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APEC「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與管理」研討會紀要

防檢局 鍾嘉綾、高清文、黃德昌、鄒慧娟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防檢局)主辦,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執行之APEC「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與管理」研討會,已於本(91)年9月30日起至10月3日止,在台北圓山飯店順利舉開,計有澳洲、汶萊、加拿大、中國大陸、香港、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美國、越南及我國等18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體近60位植物防疫檢疫官員及專家學者參加。本次研討會係我國於去(90)年5月在北京舉辦之APEC「農業專家技術合作工作小組」年會中,積極爭取主辦,並獲得各經濟體支持通過,是近年來APEC經濟體中首度針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也是我國植物防疫領域年度盛事。

  本研討會目的在加強APEC經濟體在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測、監測與管理方面的資訊交流與合作,提昇各經濟體防範、處理外來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的能力,並進一步建立相互支援體系,共同防範亞太區域內重大植物疫情的發生、蔓延與危害。本次大會為期三天半,除10月2日安排參訪故宮博物院及朱銘美術館外,共有六個會議主題、3場經濟體報告及2場分組討論,由各經濟體代表及相關專家學者就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與管理之相關技術、法規政策、管理機制、實際執行等不同層面議題分別發表經濟體報告或專題演講,並於10月1日、3日上午進行分組會議,針對各經濟體相關工作執行現況、面臨困難與解決方案充分討論及交換意見後,綜合3個工作小組研討成果進行全體討論,最後歸納並總結提出區域合作具體建議。

  研討會開幕式由防檢局李局長金龍主持,隨後並由日本代表Masashi Kaneda先生(農林水產省橫濱植物防疫所檢疫官)宣讀APEC農業技術合作工作小組(ATCWG)主導成員Keiji Kainuma博士(日本農林水產省資深顧問)之開幕賀詞,推動成員國-美國出席代表Daniel Fieselmann博士(美國農業部動植物健康檢查署官員)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合作王處長明來分別向全體與會貴賓致歡迎詞。

  9月30日上午第一個議題為「亞太區域的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由我國防檢局植物防疫組高組長清文主持,邀請美國Daniel Fieselmann博士主講「美國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及監測之觀點」。Fieselmann博士首先以外來入侵種每年在美國造成超過1,380億美元的損失為例,強調在自由貿易及防範有害生物傳入危害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其次說明對有害生物的有效管理應同時包括在其來源地及受威脅地區執行管制措施,即「防衛一貫性」的觀念。他並扼要介紹美國現行管理機制,包括:設立「新入侵有害生物諮詢小組」,負責評估有害生物風險,並建議政府及利益相關團體或個人所應共同採取之適當管制措施;「檢疫監測系統」,針對經海、陸、空、郵包等不同途徑輸入美國的農產品進行隨機抽樣及詳細檢測,藉此彙整建立輸入口岸截獲外來有害生物資料庫,以提供檢疫效能評估及風險分析所需之科學化統計數據。

  9月30日第二、三、四個議題均為「經濟體報告」,分別由美國夏威夷農業廳官員Lyle Wong博士與我國防檢局植物防疫組黃副組長德昌,新加坡植物健康署官員Keng-Ho Ong先生與菲律賓農業及植物檢疫局官員Larry Lacson先生,及印尼作物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Sri Suharni Siwi女士與我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葉教授錫東共同主持,各經濟體代表依序就該國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與管理措施發表簡報,讓與會人士清楚瞭解亞太各國之法規、政策及執行情形。

  9月30日最後一個議題為「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與監測技術」,由紐西蘭農林部國家顧問Barney Stephenson博士及中國大陸農業部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資深專家鍾天潤先生共同主持。我國葉教授錫東以「入侵植物病原菌之偵察與監測技術」為題,詳細介紹偵測植物病原真菌、細菌、植物菌質體(Phytoplasma)及病毒之先進技術,包括:酵素連結免疫分析法(ELISA)、南方雜合反應分析法(southern hybridization analysis)、聚合酶連鎖反應法(PCR)、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法(RT-PCR)等;葉教授並以晚疫病菌、青枯病菌、西瓜細菌性果斑病、梨衰弱病、薊馬媒介病毒、西瓜銀斑病毒等為例,說明各項技術在台灣的實際應用情形。

  美國Daniel Fieselmann博士再次發表「入侵植物害蟲之偵察與監測技術」報告,論及近來為防範生物恐怖攻擊,美國政府的防疫檢疫經費增加,相關工作備受重視。Fieselmann博士除了簡介網路上預測模擬地圖系統、LUCID鑑定網站、遙感探測技術在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的發生分布預測、偵測鑑定、田野調查等工作上的運用外,更特別強調科技研究及國際資訊分享的重要性。

  澳洲農林漁業部官員Paul Pheloung博士以「澳洲之雜草偵察與監測技術」為題,首先說明澳洲的管理機制在「檢疫一貫性」之概念下,涵蓋境外、邊境及境內管制三類,其中來源地管制係聯合鄰近國家,共同進行區域性偵測、調查及防治管理等工作;邊境管制即在機場、港口、郵件交換處、沿海地區執行檢疫、監視等措施;境內管制則是針對具危害風險的目標有害生物,在國內進行的監視工作。隨後Pheloung博士提供自1991年起之雜草入侵紀錄,及該些雜草的偵察鑑定技術、可能入侵途徑等資料,並指出細小的雜草種子最常隨郵件及合法輸入的貨品引入,一旦傳入至少需時10年方可撲滅,藉此敘明雜草檢疫的困難度與必要性。

  9月30日的歡迎晚宴由防檢局葉主任秘書瑩宴請與會代表,席間邀請樂團演奏中西樂曲,讓國外人士在悠揚的樂聲中,充分感受台灣風土人情之美。

  10月1日一早進行第一場分組討論,議題為「分析經濟體報告」,由澳洲農林漁業部官員Mike Cole博士主持。與會代表經分組及綜合討論後,提出目前在推動入侵有害生物管制工作上,普遍面臨經費、專業人力、資訊不足等問題,並呼籲各經濟體政府重視相關議題,積極舉辦技術培訓課程,逐步發展共同診斷鑑定工具、早期預警系統與專家支援體系等,以促進國際資訊交流及協助開發中國家能力建構。

  10月1日第二個議題為「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偵察與監測」,由澳洲Pheloung博士及韓國永續發展部國家農業科技研究機構研究員Gwan-Seok Lee先生共同主持。紐西蘭Barney Stephenson博士首先簡報「紐西蘭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防範與偵測」,說明該國農業生產多樣性及生態獨特性為其重視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主因;其次詳述紐西蘭對於商品、入境旅客、貨櫃、郵件與其他具傳播有害生物風險的物品之管制措施,以及紐國偵察、監測與管理策略由1989年至1999年間每年僅針對一主要作物群進行調查,轉變為目前主動監視高風險有害生物的發展沿革過程。

  日本Kaneda先生發表「日本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偵察、監測與管理」報告,提及日本由各地植物防疫所負責輸入口岸的植物有害生物偵察與監測,除對特定害蟲進行專一性誘捕偵察外,每年兩次固定於日本全境超過一百個港口進行一般性調查;地方政府所設植物防疫中心則職司國內重大及新入侵有害生物之監測、預警等工作。他進一步介紹日本在曾發生並成功撲滅東方果實蠅的高風險區域,包括小笠原島、奄美大島、沖繩島嶼等地執行之果實蠅監測計畫;一旦監測發現外來有害生物,中央與地方相關單位將共同實施緊急防治。

  我國防檢局植物防疫組方科長尚仁報告「中華台北之植物疫情監測通報系統」,詳述台灣植物有害生物監測工作係由1961年水稻病蟲害發生預測、1974年香蕉病蟲害預警系統、1994年果實蠅發生密度調查系統,逐步發展至目前結合各縣市政府、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及試驗改良場所,全面整合緊急通報、主動監測、被動監測、診斷服務等工作之疫情監測通報體系,及該體系運作機制。方科長強調疫情警報及時發布的重要,並說明我國正積極發展能將有害生物防治資訊以傳真、電子郵件、行動電話簡訊等方式,直接傳送至特定農民手中的「農作物疫情快速警報系統」,並預定於明年初步完成。

  10月1日第三個議題為「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與監測相關組織及法規」,由我國防檢局植物防疫組高組長清文及秘魯國家農業健康署署長Maria Alicia De La Rosa Brachowicz女士共同主持。加拿大食品檢查署主任Andrew Lam先生發表「加拿大如何處理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問題」報告,介紹加國主管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及管理事項的重要機關-食品檢查署植物健康與生產組,及其他有關機關(構)-省政府、自然資源與林業署、農業與食品部、外交、工業與貿易部、大學、私人診斷實驗室、農林業者等。隨後闡述加拿大為預防有害生物入侵危害所採行的各項防疫檢疫措施、法規,及行政決策機制。

  日本Kaneda先生敘述日本在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防治管理方面的運作體系,說明農林水產省植物防疫課統籌全國植物防疫檢疫事宜,於各地設有植物防疫所執行相關措施,47個地方政府轄下則有植物防疫中心。Kaneda先生亦著重於適時發布警報、正確診斷鑑定、預擬並及時、彈性採取周延縝密的緊急行動計畫等方面之探討。

  中國大陸農業部國家農學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鍾天潤先生以「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在中國的現況與對策」為題,指出目前中國各地幾乎均可發現入侵植物有害生物,這些外來物種嚴重衝擊當地生物多樣性,影響傳統社會文化,並造成每年約574億人民幣的農林業損失。他隨後簡介相關行政架構及法規,詳述中國執行人工(如1991年在昆明動員10萬人清除布袋蓮)、生物、化學、物理、整合性等各項防治法的實例。

  10月1日第四個議題為「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管理」,由加拿大Andrew Lam先生及馬來西亞吉隆坡農業廳助理主任Nordin Bin Mamat先生共同主持。澳洲Mike Cole博士報告「澳洲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管理」,談到澳洲自1995年起,共有900件外來植物有害生物入侵案例,其中84件需加以撲滅或防治,相關工作總計耗費逾兩億美元。他扼要介紹澳洲的檢疫、監測、診斷鑑定、風險評估等措施,論及緊急防治補償費應由聯邦政府、州政府或產業界負擔的爭議,最後針對木瓜果實蠅、松材線蟲、火蟻等入侵有害生物進行實際案例分析。

  美國Lyle Wong博士簡報「由夏威夷看美國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管理」,首先說明夏威夷由農業廳植物檢疫部門負責防杜植物有害生物之入侵、傳播與危害,相關議題向來極受當地民眾重視。他以茂伊島的機場擴建案為例,詳述為了釐清擴建後國際航空運輸的增加是否將大量引入外來種,危害原始生態區域,美國聯邦政府針對不同有害生物經空運、旅客、貨櫃等各種可能途徑入侵茂伊島的風險進行完整評估,評估結果一方面解除民眾疑慮,另一方面則更有助於防檢疫措施的調整與改進。

  紐西蘭Barney Stephenson博士以「紐西蘭對入侵植物有害生物之管理」為題,回顧紐西蘭曾執行過的緊急防治計畫。他強調對於發生、傳播、危害等特性各異的不同入侵有害生物,應在審慎的風險評估下,選擇最符合利益的管理措施。此外,Stephenson博士認為產業界的共同參與將可強化疫情監測通報體系,並期待未來業界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10月3日上午進行第二場分組討論,議題為「發展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偵察、監測與管理之共同工作計畫」,由紐西蘭Barney Stephenson博士主持。與會代表同樣分3個工作小組,繼續就共同關切問題交換經驗,並針對未來合作方向、工作內容、實質效益等事項深入探討。

  「綜合建議」為研討會最後一個議題,由我國防檢局植物防疫組高組長清文、美國Daniel Fieselmann博士及澳洲Mike Cole博士共同主持。各經濟體代表再次審視3天半以來的研商討論成果,確認本次會議達成之區域合作具體共識為:一. 鑒於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對APEC區域內自然生態及農業生產可能造成重大衝擊,各經濟體應持續加強溝通與交流;二. 為強化資訊分享,將建立APEC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網頁,並將該網頁設於我國防檢局網站下,內容涵蓋偵測、監測、診斷鑑定、防治管理、疫情警報及專家資料庫等相關資訊,各項資訊之彙整由各經濟體分別負責,我國負責網頁之維護與管理,而其規模則視經費、人力及各經濟體參與程度而定;三. 對於區域內共同關切且具重大經濟危害風險之入侵植物有害生物,包括果實蠅、柑桔潰瘍病、柑桔黃龍病、香蕉細菌性萎凋病、福壽螺、蔓澤蘭屬雜草等,個別召開偵測、監測、防治管理技術研習會,強化應變管理能力;防檢局倡議於2004年由我國主辦福壽螺管理策略研習會,獲各經濟體代表認同。會議最後由高組長致詞感謝所有人員的熱烈參與。

  本研討會在10月3日中午的歡送午宴後圓滿落幕,與會人士對於我國積極參與之態度、相關活動安排、大會秘書作業及研討會內容之充實均表達高度肯定,並對我國留下良好印象,而國內參加人員亦把握機會與各經濟體專家進行意見交流,相信將有助於提昇我國國際地位,及強化各經濟體防範、處理外來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的能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