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休閒農業需求調查」摘要

統計室 蕭秀琴

壹、前言

  發展及推廣行銷休閒農業為本會現階段重要施政之一,為配合相關業務規劃與推動之需要,本會於91年度委託私立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謝教授邦昌以電話訪問調查方式,蒐集目前國民對於休閒農業之認知、評價及消費情形 ,並瞭解未來需求狀況。謹就調查概要及主要結果扼述如下:

貳、調查概要

一、實施期間及方法:91年10月20日起至11月1日止,由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透過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系統(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System,簡稱CATI)進行電話訪問。

二、調查對象:台灣地區設有電話之住戶,戶內年滿15歲以上可代表該戶表達對休閒農業看法者均可為受訪之對象。

三、調查項目:

  1. 基本資料:受訪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個人與家庭所得水準、戶內人數及居住縣市等。

  2. 對休閒農業之認知。

  3. 休閒農業消費情形:最近一年(90年10月至91年9月)參加國內旅遊情形與未參加原因,以及從事休閒農業旅遊之頻率、期間、主要同伴與消費金額等。

  4. 對休閒農業之評價:最近3個月(91年7月至9月)曾旅遊之休閒農業場所、主要收穫、對休閒農業場所之整體滿意度及最滿意與最不滿意之處。

  5. 對休閒農業之需求:未來最希望旅遊之休閒農業場所、期間及重視之因素。

四、抽樣設計:採「分層隨機抽樣法」,以直轄市及各縣市為副母體,轄區內之住戶為抽樣單位,縣市之樣本配置採比率配置法。原規劃樣本數3,393戶,為能推論及獨立分析各縣市調查結果,調增部分縣市樣本數,實際完成有效樣本數5,006戶(人)。

五、名詞定義

  1. 休閒農業: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

  2. 休閒農業場所:指經營休閒農業之場所,區分為以下七大類:

    1. 森林遊樂區:包括林務局國有林森林遊樂區及退輔會林場、國立大學實驗林附設之森林遊樂區、山莊等;
    2. 觀光農園或牧場:開放參觀及購買產品之農園、果園、茶園、花卉園區或牧場等;
    3. 市民農園:設於都會區周邊,以體驗農耕與農村生活為主之農園;
    4. 觀光休閒農場:指觀光農園或牧場外,附設旅客休憩、餐飲等設施之綜合性休閒農場,如香格里拉、頭城、新光兆豐、金雞蛋等休閒農場;
    5. 休閒漁業活動區:包括養殖漁業生產區、觀光碼頭、觀光魚市、海釣、賞鯨等休閒場所(或活動);
    6. 整體規劃休閒農業區:涵蓋不同類型及規模之休閒農業經營個體而成之休閒農業區域;
    7. 其他:1至6類以外之休閒農業場所。

參、主要結果

一、對休閒農業之認知:台灣地區15歲以上居民69%聽過「休閒農業」或「休閒農場」,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本會所訂「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之相關定義一致者占62%。

二、參加國內旅遊情形及未參加原因:台灣地區15歲以上居民最近一年內(90年10月至91年9月)曾參加國內旅遊者占全體之43%,其中曾參加休閒農業旅遊者占全體之24%(約427萬人);當詢問未參加國內旅遊之主要原因(可複選),以選答「沒有時間」最多(占未參加者65%),「沒有錢」次之(占25%),再其次為「需要照顧家庭」(占10%)。

三、休閒農業消費情形:台灣地區15歲以上居民最近一年內曾參加休閒農業旅遊者,其旅遊概況及消費情形如下:

  1. 旅遊頻率:以「1至3次」最多(占77%),並有所得水準愈高參加休閒農業旅遊頻率愈高之現象。
  2. 旅遊期間:以「2天1夜」最多(占46%),其次為「當日來回」(占35%)。另分組資料顯示,農林漁牧工作者、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個人平均每月所得10萬元以上、居住休閒農業興盛及臨近縣市等特定對象,受工作性質、地理因素等影響,以「當日來回」較多。
  3. 主要同伴:一般以「家人、親屬」居多(占58%),其次為「朋友」及「同事」(分占18%及13%),惟其中65歲以上者、農林漁牧工作者、家庭平均每月所得2萬元以下者等三類,旅遊主要同伴係「社區里民」而非「家人、親屬」。
  4. 旅遊花費總金額:以平均每次花費「1至3千元」者居多(占40%),其次為「3至5千元」及「1千元以下」(分占 20%及17%),另花費「5千至1萬元」者亦大有人在(占16%)。
  5. 購買農特產品金額:以平均每次購買「5百元以下」者居多(占46%),其次為「5百至1千元」(占31%)。其中35至44歲、軍公教人員二類以購買「5百至1千元」者居多。

休閒農業需求調查主要結果彙整表

休閒農業需求調查主要結果彙整表
休閒農業需求調查主要結果彙整表

四、對休閒農業之評價:台灣地區15歲以上居民最近3個月內(91年7月至9月)曾參加休閒農業旅遊者,其最近一次旅遊所到之場所、收穫及滿意程度如下:

  1. 旅遊場所(可複選):以造訪「觀光休閒農場」最多(占44%),「觀光農園或牧場」居次(占43%),「森林遊樂區」居第三(占21%)。分組資料顯示,農林漁牧業工作者以造訪「整體規劃休閒農業區」居多,家庭平均每月所得2萬元以下者以至「市民農園」休閒居多。
  2. 旅遊之收穫(可複選):以選答「欣賞田園自然景觀」最多(占69%),「購買新鮮農特產品」居次(占47%),再其次為「充實生態保育觀念」及「瞭解當地風土民情及文化資源」(分占45%及44%)。就旅遊場所與收穫交叉統計,除到過「休閒漁業活動區」者以選答「購買新鮮農特產品」最多(占67%),到過「整體規劃休閒農業區」者以選答「充實生態保育觀念」最多(占78%)外,其餘均以選答「欣賞田園自然景觀」居多。
  3. 對休閒農業場所整體滿意度:以「還算滿意」最多(占67%),「非常滿意」居次(占20%),滿意者合計達八成八。就旅遊場所與滿意度交叉統計,除到過「市民農園」及「觀光休閒農場」者分別有29%及13%反映不同程度之不滿意外,其餘各組無選答「非常不滿意」者,選「不太滿意」者亦未超過6%。
  4. 對休閒農業場所最滿意之處:以選答「自然景觀」最多(占54%),但亦有少數分組對「農特產品」、「文化資源」、「活動內容」及「休憩設施」最為滿意。就旅遊場所與最滿意之處交叉統計,除到過「整體規劃休閒農業區」者反映對「文化資源」及「休憩設施」最滿意(分占33%),到過「休閒漁業活動區」者反映對「農特產品」及「自然景觀」最滿意(分占26%)外,其餘各組均對「自然景觀」最滿意。
  5. 對休閒農業場所最不滿意之處:有42%表達「沒有不滿意的地方」,至有不滿意者則以選答「休憩設施」較多(占 20%)。就旅遊場所與最不滿意之處交叉統計,可看出對「休憩設施」不滿意者,以到過「市民農園」、「觀光休閒農場」及「休閒漁業活動區」者居多。

五、對休閒農業之需求:台灣地區15歲以上居民未來如參加休閒農業旅遊,最希望旅遊之場所、期間及重視之因素如下:

  1. 希望旅遊之場所:以「森林遊樂區」最受青睞(占32%),其次為「整體規劃休閒農業區」(占23%),再其次為「觀光休閒農場」及「觀光農園或牧場」(分占19%及18%)。
  2. 重視之因素(可複選):選答比率較高者依序為「欣賞田園自然景觀」(占59%),「交通便利」(占47%),「瞭解當地風土民情及文化資源」及「充實生態保育觀念」(分占42%),惟仍有部分特定對象(如65歲以上者)認為「交通便利」因素重於其他。
  3. 希望旅遊之期間:以選答「2天1夜」最多(占37%),其次為「3天2夜」(占33%),另有15%選答「隨行程而定」。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