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添加光合菌及硝化菌等有益菌降低養殖草蝦病害之評估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郭世榮‧陳敏隆‧吳豐成‧丁雲源

壹、前言

  近年來草蝦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草蝦感染白點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後,在環境、水質等因子急劇變化或不良的情形下,蝦子的抗病力下降,若受病原性弧菌侵入,會併發細菌性二次感染,引起敗血症而死亡。另據病毒感染試驗結果,以口服及皮下方式使草蝦感染,皆可引發白斑,其死亡率雖偏高,但仍有約20~30﹪的蝦子仍能正常的生長,甚至有的蝦子在脫殼後白斑會消失;但這些正常成長的草蝦,一旦再感染到病原性弧菌,則死亡率會達百分之百,此顯示細菌性感染是養殖草蝦大量死亡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然而天然水域或一些養殖草蝦雖感染白點病毒,但仍可成長至上市體型甚至成為母蝦,因此,如能抑制蝦池中弧菌的孳生,應可免除病原性弧菌的二次感染,而使草蝦免於發生大量死亡。

  為了抑制蝦池弧菌的孳生,本試驗於蝦池施放有機肥以增加營養鹽,並經一段做水期間,使水質與生態趨於穩定,蘊釀有益微生物有利的生長環境,並於放養前與養殖期間添加另行培育的有益菌(如光合菌及硝化菌),來提高養殖池中有益菌的數量,期能藉生物種間生存競爭及相互拮抗作用,來抑制蝦池中病原性弧菌的孳生,以達到病害防治效果。

貳、試驗材料與方法

  利用本中心3分地的田間試驗池,每個池子各放養草蝦紅筋苗6萬尾,進行草蝦養殖試驗。試驗組在蝦苗放養前各添加魚粉500Kg及米糠500Kg作為基肥,並於放養蝦苗前一週開始,固定每週添加光合菌100ppm及硝化菌10ppm。對照組則依一般草蝦養殖方式進行養殖。

  本試驗所使用的有益菌均取自於草蝦養殖池的水,其中光合菌係以光合菌篩選培養基(PNSB培養基)培養,使生菌數達108CFU/ml作為添加菌液。硝化菌(包含亞硝酸菌與硝酸菌)係以氨氧化菌篩選培養基與亞硝酸氧化菌篩選培養基培養,使生菌數量達105CFU/ml作為添加菌液。

  為了解添加有益菌後的水質變化,在水質方面,每日測定水溫、溶氧、pH值、透明度、鹽度、銨氮及亞硝酸氮等水質項目;在微生物方面,總生菌數以3.0﹪NaCl的大豆分解蛋白質乾酪素培養基(TSA培養基)測定,光合細菌以3.0﹪NaCl 的光合菌篩選培養基測定,硝化菌以氨氧化菌篩選培養基與亞硝酸氧化菌篩選培養基測定,蝦類病原性弧菌以3.0﹪NaCl 的弧菌篩選培養基( TCBS培養基)測定。

參、添加有益菌對水質的影響

  整個試驗期間的水質分析結果,水溫維持在26.3~33℃之間,鹽度在20.5-40.5ppt之間,透明度在27~101㎝之間。從pH的結果,顯示添加有益菌有助於pH的穩定效果。在溶氧量方面,均維持在6ppm以上。在試驗初期,試驗組因使用大量肥料導致銨氮含量偏高(最高曾達3.81ppm),但配合光合菌與硝化菌的添加使用,產生微生物代謝淨化效果,不久銨氮含量即迅速降低,顯示光合菌與硝化菌可有效去除水中銨氮含量,淨化水質的作用。試驗組的亞硝酸氮最高達1.19ppm,但高峰期則較銨氮稍遲,此結果應與含氮物先轉化為銨鹽再轉化為亞硝酸鹽的代謝途徑有關。亞硝酸氮和銨氮的情形一樣,經添加光合菌與硝化菌後,短時間內即告降低。綜合以上結果顯示,添加有益菌不但不會影響到蝦池的水質,而且有降低銨氮及亞硝酸的效果。

肆、蝦池中有益菌數量的變化

  在試驗期間,試驗組以放養前之總生菌數最高,而後逐漸降低,對照組則維持最低的總生菌數。光合菌在蝦池中的數量,以添加有益菌菌種的試驗組較高,其生菌數範圍在3.8×104~2.4×103 CFU/ml之間,顯著高於對照組的102 CFU/ml左右。硝化菌變化與光合菌類似,添加菌種的試驗組也顯著高於對照組。病原性弧菌以試驗組颱風大雨後測得的2.5x102 CFU/ml較高,但一週後再測定即降低至101 CFU/ml。

伍、有益菌對草蝦養成的影響

  池蝦成長試驗12週結果,顯示添加光合菌與硝化菌的試驗組池蝦成長最快(平均體重為10.9g),但對照組的平均體重僅為7.5g。另在收成量方面,試驗組平均收成量為572Kg,對照組每池平均收成量為296Kg,仍以試驗組表現較佳,其蝦子總收成量高出對照組約1倍,但活存率則不受影響,可見在草蝦池中添加光合菌與硝化菌對草蝦的養成有很好的效果。

陸、結論

  由本試驗得知,在蝦苗放養前先經池塘施肥,給予光合菌及硝化菌良好的生長環境,再加上定期添加光合菌與硝化菌培養菌液,使光合菌與硝化菌能夠在蝦池中生長良好,可以達到穩定蝦池水質、促進草蝦成長及草蝦產量的目的。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4-15:3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