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

 

 

主任委員 李金龍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今天金龍奉邀向 大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提出業務報告,深感榮幸。首先要特別感謝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對農業發展的支持與期許,以及 大院於臨時會通過「農業金融法」,本會已積極規劃落實執行所需之相關規定,相信農業金融專業立法將可使我國農業金融邁入新的領域,充分發揮其支持農業發展及照顧農民之功能,敬請各位委員繼續給予農業施政指教與鞭策。

壹、前 言

  台灣的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良好,加以農業科技不斷創新,透過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革新,在農民辛勤栽種下,一年四季孕育出高品質、多樣化的農產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普遍喜愛。過去台灣的蔗糖、香蕉、鳳梨、鰻魚、花卉都曾先後揚名於國際,但近年來,由於整體產業轉型,加上經濟全球化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對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台灣已經在去(91)年元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須建構新的農業發展策略,促使農漁業轉型與升級,才能跟上全球化的腳步。金龍認為農業施政的核心價值,首先在於保障農民收益,讓農民生活更好;再者,應振興農業建設,改善農業體質。基於此理念,本會已加強推動各項農業建設與投資,我們有信心,台灣的農業絕對禁得起考驗,只要大家同心協力,我們不但不怕開放市場,更要讓台灣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下,謹針對加入WTO一年半以來之影響及因應措施、各項農業施政措施,以及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結論辦理情形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貳、加入WTO一年半以來之影響及因應措施

  為因應加入WTO之衝擊,本會積極推動各項因應對策,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制度,實施農產品價格穩定措施及受進口損害救助措施,並就易發生產銷失衡之農產品加強產銷輔導,以及推動農業產業升級之調整策略。加入WTO對農業之影響及因應措施如下:

 

一、加入WTO對農業之影響

 

  (一)總體農業產銷情勢

 

  今年上半年農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下降2.65%,主要受加入WTO開放農產品進口影響,本年期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毛豬飼養規模縮減,農畜產品減產所致。以各產業分類指數分析,農產類中除水果增產8.45%外,稻米、蔬菜、特用作物、花卉及雜糧等均減產,分類指數下降5.07%;漁產類中,遠洋及沿岸漁業捕獲量增加,海面及內陸養殖亦增產,分類指數上升2.48%;畜產因毛豬、蛋類及其他畜產均減產,分類指數下降2.30%。

 

  農產貿易方面,今年上半年農產品進口值38.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9%;出口值16.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8%,顯示加入WTO後,農產品國內外市場間之流通更加順暢。

 

  農產價格方面,今年上半年農產品躉售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提高6.84%,主要係由於雜糧、特用作物因美伊戰爭及SARS疫情影響,價格分別較去年增加16%及46%;蔬菜由於去年價格偏低,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增加22%;但是稻穀、水果及家禽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24%、6%及8%。

 

  (二)主要農畜漁產品產銷分析

 

 

  1. 稻米:92年一期作稻米生產量85萬公噸糙米,較去年同期減少7萬公噸,但因受國人消費量日減、進口米的輸入及糧商存糧意願等因素影響,糧價較為低迷,稻穀價格比前3年同期平均水準下跌16%,92年第一期稻穀價格在每公斤15.5元至16元之間。本會已加強辦理保證價格收購,並提供資金請農會及糧商進場購穀,及鼓勵農民將稻穀寄放公糧倉庫,減少市場流通量。

     

  2. 蔬菜:上半年產量202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6%,惟部分品項發生短期性供需失衡,本年2至3月大宗蔬菜、大蒜供過於求,經採調節措施,價格已趨平穩。

     

  3. 水果:本年因氣候條件良好,造成產季水果普遍增產,上半年產量111萬公噸,增產8%,加上進口水果增加,產銷壓力大。本會已四度召開水果產銷資訊會議,對有產銷失衡之虞的水果,如芒果、荔枝、香蕉、寄接梨、木瓜、番石榴、文旦柚等,採取促銷、加工、開拓外銷等措施。

     

  4. 花卉:上半年產量2.1億打,較去年同期減少1%。惟因受經濟不景氣及SARS疫情影響,消費呈現低迷,經於4.5月間辦理一系列花卉展售活動,花價已回升。

     

  5. 花生:一期作產量3.45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2%,另尚有關稅配額之數量陸續進口,價格下滑。本會已輔導農民團體及加工廠進場收購,以穩定市場價格。

     

  6. 茶:上半年產量1.32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9%,惟近期東部及北部茶園因久旱未雨,造成部分茶樹枯乾。本會已專案補助受損茶園復園措施,並對水源不足、灌溉困難地區,規劃設置大型公共蓄水池,及補助茶園興設蓄水池及灌溉管路。

     

  7. 畜產:毛豬已完成產業結構先期調整,在養頭數675萬頭,較去年同期減少3%,上半年毛豬平均價格每公斤48.5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0.9%。家禽及雞蛋上半年產量與去年同期相當,惟4月份起受SARS疫情影響,價格下跌,經協調採取減產、促銷及加工等措施,價格已回升。

     

  8. 漁產:上半年養殖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7%;沿近海漁業因持續投放人工魚礁與放流種苗,上半年產量已達年度生產目標之63%;遠洋漁業上半年生產量為47.5萬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7%。鯖、魚參價格偏低,經加強購貯,價格已回升。另針對可能發生供需失衡之虱目魚,已核定「虱目魚實物平準計畫」,預定購貯4千公噸。

     

 

二、加入WTO農業因應措施

 

  (一)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

 

  我國加入WTO後,花生、大蒜、雞肉等原屬管制或限制進口之農產品,改採關稅配額措施,今年起稻米亦由限量進口改為關稅配額制度。本會針對進口配額管理相關問題,如配額分配、分期分配產品之進口時間等,積極與財政部、經濟部等部會協調,加強進口管理,以兼顧履行入會承諾及維持農產品之進口秩序。我國有15項農產品可採取特別防衛措施(SSG),當農產品進口超過基準量,可就超額進口部分,加徵三分之一的額外關稅,保護國內農業,92年至8月底止,已有稻米、花生、東方梨、檳榔、雞腿翅、液態乳、乾香菇、乾金針、柚子、柿子等10項農產品實施特別防衛措施。

 

 

  (二)推動短期價格穩定措施與產銷失衡處理措施

 

 

  為穩定農產品價格,本會已建立農產品產銷預測及進口預警通報系統,由「WTO緊急因應專案小組」每週彙報,適時研擬因應措施。對於加入WTO後最可能遭受衝擊之20種農產品,例如稻米、花生、東方梨、養殖水產品等,擬定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對於易發生產銷失衡之30種農漁畜產品,例如荔枝、芒果、虱目魚及毛豬等,建立產銷失衡處理機制。今年稻米、花生、椰子、香蕉、東方梨、鯖魚及魚參魚之價格跌至價格穩定措施之啟動門檻,本會已陸續啟動救助措施。另辦理柳橙、土雞、青梅、芒果、荔枝、木瓜、檸檬、番石榴及麻竹筍等產銷穩定措施,處理農產品達25,083公噸。

 

 

  (三)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及防範措施

 

 

  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及防範措施,包括養豬、家禽、水果及養殖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改善產業體質,提升競爭力,並辦理農業勞動力之調整與訓練、植物病蟲害防治管理計畫等。另外,對於因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而遭致損失之農漁牧產業,可依「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實施救助措施。為因應加入WTO後農業產銷環境之變化,本會將修訂「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提升救助措施之作業時效。

三、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編列情形

  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92年度原編列24.79億元,為配合今年2月修正「農業發展條例」第五十二條,分3年編列預算補足基金1千億元之規定,先於92年度追加預算250億元,93年度編列250億元,加上以前年度累積撥付240.66億元,至93年度總核撥數將達765.45億元,將可於3年內達成目標。

四、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之進程與展望

  WTO於今(2003)年9月10日至14日在墨西哥坎昆市舉行第五屆部長會議,最後在無協議下結束。雖然本次部長會議表面上係因新加坡議題而延宕,但事實上,農業自由化議題則是最關鍵因素。部長會議並授權WTO總理事會於今年12月15日之前召開資深官員會議,以使本回合談判儘速完成。

  農業談判爭議較大的議題,包括關稅、境內支持措施及出口補貼之削減等。依據WTO第四屆杜哈部長會議宣言,農業談判應於2003年3月底前完成。但各會員對談判主席Harbinson提出之「削減模式」(modality)意見甚為分歧,主張農產貿易宜大幅自由化之凱恩斯集團與美國認為該模式不具企圖心,故拒絕接受。而主張農業宜適度保護,並採漸進方式開放之非貿易關切集團(包括歐盟、日本、韓國、瑞士、挪威及我國等)則認為該模式自由化幅度過大,無法兼顧農業在糧食安全、農村發展及環境保育方面之功能,亦表示反對。因此無法依原定時程完成談判。

  原本陷入僵局的談判工作,在美國與歐盟達成部分共識後,已有所進展。今年8月美國與歐盟聯合提出一份農業談判架構(Framework),希望各國能在坎昆部長會議中先通過談判架構,再據以進行自由化模式之談判工作。然因各國立場差異甚大,仍舊無法達成共識。

  我國對新回合農業談判之立場,主要係強調農業談判應重視「非貿易關切事項」(non-trade concerns),以漸進方式執行農產貿易改革。此外,由於我國在入會時已對農業作出許多減讓承諾,因此我國特別強調應給予新會員特別考量,包括足夠的調適期及較小的削減幅度等。坎昆會議期間,我國積極與立場相近之其他G-10(包括我國、日本、瑞士、韓國、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以色列、保加利亞及模里西斯)集團成員國密集協商,就農業談判架構提出共同修正意見,受到相當重視。未來我國將繼續積極參與談判,聯合立場與我國相近之會員,維護共同關切之利益,以確保農業永續發展與農民權益。

參、落實各項農業施政措施

  台灣農業面對經貿自由化的挑戰,唯有提升競爭力,從「品種改良」、「品質認證」及「品牌行銷」開創利基,加強創新研發,建構農業加值體系,發展優質農業、安全農業、休閒農業、環保農業,才能有效面對進口農產品的競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成為具競爭力的永續農業。

一、建立市場導向的優質農業體系

  為提升我國農業優勢,本會選取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如熱帶水果、花卉、種苗、科技型養殖漁業、毛豬、土雞、種畜禽等項目做為「旗艦產品」,營造優良產銷環境,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對於稻米等與國計民生關係重大之農產品,加強產業輔導,以維持國內市場之穩定。

  (一)確保基本糧食安全,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基於糧食安全考量,國內仍須維持適度的稻田面積及儲備適量存糧,92年第一、二期計畫種稻面積合計30萬公頃,預計輔導輪作休耕面積24.2萬公頃。稻米進口關稅配額維持144,720公噸等量糙米,進口米配額的65%由政府進口,正依據「政府採購法」分批辦理採購及進口;民間進口米占35%,已分3期分配完畢。92年第一期收購稻穀34萬公噸,加上庫存公糧與政府進口米,足以確保糧源。為提升國產稻米競爭力,已輔導成立花東、雲林、北台灣、台中、台南等五個稻米產銷策略聯盟,並推廣CAS良質米及採用「台灣好米」包裝行銷。

  發展具本土特色之優質農園藝產品,針對具競爭潛力之水果,加強品種改良、產期調節及設施栽培,提升品質。同時,發展有機農業,加強有機栽培技術、生產資材研發及有機農產品驗證。建立花卉生產流程認證及採收後處理標準化作業,推動國產香菇、金針、蓮子標章認證,推廣食藥用菇蕈類自動化作業,並開發金桔、山藥、薏仁等多樣化蔬果雜糧加工產品。

  營造重要農業區優質產銷環境,協助宜蘭、新竹之農特產品整合行銷、蘭陽花卉策略聯盟之通路建置、苗栗文旦及柑桔分級選別與品牌建立、彰化大宗蔬菜加工中心、雲林柳橙分級選別與通路開拓、高雄果菜集貨及行銷中心等,發展地區具競爭力之重點產業。

  (二)營造優良漁業經營環境,發展高經濟價值產業

  我國是世界六大公海捕魚國之一,加入WTO後,我國漁產品年貿易順差達新台幣250億元,具有雄厚的發展實力。目前全球對海洋資源保育極為關切,我國已與23個國家或地區達成漁業合作協議,並透過控制遠洋船隊規模、規範漁船作業、管制漁獲配額及消除IUU(非法、未規範、無報告)漁船等措施,實踐遠洋漁業國責任。為維護漁船海上作業之安全,輔導680艘漁船裝設船位追蹤系統,並加強漁業通訊電台通訊品質,漁船遇海難時,可向各漁業通訊電台通報,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當地海巡隊等搜救單位及本會將立即設法救援。

  為改善沿近海漁業經營環境,加強漁業資源復育與管理,92年建構人工魚礁漁場16萬立方公尺、收購漁船3千船噸、放流魚貝介種苗500萬尾。同時,發展現代化、自動化及科技化養殖漁業,以水產種苗、觀賞魚、石斑及箱網養殖海鱺等為輔導重點,加強育種改良、養殖技術改進、病害防治等研發工作。另於屏東縣北勢寮養殖漁業生產區完成設置海水統籌供應系統,可供應生產區內100公頃魚塭使用。

  漁業動力用油自今年2月8日起,實施比照國際商船在國內加油之價格供應。另原訂第二階段自今年9月1日起調降漁業動力用油優惠油價補貼之措施暫緩實施,並在漁船用油品供應上協助建立多元管道,及加強防杜漁船優惠用油非法流用,使漁民實際受惠。另於基隆八斗子、宜蘭南方澳、新竹、台中梧棲及屏東東港等5處興建大陸船員試辦岸置處所,除東港岸置處所預定於今年底完工外,其餘均已興建完成,目前正針對大陸船員上岸安置配套措施進行細部規劃,於近期內即可實施大陸船員進港上岸安置。

  (三)推行畜牧業統合經營,建立產業新形象

  國產畜禽產品面臨進口品價格與品質之競爭,本會全面推動畜牧產業統合經營模式,期建立生產作業標準規範,產製規格化畜禽產品。92年輔導16處養豬農民團體辦理統合經營業務,並輔導5處肉品市場轉型為多功能物流中心。白肉雞產業統合經營之數量已達總量之90%,將持續推動以飼料廠或電宰場為統合主體之經營模式。土雞及水禽以輔導改善屠宰相關設施為重點工作,並改善屠宰分切技術與整合行銷通路。辦理乳牛牧場評鑑,目前有450場申請,占乳牛牧場之71.8%;輔導酪農參加乳牛群性能改良,參加測乳頭數達總泌乳牛群之43%。

  建立畜牧業生產全流程之認證制度,加強辦理「優良豬場」、「台灣珍豬」、「國產優良黑毛豬肉」、「台灣土雞」、「CAS生鮮蛋品」認證。推廣「鮮乳標章」,輔導之15家乳品工廠其收乳量占全國總收乳量90%以上。對於獲認證之畜禽產品,加強檢驗及逆行追蹤,以確保產品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另加強畜牧污染防治與廢棄物回收利用,畜牧場與化製場簽約場數自700餘場增加為1,500場。

  為落實動物保護,加強宣導動物保護觀念,推廣民眾認領養收容所之流浪犬隻,自91年至92年8月止累計推廣15,957隻。另配合「人道捕犬作業規範」之實施,補助各地方政府購買24輛捕犬車及改善相關設備,以改善流浪犬問題。

二、建立高效率的農產品行銷通路

  (一)促進農產運銷現代化,提高運銷效率

  輔導農民團體設立大型農產品直銷中心,設立台北、台中希望廣場,並增設高雄花卉批發市場、台北盆花苗木專業花卉批發市場。規劃建立蔬果供應調配作業資訊系統,並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與宅配服務。92年辦理國產農產品促銷、展示及宣傳活動60場次,以及辦理柑桔促銷2萬公噸、芒果2.5萬公噸及洋蔥1.44萬公噸。9月6、7日本會舉辦「感恩與惜福│秋收月明慶團圓」活動,結合農特產品展售及知性、趣味性之農業情境主題,二天來共吸引約12萬名民眾前往參與。

  推動農產品包裝標準化、規格化與條碼化,完成生鮮農產品條碼化作業體系宣導與編碼等前置工程。訂定認證品質標準蔬果品項,包括梨、番荔枝、甜柿等21種。擴大輔導建立品牌,輔導農會、合作社場等農民團體辦理國產生鮮蔬果品牌認證,目前共有30個農民團體取得認證,品牌水果價格與市場特級品比較,提高約四成,效益顯著。

  (二)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提升農業產銷競爭力

  92年集中資源投入芒果、文旦柚、番石榴、東方梨、葡萄、番荔枝、楊桃、大宗蔬菜及漁產品等聯盟產品,擴大生產、物流、加工及貿易等聯盟運作整合成效,提升產銷調節能力。另配合「產業資訊網站」之建構與「聯盟產品作業規範」之訂定,建立供應鏈體系,以共同品牌行銷,擴大市場。例如今年透過芒果聯盟辦理外銷之數量已近5千公噸,有效紓解芒果盛產之壓力。

  (三)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

  積極創造農產品有利之出口環境,協助農民、農民團體及外銷業者參加國際食品展及辦理國外超市促銷活動,並篩選具競爭力之農產品,加強國際行銷,委請國際專業行銷公司,提升台灣農產品之國際形象與知名度,建立國際知名的「台灣」品牌。為幫助農民因應WTO之衝擊,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已研擬成立農產品推廣組,將仿效拓銷台灣工業精品的前例,推廣台灣優質農產品到國際市場。

  92年農產品國外拓銷工作,包括前往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等主要目標市場辦理展售活動;與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當地超市合作,辦理「台灣美食節」促銷活動;配合國產水果之產季,規劃於上海地區辦理水果展售促銷活動。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6.8%,其中水產品增加13%,茶葉、蔬菜、水果分別增加22%、21%及32%,已展現加強國外拓銷之成果。

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

  (一)建立知識經濟型之高科技農業

  92年育成水稻、蔬果共13種新品種,提供農民栽培;研發菌根菌等生物性肥料的種原繁殖技術,及放線菌等生物性農藥的量產技術,已辦理技術轉移,業界增加投資2億3千餘萬元。研發完成花卉上盆與移植自動化作業、海芋環控溫室栽培及草蝦循環水養殖體系,農業技術及機械研發有16項取得國內外專利,並辦理5項農業技術授權。另外,於今年4月成立「農業科技發展策略規劃委員會」,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為知識型產業。

  (二)推動設置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台灣在亞熱帶蔬果、花卉、畜產及水產等育種與栽培管理多項技術居於領先地位,是發展生物科技等高科技農業的有利基礎。政府已核定設置「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將以植物種苗、果蔬花卉產品、機能性食品、種畜禽、水產種苗、生物性農藥、生物性肥料及動物用疫苗等8項產業為發展重點,發揮「研究開發」、「創新育成」及「量產行銷」的完整功能,發展成亞洲最具規模的高科技農業產業中心。「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第一期12公頃用地之31個生產單位於今年4月15日辦理招商說明會,當場即被花農預約一空,將發展為蝴蝶蘭專業外銷基地。「國家花卉園區」將結合花卉產銷與觀光旅遊,於明年初舉辦花卉博覽會,藉此開創花卉產業新領域,打造美麗的花田城市。

  (三)推動農業資訊化與知識管理應用

  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輔導各級農、漁會網路基礎建設,完成全國344個各級農、漁會區域網路。推動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逐步整合農業產業生產技術、人才及產銷資訊,發展全國農業產業知識庫,92年主要工作包括建置農業知識管理加值系統暨入口網站等資訊平台,及建構水稻、茶葉、芒果與蓮霧等14項產業知識庫。

  加強輔導農業產銷班應用「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並逐步開發產銷班登記、評鑑、教育訓練和補助等輔導系統。建置「休閒農業資訊服務網」及開發「休閒農業住宿訂房及管理系統」,已蒐集9千多筆的休閒農業資訊。另開發「農業資產交易資訊撮合服務網」,協助農漁會處理閒置資產,並促進農地流通及有效利用。

四、健全農產品衛生安全之管理機制

  (一)健全農業防疫檢疫網,開發檢疫新技術

  由於豬瘟及口蹄疫撲滅計畫全面推動,至今年2月26日已屆滿兩年無疫情,經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提出申請並獲認定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自92年5月22日開始生效。本會已推動風險評估計畫,做為評估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之依據,以早日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另外,持續針對狂牛病、狂犬病、禽流感等疫病進行監測,維護我國為該等重大疫病蟲害之非疫區。嚴格執行動植物檢疫及查驗措施,並已派置3組檢疫犬於中正及小港國際機場。

  積極開發農產品檢疫處理新技術,目前木瓜之檢疫處理技術已通過日本審查,荔枝及芒果檢疫處理技術已提送澳洲審查,楊桃檢疫處理技術亦已提送日本及澳洲審查。另已開發網紋香瓜、紅龍果之檢疫殺蟲處理技術,並對寄接梨、番石榴、印度棗、蓮霧等持續進行研究,以突破外銷檢疫障礙,將台灣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二)加強農產品衛生安全,保障消費權益

  落實農產品安全責任制度,建立安全用藥「吉園圃」認證標章,目前已輔導蔬果產銷班1,440班通過認證。持續加強農作物重金屬污染與農藥殘留監控檢驗,及畜禽藥物殘留檢測工作。並將配合生鮮蔬果、花卉等農產品條碼體系,建立產品追蹤管理制度。

  推動優良養豬場認證,建立藥物殘留自行監控制度。並加強屠宰衛生檢查,建立衛生、安全及人道屠宰作業與現代化運輸、銷售環境,派遣306名獸醫師前往畜禽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92年1至8月豬隻屠宰衛生檢查頭數達539萬餘頭,家禽屠宰衛生檢查隻數達11,082萬隻,並加強取締違法屠宰行為,以確保肉品衛生安全。

五、加強農民福利與農漁村建設

  (一)強化農漁民團體功能,提高服務品質

  「農業金融法」於92年7月23日公布,對健全農業金融體系、改進農、漁會信用部經營管理,及維護農民權益與金融秩序,將有相當之助益。本會積極研擬相關子法規,規劃設立專責監管單位,並協助設立全國農業金庫。另外,配合「農業金融法」之制定,已研擬「農會法」、「漁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建立農、漁會自願性合併機制,提升農、漁會競爭力。屏東縣南州鄉等10家基層農會經會員代表大會同意參與合併,已推動計畫先期輔導,協助各項籌備工作。

  本會輔導農業產銷班整合登記,目前計有6,336班,班員121,112人;另正研訂農業產銷班輔導辦法,規劃分級輔導體系,將衡酌產銷班經營狀況給予輔導,不僅從技術層面,提升產銷效率、降低成本;並從經營管理層面,強化經營體質。同時,培植優質農業人力資源,92年規劃辦理農村青年農業專業訓練1,530人、農業產銷菁英訓練100人,及產銷班班員訓練1,560人次。

  (二)強化農村社會安全,增進農漁民福祉

  為因應農村人口高齡化,本會推動農村居民生活照護支援體系,92年輔導高齡者生活改善233班,接受服務之高齡者共10,591人;輔導24個農會設置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並透過2,016班家政班,推廣「健康老化」、「開源節流」及「侍親教育」觀念,改善農家生活。

  為增加農村就業機會,自92年4月1日起至93年6月30日止,本會透過「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投入經費18.2億元,辦理造林護林、農情資訊蒐集、改善農田灌排水及農村環境、漁港清潔等工作,提供11,249個工作機會。並在「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編列13.5億元,擴大在地人參與土石流整治,有效增進農村就業機會。另外,協助農漁民學習第二專長,92年規劃辦理第二專長訓練2,300人,並核發考取證照獎勵金1,730人。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自84年開始發放,迄今已有8年,發放金額均維持每月3千元。考慮此期間物價變動、軍公教人員調薪及農業受到加入WTO衝擊等因素,確有必要提高津貼金額,以保障老年農民基本生活。政府已研修「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將老農津貼由原每月3千元提高為4千元。另外,本會於92年8月訂頒「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申請作業要點」,以照顧清寒及弱勢族群學生。並自92年9月起調整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標準,提高農產品現金救助及低利紓困貸款額度,以加強照顧農民。

  (三)建設農村新生活圈,塑造農村新風貌

  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加強農漁村發展建設,92年辦理農村細部規劃4區、農村實質建設80區、農村新生活圈規劃建設23處、漁村規劃建設26處,及補助農民觀摩研習、教育訓練、農宅輔建與產業文化多元化活動。發展地方料理特產與產業文化,營造新故鄉社區,92年輔導農村婦女副業經營班30班,辦理區域料理競賽8場及全國競賽一場,開發可供推廣之健康地方料理20道及農產品伴手禮43項。並持續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累計至92年共補助19個縣市計134個鄉鎮辦理,建設農漁村休憩景點,吸引遊客前往旅遊消費。

 

六、維護好山好水與自然生態

  (一)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維護公共安全

  921地震後,山坡地土壤結構遭破壞,遇雨容易鬆動造成土石災害。為增進國土保安,本會結合造林、治山工程、生態及地景保育觀念,加強治山防災,宏觀規劃實施。92年辦理山坡地防砂治水工程823件、崩塌地處理169件、環境保育工程36件、工程維護及突發性災害治理29件。辦理重建區水土保持復建工程,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82件、泥岩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65件,及工程周邊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16件。

  另外,完成崩塌地調查40,266公頃,並就土石流潛勢溪流1,420條進行演變分析與調查。應用遙測技術加強山坡地利用監測與取締違規行為,92年篩選變異點594點,並即查核處理。同時,積極推動自然生態工法,成立6個自然生態工法整治示範集水區及土石流整治教學園區,提供技術交流。為提高民眾防災避難知識,完成土石流疏散路線規劃80處、土石流防災演練54場,及土石流防災教育訓練39場。

  (二)保育自然資源,維護環境生態  

  推動水與綠的建設,持續全民造林計畫,92年推廣新植造林417公頃,撫育以往造林地34,737公頃,培育各種優良造林苗木518萬株。進行林地分區工作及編定經營規範,並已完成生態造林241公頃,人工林撫育12,208公頃,平地造林及景觀綠美化810公頃,海岸林生態復育33公頃。另推廣森林生態旅遊,建構國家步道系統260公里。

  配合「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保育生物多樣性及各地傳統文化多樣性,92年舉辦國際性保育活動2場、生物多樣性特展2場、自然保育研習27場,及賞鳥與賞蝶活動2場,各項活動總計約有7萬人次參與。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更新及現代化建設,提升農業水資源效益。因應乾旱時期用水需求,研擬規劃農業用水調配利用機制,以兼顧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另外,調查具開發潛能之農業灌溉設施取水口有131處,預估可提升之開發水量約達9億立方公尺。

七、加強對外農業合作

  (一)強化國際農業合作

  積極參與WTO、APEC農業相關活動,及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ARDO)、亞太農業研究機構聯盟(APAARI)等國際農業組織之活動,爭取於今年11月在台灣舉辦「APEC第三屆永續農業研討會」,並加強與「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及「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等在台國際農業機構之合作。此外,亦積極尋求參加FAO、OECD等國際組織或其周邊之活動與計畫。

  92年3月派員出席於美國召開之台美農業工作小組會議,討論雙邊農業科技合作計畫及未來合作領域。7月24日我國與泰國簽訂台泰農業技術合作協定,建立雙邊農業合作管道,並加強農業技術人員合作與交流。另辦理「東方果實蠅區域防治」、「農村轉型與永續發展研究」等40項合作計畫,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準,並協助開發中國家農業發展。

  (二)推動兩岸農業交流

  兩岸農業交流包括農產貿易、投資、技術交流與人員互訪等,係本於「台灣優先」、「全球布局」、「互利雙贏」、「風險管理」之原則,採取循序漸進之做法,分階段加以調整。近期優先推動者,包括審慎調整兩岸農產貿易與投資項目,進行兩岸農業資訊、制度、技術等之良性交流與合作,強化優良科技、品種之保護機制,以及積極拓展大陸農產品市場。

  兩岸均已成為WTO會員,隨著開放腳步加快,經貿交流益加頻繁,今年上半年自大陸進口農產品2.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2%;出口至大陸農產品總值6千萬美元,大幅成長1.2倍。

  (三)推動自由貿易協定之進展及其對農業之影響

  近年來國際間發展區域性經濟整合,許多國家陸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我國亦積極推動與相關國家洽簽FTA,我國與巴拿馬歷經五回合的諮商會議及一次農業特別會議,已於92年8月8日完成FTA協議。台巴FTA諮商結果,我國已針對國內重要農產業,爭取較長之降稅期程,並將特別敏感之關稅配額產品列入排除清單,不予降稅,惟部分關稅配額農產品,在限定的配額數量下,同意額外提供巴國專屬配額。基於目前台巴雙方農產品貿易情況,短期內對我農業之影響不大。

八、重大經建計畫農業部門計畫執行情形

  (一)「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農業相關項目

  農業建設納入「產業高值化」、「觀光客倍增」、「數位台灣」、「水與綠建設」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等分項計畫,包括規劃設置國家花卉園區及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建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阿里山登山鐵路及森林遊樂區之整建、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發展重要農業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計畫、生態復育及造林、整合鄉村社區組織等計24項。截至92年8月底,累計支用比為90.3%,並採行滾動式檢討,定期追蹤計畫執行進度與成果。

  (二)「中長程公共建設」農業建設部門計畫

  辦理畜產科技研發基礎建設、國家動物傳染病檢驗實驗室、漁業永續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造林與森林永續經營、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及農漁村建設等公共建設計畫。截至92年8月底,支用比為79.4%。本會已透過工程施工查核小組每月進行查核,確實控管施工品質與進度。

  (三)「擴大公共建設方案」農業相關項目

  推動設置台灣蘭花生技園區、阿里山登山鐵路整建、東勢舊製材廠整建、全島林道網整修及安全設施維護、充實輸出入農產品檢疫處理設施、南投國姓長雙橋新建工程、杉林溪及草嶺風景區聯絡道路工程規劃、推動觀光漁港、土石流災害及農漁村環境改善等九項計畫,核定追加預算98.25億元。截至92年8月底,本會主辦計畫工程累計完成設計838件、發包264件、完工7件、驗收2件。本會已積極推動執行,並依管考機制,定期檢討各項計畫之進度,俾如期完成。

肆、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結論重要成果與辦理情形

  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以「開放與振興│台灣新農業」為中心議題,邀請產、官、學界代表,於92年3月28日、29日召開。經與會代表熱烈討論,5個分組議題共獲致54項結論,本會並就各項結論擬具163項採行措施,依「可立即推動者」、「規劃後推動者」、「須修訂法規者」及「須研究評估及檢討者」等類別,分工推動,以落實會議結論。截至92年8月底止,有127項措施已完成階段性工作,並納入施政計畫體制辦理,其餘36項持續研議推動中,並加強管考,俾早日完成全數目標。茲就各分組議題分述如下:

一、建構農業加值體系,開創農業優勢布局

  本議題結論重點在於創新農業科技研發與運用、善用農業競爭優勢及開發多元化行銷通路。本會已規劃研擬台灣農業科技發展策略及農業生物技術科專計畫推動模式,並研訂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設置及輔導辦法,推動農業生物技術園區,鼓勵企業投資高科技農業,其中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籌備處已預定於今年10月掛牌。另已完成「植物種苗法」修正草案,建立農業科技成果管理授權機制。

  為發揮地區農業特色,已就具發展潛力之農漁畜產品進行檢討,落實適地、適作、適量,本年選定芒果、番石榴、文旦柚及東方梨等產品,推動由產至銷之策略聯盟;配合市場消費趨勢,開發多樣化、高品質與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品,建構農產加工之中心衛星體系,以整合資源,強化市場競爭力。同時,已研提「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草案),並加強產品衛生檢疫檢驗及諮商談判,排除國產農產品出口障礙。

二、調整農業保護措施,維護農民權益

  本項議題重點在於調整國內稻米產銷結構,有效運用農業保護措施及符合國際規範之農業補貼措施。為兼顧糧食安全與價格穩定,除繼續辦理「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外,並推動稻米優良品種、品質、品牌,拓展多元行銷,提升競爭力;推動稻米分級檢驗制度,試辦公糧稻穀分級收購;加強農會、糧商購買自營稻穀輔導措施,以穩定糧價。

  為維護農民權益,本會在新回合農業談判上,積極爭取對我國有利的農產貿易條件。為有效管理兩岸農產品貿易,降低大陸農產品輸入對台灣農業的衝擊,除依大陸農產品開放進口審查機制進行審查作業外,並協調走私查緝單位加強執行緝私與貨櫃查驗工作。此外,已搜集美、日、歐盟之農業補貼資料,做為我國調整運用符合國際規範農業補貼措施之參據,將推動對於資源管理、永續利用、生態保育與環境維護等具正面效果之補貼,促進中長期產業調整。

三、輔導農民團體創新經營,強化服務功能

  本議題係就強化農民團體組織管理機制、培育現代化經營人才,以及改進經濟事業服務業務等方面加強改進。配合「農業金融法」完成立法,研擬修正農、漁會法,有關農會選聘任人員及人事管理之規定亦將檢討修正。同時,輔導農民團體辦理與事業發展、農民權益有關的推廣教育工作,建立整合性人力發展體系,加強培育經營管理及國際行銷之人才。

  本會已加強輔導農民團體辦理農產品行銷通路、休閒農業、老人安養等事業,並規劃成立農民團體轉型經營服務團。另外,已成立「輔導農田水利會業務改進」計畫,及研擬農田水利事業相關條文納入「水利法」修正草案專章中,以規範農田水利事業興辦及營運管理事項,擴大服務功能。

四、強化農業環境保護,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本項議題重點在於強化森林生態系經營與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農業用水與農地資源等課題。在推動森林生態系經營方面,已訂定「國有林地分級分區條件及經營規範」及中央山脈保育軸之保護區分區經營制度,並實施解說教育及引進生態導覽制度,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社區林業,已通過80個社區計畫之申請,加強森林周邊社區參與林業資源維護工作。

  在農業用水方面,將分兩年逐步建立農業用水調度使用之協商機制與補償標準,合理有效調度農業用水。為確保國土資源之永續利用,已加強山坡地管理,推動生態工法,並籌設「土石流防災資訊中心」。另已擬具農地釋出短、中、長期政策與規劃草案,未來在維持糧食自給潛力原則下,將配合整體社會、產業結構之需要,定期檢討與監控農業生產土地之總量;此外,亦將配合「國土計畫法」草案,檢討現行農地變更使用機制,依不同農業分區特性,研究採取不同管理措施及資源維護機制。

五、推動鄉村振興計畫,縮短城鄉差距

  本項議題分別就鄉村建設、產業文化與休閒,以及鄉村組織功能等方向積極推動。為加速農村建設,縮短城鄉差距,將研擬「農村振興法」及「鄉村發展方案」,全面規劃農村發展藍圖;並持續推動「農村新風貌計畫」,活化社區組織,加強居民參與,結合生態、景觀、生活,發展社區文化,推動具地區特色之農村社區總體營造。

  推動休閒農漁業發展,修正完成「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適度鬆綁相關規定,簡化休閒農場及民宿之申請程序;組成跨部會「休閒農業專案輔導小組」,輔導農業休閒產業合法化經營;研擬休閒農場評鑑標準及補助獎勵要點,對合格經營業者發給認證標章,建立完善之休閒農業評鑑制度;輔導整合休閒農業相關團體,規劃農業旅遊套裝行程及行銷宣傳,以發展休閒農業,活絡農村經濟,創造鄉村就業機會。

伍、結 語

  我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與全球接軌,市場開放對農業之影響逐漸浮現,雖然國產農產品必須面對進口品之競爭,但WTO提供更公平、合理、安全的國際經貿環境,也有助於台灣的優質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我們應積極面對挑戰,化危機為轉機。未來台灣農業將以差異化和高價值做為競爭策略,結合現代科技知識、文化知識及企業經營知識,發展成為高附加價值產業,提供顧客更好的產品品質、更貼心的服務及更具口碑的品牌,才能因應全球自由化趨勢,具備和農業大國競爭的實力,並提升農村生活環境品質,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維護國土保安,促進生態環境和諧,確保農業永續發展,並達成確實照顧農漁民之目標。

  以上報告,敬請

  賜予指教支持。

 

─本文為92年10月農委會李主任委員金龍於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業務報告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5-10: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