

  現階段農業施政將參照「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農業部分之共同意見、加入WTO農業因應措施,以及「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各項重要措施,秉持「全民農業」施政理念,規劃推動以「深耕基層、全民認同、永續發展」為主軸的施政策略與措施,希透過整合地區農業核心競爭能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化行銷策略,促進各地區農業產業活性化,並建立安全、安定及衛生的農產品供應體系,增進消費者對本土農業之支持,關心農漁村社區及生態環境,建構促使農業發揮多元化功能的全民農業體系。

一.深耕基層

  為發展高競爭力農業,除持續推動農漁牧各項產業建設,並將以地區自主規劃具有競爭利基之農產品產銷計畫為核心,由政府積極輔導產銷,拓展內外銷市場,以穩定農產品價格,提升農民營農信心;並藉由發揮地區特色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加速台灣農業轉型。其重點說明如下:

(一)規劃成立農產專業區

  建立台灣為熱帶蔬果、花卉、畜產、水果之研發中心為當前農業發展重要目標之一,屏東縣農業具有熱帶農業特色,本會召集之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規劃小組已原則同意於該縣設置熱帶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其他縣市也將視其地區特性陸續加以規劃。未來園區將兼具研發、產銷、加工及轉運功能,並輔導鄰近農場成為衛星農場,發展為高科技農業產業中心。

  花卉為台灣深具發展潛力之產業,台南縣蝴蝶蘭生產面積約占全國生產面積之三0%,將先透過舉辦二00四年第八屆亞太蘭花會議暨蘭展的方式,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及生物科技人才之優勢,逐步提升花卉產銷及研發機能,吸引蘭花業界進駐園區生產。

  彰化為花的故鄉,擁有栽植花卉的歷史淵源與自然條件,且具有區位、生產、產業網路整合及研發等競爭優勢,未來將設置結合花卉生產、育種、買賣交易、展覽、研發、植物園、休閒觀光等多功能的國際級花卉園區,建設成為美麗的花鄉與花都。

  有機農產品強調清潔、安全與無農藥殘留,為避免有機栽培田區受鄰近一般栽培田區之污染,本會積極整合具有正確理念之個別有機栽培農戶組織產銷班,成立合作社或合作農場,在符合「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之規範下,推動有機農產品生產專業區,促進國內有機農業發展。

  為保障漁民生活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本會輔導既有養殖魚塭集中地區設置養殖漁業生產區,建設生產區內公共設施。目前已設置四十二個養殖漁業生產區,另有五區正進行設區之準備作業,未來將以劃設五十區為目標。

(二)規劃各地區具競爭力之核心農產品產銷計畫

  加入WTO後進口農產品增加,為避免國內農產品供過於求,減少產銷失衡問題,將參考國內外市場產銷情形,擬訂核心農產品年度產銷計畫,包括生產面積、單位產量及產期控制等,落實計畫產銷,穩定農產品價格,提高農民收入。

  為提高各地區農業之競爭力,在農作方面,將建立具地區特色之農產品行銷模式;在畜牧方面,規劃全國各重要禽品產區,結合文化、休閒體驗等特點之系列行銷工作,推廣地區特色禽品;在漁業方面,將協助漁業團體組成產業策略聯盟,加強行銷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推動農業策略聯盟,強化聯盟體系與功能

  持續推動生產、加工、物流、貿易、休閒農業等農業策略聯盟,除加強整合地區性聯盟為全國性聯盟組織,並擬訂推動策略、具體做法與行動計畫,推動同業及異業聯盟,交換互補資源,創造競爭優勢。重要工作包括選擇具競爭力或特色之農漁畜產品籌組農業生產策略聯盟;籌組農產加工聯盟,並成立技術服務團,輔導加工技術、品質改進與產品開發,建立產、製、銷一元化之加工衛星體系;透過農業策略聯盟之物流聯盟體系,結合生產聯盟及整合倉儲、運輸、通路及加工業者,暢通內外銷管道;透過策略聯盟組織及相關業者拓展農產品及加工品外銷,並協助排除出口障礙;開發全方位的休閒農業服務網,引導農業朝二、三級產業發展。

(四)建立農業經營者分級輔導體系

  為落實產銷班經營管理企業化、資訊化及制度化,本會已研擬產銷班分級輔導工作計畫,將現行產銷班登記、經營教育訓練及產銷輔導等工作整合,建立產銷班評鑑制度,依產銷班之營運階段給予重點輔導,並引導產銷班採用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方法,促使產銷班建立自主、自助、自立的企業化營運體制,以確保我國農業基礎生力軍。

(五)培育及輔導專業農民

  加強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並規劃辦理農村青年農業專業訓練及農業產銷菁英訓練計畫,依政策、技術、產業等層面之需求,規劃訓練班別及班數,訓練課程內容以農業專業技術及產銷企業經營管理並重,每年訓練一、七00人。另培養農業人力資源,設計四健會員、青年農民等訓練課程,以鼓勵發揮潛能,落實「從工作中學習」之理念,培養優質鄉村青少年及輔導人員。

(六)發展地方特色產業與料理

  利用地方農特產原料,結合「農業產銷班」及「家政班」之人力資源,輔導發展具地方特色之田園料理或休閒農業旅遊紀念品,帶動地區農業發展。同時,建立媒體宣導推廣機制,宣導時令美味農漁畜產品、農村酒莊等,塑造各鄉鎮地區的形象特色及知名度,吸引城市居民前往鄉村消費,形成地區產業供銷鏈,增加農家收入。

二.全民認同

  面對加入WTO後國際農產品的激烈競爭,台灣農業除持續推動農產運銷現代化以外,必須更加重視消費者,滿足高品質、衛生、安全及消費多元化之需求,爭取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認同;並注重市場導向,加強行銷與創新,進行全球化布局,拓展海內外市場。

(一)推動食品衛生、高品質管理及食品標示措施

  持續推動CAS優良農產品標誌、吉園圃標章及有機農產品認證,並應用已建立之農作物農藥殘留及重金屬監測網,全面監測田間與集貨場之農產品;推動漁產品品質衛生管理與標示,落實魚貨品質抽驗,及輔導水產加工廠申請「海宴」證明標章認證;持續輔導建立國產優良禽品共同標誌,並加強辦理「鮮乳標章」,以公信力及產品明確標示,建立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信心。

(二)強化農民團體與消費者團體的聯繫合作

  輔導農民團體與民間公益團體合作,共同辦理國產農產品促銷活動,增進國人對國產農產品之認知與喜愛,並持續推動「天天五蔬果」活動,宣導正確農產品消費觀念,提升全民飲食生活品質。

(三)充實宣傳策略,建立農產品品牌

  整合民間連鎖超市等通路業者,共同辦理國產農產品通路行銷,並與相關媒體合作辦理宣傳活動,編印推廣手冊與文宣品,加強宣傳促銷效果,建立國產農產品之優良品質形象。訂定品牌水果品質規格與認證標準,落實品質分級制度,突顯國產水果新鮮、本土風味之特色。

(四)加強全球化布局,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

  為發展有出口潛力農產品之海外市場,除參加各種國際食品展外,更安排國外大型連鎖店採購人員來台參訪及採購,建立經常性的外銷管道。舉辦貿易洽談及座談活動,並透過國外傳播媒體,加強廣告文宣,將我國農產品介紹給當地市場之業者及消費者。本會規劃明(九十二)年農產品國外促銷活動拓展重點地區為中國大陸地區、日本、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市場。

  另推動建置台灣農產品貿易平台,以建構農產品貿易資訊系統,定期提供貿易商情資訊,並協助相關農民、業者及公會團體組團赴具發展潛力之市場考察,以釐訂農產品外銷策略及措施。

(五)撲滅豬瘟及口蹄疫,及開發植物檢疫處理技術

  拓展我優質農產品外銷高所得國家之首要關鍵,為消除動物疫病及開發植物檢疫處理技術。我國自去(九十)年二月底迄今,約一年半沒有發生口蹄疫疫情,目前撲滅工作係依據行政院核定之九十一年至九十四年「豬瘟及口蹄疫撲滅計畫」,規劃教育宣導、全面預防注射、疫情通報及處理等措施,並成立「跨部會撲滅口蹄疫及防範重要動物傳染病入侵因應小組」,以加速撲滅口蹄疫,希望能在九十四年十二月底前或更短時間內,達成停止使用口蹄疫疫苗之目標。

  台灣係東方果實蠅發生地區,國產鮮果欲輸往非疫區國家,須先開發檢疫殺蟲處理技術,經輸入國審查核可後,始得輸往該國。歷年來依各國檢疫規定,經本會完成試驗及獲得解禁的水果包括荔枝、芒果、椪柑、葡萄、白柚輸日,及荔枝、楊桃輸美等;銷日木瓜之解禁程序正積極爭取中。目前正著手研發寄接梨低溫冷藏檢疫殺蟲條件,協助開拓日本市場。

(六)建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

  規劃在台灣中南部大宗蔬果產地樞紐地區,輔導設立產地標準化處理中心二至三處,集中處理各產區之產品,促進國產農產品包裝規格化、標準化。並輔導農民團體運用現有農業閒置土地及建物,配合大都會區之物流通路發展,結合物流業者共同建立各中心之衛星倉儲支援供配體系,增進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另針對北、中、南三大都會區之物流體系與批發市場之功能、設備加以整合,發展處理中心集中、均衡、分散等多角化之功能。

三.永續發展

  聯合國九十一年八月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辦的第二屆「地球永續發展高峰會」,針對國際間共同的環境、水資源、能源、農業及生物多樣性等課題進行討論,並通過「約翰尼斯堡永續宣言」及行動計畫,致力於重建受損的地球環境。國內對農業資源利用、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育、農業生產之環保標準、綠色的生產與消費等永續發展相關工作,也更加重視。未來農業施政在永續發展方面,將配合「挑戰二00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推動水與綠的建設,並加強國土保安、生態保育及景觀維護,發揮農業與農村多元化功能。

(一)擴大輔導利用農地及景觀資源提供服務

  調整農地及自然資源利用,以「農業結合旅遊」、「農業結合教育」、「農業結合安養」的方式,發展新的農地利用型服務業,促進農業勞動力就業,活絡農村經濟。擴大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建設優質之農業休閒環境;修訂休閒農業相關法規,加速休閒農場與休閒農業區之設置;規劃辦理農村民宿經營人才訓練,增強農民經營休閒農業之能力。

(二)發展永續經營的循環型農業

  加強生物農藥之研發與利用,鼓勵農民減少化學藥劑之使用,並以適宜當地生長之本土植栽進行綠美化,以創造具當地特色之農村景觀。輔導有機農業生產及民間團體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並加強有機農產品之抽查檢驗及宣導促銷,以建立國內有機農業產銷體系,提升農產品衛生安全,並維持農田生態平衡,促使農業永續生產。

  配合世界環保趨勢|減量、回收、循環、再利用(Reduction, Recovery, Recycle, Reuse; 4R)推動養豬場已處理廢水循環再利用,以節約用水。並協助禽畜糞堆肥處理中心推動污染防治、產品促銷及品質監測等工作。

(三)加強農漁村建設與農民福利

  辦理農漁村綜合發展規劃,供為建設「富麗農漁村」藍本,提供農漁村適宜之生活基本設施及休閒遊憩活動空間,改善農漁村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提升生活品質,並促進農村與都市之雙向交流,安定農村社會。

  研擬「農村建設法」草案,整體規劃農村建設事宜,均衡城鄉發展。並整合相關機關、學校、團體,建構區域性社區營造中心,建立鄉村社區營造學習組織,推動學習活動,策劃推動「新故鄉社區」的農村生活圈,營造農漁村成為新桃花源。

(四)輔導農漁民團體發揮永續服務功能

  「農會法」與「漁會法」分別於九十年一月及三月完成修正,規定各級農漁會為辦理法定任務事業,得由五個以上農會(漁會)共同投資組織股份有限公司;同時,鼓勵轉型經營,增列農漁會可經營農產品進出口、農業旅遊及農村休閒事業之條文。

  本會已頒訂農會(漁會)出資或投資審核辦法,做為農漁會投資事業的審核依據,並於九十一年八月推出農漁會經濟事業專案貸款,提供總額九億元,年息三.五%的貸款協助農漁會創新事業或改善經營管理。配合其他相關措施,本會積極輔導農漁會經營轉型,重新整合組織結構與功能,使農漁會不再僅偏重信用部經營,加強拓展供銷、倉儲、推廣教育及保險等業務,以促進農漁民團體永續經營,發揮服務農漁民之功能。

(五)發揮農業與農村多元功能,強化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

  將農村周邊環境營造成適合本土野生動植物棲息之各式棲地,提供生物多樣性棲息之條件,以強化農村之生態保育。設置適合當地環境之生態教育園區,保育本土生物種原,並加強對農民及遊客推廣自然保育觀念,鼓勵其運用農村之各項資源,實地進行並參與生態保育工作,維護農村生態資源與景觀。

(六)加強國土保安與維護

  台灣地區地形、地質、氣候條件特殊,每逢豪雨季災害頻仍,因此水土保持及治山防災等國土保安工作非常重要。本會將持續推動治山防災計畫,防治土石災害,維護山坡地公共安全。對亟需加強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之地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依法管理與加強規劃治理。辦理重要河川集水區整體調查,輔導超限利用地實施造林或恢復自然林木植生覆蓋,並透過整體規劃,分年分期規劃治理,以達到國土保安之目標。

  另將加速推動生態工法及親水性工法,落實自然生態系的永續發展。辦理水土保持、資源保育、山坡地管理法規宣導,教育宣導民眾如何防災、避災、減災。

(七)加強林務工作,推動水與綠的建設

  建立國有林地理資訊系統,設置全國森林永久樣區,有效掌握森林動態資訊;依據林地分級分區成果,釐訂並執行國家森林經營管理計畫。同時,推動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輔導農民及農企業法人於適當區位造林及綠美化,於海岸地區低產農地獎勵建造景觀環境林,並加強離島地區綠美化造林。

  加強巡視林地,減少盜伐、濫墾、森林火災及其他破壞森林行為,確保森林資源。推動社區參與森林生態經營及管理各項計畫,並加強訓練林業人員自然保育理念、知識及技術。配合森林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訂定自然保護區設置管理辦法,使林業經營發揮自然保育之效能,達成森林永續經營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建立中央山脈保育廊道,整合全國自然保護區系統,有效保育天然林。並推動國、公有租地造林回收計畫,全面調查位於土石流危險區、重要集水區、河川兩側,或違規、違約種植,建立管理檔案資料庫,訂定國、公有租地造林地收回補償辦法及標準。租地造林收回之土地由政府完成造林,發揮穩定地質、國土保安及環境生態等公益效果。

(八)強化農業觀光旅遊功能

  建構網狀之休閒農漁園區,以策略聯盟方式推動農業觀光旅遊,規劃農村旅遊套裝行程,提供全民最佳農村旅遊景點。加強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經營管理,重塑登山鐵道旅遊榮景,保存珍貴文化資產。整建國家步道系統,推展森林生態旅遊,塑造健康生活風格,並結合步道周邊山村文化及地區農特產品特色,活絡山村產業及經濟。

  為增進國家經濟及觀光遊憩效益,積極推動漁港功能朝觀光休閒多元化發展,除輔導現有假日魚市休閒活動之外,另配合觀光單位推動之「觀光客倍增計畫」,逐年編列經費辦理基隆市碧砂、宜蘭縣烏石、台北縣淡水、富基、澳底、桃園縣竹圍、苗栗縣外埔等十餘處觀光漁港公共設施建設,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創造商機。

  • 回上一頁
  • 94-03-01: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