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合處國際組織科 林家榮

一、WTO部長會議失敗效應擴散導致農業談判延期

  世界貿易組織(WTO)坎昆部長會議失敗效應繼續擴散,原定10月6日至9日舉行的農業談判特別會議已確定延後,其它規則談判小組、非農產品市場進入及服務業的談判也醞釀展延,至少在短期內,WTO的主要議題談判工作可能都處於停頓狀態。農業談判小組主席哈賓森於9月29日已正式通知所有會員國,10月6日起舉行的特別會議決定延期,以使各會員國在坎昆部長會議後能「有一段思考的時期」。據了解,由於各會員國對於未來農業談判基礎應採用部長會議宣言的最後版本或是總理事會主席先提出的版本仍存有歧見,為避免會議一開又爆發坎昆部長會議時的對立場面,哈賓森決定暫時延後。此外,美國與歐盟已決定對未來的農業談判不再扮演火車頭角色,而採取觀望態度,也使哈賓森不能輕易重開談判。農業談判是坎昆部長會議瓦解的最主要原因,以開發中國家為主的G-21集團採取抵制行動,共同對抗美國與歐盟,使得美國與歐盟對此耿耿於懷,而決定以消極態度,先觀察G-21集團如何表現。坎昆部長會議指示總理事會應在12月15日前舉行「資深官員會議」,以繼續推動杜哈回合的談判,現在這項被視為挽救杜哈回合的重要會議也將面對嚴厲考驗。

二、美國與中美5國自由貿易協定可望年底完成

  美國與中美洲五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第七回合談判於9月下旬圓滿結束,美國助理貿易談判代表瓦爾格女士表示,下一回合談判將在10月底舉行,預計今年12月可在華府進行最後一輪談判。美國總統布希在今年1月宣佈,希望與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5個中美洲共同市場國家建立自由貿易關係,彼此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1年美國對中美5國的出口達9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對俄羅斯、印度以及印尼的出口總額。瓦爾格說,中美洲是個具有相當潛力的市場,美國與中美洲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不但可以促進雙邊貿易,也可以協助鞏固中美洲國家的民主和繁榮。從今年1月份開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即輪流在各國展開,到目前為止已經結束了第七回合在尼加拉瓜的談判。瓦爾格表示,由於這些中美洲國家的主要出口是農業和成衣業,而農產品貿易談判正是最困難的一部份,不過至目前為止談判尚稱順利。瓦爾格說,美國希望市場全面開放,但從拉丁美洲的角度來看,這是相當敏感的。他們擔心自己賴以維生的農產品在市場開放後將缺乏競爭力,而且對美國高額補助國內農民也感到擔憂。美國已於今年與新加坡及智利完成建立自由貿易關係,美國希望於2005年以前,達成全美洲自由貿易區(古巴除外)的目標。

三、印度計劃召開22國集團會議討論農業談判立場

  印度計劃召集22個開發中國家共同集會,以討論如何在坎昆會議之後如何繼續杜哈談判工作。由22個開發中國家所組成之集團(G-22),主要目標是為了要求已開發國家取消給予農民的龐大補貼,目前補貼金額每天高達10億美元。由於坎昆會議要求在12月15日前由總理事會召開資深官員會議,以繼續進行杜哈回合談判,印度乃希望能提前協調G-22會員的共同談判立場,並希望擔任集團秘書處的工作。對此,巴西外交部長Celso Amorim已預定在10月赴新德里與印度商業部長Arun Jaitley進行討論。

四、台灣農產品訪問團承諾採購美國27億美元農畜產品

  台灣駐美代表處於9月23日表示,中華民國「2003年農產品貿易友好訪問團」9月24日將在國會山莊與美方穀物業者簽署採購意向書,承諾於明年和後年採購1,510萬公噸的穀物以及畜產品,合計承諾採購金額將達27億美元。中華民國2003年農產品貿易友好訪問團於9月22日至25日訪問美國,訪問團成員包括台灣區麥粉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飼料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植物油煉製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皮革工業同業公會及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代表,由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希煌擔任總團長。台灣從民國82年停止大宗穀物聯合採購,並開放業者自行採購後,對美農產品採購數量不減反增,且近年來持續位居美國農產品全球第五大市場。但由於停止派遣採購團,致使美方若干人士對台灣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的事實沒有清楚瞭解,且對台灣進口實力不僅超越中國大陸,更在英國、德國及澳洲等主要西方國家之上,也無充分認識,因此從民國87年10月間首度恢復籌組「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以期藉由訪問華府及美各主要農業州,加強美方政府及民間對中美農業貿易關係的瞭解與重視,並增進雙方業者溝通與聯繫。今年訪問團再度與美方簽署採購意向書,除承諾於明、後年採購1,510萬公噸小麥、黃豆及玉米外,也將承諾於明、後年向美方採購450萬至500張牛皮及豬皮,合計承諾採購金額預估將達廿七億美元。

五、以基因工程發展農業可使收益達到八倍

  美國農業部農產研究中心果蔬產品基因改良計畫主持人瓊斯博士(Rick Jones)指出,基因改造工程是未來農產品發展的最重要議題。他並認為,從去年美國1千多件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中,有三分之一是運用基因科技來看,未來以農業基因科技發展具有治療或保健功效的食品,將會是農產品基因改良工程的發展核心。瓊斯指出,從美國發展農產品基因改良工程的實例來看,除了投資者的獲利平均高達八倍外,也為農民帶來產量提高與生產成本下降的利益,進而讓美國的消費者也享有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好處。瓊斯強調,基因科技的目的,是為了改良農產品的基因,達到提高產量、增加抗病蟲害、增加營養素或提升對應環境改變的能力,以提高農產品的價值。因此,在美國慣於採用基因改良作物(Genetically Enhanced Organism)來取代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的說法。由於第二代的農產品基因改良技術,可以對農作物的基因表現有更多控制的能力,而非如10年前的第一代技術,只能做到單一基因的植入,因此,瓊斯認為農產基因改良技術在工業上的應用,將會更加多元化。譬如美國杜邦公司正運用基因改良工程,計劃以玉米澱粉開發可吸水的尿布,以及從豆油種子中提煉其它的工業用油等。

六、溫家寶提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構想

  上海合作組織會員國總理會談於9月2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會議並發言表示,他對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提出三點倡議,其中包括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的構想。溫家寶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區域經濟合作提出三點倡議:一. 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二. 確定部分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把交通、能源、電信、農業及家電、紡織等領域作為優先方向;三. 確立長遠的區域經濟合作目標,逐步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溫家寶指出,經濟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重點領域,這次會談將通過的「上海合作組織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對於今後六個會員國(包括中國大陸、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展開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七、中國大陸農業因生物入侵損失慘重

  中國大陸農業及生態系統近年來遭外來生物入侵,據統計,目前入侵的生物約四百多種,各省、區、市均受害,損失慘重。近年來入侵中國大陸的外來生物數量增多、傳播速度加快、蔓延範圍擴大,並呈危害加劇、損失加重趨勢。據統計,香蕉穿孔蟲及美洲斑潛蠅等11種主要病蟲草害造成中國大陸農林業每年經濟損失高達574億元人民幣。外來生物入侵直接威脅中國大陸生態安全,並引發生態災難。例如紫莖澤蘭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由南向北蔓延,侵入農田植被、佔領草場和採伐基地,排擠本土植物並阻礙植被自然恢復,危害人畜健康。

八、複製鼠誕生可望成為更佳實驗動物

  來自法國國家農學研究院(INRA)的一個研究小組及GenOway公司在9月24日表示,他們已為許多研究人員複製出實驗室最愛用的大鼠,並希望這項技術能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更佳的實驗動物。提供基因工程細胞培養和實驗用動物的GenOway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大鼠是目前科學研究中應用最廣的動物樣本之一」。實驗室中使用的大、小型鼠經過近親交配或運用基因工程技術,擁有諸如免疫系統功能較弱,或易宜患癌症等特性,而複製這些動物,將確保牠們在精密實驗中具有基因上的一致性。

九、坎昆部長會議後WTO首度集會挽救杜哈回合談判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坎昆部長會議挫敗後一個月,WTO全體會員首度集會,試圖收拾坎昆後的殘局,重新啟動「杜哈回合」談判,並鎖定從最困難、爭議的農業談判開始。WTO於10月14日下午舉行非正式團長會議,由總理事會主席卡斯提奧主持,他與WTO秘書長蘇帕猜在致詞時都指出,經過最近的諮商,得到的回應令人鼓舞,多數會員國支持繼續強化多邊貿易體制,也願意重新展開談判。卡斯提奧並表示,未來的努力將集中在農業、棉花、非農產品市場進入及新加坡議題等4項主要範疇,並由農業談判首先展開。根據他的規劃,未來的談判將分兩個階段,首先透過諮商,討論建立談判架構共識的可能性,其次再進行深入的實質談判。根據坎昆部長會議的聲明,WTO應在12月15日前舉行資深官員會議,決定採取必要行動,以期成功完成談判。卡斯提奧說,假如在12月仍不能重新啟動談判程序,要準時完成杜哈回合談判的機率將是非常渺茫的。

十、巴拿馬立法議會三讀通過台巴自由貿易協定

  巴拿馬立法議會全體會議10月13日下午迅速無異議地三讀通過台巴自由貿易協定,這個歷經十個月的談判終於獲得通過。巴拿馬立法議會議長沙拉斯(Jacobo Salas)表示,台巴自由貿易協定將使巴拿馬農業、畜牧業、家禽飼養業及養豬業可望復甦,並可因此促進巴拿馬內地的發展及嘉惠生產業者。巴國商工部長哈可梅(Joaquin Jacome)強調,這個自由貿易協定對雙方進出口的成長具有非常正面的效益,台灣將成為巴拿馬產品進入亞洲市場的門戶,巴拿馬也將成為台灣產品及亞洲產品進入拉丁美洲的門戶。農牧發展部長(Lynette Stanziola)表示,台巴自由貿易協定的通過是巴拿馬農牧業企盼已久的事,因為巴拿馬農牧業在這個自由貿易協定中將受益良多。台巴自由貿易協定預訂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後巴拿馬可以把台灣當作其產品進軍亞洲市場的跳板,台灣企業界也可以利用巴拿馬的地利之便以及其高度發展的服務業與運輸業,把台灣產品促銷到中南美地區,同時也可以增加雙邊之間的投資關係。

十一、東南亞國協聲明在2020年前組經濟共同體

  東南亞國協10個會員國於10月7日在印尼峇里島與中、日、韓三國領袖舉行「十加三」高峰會,東道主印尼總統梅迦瓦蒂在聲明中強調,將在2020年前達成創設東協經濟共同體的目標,提升經濟與反恐合作。中共總理溫家寶在會中,提議研究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可行性,並就中、日、韓三國合作提出數點建議,包括:一. 盡早成立「三方委員會」,根據「聯合宣言」對3國合作進行協調和規劃;二. 繼續深入研究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儘快著手研究3國自由貿易區可能產生的產業影響;三. 深化3國部門間合作,建立物流合作機制,繼續探討建立檢驗檢疫合作機制,逐步擴大促進3國貿易便捷化的措施。

十二、日本出現狂牛症新病例

  日本有關當局已經證實9月在茨城縣一頭23個月大的小公牛確實感染狂牛症,為防範疫情擴大,日本當局立刻隔離其他可能遭受感染的605頭牛隻。日本農林水產省10月6日證實,這隻2001年10月出生的霍斯坦小公牛感染狂牛症,當時日本還禁止從國外進口牛肉和肉骨粉,然而一般認為這些食品是感染狂牛症的主要來源。官員說,這是日本第八件證實的狂牛症病例,依照日本國內動物傳染疾病控制法規定,農場其他牲畜及死牛都必須加以銷毀處理。

十三、中國大陸與泰國實施蔬果零關稅

  中國大陸與泰國開始實施蔬菜和水果產品零關稅,根據兩國協定,零關稅涵蓋188項產品,包括絕大多數常見的蔬菜和水果品種。依據此項協定,中國大陸與泰國決定實施蔬果零關稅,其中蔬菜產品包括食用蔬菜、木薯、甜菜根等植物塊莖,共計108項,水果產品則包括食用水果及堅果等,共計80項。中國大陸農業部專家說,中國大陸種植面積較大的香蕉、芒果、鳳梨、龍眼等熱帶水果將面臨競爭,蔬菜類產品則可藉此擴大對東南亞出口;由於進口通道尚未暢通,泰國蔬菜水果暫時不會大量進入中國大陸。泰國是中國大陸在東南亞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佔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貿易額的16%。

十四、泰國與印度簽署貿易協定互相免除83項產品關稅

  印度總理瓦巴依(B.VAJPAYEE)於10月9日抵達曼谷訪問4天,期間與泰國總理戴克辛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雙方將互免高達83項產品的進口關稅。瓦巴依還要與泰國政府領導人簽署觀光合作協議書,農業、科技和經濟合作備忘錄,外交和官方護照免簽證的協議書等。泰國官員透露,泰印即將互免進口關稅的83產品包括蔬菜、水果、原料等,只是目前生效日期還未確定,至於所有產品免除關稅則要等到2010年才能實現。

十五、研究報告預估20年內全球漁產品需求將暴增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提出的一份報告指出,在中國大陸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對海產的需求大增下,到2020年時全球漁產品的需求將暴增,呈現供不應求。報告說,到2020年全球吃掉的漁產品將自1997年的9千1百萬噸暴增到1億2千780萬噸,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在2020年之前的未來23年內,對漁產品的需求將增加57%,達9千860萬噸,而已開發國家對漁產品的需求僅增加4%,達2千920萬噸。報告說,大部份野生魚類幾乎已被捕撈殆盡或遭過度開發,未來漁業養殖或水產養殖場勢必需要增產才能滿足需求。到2020年,饕客所吃的魚產逾40%將賴養殖場供應,屆時產量預估將由1997年的860萬噸增至5千360萬噸。中國大陸除了吃魚量高居全球第一外,也主控全球漁業生產,1997年中國大陸漁業生產量自1973年占全球10%大幅提高到36%,其它開發中國家的產量自33%增至37%。

十六、菲律賓聲稱台灣漁民非法傾銷次級鮪魚

  以「民答那峨島經濟發展委員會」(MEDCO)主導的鮪魚專門調查小組聲稱,納卯(Davao)漁港綜合設施已成為台灣次級鮪魚非法的傾銷地點,嚴重損害當地漁民的利益。MEDCO主席杜瑞沙將調查小組的發現呈報給農業部長孟地馬佑,報告中說,根據在納卯漁港及納卯市傳統市場的現場觀察和非正式訪問,他們已証實由台灣漁船卸下次級不適宜出口的鮪魚,透過管道流入市場,對當地漁業造成傷害。調查小組聲稱,由於農業部允許台灣漁船以納卯漁港綜合設施做為轉運地點,使台灣漁民「有機可乘,將不適合出口的鮪魚傾銷至該港。」目前已有人向農業部提出取消台灣漁船轉運權的建議,但是納卯漁港綜合設施官員卻否認調查小組的說法。納卯漁港總經理哈戈索霍斯強調,「台灣漁船在本地傾銷次級鮪魚的說法,並非事實。」

十七、哥斯大黎加環保團體譴責台灣漁民捕鯊

  哥斯大黎加一個環保團體於10月6日譴責台灣漁民在其海域撈捕鯊魚,割取魚翅後又將魚身丟回海中。「保護海龜組織」發表聲明,指許多台灣的拖網漁船在哥斯大黎加海域內撈捕鯊魚。這個組織的負責人阿勞茲說:「由漁民口中證實許多台灣漁船撈捕鯊魚,割取魚翅後再將魚身丟回大海。」

十八、歐盟委員指責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強銷基因改造作物

  歐盟主管環境事務委員華爾史特龍指責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在基因改造作物的問題上扯謊,她說,美國生技公司口口聲聲說基改食品是為了拯救開發中國家,事實上都是為了公司利益。華爾史特龍說:「它們企圖撒謊,並且試圖將基改食品強力推銷給人們。這是不對的,它們不能強行要歐洲接受。」歐洲議會7月間通過一項法規,同意在5年內販售基因改造食品,條件是要求含百分之0.9以上基因改造成分的食品必須清楚標示。可是美國今年6月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控訴,認為歐盟訂定的5年延後執行條款讓美國損失高達3億美元的潛在出口值。

十九、台灣輸歐水產品含禁藥被退回

  台灣今年8月至10月輸往歐盟近30噸吳郭魚、蝦等水產品,因為含有氯黴素、富來頓等禁藥被退回,台灣衛生署表示已掌握養殖場進行調查。衛生署表示,台灣冷凍水產品工業同業工會已從10月起暫停將水產品輸往歐盟,並加強對國內之監測計畫,另為避免不合格之水產品回銷台灣,日後驗退之水產品都要檢附輸入國之通關證明,並經衛生署同意後才能運送回國。

二十、APEC高峰會閉幕21國領袖達成重啟全球貿易談判共識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為期兩天的非正式領袖高峰會議,於10月21日在曼谷落幕,21個成員經濟體領袖發表聯合宣言,針對9月間墨西哥坎昆會議受阻,領袖們達成「重啟」多邊貿易談判共識。與會領袖一致認為,貿易談判迫切需要的是彈性與政治意願。聯合宣言指出,「我們同意重啟貿易談判,我們認知,貿易談判欲達成圓滿結果,亟需各國展現彈性與政治意願。」與會領袖並矢言,將力促杜哈回合貿易談判能有「雄心勃勃且面面俱到的結果」。與會的21國領袖說:「我們一致認為應協力廢止各種形式的農業出口,取消一切不當的出口禁令與限制。」他們指出,「(杜哈回合)貿易談判提供各經濟體實質獲益的潛能,尤以開發中經濟體為然,這些經濟體將在推動農業改革、促進產品與服務市場開放,貿易法規透明化與改善等方面獲益匪淺。」

二十一、日韓計劃在2005年底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著眼於一個擁有1億7千萬人口、年產值達5兆美元的巨大市場,日本和韓國10月20日同意議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和韓國總統盧武鉉並訂下目標,計劃在2005年底以前簽署該協議。日韓兩國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曼谷峰會期間發表的一份聲明表示:「兩位領導人同意,簽署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將促進兩國的貿易和投資,並加強兩國的合作和鞏固兩國關系,使雙方受益。」日韓兩國已經互為第三大出口市場,日本和韓國都是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支持者,但在雙邊貿易協定方面的經驗不多,日本只和新加坡簽訂過一項雙邊貿易協定,而韓國的第一份雙邊貿易協定(與智利的自由貿易協定)則尚有待韓國國會批准。由於九月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以失敗告終,突顯多邊貿易自由化進展緩慢,從而使韓國和日本轉對雙邊貿易協定表現出興趣。日本在簽訂FTA方面一直比韓國積極,主要是因為研究顯示若韓國取消對日本進口產品課稅,則韓國對日本的巨額貿易逆差在最初階段將進一步擴大,而2002年韓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達147億美元。

二十二、台商爭取台灣水果進入中國大陸免稅

  在北京訪問的中華民國工商建研會等工商團體,10月20日會見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時,爭取台灣水果進入中國大陸採免稅待遇。據轉述,陳雲林回應說,中國大陸會朝這個方向來做。此外,訪問團團長、工商建研會理事長馬愛珍於10月21日告訴台灣媒體,訪問團這次主要目的之一是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爭取在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大連與瀋陽建立農產品一級拍賣市場。馬愛珍進一步表示,訪問團也當面向陳雲林表達希望台灣水果進入大陸免稅,以及台商入出境簽證鬆綁等願望。馬愛珍轉述,對於台灣水果進入中國免稅一事,陳雲林表示中國大陸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二十三、李遠哲雅羅育雙邊會談敲定簽署台菲漁業合作備忘錄

  我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代表李遠哲10月19日下午與菲律賓總統雅羅育進行雙邊會談,雙方談及未來將增進農業合作、製藥業合作等多項合作計畫,並具體敲定近日將簽署台菲漁業、養殖業合作備忘錄。

二十四、G-20集團縮水導致影響力逐漸式微

  在世界貿易組織坎昆部長會議中,被開發中國家視為英雄的「20國集團」(G-20),在一個月內已有6國出走,未來是否能再發揮重要影響力,已受到普遍懷疑。在WTO坎昆部長會議的農業談判中,以巴西、印度、中國大陸、阿根廷等為首的開發中國家組成G-20,成功抵制美國與歐盟,並成為部長會議提前破局的關鍵因素,G-20一時之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集團之一。坎昆會議後,陸續有國家加入G-20,最多時達到22國,由於數目一直在變動,有人甚至以G-20+稱之,表示集團成員不斷增加。但在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壓力及集團內部分歧逐漸浮上檯面後,G-22已有6國出走,只剩下G-16,現在更有人以G-20-稱之,以凸顯集團不斷在縮小。最近離開G-22的6國都是中南美洲國家,也顯示了美國願與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國家訂定「自由貿易協定」的策略,發揮了絕對影響力。部長會議破局後,G-20的頑強作風也遭致相當批評,多數成員最近也都非常沉潛,如曾一度活躍的中國大陸,現在也不願強出頭,唯有巴西等堅持既定立場,在許多場合採取與美國對立的態度。WTO正積極努力重新啟動杜哈回合談判,農業談判仍將是最優先的事務,G-16當然是不能忽視的集團,但是否仍能發揮在坎昆時的威力,將是各會員國感到興趣的問題。

二十五、WTO通過由香港主辦第六屆部長級會議

  世界貿易組織(WTO)各會員代表團於10月21日在總理事會中,一致通過由香港主辦第六屆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香港已向台灣保證,屆時台灣代表團入境香港不會有任何問題。世貿組織官員表示,香港今年9月於墨西哥坎昆舉行的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中,即已提出申請主辦第六屆會議,但當時會議並未處理本項議題,僅決議交由總理事會研究決定。第六屆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何時舉行,目前仍無法確定,主要是由於世貿組織杜哈回合貿易談判進展受阻,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兩年內舉行。

二十六、台灣精緻農產品進軍新加坡

  享譽國際的台灣精緻農業產品已正式進軍新加坡消費市場,為富裕的新加坡消費者提供大量高品質的台灣精緻農產品。由兩位立法委員曹啟鴻、邱創進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官員率領的台灣精緻農業產品促銷團,在亞洲市場促銷展的第一站來到新加坡,10月23日上午在新加坡濱海灣東方大酒店舉行的促銷展示會中,促銷團成員們會晤了新加坡最主要的超級市場、批發和零售商的業者,配合現場的展售攤位,作了一次詳盡和生動有力的宣傳。配合這項促銷會在現場擺設的幾個攤位,展出許多星國首次出現的台灣農產品,包括了台灣蜜棗、新埤木瓜等等,這些產品將從23日起為期兩個月,在新加坡最大的4家超級市場│職總平價市場(NTUC)、Cold&Storage、首得惠(Shop&Save)及Prime等的31家分店展售,並且將在這段期間的每個周末和星期日舉辦免費試吃會。

二十七、中國大陸和紐西蘭簽訂5項促進貿易與合作協定

  中國大陸和紐西蘭於10月26日簽訂5項促進貿易與合作協定,隨後兩國領袖就擴大雙邊經貿關係舉行會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6日參觀了一個農業研究改良中心,並出席觀禮雙邊肉品貿易的簽約儀式,兩國部長簽署了中國大陸對紐西蘭肉類出口擴大開放市場的一項協定,2002年紐西蘭的肉類出口總額達1億3千多萬紐幣(約合7,900萬美元)。雙方同時也簽訂了一項科技協定,將擴大林業研究和環保等領域的合作,其他3項協定包括減少貿易障礙、加強領事關係,以及同意相互承認學歷等。

二十八、布希指美澳兩國年底可望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刻在澳洲訪問的美國總統布希在向澳洲國會演說前表示,美國與澳洲可望於今年12月達成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根據澳洲政府一份報告指出,美、澳兩國2002年雙邊貿易額是310億美元,未來一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澳洲的年度貿易額將可再增加27億美元。美國是澳洲牛肉及羊肉最大出口市場,也是澳洲礦產及纖維最大的買主。澳洲總理霍華德告訴澳洲國會議員,美國對澳洲的重要性與日俱僧,不會有任何減損,這也是為何兩國要儘快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依據。

二十九、中國大陸未來10年需投入2千2百億元人民幣用於農業節水

  21世紀第一個10年裡,中國大陸共需投入2千2百億元人民幣用於農業節水,以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目前中國大陸消耗淡水資源的70%是農業用水,而農業用水中的90是灌溉用水。中國大陸人口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14億、2030年將達到16億,由此數字計算,全中國大陸農業用水的增加只能依靠農業自身的節水解決,而不可能通過大規模調水解決。如果要滿足2010年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節水的目標將是650億立方公尺,需要投入2千2百億元人民幣。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5-26:1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