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進口植物中有害生物之偵測鑑定運作模式與展望

防檢局 張世忠

一、前言

  植物有害生物種類繁多,分類診斷鑑定的工作又往往是檢疫防疫的基礎工作,如何有效整合國內檢疫單位及學術研究單位分類診斷鑑定人才,充分利用其專長及先進之診斷鑑定技術,共同為檢疫把關,成為當前整個防檢疫系統成功與否的關鍵任務。據以往統計入侵台灣之重要有害生物每年平均二種以上,每有重要檢疫有害生物入侵,不僅會使國內農產品遭受嚴重損害,影響品質與收成,亦可能造成我國農產品外銷受阻。因此,研擬建立嚴密的進口檢疫及國內防疫線,強化進口農產品有害生物檢測診斷鑑定效率,對所截獲有害生物予以詳細鑑定、建檔,加以利用對照,並開發相關之檢測技術,以提高檢疫效能,為最妥適因應之道。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各項檢疫措施均需依WTO下之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規範辦理,檢疫處理更需以科學證據作依歸,會員國間彼此間所產生之檢疫爭議解決,憑藉著是自身所能掌握之檢測鑑定證據與資料,讓對手國信服;因此,除積極開發有害生物診斷鑑定技術,並將操作流程予以標準化,使診斷鑑定過程更具國際公信力外,農產進口時,應自檢疫人員取樣開始,經診斷鑑定,進而統合分析資料等過程,作一完整規劃,以獲取最合適之數據資料,以證據說話方式,成為與他國檢疫諮商談判時有利之籌碼。

二、運作模式

  由於工商電子業的發達,我國農業環境從以往出口導向漸轉為以進口為主型態,每年由國外進口之農產品不管質或量上均有明顯成長,伴隨物品帶來之風險性有害生物的威脅更不容忽視。由於進口農產品檢疫業務量極大,有害生物種類更難計其數,諸多種類在台灣均未有發生紀錄,更增添其診斷鑑定之難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防檢局)在有限的人力及設備資源下,偵測鑑定工作似難近臻完善;為此,防檢局於民國八十九年起成立「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計畫」,目的係結合學術及研究機構有害生物診斷鑑定資源,應用其豐沛之專業人力及先進之診斷鑑定技術與設備,配合防檢局各分局植物檢疫課及各檢疫站所執行之進口植物檢疫檢測工作,協助其對可疑病原及害蟲加以偵測及鑑定,攔截可能夾帶之風險性有害生物,適時適當的處理,以保護我國農業生產環境免遭國外風險性有害生物危害。

  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工作之運作模式,係為防檢局各分局或檢疫站針對進口植物或其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尤以高風險性有害生物之寄主植物及繁殖材料(包括種子、苗木、接穗、球莖等)更列為檢測之重點對象,進而對於攔截到之有害生物或可能潛伏高風險性疫病原之植物及其產品加以偵測鑑定,並紀錄結果及保存樣品以利存證,如遇無法判別鑑定或需精密技術及設備始能診斷時,則將樣品送請學術研究單位相關領域之專家進行診斷鑑定;當分局或協助檢測鑑定之學術研究單位鑑定出重大風險性之有害生物時,透過通報系統,立即採取適當之檢疫措施,以防杜其入侵。例如九十一年十一月自美國進口蘋果檢出蘋果蠹蛾(Cydia pomonella)事件,係透過本項計畫模式運作,由防檢局高雄分局檢疫人員自美國進口蘋果檢出疑似蘋果蠹蛾之幼蟲,為慎重起見,立即送請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進行鑑定,經楊正澤教授、路光暉教授以形態及PCR分子生物技術鑑定無誤回報後,即對美國產蘋果採取暫停輸入措施。

  而各分局每月均將自行偵測鑑定與學術研究單位回報之鑑定結果彙整後,送交防檢局進行整體之統計分析,研判出可能夾帶高風險性有害生物之植物及輸出國家,並通知各分局針對特定國家所進口之產品加強檢疫檢測工作,強化預警功能,達成有效防杜入侵之效果,相關運作模式如圖1。
 圖1 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工作之運作模式

三、偵測鑑定成果

  九十一年度執行進口植物或其產品偵測鑑定工作,各分局計檢測三二三七批,其中檢出夾帶有害生物者有一九四一批,由學術研究單位協助診斷鑑定所回報批數有一四二一批;檢測鑑定出之有害生物種類以薊馬、同翅目之介殼蟲、蚜蟲類及??必虓L害蟲(?^類檢出較為頻繁,鱗翅目幼蟲亦有相當之檢出比例,另外,也包含鞘翅目、雙翅目、彈尾目等類害蟲,真菌、病毒及寄生性線蟲等植物病原,及蛞蝓類軟體動物等。

  法定檢疫害蟲計檢測鑑定出西方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如圖2)、刺足根蟎(Rhizoglyphus echinopus )(如圖3)及蘋果蠹蛾(如圖4)等三種。檢出西方花薊馬部分,計有十六種植物、十個國家所輸出之植物產品曾檢出,以蘆筍檢出最多,其次為萵苣、草莓等,輸出之國家中則以美國輸出之植物產品檢出最多,其次為墨西哥。檢出刺足根?﹞嚏A計有四種植物、五個國家所輸出之產品曾檢出,以分蔥頭檢出為最多,輸出之國家中,則以越南輸出之產品者檢出為主。另有兩批自美國進口之蘋果檢出蘋果蠹蛾。

  從進口植物及其產品中所檢出之有害生物經精確診斷鑑定至種者,統計薊馬類有二十五種,以蔥薊馬(Thrips tabaci)檢出最為頻繁,其次為西方花薊馬及小黃薊馬(Scirtothrips dorsalis);介殼蟲類有二十九種,以纓圍盾介殼蟲(Thysanofiorina nephelii)檢出最多次,其次為桑粉介殼蟲(Pseudococcus comstocki);??酗Q種,以歐洲葉蟎(Panonychus ulmi)、二點葉蟎(Tetranychus urticae)及刺足根?迉X較多;蚜蟲類十種,以桃蚜(Myzus persicae)及萵苣蚜蟲(Nasonovia ribisnigri)(如圖5)二種檢出較多;鱗翅目類有九種,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檢出最多;鞘翅目類四種;粉蝨類一種;軟體動物之扁蝸牛及蛞蝓二類;真菌類十五種;病毒類十三種等,另外,尚有部分僅鑑定至科或屬者,仍需進一步鑑定。上述鑑定至種之種類,包括法定檢疫類、非法定檢疫類、國內經常發生種類、未曾發生過之種類等,其中法定檢疫類部分均依我國檢疫規定妥適檢疫處理,而非法定檢疫類而國內又無發生紀錄者,則將持續蒐集相關資料,包括形態鑑定特徵、危害狀況、防治情形等,進而評估是否列入我國法定檢疫有害生物之範疇。
圖2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念台教授所檢測鑑定之檢疫害蟲─西方花薊馬:圖左為雌蟲,圖中為雄蟲 圖2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念台教授所檢測鑑定之檢疫害蟲─西方花薊馬:圖左為雌蟲,圖中為雄蟲 圖3(右圖)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華真講師所檢測鑑定之檢疫害?w刺足根?C
圖2(左圖、中圖)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念台教授所檢測鑑定之檢疫害蟲─西方花薊馬,圖左為雌蟲,圖右為雄蟲 。
圖3(右圖) 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系華真講師所檢測鑑定之檢疫害?w刺足根?C

圖4(左圖) 由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路光暉教授所鑑定進口蘋果中重要檢疫害蟲─蘋果蠹蛾幼蟲。 圖5 進口萵苣常檢出之萵苣蚜蟲,此蟲台灣未有發生紀錄,可傳播4種植物病毒-圖中:無翅型、圖右:有翅型。 圖5 進口萵苣常檢出之萵苣蚜蟲,此蟲台灣未有發生紀錄,可傳播4種植物病毒-圖中:無翅型、圖右:有翅型。
圖4(左圖) 由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路光暉教授所鑑定進口蘋果中重要檢疫害蟲─蘋果蠹蛾幼蟲。
圖5(中圖、右圖) 進口萵苣常檢出之萵苣蚜蟲,此蟲台灣未有發生紀錄,可傳播4種植物病毒,圖左為無翅型,圖右為有翅型。(Photo credit:http://ccvipmp.ucdavis.edu)

四、當前問題與未來之展望

  自八十九年實施以來,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計畫已成功整合本局、各分局及相關學術研究單位資源,建立縝密之取樣送件鑑定系統,並發揮實質功能。惟隨著時間的延續,資料的累積越來越多,統計分析工作益顯複雜與困難,而進入數位化時代,重複的文書作業與資料翻閱似乎不太符合時代潮流,為此規劃一套符合運作模式之資化系統,遂成為當前首重之課題。另外,目前所運作之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與鑑定的工作,是否合宜?是否有改善空間?如何積極蒐集研析世界先進國家之執行方式,取其優點,修正目前進行之偵測鑑定計畫,以使檢疫檢測工作更加完善,亦為另一重要課題。再則,由於進口植物或農產品種類與數量相當多,檢疫人員工作負荷甚重,而面對的又是來自世界各地產品,所夾帶之有害生物,有相當之比例未在我國有發生紀錄,如何充實檢疫人員本質與專業技能,提升診斷鑑定技術水平,使防杜機制更加完善,亦將是思考之重點。而取樣送件至學術研究單位做精密鑑定,雖可獲取完善及準確之鑑定結果,然時效上似仍有改進空間。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以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發展,將資訊技術導入於各行各業已經成為熱門的應用領域之一。在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時,植物輸出地、植物的種類、植物所發生有害生物的種類、取樣數量、取樣日期…等因素皆是將來通告、分析甚至諮商之依據。整個取樣、偵測及鑑定過程,需經多項因素之組合並依條件來萃取資料後,方能產生多種不同且可有效利用的資料,其處理過程繁瑣,若採人工方式完成實屬不易,且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即時提供相關的植物檢疫資訊。若能結合植物有害生物取樣偵測與鑑定方法、現有資料庫技術和網際網路環境,發展一套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資訊系統(The Quarantine Information System, QIS),再依據檢疫病蟲的偵測鑑定方法來萃取資料,可即時提供相關單位不同且正確的檢疫相關資訊。例如植物有害生物鑑定月統計表、特定作物或不同輸入國檢定月報表、更可依偵測鑑定條件來萃取資料後產生各種分析表格及樞紐分析圖等,如此勢必可以大幅度改善傳統作業方式的缺點,達到簡化處理程序及充份應用所獲資料的目標。此外,如能於系統中增加圖形傳送輔助鑑定功能,藉由網際網路快速傳送待鑑定有害生物特徵與鑑定結果,並提供即時自動通報機制,可使進口農產品之有害生物偵測鑑定更具效率(如圖6),此系統將是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日後應積極規劃之重點。
圖6 規劃建置之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數位資訊系統中─圖形傳送輔助鑑定功能運作模式
圖6 規劃建置之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數位資訊系統中─圖形傳送輔助鑑定功能運作模式

五、結語

 

  執行進口植物或其產品檢疫時,首重有害生物之檢測,於精確鑑別有害生物種類後,始採取正確之檢疫措施,當可避免引起不必要之糾紛或國與國間農產品貿易檢疫爭端。而進口植物有害生物偵測鑑定計畫的執行運作,除具有防杜國外危險性有害生物入侵,保護本土農業安全之功能外,亦可藉由檢疫診斷鑑定功能的強化,提升輸出國家銷往我國農產品之品質,確保消費者權益。因此,如何強化偵測鑑定系統之運作模式,並與相關學術研究單位保持密切聯繫獲取最新疫病害蟲資訊,提供檢疫人員疫病害蟲診斷鑑定技術訓練,以提升專業知能,進而達成完善檢疫之目標,乃為防檢局賡續推動之重點工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4-26:2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