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肉品市場經營之輔導成果與檢討

中部辦公室 李旺清

壹、前言

  豬肉為國人重要之動物性蛋白質攝取來源,亦為民生必需品。據90年統計國人平均每人年消費豬肉40.50公斤。由於台灣地區毛豬主要產地在中、南部,因此北部地區消費毛豬須由中南部供應,尤以國人喜好購買溫體肉,致肉品運銷迄今仍停留以毛豬活體運輸,透過肉品市場交易銷售,是以肉品市場是毛豬運銷的重要環節,具有集中、均衡、分散與穩定價格之功能。為配合國人消費習性,及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進口冷凍(藏)豬肉對市埸之衝擊,本會短期之輔導係著眼於強化毛豬運銷效率,建立肉品市埸電腦化調配供應系統及拍賣功能,加強改善電宰作業及溫體豬肉運銷體系;長期則以建立完整之溫控豬肉銷售鏈,提升市埸競爭力,均衡供需,穩定毛豬價格為目標。

貳、肉品市場緣起

  為建立毛豬拍賣及電宰一貫化作業,提昇肉品品質,進而推動肉品運銷現代化,自民國68年起,各縣市政府分別依前台灣省政府核定之「各縣市肉品市場設立計畫書」及71年9月公佈實施之「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規劃設立肉品市場,迄今20年來陸續輔導興建完成24處肉品市場。

參、肉品市場組織

  依據農產品市場交易法之規定,肉品市場屬於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種,為公用事業。目前24處肉品市場之組織型態,分為二大類,其一係由農民團體經營,計有台北縣、桃園縣、台中縣大安區、嘉義縣、高雄縣岡山區、鳳山區、澎湖縣、金門縣等8處;另一類為公司經營,計有台北市、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台南縣、高雄縣旗山區、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等16處。

肆、經營業務項目

  現有24處肉品市場,除台北畜產公司未設置屠宰場,僅辦理屠體交易業務及澎湖縣肉品市場僅辦理屠體評級決價業務外,其餘22處市場主要辦理毛豬交易及屠宰等兩大業務;部分市場為拓展業務,辦理羊隻交易及肉品冷凍分切加工業務,並與肉品加工業者策略聯盟,達到多元化統合經營目標。

伍、發展目標及策略

  為因應86年3月台灣地區發生口蹄疫,及加入WTO對產業之衝擊,經產、官、學研商訂定「肉品運銷體系調整措施」,重點項目為:

  1. 建立毛豬運銷秩序與健全市場交易制度。

  2. 改善屠宰設施,提供衛生安全溫體(生鮮)豬肉。

  3. 建立完備之溫控(冷藏、凍)豬肉運銷供應系統。

  4. 加強市場經營管理,提升競爭力。

陸、重要施政措施

  為落實推動上開發展目標及策略,擬訂「加速肉品市場現代化計畫」,輔導重點工作為:

  1. 輔導市場供需調節及加強配合防疫措施。

  2. 輔導市場加強改善交易、繫留、屠宰、分切加工等設施。

  3. 輔導推動貨款金流自動化轉帳業務及肉品物流之策略聯盟。

  4. 輔導建立市場營運績效指標,提升營運效率,降低營運成本。

柒、營運現況及成果

  1. 各肉品市場每月依市場需求調節,秩序供應,並配合防疫嚴格把關。供應豬隻進場需隨車繳交出豬名冊及免疫證明書,並經消毒、生體檢查,發現有疑傳染病畜,隨即通報當地防疫單位作適當處置,達到防疫效果。

  2. 建立公開、公平、公正之電腦化毛豬交易制度,承銷人在公開場合競價,決價公正且迅速,普受產銷業者肯定,近幾年來經由肉品市場交易頭數亦略有成長。據統計91年市場交易頭數達806萬頭,約占生產供應量8成3左右;其中透過共同運銷供應市場數量估463萬頭,市場佔有率達57.7%。

  3. 各肉品市場依照本會84年11月訂頒「台灣省肉品市場附設電動屠宰場經營管理實施要點」,增設小型屠宰設備,由市場自營外,亦將廠房設備提供給屠宰業者使用,改變過去都使用大型屠宰線的做法。嗣依畜牧法相關規定陸續完成申辦屠宰場設立或變更登記手續,並積極推動與肉品加工業者策略聯盟,擴大其營運效能,加上各縣市政府加強取締私宰結果,大大改善屠宰業務發展,其屠宰頭數已有明顯增加。據統計,83年經由市場屠宰量僅187萬餘頭,迄至91年已達483萬頭,增加296萬餘頭,約成長158.52%左右。

  4. 輔導各市場推動貨款收付自動化設備,經由金融網路自動化轉帳,取代目前現金收付,以減少人為疏失,提高營運效率及安全;目前苗栗縣肉品市場已全面採用豬款轉帳方式處理,成效良好。

  5. 經各縣市政府依據公營農產品批發市場會計制度之一致性規定,定期或不定期加強對其轄內肉品市場進行監督稽查,落實其財務健全制度化,各市場近年來之財務結構及盈餘已獲得改善。

  6. 為提升肉品市場服務品質及作業效率,經依市場營運管考基準目標值評鑑分析,近3年來各市場事故豬發生率及事故豬賠償、修善維護、水電油料等費用都有明顯改善,有助降低市場營運成本。

捌、效益評估

  1. 近幾年來,由於陸續完成改善肉品市場交易及屠宰相關設施後,經由市場交易毛豬及屠宰頭數呈穩定成長。據統計,交易頭數部分,89年為789萬頭,較88年之690萬頭,增加99萬頭;90年為839萬頭,較89年增加50萬頭;91年為806萬頭,較90年減少33萬頭,合計增加116萬頭。屠宰頭數部分,89年為392萬頭,較88年之342萬頭,增加50萬頭;90年為439萬頭,較89年增加47萬頭;91年為483萬頭,較90年增加44萬頭,合計增加141萬頭。顯見對肉品市場收益具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2. 落實人性化豬隻管理後,事故豬發生率及事故豬補償費用逐年降低,89年至91年合計減少事故豬賠償費用1,312萬元,降低市場營運成本。

  3. 增設肉品分切加工設施,結合肉品加工業者推動策略聯盟,拓展肉品運銷通路;目前正積極推動者計有台北縣等七處肉品市場,加速肉品運銷現代化。

  4. 用人比率逐年減少,經統計91年肉品市場用人數1,191人,較90年1,246人,減少55人,減幅約4.4%;90年較89年1,271人,減少25人,減幅約2.0%。

玖、營運遭遇之問題

  各縣市肉品市場因組織型態、地理環境、人口消費量等條件之差異,以致在營運上遭遇問題亦有不同,茲就各市場業務、人事、財務及營運效率方面之共通性主要問題歸納如次:

  1. 產銷失衡,供銷不穩,造成豬價波動;除影響農民收益外,肉品市場收入不穩定,其營運將遭受波及。

  2. 事故豬發生率之多寡,除與生產所使用飼料、藥物之管理及運輸過程有關連外;亦與市場整個拍賣、趕豬作業過程中之人性化管理有密切關係。由於作業人員管理上疏失,造成之事故豬處理,勢必徒增市場營運成本。

  3. 台灣地區年生產毛豬約有1千萬餘頭,除部分冷凍肉類廠商直接向養豬戶採購外,約有八成三豬隻皆進入肉品市場交易,其中經由市場屠宰供應數量約有五成,是以其交易及屠宰業務尚有成長空間。

  4. 部分肉品市場之毛豬交易量及屠宰量未達經濟規模,以致人力及設施不能充分利用,容易造成資源之浪費。

  5. 肉品市場主要收入之管理費與屠宰費,因受法令限制,每因雙方採取抵制態度,調整不易;如逢豬價低迷,影響其營運收入,多數市場之結餘普遍不如預期。

  6. 目前肉品零售階段主要透過傳統市場肉攤銷售,因消費大眾仍喜好溫体肉,且下游零售業者之冷藏肉櫃未普遍設立,肉品冷藏鏈因下游銷售係溫體肉,將難以建立,影響國內肉品商品化及現代化肉品運銷之推動。

拾、具體改進措施

  1. 建立毛豬調配供應及產銷預警制度,有效控制各市場豬隻預供與實際誤差值,落實穩定毛豬運銷秩序及價格。

  2. 加強改善繫留、拍賣、屠宰等現代化設施,落實人性化豬隻管理,強化趕豬作業之品管管控,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3. 提升毛豬交易、屠宰作業效率及服務品質,輔導推動肉品分切加工及配送業務之獎勵配套措施,擴大經營規模,提振市場競爭力。

  4. 各縣市政府應加強對肉品市埸經營管理監督責任,確實檢討市場人事管理制度,適時調整員額編制、精簡員額、覈實考核、淘汰冗員,以提高人事管理效率。

  5. 加強市場員工教育訓練,灌輸企業經營理念『企業不賺錢是社會的罪人』,確實做好財務管理。並督促市場開源節流,提高各項設施資產利用率,增加財源收入;降低人事成本,減少相關業務性支出費用;適時協助調降市場使用費額度或提撥市場建設基金。當市場有盈餘時,務必依規定提列營運資金、設備折舊基金、員工退休及撫卹基金等各項必要資金,方能確保市場永續經營。

  6. 為因應加入WTO貿易自由化,輔導市場結合同業或異業合作,透過策略聯盟模式積極推動肉品分切加工冷藏(凍)配送業務,俾轉型為肉品物流供應中心,擴大銷售管道及服務功能。

  7. 為強化肉品市場經營管理績效,本會中部辦公室訂定「各縣市肉品市場90年度經營管理檢討改進事項」乙種,於91年10月21日通函各縣市政府督導市場加強改善,並請進一步分析探討其營運績效及提出改進措施;落實企業體自行檢診及品管管控機制,並作成紀錄追蹤改進。

拾壹、結語

  政府自民國68年起陸續輔導各縣市設立家畜肉品市場,迄今23年,其施政績效,就暢通運銷管道、促進公平交易以及提供衛生安全生鮮豬肉,已達預期成效。惟肉品市場係公用事業,且多數採公營型態,就提升作業效率及服務品質與落實推動肉品運銷現代化,則有待改進。

  建立健全肉品運銷現代化制度,是一相當艱鉅的工作,必需從法令修正、行政組織重新分工、中央及地方施政方針調整及配合、投資單位或經營主體支持、肉品市場本身改造、消費者教育等多方面著手,方克奏效,有待各相關單位共同戮力以赴。

現行毛豬、肉豬運銷體系之結構


表1 各肉豬市場88年至91年交易頭數比較情形
表2 各肉品市場83年至91年屠宰頭數比較情形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3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