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出席「2002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紀要

林業處 湯曉虞
中興大學植物系 陳明義

一、緣起

  全球領袖1992年於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為追求永續發展之願景,會中提出「21世紀議程(Agenda 21)」作為全球行動策略規劃綱領,並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及「森林原則」。另於1992年12月成立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UNCSD)」,工作重點包括:經濟與社會、環境與資源、政府與民間、公約及組織、資金及技術等。聯合國為檢討「21世紀議程(Agenda 21)」執行情形,於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SSD)」。

二、大會背景

  聯合國WSSD於南非約翰尼斯堡杉騰會議中心(Sandton Convention Center)召開,全球有104位國家元首及190個國家的代表、非政府組織領袖及主要團體代表約3萬人參加,針對水資源、能源、健康、農業以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五大議題,研究如何落實永續發展。除大會外,亦在Ubuntu Village舉辦科學論壇,以及在Expo Center舉辦NGO論壇。

三、大會目標

  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通過「21世紀議程(Agenda 21)」,2002約翰尼斯堡地球高峰會則希望全球領袖能於會中共識具體措施並訂定量化目標,以有效落實「21世紀議程」,達成全球之永續發展。

四、我國出席人員

  考量永續發展為我國重要施政目標,且世界主要國家及團體代表均出席高峰會,因此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籌組跨部會代表團,由葉政務委員俊榮率團出席會議,宣揚我國推動永續發展之決心及成果,吸取先進國家之經驗,並收集會議重要決議,作為未來施政之參考及依據。

  農委會業務涉及WSSD五大議題中的農業與生物多樣性兩大議題,由湯副處長曉虞與陳教授明義代表參加。以及配合WSSD之舉行,農委會與新聞局合作,於約堡動物園展覽「台灣生態之美」,展示台灣之生物多樣性與保育成果。也藉此次參加WSSD機會,考察南非之生物多樣性保育,以供國內參考,並藉此機會參與多場與農業合作有關之雙邊會談。

五、重要議題及成果

  WSSD高峰會五大議題為水資源、能源、健康、農業以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此外,與會代表亦針對消減貧窮、改變不永續之消費及製造型態、健康與永續發展、小島國家之永續發展、非洲永續發展等廣泛交換意見。WSSD議程如附件。

(一)生物多樣性議題

  1. 關鍵議題與挑戰

      生物多樣性是指大自然界繽紛的生命,含括了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具有經濟、生態、文化、科教等功能,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礎。估計全球經濟40﹪是來自生物的產品與服務;全球約有900百萬貧民居住在農村地區,其生計高度依賴生物多樣性。惟生物多樣性消失速度甚快,因而於1992年之地球高峰會議共同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 COB),其目標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之保育、永續利用以及其利益公平分享。

      全球已命名紀錄的物種約有180萬種,但估計全部物種約有10~15百萬種。由於人類之農業與工業活動,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物種之消失事實如下:

    1. 近數年來,全球淡水魚類已有20%滅絕或瀕危。
    2. 在上一世紀,約有75%的作物基因多樣性消失。
    3. 在1970至1999年間,全球50%以上的溼地消失,內陸水域與溼地的物種減少了一半。全球的珊瑚礁系統已毀掉了約三分之一。
    4. 近年來全球已有24﹪的哺乳類及12%的鳥類成為受威脅種。

      歸納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如下:

    1. 社會、經濟與政治方面:如非永續的生產與消費模式、人口成長、生物多樣性價值之不當經濟評估、國際交易、貧窮等。
    2. 制度與社會的缺失:如管理不當、單位間整合與協調不良、決策片段、文化認定與精神價值淪失、科技與落實能力不足、資訊不足、對生物多樣性價值之認知不夠等。
    3. 市場與經濟政策失敗:如欠缺適當的調控機制、不當的補貼政策、生物多樣性之物品與服務欠缺適當的市場、環境與發展政策不明、環境影響評估未落實等。
    4. 知識欠缺,特別是直接涉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與決策者。

  2. 行動架構

      生物多樣性公約自從1994年生效以來,已經有180個締約方正式批准。本公約已經有些實際的成績,包括:

    1. 公眾意識的增強;
    2. 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畫;
    3. 專題和跨部門工作方案;
    4. 國際合作;
    5. 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Cartagena Biosafety Protocol)。

      為落實「21世紀議程」及全球之永續發展,特於里約高峰會議十年後,在約堡召開永續發展地球高峰會議(WSSD),其五大議題為水(Water)、能源(Energy)、健康(Health)、農業(Agriculture)以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即所謂的WEHAB。生物多樣性與其他四個議題密切相關。生物多樣性增加薪材與生質能源;當氣候變遷時,對高生物多樣性與高恢復力生態系之需求增加。生物多樣性為傳統與新研發的藥物之原料;生態系機能也是人類健康所必需。生物多樣性提供作物與家畜育種之基因庫,維持土壤結構與品質,也提供農作物之授粉。生態系也提供清淨、豐富的水源。

      雖然已建立了某些國際公約與各國國內文件,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之永續經營仍有所障礙。WEHAB工作群所研提之行動架構包括以下各方面:

    1. 鞏固國家機構:加強政府之參與、建立國家戰略和計畫、建立必要機構、制定法律。
    2. 促使所有利益有關方面的參與:特別是婦女、地方社區和當地原住民。
    3. 達成目標:在2015年以前,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顯著慢下來。
    4. 教育大眾:加強大眾對生物多樣性的瞭解,諸如林火、外來物種的可能影響,以及生物多樣性與消滅貧窮、保障糧食及醫藥開發的關係。
    5. 將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充分地納入國家決策之中。
    6. 落實生物安全議定書。
    7. 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育之資金。

      為落實國內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生態系永續發展,於2001年行政院第二七四七次院會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其目標如下:

    1. 保育台灣的生物多樣性。
    2. 永續利用生物及其相關資源。
    3. 公平分享由生物資源所得之惠益。
    4. 提升大眾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的知識與技術。
    5. 參與全球性與區域性之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

      國內已擬定各部會推動生物多樣性相關工作之實施策略,期能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經營之目標。

  3. WSSD之主要共識

      本次WSSD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議題之主要共識如下:

    1.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之衝擊不斷增加,必需落實相關策略,永續經營生態系,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維持生態系功能。
    2. 以2015年為目標,達成將已遭減損枯竭之魚群量維持或恢復至可以最大持續生產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之水準。
    3. 加強海岸溼地保育與永續經營,維持重要海岸與海洋地區之生產力與生物多樣性。
    4. 山地生態系(Mountain ecosystem)支持居民生計,供應水源及維護生物多樣性,惟山地生態系大都脆弱,應特別加以保護。
    5. 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財源及技術支援,在2015年前達成顯著減少目前生物多樣性之消失速率。

  4. 我國因應對策

      就此次WSSD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議題之共識,研提我國之因應對策如下:

    1. 台灣對此共識之達成,表示樂觀其成,並願意全力配合。
    2. 為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COB)」之保育、永續利用與惠益公平分享三大目標,國內除加強落實「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外,並將持續對開發中國家及NGO提供保育經費支援,加強國際參與及合作。
    3. 將責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配合國際潮流及國際海洋法律體制,修正漁業法及漁業政策,儘速研擬具體方案,落實台灣對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之責任。
    4. 台灣將加速海岸法之立法,並增加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或保護區之劃設,如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與東沙環礁保護區。
    5. 台灣之高山生態系相當脆弱,應加強保護中央山脈生態廊道,整合水、土、林與生物資源之調查研究及保育工作。

(二)農業議題

  1. 關鍵議題及挑戰

      全球每天約有24,000人死於飢餓,農業在消減貧窮與飢餓,以及在地球永續發展方面擔當關鍵的角色。全球開發中國家約有70%的貧民住在鄉村地區,其生計直接或間接依賴農業。農業大約耗用了70%的淡水資源;農業擴張喪失了許多生物棲地,包括一半以上的重要溼地。全球已約有40%的農地由於土壤劣化而減產,有些地區甚至減產了75%。全球260百萬公頃的灌溉農地中,已約有80百萬公頃被鹽化。由於人為的補貼,由美國與歐盟輸出之農產品價格只有實際生產費用的40%,開發中國家的農產品在商場中無法與之競爭。歸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如下:

    1. 飢餓與營養不良的情況仍一直存在。
    2. 農業生產率下降。
    3. 農業用之自然資源受限。
    4. 農村組織缺乏。
    5. 農業用資金與市場缺乏。

  2. 行動架構

      本次永續發展地球高峰會議(WSSD)之五大議題為:水(Water)、能源(Energy)、健康(Health)、農業(Agriculture)以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農業與其他四議題密切相關。農業生物質量(Biomass)可提供能源,農業在彌補氣候變遷具有潛在的角色。農業支持與改善人類的健康,但農藥與家畜疾病對人類健康有所影響。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是農業育種者用以提高作物品質和生產率的基礎原料,惟農業純作(Monoculture)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農業耗用了水資源,農耕也損及水質。

      WEHAB工作群就農業永續發展提出以下行動架構:

    1. 提升自然資源之永續利用。
    2. 拓展農村機構之服務。
    3. 提升農村之知識與技術水準。
    4. 改善農村之財政與市場。
    5. 改革農業政策。
    6. 加強糧食安全。
    7. 加強區域間與國際間之農業合作。

      農業永續發展之相關國際機構與公約如下:

    1.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聯合國之FAO成立於1945年。FAO推動改善農業生產力,提升營養與水活水準。FAO也推動自然資源在農、林、漁、牧方面的永續利用。
    2. 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 COB)
      於1992年之里約地球高峰會議通過。其目標為基因、物種與生態系多樣性之保育、永續利用以及惠益公平分享。
    3. 糧食和農業之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The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
      於2001年通過。其目標是保存和永續利用糧食和農業之植物遺傳資源,遵照生物多樣性公約,公平分享其利用產生之利益,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和糧食安全。
    4. 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於1951年通過。旨在加強預防及控制作物之病蟲害。
    5. 國際熱帶木材協定(International Tropical Timber Agreement)
      於1994年通過。規範在2000年之後,熱帶木材之出口需來自永續經營者。
    6. 千禧年宣言(Millennium Declaration)
      於2000年9月宣告。目標為消減貧窮與飢餓,在1990與2015年間,將收入每天低於美金一元者之比例減半。

  3. WSSD之共識

      本次WSSD在「農業」議題之主要共識如下:

    1. 以在2015年之前將世界遭受飢餓人口減少一半為目標。
    2. 全球減少或消除對農產品之補貼。
    3. 全球森林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森林之永續發展可吸存大氣碳,也維持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功能。森林永續發展之重要方案包括永續木材生產、取締非法木材交易、社區森林、增加財源與提升育林技術等。

  4. 我國之因應對策

      就此次WSSD在「農業」議題之共識,研提我國之因應對策如下:

    1. 台灣對此共識之達成,表示樂觀其成,並願意全力配合。
    2. 台灣早已提供農業技術給開發中國家。建議增加替代役協助農技團,以改善友邦國家之農業產量與品質,共同致力於減少貧窮與飢餓。
    3. 台灣為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系之衝擊,積極提倡兼顧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之「永續農業」經營理念,運用現代化科技建立合乎自然生態法則之農耕與經營管理。
    4. 台灣在加入WTO之後,全面積極配合該組織之規範,加強農業技術及農業永續發展,提高農業生產量與品質以及糧食安全。
    5. 台灣已全面禁伐天然林,木材98%是進口。需加強全民造林以及平地與景觀造林政策,以厚植森林資源。近年來,已開始推動社區林業之概念,將由社區的力量參與造林、護林以及野生物保育工作,並推動生態旅遊,活絡地方經濟。

(三)台灣生態之美展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行政院新聞局為配合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所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委由駐南非聯絡代表處與約堡市立動物園,在約堡動物園黃金環場(Anglo Gold Lion Enclosure,Johannesburg Zoo)合辦「台灣生態之美」展覽。本項「台灣生態之美」攝影及藝術品展覽包括了台灣生物多樣性、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生態旅遊以及原住民族文化等四大主題,有攝影、名家畫作、紙雕等百餘件藝術作品,以及放映台灣近年來從事生態保育影片。展期自8月15日至30日。在這為期15天之展期,充分使參觀人士認識台灣(Formosa)之美,並展現台灣在自然保育上的努力與成果,加強國際對台灣追求永續發展的認識。

  在8月30日舉辦盛大的謝幕酒會,由行政院葉政務委員俊榮與約堡動物園園長Thembi Mogoai共同主持,場面甚為熱鬧,有珍古德博士、南非政要、參與地球高峰會議之國際友人、僑胞及台灣代表團約2百餘人參加。

六、結語

  此次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雖然在不少國家代表沉痛與爭議聲中閉幕,但仍通過所謂的約堡執行計畫,未來各國如何落實五大議題之共識,才是真正的開始,對於消除貧窮,改變不永續的生產與消費形態以及保護與管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自然資源基礎,是為永續發展的最重要目標與必要事項。因此,和平與永續發展是為不可分離與互相施力的兩個要項。

  筆者(湯副處曉虞及陳教授明義)有幸出席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及2002年南非約翰尼斯堡兩次世界高峰會議,深深感受國際間為實現永續發展提供根本原則和行動綱領,強烈確認對里約原則,全面執行「21世紀議程」和「進一步執行21世紀議程方案」的承諾,以實現國際議定的發展目標。因此,對"實施計畫"在以往成就的基礎上邁進,加速實現其餘的目標。致力於在各層級採取具體行動和措施並增進國際合作。同時,還將促進永續發展的3個各自獨立又彼此強化的支持組成部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並透過夥伴合作,吸引與民間相關行動者來參與,是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

  我國即為地球村之一份子,雖然已訂有相關法規及推動方案,然為配合WSSD之五大議題之共識,仍需研修相關因應對策,確實落實執行與國際趨勢接軌,以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