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落實各項農業施政措施

一、建立市場導向的優質農業體系
二、建立高效率的農產品行銷通路
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
四、健全農產品衛生安全之管理機制
五、加強農民福利與農漁村建設
六、維護好山好水與自然生態
七、加強對外農業合作
八、重大經建計畫農業部門計畫執行情形

  台灣農業面對經貿自由化的挑戰,唯有提升競爭力,從「品種改良」、「品質認證」及「品牌行銷」開創利基,加強創新研發,建構農業加值體系,發展優質農業、安全農業、休閒農業、環保農業,才能有效面對進口農產品的競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成為具競爭力的永續農業。

一、建立市場導向的優質農業體系

  為提升我國農業優勢,本會選取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如熱帶水果、花卉、種苗、科技型養殖漁業、毛豬、土雞、種畜禽等項目做為「旗艦產品」,營造優良產銷環境,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對於稻米等與國計民生關係重大之農產品,加強產業輔導,以維持國內市場之穩定。

(一)確保基本糧食安全,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基於糧食安全考量,國內仍須維持適度的稻田面積及儲備適量存糧,92年第一、二期計畫種稻面積合計30萬公頃,預計輔導輪作休耕面積24.2萬公頃。稻米進口關稅配額維持144,720公噸等量糙米,進口米配額的65%由政府進口,正依據「政府採購法」分批辦理採購及進口;民間進口米占35%,已分3期分配完畢。92年第一期收購稻穀34萬公噸,加上庫存公糧與政府進口米,足以確保糧源。為提升國產稻米競爭力,已輔導成立花東、雲林、北台灣、台中、台南等五個稻米產銷策略聯盟,並推廣CAS良質米及採用「台灣好米」包裝行銷。

  發展具本土特色之優質農園藝產品,針對具競爭潛力之水果,加強品種改良、產期調節及設施栽培,提升品質。同時,發展有機農業,加強有機栽培技術、生產資材研發及有機農產品驗證。建立花卉生產流程認證及採收後處理標準化作業,推動國產香菇、金針、蓮子標章認證,推廣食藥用菇蕈類自動化作業,並開發金桔、山藥、薏仁等多樣化蔬果雜糧加工產品。

  營造重要農業區優質產銷環境,協助宜蘭、新竹之農特產品整合行銷、蘭陽花卉策略聯盟之通路建置、苗栗文旦及柑桔分級選別與品牌建立、彰化大宗蔬菜加工中心、雲林柳橙分級選別與通路開拓、高雄果菜集貨及行銷中心等,發展地區具競爭力之重點產業。

(二)營造優良漁業經營環境,發展高經濟價值產業

  我國是世界6大公海捕魚國之一,加入WTO後,我國漁產品年貿易順差達新台幣250億元,具有雄厚的發展實力。目前全球對海洋資源保育極為關切,我國已與23個國家或地區達成漁業合作協議,並透過控制遠洋船隊規模、規範漁船作業、管制漁獲配額及消除IUU(非法、未規範、無報告)漁船等措施,實踐遠洋漁業國責任。為維護漁船海上作業之安全,輔導680艘漁船裝設船位追蹤系統,並加強漁業通訊電台通訊品質,漁船遇海難時,可向各漁業通訊電台通報,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當地海巡隊等搜救單位及本會將立即設法救援。

  為改善沿近海漁業經營環境,加強漁業資源復育與管理,92年建構人工魚礁漁場16萬立方公尺、收購漁船3千船噸、放流魚貝介種苗5百萬尾。同時,發展現代化、自動化及科技化養殖漁業,以水產種苗、觀賞魚、石斑及箱網養殖海鱺等為輔導重點,加強育種改良、養殖技術改進、病害防治等研發工作。另於屏東縣北勢寮養殖漁業生產區完成設置海水統籌供應系統,可供應生產區內1百公頃魚塭使用。

  漁業動力用油自今年2月8日起,實施比照國際商船在國內加油之價格供應。另原訂第2階段自今年9月1日起調降漁業動力用油優惠油價補貼之措施暫緩實施,並在漁船用油品供應上協助建立多元管道,及加強防杜漁船優惠用油非法流用,使漁民實際受惠。另於基隆八斗子、宜蘭南方澳、新竹、台中梧棲及屏東東港等五處興建大陸船員試辦岸置處所,除東港岸置處所預定於今年底完工外,其餘均已興建完成,目前正針對大陸船員上岸安置配套措施進行細部規劃,於近期內即可實施大陸船員進港上岸安置。

(三)推行畜牧業統合經營,建立產業新形象

  國產畜禽產品面臨進口品價格與品質之競爭,本會全面推動畜牧產業統合經營模式,期建立生產作業標準規範,產製規格化畜禽產品。92年輔導16處養豬農民團體辦理統合經營業務,並輔導5處肉品市場轉型為多功能物流中心。白肉雞產業統合經營之數量已達總量之90%,將持續推動以飼料廠或電宰場為統合主體之經營模式。土雞及水禽以輔導改善屠宰相關設施為重點工作,並改善屠宰分切技術與整合行銷通路。辦理乳牛牧場評鑑,目前有450場申請,占乳牛牧場之71.8%;輔導酪農參加乳牛群性能改良,參加測乳頭數達總泌乳牛群之43%。

  建立畜牧業生產全流程之認證制度,加強辦理「優良豬場」、「台灣珍豬」、「國產優良黑毛豬肉」、「台灣土雞」、「CAS生鮮蛋品」認證。推廣「鮮乳標章」,輔導之15家乳品工廠其收乳量占全國總收乳量90%以上。對於獲認證之畜禽產品,加強檢驗及逆行追蹤,以確保產品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另加強畜牧污染防治與廢棄物回收利用,畜牧場與化製場簽約場數自7百餘場增加為1千5百場。

  為落實動物保護,加強宣導動物保護觀念,推廣民眾認領養收容所之流浪犬隻,自91年至92年8月止累計推廣15,957隻。另配合「人道捕犬作業規範」之實施,補助各地方政府購買24輛捕犬車及改善相關設備,以改善流浪犬問題。

二、建立高效率的農產品行銷通路

(一)促進農產運銷現代化,提高運銷效率

  輔導農民團體設立大型農產品直銷中心,設立台北、台中希望廣場,並增設高雄花卉批發市場、台北盆花苗木專業花卉批發市場。規劃建立蔬果供應調配作業資訊系統,並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與宅配服務。92年辦理國產農產品促銷、展示及宣傳活動60場次,以及辦理柑桔促銷2萬公噸、芒果2.5萬公噸及洋蔥1.44萬公噸。9月6、7日本會舉辦「感恩與惜福─秋收月明慶團圓」活動,結合農特產品展售及知性、趣味性之農業情境主題,2天來共吸引約12萬名民眾前往參與。

  推動農產品包裝標準化、規格化與條碼化,完成生鮮農產品條碼化作業體系宣導與編碼等前置工程。訂定認證品質標準蔬果品項,包括梨、番荔枝、甜柿等21種。擴大輔導建立品牌,輔導農會、合作社場等農民團體辦理國產生鮮蔬果品牌認證,目前共有30個農民團體取得認證,品牌水果價格與市場特級品比較,提高約4成,效益顯著。

(二)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提升農業產銷競爭力

  92年集中資源投入芒果、文旦柚、番石榴、東方梨、葡萄、番荔枝、楊桃、大宗蔬菜及漁產品等聯盟產品,擴大生產、物流、加工及貿易等聯盟運作整合成效,提升產銷調節能力。另配合「產業資訊網站」之建構與「聯盟產品作業規範」之訂定,建立供應鏈體系,以共同品牌行銷,擴大市場。例如今年透過芒果聯盟辦理外銷之數量已近5千公噸,有效紓解芒果盛產之壓力。

(三)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

  積極創造農產品有利之出口環境,協助農民、農民團體及外銷業者參加國際食品展及辦理國外超市促銷活動,並篩選具競爭力之農產品,加強國際行銷,委請國際專業行銷公司,提升台灣農產品之國際形象與知名度,建立國際知名的「台灣」品牌。為幫助農民因應WTO之衝擊,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已研擬成立農產品推廣組,將仿效拓銷台灣工業精品的前例,推廣台灣優質農產品到國際市場。

  92年農產品國外拓銷工作,包括前往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等主要目標市場辦理展售活動;與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當地超市合作,辦理「台灣美食節」促銷活動;配合國產水果之產季,規劃於上海地區辦理水果展售促銷活動。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6.8%,其中水產品增加13%,茶葉、蔬菜、水果分別增加22%、21%及32%,已展現加強國外拓銷之成果。

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

(一)建立知識經濟型之高科技農業

  92年育成水稻、蔬果共13種新品種,提供農民栽培;研發菌根菌等生物性肥料的種原繁殖技術,及放線菌等生物性農藥的量產技術,已辦理技術轉移,業界增加投資2億3千餘萬元。研發完成花卉上盆與移植自動化作業、海芋環控溫室栽培及草蝦循環水養殖體系,農業技術及機械研發有16項取得國內外專利,並辦理5項農業技術授權。另外,於今年4月成立「農業科技發展策略規劃委員會」,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為知識型產業。

(二)推動設置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台灣在亞熱帶蔬果、花卉、畜產及水產等育種與栽培管理多項技術居於領先地位,是發展生物科技等高科技農業的有利基礎。政府已核定設置「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將以植物種苗、果蔬花卉產品、機能性食品、種畜禽、水產種苗、生物性農藥、生物性肥料及動物用疫苗等8項產業為發展重點,發揮「研究開發」、「創新育成」及「量產行銷」的完整功能,發展成亞洲最具規模的高科技農業產業中心。「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第一期12公頃用地之31個生產單位於今年4月15日辦理招商說明會,當場即被花農預約一空,將發展為蝴蝶蘭專業外銷基地。「國家花卉園區」將結合花卉產銷與觀光旅遊,於明年初舉辦花卉博覽會,藉此開創花卉產業新領域,打造美麗的花田城市。

(三)推動農業資訊化與知識管理應用

  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輔導各級農、漁會網路基礎建設,完成全國344個各級農、漁會區域網路。推動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逐步整合農業產業生產技術、人才及產銷資訊,發展全國農業產業知識庫,92年主要工作包括建置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暨入口網站等資訊平台,及建構水稻、茶葉、芒果與蓮霧等14項產業知識庫。

  加強輔導農業產銷班應用「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並逐步開發產銷班登記、評鑑、教育訓練和補助等輔導系統。建置「休閒農業資訊服務網」及開發「休閒農業住宿訂房及管理系統」,已蒐集9千多筆的休閒農業資訊。另開發「農業資產交易資訊撮合服務網」,協助農漁會處理閒置資產,並促進農地流通及有效利用。

四、健全農產品衛生安全之管理機制

(一)健全農業防疫檢疫網,開發檢疫新技術

  由於豬瘟及口蹄疫撲滅計畫全面推動,至今年2月26日已屆滿2年無疫情,經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提出申請並獲認定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自92年5月22日開始生效。本會已推動風險評估計畫,做為評估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之依據,以早日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另外,持續針對狂牛病、狂犬病、禽流感等疫病進行監測,維護我國為該等重大疫病蟲害之非疫區。嚴格執行動植物檢疫及查驗措施,並已派置3組檢疫犬於中正及小港國際機場。

  積極開發農產品檢疫處理新技術,目前木瓜之檢疫處理技術已通過日本審查,荔枝及芒果檢疫處理技術已提送澳洲審查,楊桃檢疫處理技術亦已提送日本及澳洲審查。另已開發網紋香瓜、紅龍果之檢疫殺蟲處理技術,並對寄接梨、番石榴、印度棗、蓮霧等持續進行研究,以突破外銷檢疫障礙,將台灣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二)加強農產品衛生安全,保障消費權益

  落實農產品安全責任制度,建立安全用藥「吉園圃」認證標章,目前已輔導蔬果產銷班1,440班通過認證。持續加強農作物重金屬污染與農藥殘留監控檢驗,及畜禽藥物殘留檢測工作。並將配合生鮮蔬果、花卉等農產品條碼體系,建立產品追蹤管理制度。

  推動優良養豬場認證,建立藥物殘留自行監控制度。並加強屠宰衛生檢查,建立衛生、安全及人道屠宰作業與現代化運輸、銷售環境,派遣306名獸醫師前往畜禽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92年1至8月豬隻屠宰衛生檢查頭數達539萬餘頭,家禽屠宰衛生檢查隻數達11,082萬隻,並加強取締違法屠宰行為,以確保肉品衛生安全。

五、加強農民福利與農漁村建設

(一)強化農漁民團體功能,提高服務品質

  「農業金融法」於92年7月23日公布,對健全農業金融體系、改進農、漁會信用部經營管理,及維護農民權益與金融秩序,將有相當之助益。本會積極研擬相關子法規,規劃設立專責監管單位,並協助設立全國農業金庫。另外,配合「農業金融法」之制定,已研擬「農會法」、「漁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建立農、漁會自願性合併機制,提升農、漁會競爭力。屏東縣南州鄉等10家基層農會經會員代表大會同意參與合併,已推動計畫先期輔導,協助各項籌備工作。

  本會輔導農業產銷班整合登記,目前計有6,336班,班員121,112人;另正研訂農業產銷班輔導辦法,規劃分級輔導體系,將衡酌產銷班經營狀況給予輔導,不僅從技術層面,提升產銷效率、降低成本;並從經營管理層面,強化經營體質。同時,培植優質農業人力資源,92年規劃辦理農村青年農業專業訓練1,530人、農業產銷菁英訓練100人,及產銷班班員訓練1,560人次。

(二)強化農村社會安全,增進農漁民福祉

  為因應農村人口高齡化,本會推動農村居民生活照護支援體系,92年輔導高齡者生活改善233班,接受服務之高齡者共10,591人;輔導24個農會設置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並透過2,016班家政班,推廣「健康老化」、「開源節流」及「侍親教育」觀念,改善農家生活。

  為增加農村就業機會,自92年4月1日起至93年6月30日止,本會透過「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投入經費18.2億元,辦理造林護林、農情資訊蒐集、改善農田灌排水及農村環境、漁港清潔等工作,提供11,249個工作機會。並在「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編列13.5億元,擴大在地人參與土石流整治,有效增進農村就業機會。另外,協助農漁民學習第二專長,92年規劃辦理第二專長訓練2,300人,並核發考取證照獎勵金1,730人。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自84年開始發放,迄今已有8年,發放金額均維持每月3千元。考慮此期間物價變動、軍公教人員調薪及農業受到加入WTO衝擊等因素,確有必要提高津貼金額,以保障老年農民基本生活。政府已研修「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將老農津貼由原每月3千元提高為4千元。另外,本會於92年8月訂頒「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申請作業要點」,以照顧清寒及弱勢族群學生。並自92年9月起調整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標準,提高農產品現金救助及低利紓困貸款額度,以加強照顧農民。

(三)建設農村新生活圈,塑造農村新風貌

  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加強農漁村發展建設,92年辦理農村細部規劃四區、農村實質建設80區、農村新生活圈規劃建設23處、漁村規劃建設26處,及補助農民觀摩研習、教育訓練、農宅輔建與產業文化多元化活動。發展地方料理特產與產業文化,營造新故鄉社區,92年輔導農村婦女副業經營班30班,辦理區域料理競賽8場及全國競賽1場,開發可供推廣之健康地方料理20道及農產品伴手禮43項。並持續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累計至92年共補助19個縣市計134個鄉鎮辦理,建設農漁村休憩景點,吸引遊客前往旅遊消費。

六、維護好山好水與自然生態

(一)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維護公共安全

  921地震後,山坡地土壤結構遭破壞,遇雨容易鬆動造成土石災害。為增進國土保安,本會結合造林、治山工程、生態及地景保育觀念,加強治山防災,宏觀規劃實施。92年辦理山坡地防砂治水工程823件、崩塌地處理169件、環境保育工程36件、工程維護及突發性災害治理29件。辦理重建區水土保持復建工程,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82件、泥岩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65件,及工程周邊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16件。

  另外,完成崩塌地調查40,266公頃,並就土石流潛勢溪流1,420條進行演變分析與調查。應用遙測技術加強山坡地利用監測與取締違規行為,92年篩選變異點594點,並即查核處理。同時,積極推動自然生態工法,成立6個自然生態工法整治示範集水區及土石流整治教學園區,提供技術交流。為提高民眾防災避難知識,完成土石流疏散路線規劃80處、土石流防災演練54場,及土石流防災教育訓練39場。

(二)保育自然資源,維護環境生態

  推動水與綠的建設,持續全民造林計畫,92年推廣新植造林417公頃,撫育以往造林地34,737公頃,培育各種優良造林苗木518萬株。進行林地分區工作及編定經營規範,並已完成生態造林241公頃,人工林撫育12,208公頃,平地造林及景觀綠美化810公頃,海岸林生態復育33公頃。另推廣森林生態旅遊,建構國家步道系統260公里。

  配合「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保育生物多樣性及各地傳統文化多樣性,92年舉辦國際性保育活動2場、生物多樣性特展2場、自然保育研習27場,及賞鳥與賞蝶活動2場,各項活動總計約有7萬人次參與。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更新及現代化建設,提升農業水資源效益。因應乾旱時期用水需求,研擬規劃農業用水調配利用機制,以兼顧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另外,調查具開發潛能之農業灌溉設施取水口有131處,預估可提升之開發水量約達9億立方公尺。

七、加強對外農業合作

(一)強化國際農業合作

  積極參與WTO、APEC農業相關活動,及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ARDO)、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APAARI)等國際農業組織之活動,爭取於今年11月在台灣舉辦「APEC第三屆永續農業研討會」,並加強與「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及「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等在台國際農業機構之合作。此外,亦積極尋求參加FAO、OECD等國際組織或其周邊之活動與計畫。

  92年3月派員出席於美國召開之台美農業工作小組會議,討論雙邊農業科技合作計畫及未來合作領域。7月24日我國與泰國簽訂台泰農業技術合作協定,建立雙邊農業合作管道,並加強農業技術人員合作與交流。另辦理「東方果實蠅區域防治」、「農村轉型與永續發展研究」等40項合作計畫,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準,並協助開發中國家農業發展。

(二)推動兩岸農業交流

  兩岸農業交流包括農產貿易、投資、技術交流與人員互訪等,係本於「台灣優先」、「全球布局」、「互利雙贏」、「風險管理」之原則,採取循序漸進之做法,分階段加以調整。近期優先推動者,包括審慎調整兩岸農產貿易與投資項目,進行兩岸農業資訊、制度、技術等之良性交流與合作,強化優良科技、品種之保護機制,以及積極拓展大陸農產品市場。

  兩岸均已成為WTO會員,隨著開放腳步加快,經貿交流益加頻繁,今年上半年自大陸進口農產品2.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2%;出口至大陸農產品總值6千萬美元,大幅成長1.2倍。

(三)推動自由貿易協定之進展及其對農業之影響

  近年來國際間發展區域性經濟整合,許多國家陸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我國亦積極推動與相關國家洽簽FTA,我國與巴拿馬歷經五回合的諮商會議及一次農業特別會議,已於92年8月8日完成FTA協議。台巴FTA諮商結果,我國已針對國內重要農產業,爭取較長之降稅期程,並將特別敏感之關稅配額產品列入排除清單,不予降稅,惟部分關稅配額農產品,在限定的配額數量下,同意額外提供巴國專屬配額。基於目前台巴雙方農產品貿易情況,短期內對我農業之影響不大。

八、重大經建計畫農業部門計畫執行情形

(一)「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農業相關項目

  農業建設納入「產業高值化」、「觀光客倍增」、「數位台灣」、「水與綠建設」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等分項計畫,包括規劃設置國家花卉園區及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建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阿里山登山鐵路及森林遊樂區之整建、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發展重要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生態復育及造林、整合鄉村社區組織等計24項。截至92年8月底,累計支用比為90.3%,並採行滾動式檢討,定期追蹤計畫執行進度與成果。

(二)「中長程公共建設」農業建設部門計畫

  辦理畜產科技研發基礎建設、國家動物傳染病檢驗實驗室、漁業永續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造林與森林永續經營、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及農漁村建設等公共建設計畫。截至92年8月底,支用比為79.4%。本會已透過工程施工查核小組每月進行查核,確實控管施工品質與進度。

(三)「擴大公共建設方案」農業相關項目

  推動設置台灣蘭花生技園區、阿里山登山鐵路整建、東勢舊製材廠整建、全島林道網整修及安全設施維護、充實輸出入農產品檢疫處理設施、南投國姓長雙橋新建工程、杉林溪及草嶺風景區聯絡道路工程規劃、推動觀光漁港、土石流災害及農漁村環境改善等9項計畫,核定追加預算98.25億元。截至92年8月底,本會主辦計畫工程累計完成設計838件、發包264件、完工7件、驗收2件。本會已積極推動執行,並依管考機制,定期檢討各項計畫之進度,俾如期完成。

  • 回上一頁
  • 94-03-01: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