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建立畜產品之衛生安全生產與品質規範

中國畜牧學會/畜產試驗所畜產加工組組長 紀學斌

一、現況說明

  近30年來,畜牧生產一直佔台灣農業生產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民國86年台灣發生口蹄疫情之前,畜產產值最高曾達1,491億元,占台灣農業生產總值的35.5%。但自民國86年3月20日台灣豬隻發生口蹄疫情之後,畜產產值就大幅萎縮,從1996年的1,491億元減少到了2001年的1,012億元,占台灣農業生產總值也從35.5 %降到28.7 %。再加上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隨著市場的開放,近幾年來陸陸續續有許多的畜產原料及加工品進口國內市場,從早期的火雞肉到近期的豬肉、雞肉和雜粹,已使得我國的畜牧產業面臨更大的競爭與挑戰。綜觀未來全球貿易自由化和國際化的趨勢,我們除了積極提高國內畜牧生產與加工品質,降低成本,強化國際競爭力之外,是否有新的策略與新的作法,使我國的畜牧生產事業能在國際產品的競爭下,永續經營,我想這是大家非常關切的課題。

二、問題分析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由於非關稅障礙的消除及關稅的調低,可預期的是國外具高競爭力的產品將有機會擴大進口,相對的,也壓縮了台灣類似產品的生存空間。從過去美國火雞肉進口的實例,到這幾年美國雞肉進口的衝擊,不難發覺,凡是價格與品質競爭力大幅落後的產品,都有可能面臨被外來產品取代的命運。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高品質水準與地方特色的產品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1世紀是個消費意識高漲的時代,隨著國民所得與選擇性的增加,產品品質的好壞首先決定了市場的接受能力,高品質產品不但容易為消費者接受,也將擁有較長的產品行銷壽命,因此如何提高國產畜禽產品的品質,就成為面對國際產品競爭最重要的工作。但有了高品質產品,如何讓消費者認知,進而購買,也是不可忽視的行銷策略。從近年來國內建立的許多優良品質標誌制度,均受到消費大眾的歡迎與肯定,可以得知消費者迫切需要政府公信單位能介入品質認證制度,尤其是伴隨著貿易的開放,進口產品的增加,消費者並不是那麼容易能辨別產品品質的優劣,因此政府為國人的健康把關,提供正確的品質資訊給大家選擇,有其必要性。而推廣優良產品品質認證制度,建立長期性國產及進口畜禽產品的品質監測,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再者未避免國外劣質產品進口及國內不肖業者摻假行為,品質的安全性及摻假性研究也值得重視。有了明確的檢測方法與嚴謹監測制度,優良品質認證制度才能具公信力,也才能為大家所認同。如此不但可保障國人消費安全,亦可進而維護國內和進口畜禽產品的產銷秩序,避免劣幣驅良幣的反淘汰情形發生。

  另一方面,重視本土性產品特質,加強本土性產品研發,強調本土性產品品質特殊性優勢,進而與進口產品做有效市場區隔,可能也我們邁入新世紀應該努力的方向。例如我們的土雞和黑毛豬,如何建立其品質規範,如何發揮其加工特質成為高附加價值產品,如何利用認證制度推廣,相信可以為我國的畜產事業開創另一個春天。

三、討論議題

  1. 如何有計畫且長期的加強本土性畜禽產品品質特性研究,建立本土性畜禽產品之品質規範,強調市場區隔,發揚本土性產品特色?

  2. 如何加強本土性畜禽產品的衛生安全生產,提高本土性畜禽產品之品質水準,增強國際競爭力?

  3. 如何加強畜禽產品之安全性和攙假性研究,以保障國人消費安全,維護國內和進口產品產銷秩序?

  4. 如何擴大建立畜禽產品之衛生安全生產與品質規範認證制度,鼓勵農畜業者參與認證,並廣泛教育消費者選購認證產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