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東部地區休閒農業資源之開發與利用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學詩 周明和 張同吳
蔡月夏 全中和 劉啟祥

前言

  位於台灣東部的花蓮、宜蘭兩縣工業發展程度不若西部,惟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活動,生態環境多未受工業化之污染,自然及觀光資源極為豐富,適合於發展以休閒為主的觀光事業。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為平衡國外進口與國內生產的糧食數量,以穩定糧食價格,保障農民利益,近年來政府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調整部份農田休耕或轉作其他非糧食作物,以降低水稻田生產面積,於是農田休耕或轉作的面積逐年增加,以宜蘭為例,1萬多公頃的水稻田,已經變成一年一作,第二期作全面呈休耕狀態;花蓮縣每年也有數千公頃農田休耕。休耕農田依規定必須翻耕種植綠肥作物,以涵養地利,避免雜草叢生。休耕轉作為不得已之措施,終非長久之計,如果能往更積極的方向規劃,讓閒置的農地能更有效的利用,當能提升農業所得。由於台灣東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條件,適合於發展觀光休閒產業,因此,結合農業與休閒,將是未來本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軸。

  有鑑於此,本場於民國90年開始,推動一休閒產業研究計畫,本計畫之目的在發展以休閒為導向的農作物產業,朝地區性、鄉土性、新奇性、觀賞性等多樣化發展,提供給本地農民與經營休閒農業之業者參考與應用,以創造地區農業新契機。初步選定6項作物作為研究對象,包括:保健植物、景觀綠肥作物、香草植物、原生野菜、新興果樹、水生植物等。2年來各項試驗研究成果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也引起業者與民眾的廣大迴響,逐漸在地方農業發展發揮其影響力。

保健植物種原之開發利用

  花東縱谷由北向南延伸200多公里,東有海岸山脈,西有高達3000公尺的中央山脈,山高水深,氣候變化萬千,高山縱谷特殊的天然地理環境,蘊育出多樣化的植物資源,其中不乏珍貴的天然保健藥用植物,值得開發與利用。本場蒐集的保健植物以台灣原生種為主,加上民間常用藥草植物,總計蒐集得到300多種。首先將蒐集得到的植物材料,種植在網室中,先行繁殖一定數量之後,再定植到田間去進行各項試驗。

  國人向來有使用民間草藥的習慣,對於藥用植物自然有一份好奇之感,而許多藥用保健植物,其本身姿態花色即甚為美觀,頗為吸引人。為了將藥用保健植物結合休閒產業,本場首先建立「藥用保健植物試驗研究園區」,兼具種原保存、研究、展示及教育之功能,將所蒐集之植物,依不同之保健功能與用途,加以分門別類種植於園區內。園區採幾何對稱式設計,正中央為棋盤形,四周呈同心圓之扇形區,總共11區,區間走道鋪設石板,此有別於一般試驗區方方正正之格局,展現一個另類思考之設計理念。園區內因植物種類及生長習性之不同,而呈現景觀的多樣化及可看性,且因季節變化,種植不同草花,增添園區之景觀,可供民眾參觀,兼具有教育之功能。

景觀綠肥作物之開發利用

  近年來政府在冬季推動短期休耕稻田種植油菜,作為綠肥作物,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油菜花開時黃澄澄一片,景象非常壯觀美麗迷人,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欣賞,成為冬季農村特殊風光。但油菜花開僅有一季,且侷限在稻田區,花蓮地區原本有數千公頃生產雜糧之田地,雜糧產業調整後,變成休耕地,常年不種作物或種植一些綠肥植物,未加以細心照顧之下,景觀看來非常蕭條。研發新型、具開花性、可在不同季節栽培的綠肥作物,提供農民選擇栽種,將為農村景觀帶來新氣象,使農村憑添些許色彩,蔚然成為花東縱谷另類景觀。綠肥作物還可改善土壤理化性,將來要生產農作物時更為有利,而且生產綠肥作物種子,更可以形成一個新產業,是一舉數得之事業。

  本場蒐集本地或由國外引進多種具有特殊色彩的植物種子,一年四季在場區內進行試種與觀察,以選拔適合作為景觀利用之綠肥作物,根據試種結果發現青葙、大波斯菊、黃波斯菊等在花蓮地區適應性相當良好,在休耕地試種時也頗受民眾喜愛,將可發展成為景觀綠肥作物。

休閒香草植物之開發利用

  香草植物的種類繁多,其魅力在於變化無窮的利用方法,如可以聞香、嚐味、染色、栽培、觀賞、食用、藥用等等。本場首先自台灣各地及國外蒐集具特殊味道之香草植物種子,包括唇形花科、薔薇科、菊科、繖形科、芸香科、桃金孃科、百合科、紫草科……等200多種,先行育苗後,再種植田間進行適應性觀察、優良品種選拔及種苗繁殖等試驗。

  為了展現香草植物之魅力,本場建立一研究展示園區,種植香草植物,探討其應用於休閒農業之方式。園區規劃設計採歐洲傳統幾何式造園理念,著重「外在的形式美」及「人工創造美」的美感表現。園區以花崗石板作主要步道,區隔出左右兩邊對稱幾何造型共18小區,中庭配置造型花缽,盡頭再以木質棚架營造出視覺的美,更巧妙地因地借景,讓中央山脈高聳山峰,作為園區之背景,景觀因而壯大。

  除了篩選適合於本地栽培的香草植物種類,推廣民間設立香草休閒農園,以結合觀光休閒活動之外,本場亦應用高科技萃取香草精油,研究其成份與效用,未來將把技術轉移給業者,以企業帶動香草休閒產業之發展。

鄉土野菜之開發利用

  東部地區原住民善於利用原生植物,作為日常蔬菜食用,其中不乏營養可口之種類,並且在這幾年間廣受民眾喜愛,逐漸成為重要的蔬菜作物,例如山蘇花、過溝菜蕨、龍葵、龍鬚菜、箭竹筍、黃藤心等,其中以山蘇花栽培面積超過400公頃最為有名。本場從原住民社區、部落廣泛蒐集各種可以食用的植物,總計約60餘種,定植於場內原生野菜研究園區,進行開發利用之研究,希望能不斷從中發現有栽培潛力的種類,推廣應用於休閒農場內的特色餐廳,以發展出花蓮特有的鄉土野菜美食。經過實際觀察與評估,一些原生植物具有特殊食味,頗有發展潛力,例如:山苦瓜、火蔥、瓦氏鳳尾蕨、山芹菜、土人蔘、山胡椒、芋等。

適於休閒農園用果樹種類之開發

  果樹是休閒農園不可或缺的要角,一般遊客到農園來,通常會問有什麼水果可以採?適合於休閒農園用的果樹,須具有容易栽培、口味大眾化、採果期長的特性,因此,農園裡往住必須栽種許多種果樹,以迎合各類遊客之多樣需求。本場每年陸續引進多種果樹,定植於果樹研究園區內,包括柑橘類、酪梨、番荔枝、甜蜜桃、加蜜蛋黃果、早生波羅蜜、嘉寶果……等,進行觀察與評估。初步選出適合於花蓮地區休閒農園栽培的果樹,有柑橘類的明尼桔柚、茂谷柑、糖橙、Ortanique,以及甜蜜桃、加蜜蛋黃果等數種。

水生植物之開發利用

  水生植物可分為挺水、沉水、浮葉、漂浮植物等四大類。水生植物與溼地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還可以調節微氣候、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場所,具備有生態保育與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台灣近年來的嚴重乾旱更凸顯涵養水源的重要性。休閒農業乃結合生產、生態、生活於一體的產業,水生植物可以直接用於栽培生產,又具有生態維護功能,還提供豐富景觀,成為民眾日常活動的一部份,因此可說是發展休閒農業的絕佳題材。

  有鑑於此,本場蒐集水生植物100餘種,並設置一水生植物觀察園區,進行水生植物生態觀察與繁殖栽培之研究,園區採生態工法設計施工,有水池、步道、草坪、景觀石等,盡量不使用人工材料與設施,以接近自然為主。水池四周與岸邊種植假儉草,池中分為深水、淺水、溼地區,栽植不同類型之植物,使其在景觀休閒的風貌之下,也具有教育的內涵。

  水池設立以來,除了看到水生植物一年四季變化多端,美不勝收之外,還觀察到許多野生動物出沒的情形,例如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白鷺鷥、蒼鷺、鵪鶉、綠繡眼、蝴蝶等,令人驚喜。水生植物中以光冠水菊最特殊,夏季花開時,每天都會吸引無數蝴蝶光顧,尉為奇觀。

  此外,本場並針對具有經濟潛力之水生蔬菜,與水生觀賞植物進行栽培技術之研究,以期擴大其利用範圍,豐富農業生產與休閒生活。

結語

  我國農業正值轉型期,休閒農業為其中重要之一環,本文介紹本場為開發休閒農業資源所進行的各項研究與對象作物,其中每一個園區面積為0.15~0.2公頃,放大10倍之後,每個園區均可成為一個具有特色的休閒農園,惟如何有效率的管理維護、如何繁殖各種植物、一年四季各種植物在園區內如何輪換,與如何開發作物附加產品,使其具有吸引人的特色,則又將是另外一門學問。休閒農業資源之開發研究方興未艾,期望未來各項成果逐步推廣到民間產業之後,對於我國休閒農業之發展有廣大之幫助。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5-10:2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