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

主任委員 李金龍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今天金龍奉邀向 大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提出業務報告,深感榮幸。上個會期 大院審議通過本會92年度預算案及修正「農業發展條例」、「糧食管理法」等重要農業法案,對台灣農業發展深具重要性,藉此機會,首先要感謝各位委員對農業發展與農民福祉的關懷與支持,敬請各位委員繼續給予農業施政指教與鞭策。

壹、 前言

   農業是國家發展、國人生活及生態保育的根基,農業發展所涉及的層面,不只是生產價值的問題,還牽涉到糧食安全、農村就業、社會安定、資源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育等關聯性問題。放眼國際,每個國家都需要農業,也都重視農業,不管是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不例外。去(91)年11月23日農漁民上街遊行,提出三大訴求與十大主張,表達對發展農業與照顧農民福祉的殷切需求。金龍就任以來,立即要求同仁要重視基層與農民的心聲,以提升效率、便民、和諧為工作目標。對於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產銷調節等急迫性業務,亦應預先作好因應對策,因為產銷調節機制就像保險理念一般,是一種預防措施,這種機制必須積極、主動,運用經驗來分析,及早提出預警措施與解決方案,才能落實照顧農民及保障消費者。

  以下,謹針對我國加入WTO第一年農業整體情況、各項農業施政措施,以及未來重點施政策略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貳、 我國加入WTO第一年農業整體情況

  我國已在91年元旦加入WTO,並履行入會談判承諾,調降農產品關稅、開放市場及減少扭曲生產之農業補貼。為因應加入WTO之衝擊,本會積極推動各項因應對策,並於91年1月7日成立「WTO緊急因應專案小組」,加強農產品進口監視機制,運用價格穩定、進口防衛與損害救助等措施。經檢視加入WTO一年來農業整體情況如下:

一、WTO因應措施執行情形

   政府加強辦理稻米、水果、花生、養豬、家禽及養殖漁業等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以及農業勞動力之調整與訓練等工作,輔導部分不具競爭力之農產品減少生產,並積極發展具有競爭優勢之農產品。同時,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對進口稻米採取限量進口與加價措施,對花生、大蒜等22項敏感性農產品實施關稅配額制度,配額外課徵足以反映國內外差價之高稅率,對國內農業提供適度的保護。另外,91年東方梨、柚子、柿子、檳榔、紅豆、雞腿翅、乾金針等7項農產品之進口量因超過基準數量,已先後啟動特別防衛措施(SSG),加徵三分之一的額外關稅,避免因農產品大量進口影響國產品價格。

  本會針對加入WTO後最有可能受到衝擊之20種敏感性農產品,推動短期價格穩定措施,於產品價格下跌至啟動門檻時,分別採行促銷、收購、冷藏、加工、低利貸款及耕鋤廢園等各項措施。去年第四季稻米產地價格明顯滑落,及部分農產品價格下跌,本會於10月下旬啟動「短期稻米價格穩定措施實施計畫」,加強收購稻米,並降低農會及糧商收購自營稻穀週轉金貸款之利率。其他部分農產品則透過產銷失衡處理計畫、產業結構調整計畫、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或其他相關經費分別因應處理。此外,亦隨時檢討經常發生產銷失衡之農漁畜產品,調整年度輔導計畫,以根本解決產銷失衡問題。

  為維護農民收益,本會已研議自92年起放寬短期價格穩定措施之啟動門檻。以稻米為例,當產地稻穀價格下跌至總生產成本90%以下(即每公斤16.28元)時,即加強辦理收購及調降糧商與農會收購自營稻榖週轉金之貸款利率;當產地稻穀價格低於直接生產成本(即每公斤15.2元)時,則開始啟動「稻農緊急救助措施」,補貼稻穀基準價與市價間之價差。

二、農業產銷與就業情況

(一)農業生產量

    91年全年農業生產指數初估為102.90(以90年為100),較90年增加2.90%。主要係90年受颱風、豪雨影響,農作物減產、漁獲量不佳,91年上半年雖較乾旱,但有利果樹開花結實,5月豪雨帶來豐沛水量,及時紓解旱象,農作物恢復正常生長,此後氣候平順,全年未發生重大天然災害,農產豐收且漁獲良好所致。以各產業分類指數分析,農產類中,稻米、雜糧、蔬菜、水果及花卉等明顯增產,增幅4.55%;漁產類中,雖遠洋漁業減產,惟高價位鮪類漁獲增加,又沿近海及養殖等各種漁業均增產,上升5.54%;畜產類除牛乳外均減產,下降2.34%。

(二)農產貿易

    91年農產品出口值91.5億美元,進口值71.2億美元,均較90年微幅增加約四%。其中在進口部分,稻米、雞肉、東方梨、大蒜及龍眼等原限制進口之農產品,改採限量進口、關稅配額或開放自由進口,相關產品進口明顯擴增,其中稻米進口值3千萬美元,較90年同期明顯增加;水果及其製品3.8億美元,增加11%;活畜禽、肉類及雜碎3.2億美元,增加24%;魚類及其製品1.9億美元,增加37%。

  另一方面,91年加強農產品國外拓銷,已活絡國產農產品之出口,農產品出口值較90年同期增加約4%。以個別品目分析,芒果216萬美元,較90年同期成長49.2%;茶葉1,891萬美元,成長16.1%;荔枝439萬美元,成長7%;楊桃等其他水果366萬美元,成長38%;花卉及種苗5,267萬美元,成長11.2%。

(三)農產價格

   加入WTO第1年,農產品價格漲跌互見。91年農林漁牧產品的躉售物價指數,較90年微幅下跌0.17%,農園產品平均下跌4.7%,其中蔬菜及水果跌幅較大均達19%,蔬菜係因90年受颱風侵襲較多致使價格偏高,加上91年蔬菜盛產所致;水果則受到去年瓜果類盛產,以及加入WTO後進口水果種類增加,產生替代效果所致。稻米價格波動較大,91年上半年價格較90年為高,雖然下半年呈現下跌趨勢,尤其91年第4季為2期稻穀盛產期,加上糧商對國外稻米陸續進口之預期心理因素,稻米產地價格明顯滑落,惟全年平均價格仍較九十年上漲2.61%。至於畜禽產品及水產品之價格尚稱穩定,畜禽產品上漲7.08%;水產品躉售物價微幅上漲0.47%。

(四)農業勞動力

   傳統上農業部門具有吸納非農業部門失業人力的特質,緩衝經濟不景氣時之失業壓力。91年由於受經濟景氣不佳、國內整體失業率超過5%之影響,失業人口自91年初有回流至農村從事農業之現象,惟隨著經濟景氣逐漸復甦,回流人數逐漸減緩。91年底農業就業人口為70.9萬人,較90年增加3千人,若加上農業就業人口每年約有2至3萬人之自然減少數(因農民老化或死亡而移出),估計加入WTO一年來回流人數約2萬3千至3萬3千人。

三、綜合分析

   整體而言,加入WTO對農業將造成一定之衝擊,惟經過一年來之考驗,顯現影響未如預期般大。由於我國在入會前後均持續採取農業產銷調整措施,推動先期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並強化進口監控與價格穩定措施,紓緩了一部分的衝擊,91年農產品進口量值與90年比較,相差不多。加入WTO以來,雖因天候因素導致多項農產品增產,敏感性農產品進口量也增加,惟國內農產價格漲跌互見,其中以91年下半年2期稻米及水果的價格下跌幅度較大,農業受衝擊程度較預期小,農業就業人口未減反增,緩衝經濟不景氣對國內失業之衝擊。但92年起須增加敏感性農產品之進口配額量及降低配額外稅率,隨著進口業者逐步建立行銷通路及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等因素,農業部門仍須加強注意因應,以降低持續自由化之影響。

參、 落實各項農業施政措施

  在經貿國際化、自由化的大環境下,台灣傳統小農經營很難和大農國家,或低工資、低成本的開發中國家競爭,產業結構必須加速朝向知識、技術與資本密集轉型,升級為具競爭力之精緻農業、高附加價值的食品加工業及具有特色且無法進口取代的休閒農漁業,使農業發展為全方位之一、二、三級產業。同時,我們應該發揮農業在生產面、生活面及生態面所具備的多元功能,以具體成果讓全民感受到農業的重要性,進而支持本土農業發展、愛護辛勤耕耘的農漁民。

一、發展農業知識經濟,厚植農業競爭利基

(一)創新農業科技

  91年農業技術及機械研發有10項取得國內外專利,並辦理4項農業技術授權。另經審議通過提出32項專利申請案及14項技術授權案,正依程序辦理中。此外,選定植物種苗、水產養殖、畜禽、食品加工、動物用疫苗、生物性肥料及農藥等7項生物技術產業為重點發展項目,開發具國際競爭力之產品與技術,目前產業年產值達43億元,對提升農業科技水準及促進農業轉型助益甚大。

(二)推動農業資訊化與知識管理應用

  為營造便捷、實用的農業資訊環境,持續推動「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計畫,至91年累計完成261個各級農漁會區域網路基礎建設,預計92年即可完成全部農漁會區域網路。此外,91年完成「發展重要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規劃報告,將逐步推動建置農業重點產業知識庫與檢索系統,整合農業核心知識與優勢。另持續更新「農業易遊網」資訊,完成全國25個縣市8,240筆農業旅遊資訊及套裝行程資料,滿足民眾對休閒農業旅遊的資訊需求。

(三)加強農情調查,建構全國農情資訊網

  調查60餘種重要農作物生產預測與預警分析、70種農畜產品生產成本與230種農產品價格調查,並編印相關統計報告,提供各界參考應用。同時,應用網路科技規劃設計農情查報資訊系統,提升調查資料之正確性與時效性,並將逐步整合中央、縣、鄉鎮之農情查報資訊系統,建構全國農情資訊網。

(四)培植優質農業人力資源

  積極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加強農業人力資源培訓。91年辦理農村青年農業專業訓練1,355人、農業產銷菁英訓練91人、新設農業產銷班幹部訓練299人、產銷資訊系統教育訓練456人,及農民網路技能教育訓練2,004人,並強化農業推廣人員訓練、農業推廣人員證照制度規劃、四健推廣教育,及農漁民第二專長訓練等工作。

二、確保基本糧食安全,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一)建立糧食安全體系

  基於糧食安全考量,國內必須維持適度的稻田面積及儲備適量存糧,並健全糧食產銷管理體系,以因應緊急狀況及多變的國際情事。本會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辦理轉作、休耕,調降稻作生產面積,並由政府掌握大部分進口米,以維持國內稻米供需平衡。另繼續辦理稻穀保價收購,91年一、二期共收購稻榖40萬公噸,並加強糧食管理、倉儲現代化及食米供應調節。為提升國產稻米競爭力,推廣良質米生產,一、二期合計約8萬公頃,並積極輔導CAS良質米認證及採用「台灣好米」包裝行銷。

  92年起,我國稻米進口方式由限量進口轉換為關稅配額制度,本項進口制度已通報WTO,並完成「糧食管理法」及「海關進口稅則」的修法程序。另已研擬產業因應調整及價格穩定措施,將視市場榖價變動情形,適時啟動價格穩定措施,當產地稻穀價格低於直接生產成本每公斤15.2元時,將給予稻農現金救助,以保障稻農收益。

(二)發展具本土特色之優質農園藝產品

  發展蓮霧、印度棗、荔枝、鳳梨、椪柑、楊桃、葡萄、枇杷及番荔枝等優質水果,調整生產結構,改善產銷環境,並推動產業策略聯盟及拓展外銷市場;輔導茶葉改善產、製、銷設備,辦理優良茶競賽及展售促銷活動;發展經濟價值較高之食藥用菇蕈類,推行自動化省工作業。另輔導農民種植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雜糧作物,並開發多樣化雜糧加工產品如山藥、薏仁等。

  輔導有機農業,加強有機農產品品質檢驗、技術研發、教育訓練、促銷及建立品牌。輔導四個民間團體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工作,91年參與驗證之農場計有869戶,輔導作物有機栽培面積1,019公頃。

(三)推動設置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依據「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完成「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規劃構想」,預訂設立屏東縣之「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技園區」及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發展熱帶農漁畜、蘭花及高附加價值之農業高科技產品,以加速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發展,並以高科技農業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三、營造優良漁業經營環境,發展高經濟價值產業

(一)營造優良漁業發展環境

  我國遠洋漁船數約2千多艘,作業海域遍布世界3大洋,產值約500億元,為世界6大公海捕魚國之一。為穩定遠洋漁業經營,本會推動責任制漁業,加強拓展對外漁業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另外,輔導具有國際競爭力之水產種苗、觀賞魚、箱網養殖海鱺及魚塭養殖石斑等,協助業界組織策略聯盟,建立台灣漁產品品牌,以開拓國際市場,目前海上箱網養殖年產量約5,000公噸,觀賞魚可自行繁殖魚種達370種。同時,持續辦理海水統籌供應系統工程與海上箱網養殖基礎建設,促進養殖漁業與環境之和諧。

(二)推動漁業多元化經營建設

  建構人工魚礁漁場與放流魚貝介種苗,並自91年9月1日起實施休漁獎勵措施,以培育漁業資源。賡續推動澎湖縣內垵及宜蘭縣東澳海洋牧場,辦理海中造林及藻床培育、人工魚礁投放、水產種苗放流。另辦理漁港基本設施及環境改善、岸上公共設施及漁業休憩據點規劃建設工作,除提供漁民安全之作業環境外,並輔導傳統漁業朝休閒、觀光及教育文化等多元化發展。

(三)加強大陸船員岸上安置與管理

  為解決現行海上暫置大陸船員所衍生問題,奉行政院核准大陸船員上岸至安置處所暫置,並選擇數處適宜戒護之漁港先行試辦,宜蘭南方澳、基隆八斗子、新竹漁港及台中梧棲等4處漁港試辦岸置處所已於91年底完工,屏東東港岸置處所正辦理工程招標。經試辦「92年春節期間大陸船員臨時岸置專案計畫」,執行情形良好,將來俟兩岸恢復洽談漁業勞務,即可推動大陸船員上岸安置事宜。

四、推行畜牧業統合經營,建立產業新形象

(一)調整畜禽產銷體系

  提升畜牧產業競爭力,91年輔導16處統合經營示範區養豬農民團體辦理策略聯盟及統合經營之產、製、銷經營模式;輔導乳牛產業建立廠農衛星牧場制度,並完成327戶牧場評鑑作業,協助乳牛場改善經營缺失;持續推動白肉雞產業以飼料廠或電宰場為統合主體,與養雞戶採取契約養殖;土雞及水禽部分,基於其傳統特性,以輔導改善屠宰技術及設施為優先工作。另外,已輔導建立「台灣珍豬」、「台灣土雞」等多項優良國產畜禽產品共同標誌,對於獲認證之畜禽產品,加強檢驗及逆行追蹤,賦予生產者對其產品之責任,以確保產品品質。

(二)加強污染防治與廢棄物回收利用

  畜牧污染防治工作,已由消極的污染末端處理,逐漸走向產程減廢、資源回收再利用之永續經營方式。本會於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等畜牧業分布較密集縣市,輔導示範養豬場設置廢水循環再利用節水設施共44場,並輔導地方政府對養豬場廢水處理進行聯合檢查,及成立區域廢水處理輔導體系。另協助推動河川污染預防、事業廢棄物處理管制清理及環保犯罪防制等工作。

(三)加強動物保護

  寵物登記至92年1月底止,累計登記家犬數為536,181隻,並持續辦理犬隻登記稽查,以落實飼主責任,避免棄犬行為。另依據「寵物業管理辦法」輔導業者辦理寵物業許可證,累計核發500家以上。推廣民眾認領收容所之流浪犬隻,91年共認領12,217隻;並推行犬隻絕育措施,91年共辦理7,750隻,逐步改善流浪犬問題。

五、促進農產運銷現代化,提高運銷效率

(一)建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

  選定13種蔬菜及4種水果,修訂分級包裝品質、規格標準,及標示吉園圃認證標章。輔導11個農民團體充實預冷、清洗、包裝及冷藏運輸設備,建立現代化作業場。建立大宗蔬果直銷通路之物流策略聯盟行銷模式,完成洋蔥、柑桔、芒果、文旦柚、冬季蔬菜等蔬果聯合促銷計畫。加強與農會超市及民間超市、量販店等直銷通路業者之合作,強化通路整合力量。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績效指標,加速推動健全交易制度,提升作業效率及服務品質。另加強蔬菜產銷調節,除推動冬季大宗蔬菜種植登記外,並輔導外銷、購貯冷藏、加工或耕鋤等措施。

  選擇具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辦理水果共同運銷及執行共同選別統一計價之農民團體為輔導對象,輔導15個農民團體獲頒品牌水果認證;推動16種品牌水果訂定A、B級品質規格,及輔導51個農民團體設計製作包裝盒箱,建立自有品牌,突顯新鮮、本土風味之特色。

(二)持續推動農業策略聯盟

  加強生產、加工、物流、休閒農業及貿易等聯盟運作,選擇芒果、文旦、東方梨、鳳梨、柑橘、大宗蔬菜等17項產業為優先推動項目,輔導組織運作與提升生產技術。建立聯盟產品資訊,整合倉儲、運輸、通路與加工業者等通路資源,建立農產品供應鏈,發揮調節供需之功能,並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篩選優良農特產品128項,以「寶島珍品」共同品牌行銷。透過生產聯盟、加工聯盟、物流聯盟等組織之相互配合,已將芒果、楊桃、蓮霧及大宗蔬菜等農產品擴大輸往新加坡、澳門、香港、加拿大、日本及大陸等市場。

(三)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

  我國加入WTO後,國產農產品的出口機會相對增加,本會積極協助我國農產食品廠商、業者及相關農民團體拓展國外市場,除委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規劃、組團參加國際性農產品展覽,並透過相關輔助計畫,針對有外銷潛力的農產品,改進包裝設計,塑造台灣精緻農產品形象。91年加強執行各項國際行銷活動,農產品出口已有顯著績效,如芒果、柳橙、茶葉、荔枝、楊桃、花卉與種苗等均有明顯成長。

六、健全農業防疫檢疫網,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

(一)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

  持續強化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建構完善之動植物疫情監測通報體系,針對牛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牛海綿狀腦病、狂犬病及可能入侵之植物有害生物,如蘋果蠹蛾、地中海果實蠅等進行監測,證明我國仍為該等外來重大疫病蟲害之清淨地區。加速推動豬瘟及口蹄疫撲滅計畫,自90年2月起,迄今無口蹄疫疫情發生,本會除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申請認定我國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國」外,並自91年底開始推動風險評估計畫,做為評估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時機之依據,以早日清除口蹄疫。

  為防杜農產品走私,本會已配合設立6個走私農產品鑑定小組,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財政部關稅總局、內政部警政署及法務部調查局等緝私機關組成「走私農產品查緝專案小組暨市面走私農產品查緝專案分組」,加強走私查緝工作。此外,加強輸入動植物檢疫及查驗,防杜不法業者以偽造檢疫證書走私矇混進口動植物及其產品。

(二)加強農產品污染檢驗與藥物殘留監控

  繼續加強農作物重金屬污染及農藥殘留監控工作,辦理田間及集貨場蔬果農藥殘留檢驗,91年計抽驗14,480件,合格者14,174件,占97.8%。另外,對選定之畜產品指標性藥物進行檢驗,91年對肉豬抽驗血清共65,176件,合格率為99.75%。另採集豬肉、豬肝、豬血清、雞肉、雞蛋、鴨肉、鴨蛋、鵝肉及生乳等樣品計17,171件,合格率為98.56%。對於檢驗不合格者均依法查處及進行輔導改善,確保農產品之食用安全。

(三)加強屠宰衛生檢查

  採取「導禁兼施」政策,輔導屠宰業者辦理登記,迄今已有75家取得屠宰場登記證書。持續督導家畜屠宰場改善設施及實施屠宰衛生作業,派遣294名獸醫師前往畜禽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91年豬隻屠宰衛生檢查頭數達835萬餘頭,並加強取締違法屠宰行為,以確保肉品衛生安全。

(四)開發農產品檢疫處理新技術,突破出口障礙

  台灣為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等疫病蟲害發生之國家,農產品出口常因此受到輸入國之檢疫限制。為協助開拓農產品國外市場,歷年來已成功開發檢疫處理技術並經輸入國認證許可之農產品計有荔枝、芒果、柑橘、白柚、葡萄等,木瓜之蒸熱檢疫殺蟲處理技術正提送日本審查中。本會將持續開發楊桃、網紋香瓜、紅龍果及寄接梨等蒸熱、低溫冷藏檢疫殺蟲處理新技術,俾突破外銷檢疫障礙,將我國優質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七、強化農漁民團體功能,增進農漁民福祉

(一)加速農漁民團體再造

  全國農業金融會議於91年11月30日召開,獲致以下5點共識:?A漁會及其信用部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一元化管理;簿全國農業金庫為農漁會信用部業務之上層銀行;包貫徹金融監理一元化;?顙謕w「農業金融法」;抱提升農業經濟之競爭力等。依據前揭共識,本會積極規劃「農業金融法」草案,以健全農漁會信用業務體系、改善農漁會信用部經營體質、加強農漁會信用部業務規範,及持續推動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另研擬完成「農會法」、「漁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正有關信用部業務管理相關條文,並增訂農漁會因信用部經營不善經命令合併之配套措施,及建立協助農漁會轉型之自願性合併機制。

(二)整合強化農業產銷班組織輔導體系

  為提升小農經營效率及加速傳統農業轉型,輔導農民組成農業產銷班,透過農漁會及農業合作社等組織之協助,從技術層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從管理層面,加強人才培訓及市場行銷,推動農業企業化,強化經營體質。本會輔導農業產銷班整合登記,建立即時動態產銷班資料庫,做為產業輔導及推動農業策略聯盟之基礎。另正研訂農業產銷班輔導辦法,規定農業產銷班之設立、申請程序、評鑑方式、輔導、獎勵、補助及其他應遵行事項,期以建立企業化、資訊化、制度化且具有競爭力之農業產銷班。

(三)建構農村聚落居民生活照護支援體系

  因應我國加入WTO對農家生計之衝擊及農村人口高齡化衍生的問題,推動農村聚落居民生活照護支援體系,91年輔導高齡者生活改善工作160班,接受服務之高齡者共9,245人;輔導10個農會設置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培育農家成員371名成為照顧服務人員;輔導營農婦女副業創業經營班36班;輔導農民團體結合當地醫療保健資源辦理農村營養保健教育示範班,受惠農家3,258家。

(四)辦理農漁業救助及補貼

  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及「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等法規,加強辦理農漁業救助及補貼。配合「農業發展條例」於92年2月7日修正公布之規定,未來將分3年編列預算補足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1,000億元。

  另外,自92年2月1日起調降農業發展基金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基金之政策性專案農貸利率,除大幅減輕現有22,500農漁民及農產業者貸款利息負擔,並提升農業轉型投資意願,加速農業轉型發展。各項貸款利率調整情形為,年息為4.5%之項目,如農機、農村青年創業貸款等,調降為2.5%;年息為3.5%之項目,如購地、污染防治貸款等,調降為2%。另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利率由年息3%,調降為1.5%。

八、建設農村新生活圈,塑造農村新風貌

(一)推動休閒農漁園區,建構農業休閒旅遊網

  持續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90年、91年補助15個縣共105個鄉鎮辦理,在農漁村建設550個休憩景點,累計吸引超過525萬名遊客前往旅遊消費,創造園區農產品及周邊休閒產業約10億元的商機。據調查已有3,176位農民在各園區經營田園料理、套裝旅遊行程、農特產品販售、生態解說等休閒農業相關在地產業,並創造6,826位農漁民的就業機會。

(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加強農村發展建設

  持續推動農村新風貌計畫,加強農漁村建設,並整合鄉村社區組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由下而上」的組織體系,策劃「以民為主,以農為本」的理念,推動鄉村振興計畫,營造「與農共生」的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

(三)營造新故鄉社區,發展地方料理特產與產業文化

  倡導「新故鄉運動」,整合運用地方農產業、文化、生態等資源,建立在地性之認同魅力來發展鄉村,以當地農漁特產為原料,輔導開發地方特色產業與料理,配合休閒農業及鄉土旅遊,將農業由傳統的耕作轉向發展精緻化的服務產業,提供民眾高品質的休閒、學習、觀賞與生活環境。

九、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維護公共安全

(一)加強治山防災

  推動台灣地區第三期治山防災計畫,91年完成治山防災工程986件、工程維護與突發性災害治理127件、集水區管理32件、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320件。

(二)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

  91年完成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61件、泥岩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37件及工程周邊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24件。另僱用在地人辦理泥岩地區水土保持植生工程113件,僱用在地人51、161人日,增加當地民眾工作機會。

(三)推動土石流防災應變及復原重建

  91年完成土石流防治工程393件、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裂縫勘尋及填補597處,緊急水土保持處理工程594件,僱用在地人約16萬人日。另加強山坡地利用監測與取締違規行為,應用遙測技術輔助山坡地管理,迅速偵測出山坡地土地利用變異資訊,91年篩選變異點1,964點,並導引巡查人員至現場查核處理。

十、保育自然資源,維護環境生態

(一)推動水與綠建設

  加強林地分級分區管理,推動造林及民營林業輔導計畫。落實保育天然林、平地景觀及綠美化,以及國、公有林租地造林回收等工作。發展森林生態系經營,以生態方法,融合人民需求與環境價值,加強森林周邊社區參與林業管理機會,達成森林多目標利用經營。推廣森林生態旅遊,秉持不破壞自然環境、對當地居民經濟有所助益等原則,加強23處國家森林遊樂區之軟、硬體設施,及建構國家步道系統,預計每年可吸500萬人次的遊客。

(二)維護生物多樣性

  配合「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保育生物多樣性及各地傳統文化的多樣性。落實建立「中央山脈保育軸」之政策目標,檢討已設置的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國有林自然保護區,將其中有所空缺的部分規劃為保護區域,使中央山脈連結成南北長達300公里之綠色生態廊道。

  91年12月9日在台南縣七股鄉發現數10隻黑面琵鷺病鳥後,本會於當天即成立緊急救援小組,協調相關單位加派人力、搶救器材,積極協助處理。經各單位檢驗發現,本次黑面琵鷺死亡的病因為C型肉毒桿菌毒素,並已取得血清交予縣政府備用。此毒素的產生屬自然現象,僅能由維護環境清潔、減少缺氧環境發生機會之方式加以預防,經協調縣政府邀集民間保育團體,於可能產生危害的魚塭,進行清除死魚、環境整理及更換池水等工作,使危害降至最低。

(三)加強農田水利經營管理

  91年辦理農地重劃二區,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41區,及農水路整修及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灌溉排水路布袋蓮清除及推廣省水灌溉等工作。建立灌溉水質監視及管理制度,目前在各農田水利會共設置15個監視總站、280個地方監視站、3,000個監視點。輔導農田水利會業務改進,農田水利會會費與抽水灌溉電費全部由政府補助,共20億2,600萬元,以減輕農民負擔。

十一、增進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開拓發展空間

(一)強化國際農業合作

  積極參與WTO及APEC等農業相關議題之活動,適時表達我國維護農業永續發展之立場。另參與或在台舉辦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亞非農村發展組織(ΑΑRDO)、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APAARI)等計畫與活動,及辦理中德社會經濟協會雙方理事聯席會議等,以促進國際農業合作與交流。另於91年10月派員出席於日本琉球召開之第八屆台琉農林水產交流會議、11月出席於東京召開之亞太及東亞科學技術協會理事聯席會議。

(二)推動兩岸農業交流

  兩岸於91年均已加入WTO,原則上必須遵守最惠國待遇之規範,不得歧視大陸農產品之進口。惟兩岸之間關係特殊,在雙方關係未獲改善情形下,我國對大陸農產品仍採取逐項審查與部分開放之管理方式,期減緩對國內農業之衝擊。目前我國以「正面表列」公告准許輸入大陸農產品1、351項,占農產品總項目之60%。91年自大陸進口農產品總值約3.67億美元,出口0.67億美元,分別較90年同期增加40%及37%。台商赴大陸農業投資方面,自80年至91年底累計達4,299件,金額約25.3億美元,以食品及飲料製造業為主約占60%。大陸農業人士來台方面,自84年開放大陸專業人士來台以來,至91年底累計已有7,970人次來訪。

十二、檢討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強化農業法制

  本會為配合經濟、社會環境之發展,並依89年修正通過之「農業發展條例」第七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檢討修正該條例送 大院審議,於92年1月13日三讀通過,並於2月7日公布修正。為落實執行該條例,需增修訂之相關子法規共13種,正積極辦理中。

茲為推展農業政策,改革農業金融,下列重要法案亟需於本會期完成:

?]應施政急迫需要修訂之法案四案:農業金融法制定案、農會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漁會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農業合作社法制定案。

簿配合行政程序法檢討之法案二案: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部分條文修正案。

上述法案共六案,敬請 大院惠予支持,期以強化農業法制,提升施政效能。

十三、緊急因應及處理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意外事件

  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線區間車於92年3月1日14時04分發生事故,造成17人死亡、179人輕重傷之意外事件。經各單位通力合作,即時採行災害應變作為,動員搶救人力235人、車輛46輛、直升機7架次。所有傷者於當日16時39分救離現場,罹難者亦於當晚全數移送下山。

  事故發生原因經勘驗結果,初步認定為檢車士於發車前未將機車與客車貫通煞車氣軔之關鍵配件「角旋塞」置於開啟貫通位置,致陡坡下降時僅機車頭有煞車,其餘四節車廂均無法煞車而生衝撞翻覆事故。

  本會已成立善後處理小組,設立罹難家屬聯合服務中心及成立傷者服務團;並採取一戶一人之個別輔導方式,指定專人協助辦理喪葬、醫療及保險理賠等事宜。罹難者可獲保險理賠410萬元(14歲以下100萬元),傷者依殘廢等級最高為410萬元。政府對傷亡者將從優慰撫賠償,本會於3月1日先致送慰問金,罹難者20萬元、重傷者10萬元、輕傷者5萬元;另將致送罹難者慰撫金240萬元及喪葬補助費用40萬元,重傷者慰撫金100萬元、輕傷者40萬元;其治療期間之醫療費用亦由政府負擔。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全線暫時停駛,本會林務局已提出檢討改進計畫,進行全面安檢,建立標準作業程序,經交通部複核後,在確保安全無虞前提下,儘速通車,早日恢復阿里山地區觀光旅遊事業之榮景。

肆、 未來農業重點施政策略

  為維護我國農業永續發展,農業施政將在追求農民與消費者互利雙贏的原則下,以「發展農業、建設農村、照顧農民、嘉惠全民」為目標,加速農業結構與制度改革,朝優質、安全、休閒、環保四大方向來努力:

一、發展優質農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農業產業結構必須加速轉型升級,發展精緻化產業。在農糧作物方面,將選擇水果、花卉等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建立生產流程認證及採收後處理標準化作業,輔導拓銷海內外市場。在漁業方面,發展科技型養殖,以水產種苗、觀賞魚、箱網養殖與陸上海水魚養殖為重點產業,運用生物技術改進生產技術。在畜禽產業方面,協助發展統合經營體系,掌握國內外產銷動態,建立計畫生產、供需平衡之畜禽產業。

  同時,將持續研發創新,善用科技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加強行銷管理,樹立高品質形象,以優良品牌,發展「小而美」的內需型產業,並透過農業策略聯盟整合小農力量,發揮團隊合作效益,發展「大又強」的外銷型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二、發展安全農業,保障消費者權益

  在國際農產品行銷上,缺乏衛生安全保障的農產品,無論價格如何低廉,都很難在市場上立足。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未來農業施政將從源頭的農用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農產品衛生,全面嚴格把關,讓消費者能夠安心享用安全的農產品,並擴大國際行銷市場。在具體做法上,將持續推動CAS優良食品標章與安全用藥「吉園圃」認證;確保漁產品衛生安全,落實「重點危害分析管制系統(HACCP)」;建立畜禽產品衛生安全之生產環境及人道屠宰作業,並建立逆行追蹤制度,確保產品安全及品質。

三、發展休閒農業,提供舒適遊憩空間

  為改善農漁村環境,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將推動農村土地重劃及農村社區總體營造,加強農漁村發展各項軟硬體建設,改善農漁村生產、生活及景觀環境,以提升農漁村居民生活品質。並結合產業、文化、教育、觀光等資源,擴大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充實休閒農業資訊服務網之內涵,透過休閒農業策略聯盟運作,整合各地區農林漁牧產業、藝文、景觀資源,建構連貫全國休閒農業旅遊網。協助休閒農場之設置與合法經營,同時配合交通部觀光局頒訂之民宿管理辦法,輔導休閒農場發展具特色之農村民宿,營造便利、舒適的休閒環境,吸引都市居民到農漁村休閒旅遊。

四、發展環保農業,維護生態環境和諧

  二十一世紀是講求全球環保的世紀,91年8月間,聯合國召開「地球永續發展高峰會」,已針對國際間共同的環境、水資源、能源、農業及生物多樣性等課題進行討論,並通過了「約翰尼斯堡永續宣言」及行動計畫,將致力於地球環境的重建。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不能自外於此一國際潮流,未來農業施政將加強農業資源利用、國土保安、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工作,建立本土生物多樣性資源之永續利用機制,持續推動造林綠美化,並擴大範圍,把綠化的觸角延伸至平地、都市周邊及海岸地區。同時,推廣有機農業,並透過農業廢水與廢棄物減量、回收、循環、再利用等積極作為,維護自然環境,讓台灣成為永續發展的綠色矽島。

  另外,為因應農業新情勢,及當前全球化、自由化及數位化之潮流,本會將於92年3月28、29日舉辦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以「開放與振興|台灣新農業」為中心議題,邀請產、官、學界代表共籌良謨,以建構農業加值體系,開創農業優勢布局,發揮農業多元功能,維護我國農業永續發展,並達確實照顧農漁民之目標。

伍、 結語

  展望未來,國際農產貿易將更加自由化。我國為執行WTO入會承諾,今年農產品進口關稅將進一步降低,採關稅配額措施的產品,配額內進口量也將增加,未來台灣農業將面臨更艱辛的考驗,如何穩定市場價格,維護農民收益與農業永續發展,是當前重要課題。

  妥善因應危機,往往也能帶來轉機。加入WTO後,我國面對國外低價農產品進口之衝擊,但也有助於我國優質農產品出口,我國可利用優良技術開發高價值農產品,及發展高附加價值之農產加工品,行銷國外市場。因此,未來農業發展應從過去偏重初級產業,轉型升級為高附加價值產業,提升競爭優勢,使台灣農業發展成為優質、安全、休閒、環保之永續農業。

以上報告,敬請

賜予指教支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