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桂竹筍剝殼機械之簡介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謝森明

一、前言

  台灣竹林總面積高達15萬公頃,其中約60%是桂竹林,分佈於海拔100~1,800公尺的山區,農民私有桂竹林約有3萬公頃。早年台灣農業生產及工商建築多依賴竹材,因此竹林多以生產竹材為主,近年來工商日益發達,勞力不足工資高昂,且因新的資材取代竹材,生產竹材已毫無利潤可言,在中低海拔的私有桂竹林,均紛紛改以生產桂竹筍為主。桂竹筍採收後不論是提供鮮食或加工,為保持竹筍脆嫩品質,最好能帶殼運往加工廠,在殺菁蒸煮前才剝殼。而竹筍剝殼工作非常費時,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由於桂竹筍產期集中數量龐大,往往因為雇工不易,竹筍停放時間太長,致使竹筍黃化而品質變劣。為解決桂竹筍加工剝殼問題,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乃研製桂竹筍剝殼機。

二、剝殼原理及機械構造

  本剝殼機係模仿人工剝殼動作及順序設計,採取先將離筍尖6公分處之筍殼橫向鋸切約1/2直徑的深度,再將竹筍兩側外殼縱割兩條割痕,然後竹筍向前輸送,以筍尖觸動電磁閥吸引導板將筍尖導入橡膠捲軸,先捲取一側筍殼,依同法再捲取另一側筍而殼達到整支剝殼的目的,其剝殼流程如附圖DOCX / pdf

  研製組裝完成的桂竹筍剝殼機全長200公分、寬50公分、高170公分,主要機構由下列6部份所組成:

  1. 電控箱:包括無熔絲開關、可程式變頻器、4個定時器、3個過載電驛及3個繼電器等;
     
  2. 筍尖前處理機構:由傳動齒輪及鏈輪、碟形剪切刀、筍尖撥入齒輪及齒形壓輪所組成;
     
  3. 輸送輪組:由10個直徑90公厘的V形橡膠輪及5個直徑70公厘的壓輪所組成;
     
  4. 縱割刀:由直徑45公厘轉速133.33rpm之上下碟形刀所組成;
     
  5. 筍殼導入板:由觸動板、感應器、電磁閥及導板所組成;
     
  6. 筍殼捲軸:由4支直徑40公厘長、150㎜公厘、轉速99rpm的橡膠捲軸所組成。

三、剝殼效率

  經剝殼試驗,直徑3-8公分,長度40~80公分以內的桂竹筍,剝殼率可達96%,每小時約可處理1,200支,相當於500公斤,碎裂耗損率3%,試驗調查結果如附表DOCX / pdf。剝殼過程已達連續一貫動作及作業順暢的目標,作業效率約為人工剝殼之5倍,剝殼情形如圖。該機目前尚缺少集筍及筍殼排出後處理機構,需待繼續改良。

四、結語

  該機已於92年4月19日在新竹縣尖石鄉配合桂竹筍暨螢火蟲生態之旅活動及92年4月25日在桃園縣大溪鎮等兩地桂竹筍產區辦理示範觀摩會,參加之農友計有320人,一般民眾約有1,800人,均對該機的功能及效率感到驚奇與肯定。該機目前正在辦理技術移轉給彰化縣埔心鄉金瑛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預估明年可量產。未來全國桂竹筍產區之桂竹筍產銷班、集貨場及加工廠等單位,將可購置該機,以減輕勞力需求。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4-27:1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