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田媽媽系列報導之八】田媽媽米食好料理

田中鎮田媽媽

  我原是個單純的農家主婦,隨著孩子長大外出求學,一向忙碌的生活,時間突然空閒許多。偶然的機緣下,我加入了田中鎮農會家政班,就此開啟了與田媽媽的機緣。

  熱心的指導員吳淑哖小姐經常為我們舉辦各種成長研習課程,從烹飪營養學到親子教育、人際溝通…等,更安排到其他鄉鎮農會訪問參觀,實地經驗交流。90年底指導員鼓勵我們去參加烹飪班研習並計劃考取丙級餐飲技術執照,這段專業課程的學習,有優秀的講師,扎實的課程內容,似乎讓我回到年輕的學生生涯,經過既興奮又充實的學習後,才知道烹飪原來是何等專業,更幸運的我首次考試就通過了丙級餐飲證照考試。

  91年元月,田中鎮農會推廣股股長曾招英及指導員吳淑哖有鑑於各鄉鎮田媽媽陸續成立,為了要讓自己地方的農特產品打出形象招牌,且農會也積極輔導各鄉鎮成立田媽媽,而對於主動熱心推動者,農委會更是提供經費補助和委請專家技術指導。因田中是濁水米的故鄉,農會便敲定以田中米食文化為特色,成立「田媽媽米食好料理」。91年3月8日婦女節正式熱鬧開張,主要成員共有10位。

  承蒙田中各界的熱烈支持,開幕初期成果豐碩,產品種類繁多。有粽子、包仔粿、芋粿、雪花糕、黑糖糕、包子及多樣饅頭…等。但成功的開幕式及熱烈的買氣並未持久,很快我們就面臨如何維持買氣及開發市場的問題。沒多久西螺大橋觀光週活動提供了短期商機,且彰化縣政府輔導由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提供院內攤位給各農會展售農產品。我們的各項米食深受顧客喜愛,每天皆銷售一空。可惜好景不長,彰基的超強買氣,引發更多單位及農友也要求排入檔期。我們由最初每月可設攤一週,變成3個月才輪檔設攤一週。

  如何將產品行銷出去,是我們最大的困難,加上本班各項米食製品,都是當天手工現做,因為經驗的不足,所以早期品質較不穩定,如粽子部分米粒不熟或饅頭發酵不均,稻米的新鮮度又影響到粿仔的Q度等現象。加上田媽媽的成員們多為已婚的中年婦女,人多嘴雜,每人受限於其舊思維、舊習慣,主觀意識強,彼此易生口角衝突等;而當市場很好時(如在彰基展售),班員們常需由清晨忙至晚上10點以後,不但體力負荷不了,更影響到家庭生活,往往引起家人們的不諒解。

  更洩氣的是因為缺乏企業管理經驗,不善於計算成本,曾經有銷售成績良好,但結算下來,竟然連班員的基本工資都不夠;更多時候,產品滯銷,為求新鮮,只得回收銷毀。當初全體班員曾滿懷信心與理想,短期內可以不計成本撐下去,但一年來大家都有些累了,更因一場SARS衝擊,市場萎縮,業務幾乎停擺。在沈寂2個月多月後,田中農會有感於田媽媽的米食料理在地方上已略有名氣,若因SARS而停頓放棄太可惜了,因此提出「改組」方案,即借用田媽媽班員的生產技術負責生產,再由農會統籌管理及行銷,因此田媽媽米食料理轉由農會經營。

  回顧這一年半田媽媽的發展,我深深體會到創業大不易,「人和」與「專業技術」更是企業發展成效之關鍵。回首往事,班員們意見多,工作量如何分配才公平,如何適才適所,加上上級主管的經營理念未必和班員充分溝通而造成的士氣損耗,常讓吳指導員於夜深之餘,仍須不斷藉由電話和班員費心溝通。發生問題時,股長也會召集我們開會,在會議中互相討論溝通,久而久之,班員們也彼此更瞭解更有默契了。而技術上的問題,也因為經驗的累積,不斷改進、修正或增添新設備,以科技彌補人工操作不穩定的缺點,如購置發酵箱、大型蒸箱、攪拌機等,真的讓操作時更省時省力,確實發揮很大的效益。這些成長也讓田媽媽米食好料理漸獲肯定,目前重要的是加強行銷部分。相信不久將來必能使田中米食文化推廣成功,更為台灣農業加入WTO後的困境,開拓另一新的可行方向。

˙店址:彰化縣田中鎮南北街80號(農會超市前)
˙產品種類:肉粽、包仔粿(鼠麴粿)、黑糖粿、鮮奶雪花糕、手工饅頭、筍包
˙訂購專線:(04)8749211轉207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