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服務農漁民是農漁會存在核心價值

主任委員 李金龍

壹、前言

  自光復後,台灣農業經由土地改革、公共設施的興建、農業技術的改進與產銷的建立,成長相當迅速,除了充分供應軍糈民食,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外,並完成以農業培養工業的使命。這種輝煌的農業成就固然歸功於政府的正確領導及農民的辛勤耕耘,農漁會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農漁會是台灣最重要的農民團體,以農漁民為會員主體,以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兼具「職業性合作事業經營體」與「農村地區居民生活合作體」雙重性格。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漁會擔任政府與農漁民之間的橋樑,充分發揮了居間協調溝通的功能,使政府各項農業政策得以落實,因此政府特別重視農漁會的生存與發展,也提供種種協助與輔導。

  金龍擔任農委會主任委員以來一再強調,本會的核心價值在服務農漁民;也就是說,農漁會乃為農漁民會員而設置,必須充分提供會員所需的高品質服務,故農漁會存在的核心價值也是在服務農漁民。諸位是農漁會的領導幹部,推動繁重農漁會業務為這塊土地盡心盡力,其精神實令人欽佩。我們也都知道所以今天就以「服務農漁民是農漁會存在核心價值」為題,與各位先進談談。

貳、農委會重要施政及中程施政計畫

  當前台灣農業面臨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所面臨的環境更為嚴峻,本會已積極推動相關因應措施,以下謹就本會近年來推展重要施政項目,向各位做簡單的說明:

一、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已編足一千億元。

二、老農津貼自93年1月1日起已調高為每個月4千元,每年經費330億元,受益農漁民人數約70萬人。

三、93年1月30日施行「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農業金融局,94年5月26日全國農業金庫開業,已可建構完整的農業金融體系。

四、92年7月訂定「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申請作業要點」,93年再開放申請條件,並提高獎助學金的金額,目前每年經費21億元,受益農漁村青年學子約30萬人。

五、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利率自93年2月1日起,年息已調降為2﹪或1.5﹪,大幅減輕農漁民負擔。

六、依「在地老化」理念,輔導農會利用閒置空間經營銀髮族服務中心,並辦理非機構式之到宅服務,協助照顧農村老年農民。

七、農委會已成立農糧署、農業金融局,並設置科技處、農田水利處,整合強化國際處、林務局及水土保持局的組織功能;而農業部亦已列入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正在立法院審議中。

八、已設置3處農業科技園區,完成「國家農業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於94年3月7日已送立法院審查中。

九、發展休閒農業,90到93年輔導全國21縣市共145個鄉鎮辦理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吸引1,880萬遊客至農村旅遊,創造商機約35億元,增加就業機會約21,700餘人。

  在農業施政計畫方面,本會依據總統揭示之「團結台灣、穩定兩岸、安定社會、繁榮經濟」施政總目標,行政院所示經濟、社會、人文及政治面等施政重點,以及「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國家競爭力評比與環境情勢分析等重要資訊,擬定中程施政計畫(94至97年度),以「發展優質、安全、休閒、生態的現代化農業,提高全民生活品質」為願景,發揮農業多元功能,兼顧經濟發展、人文建設及自然保育,維護本土農業永續發展,並讓全世界看見進步的台灣農業。茲略述策略績效目標如下:

一、發展優質農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1. 強化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建設,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研發;設置農業科技園區,促進農業升級轉型;推動農業數位化,加速農業產業知識累積擴散。

  2. 推動地區農業整體發展示範,建構市場導向的產業價值鏈;發展健康精緻農糧產業,兼顧糧食安全與經濟效益;推動臺灣漁業國際化邁向漁業大國,開拓全球市場;建立高效高值畜禽產業體系,加強動物保護,提升我國際形象。

  3. 推動農產運銷現代化及電子化,提升運銷效率;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提高臺灣品牌國際形象與知名度。

二、發展安全農業,保障消費者權益

  1. 健全農產品安全供應體系,強化藥物殘留監測,落實屠宰衛生檢查,提高品質認證標章公信力,確保消費者權益。

  2. 健全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加強輸入農產品檢疫及原產地查證,延伸我國檢疫防線,防範海外動植物疫病蟲害入侵,強化疫情監測、通報與防治,維護國人與動植物安全。

三、發展休閒農業,提高鄉村生活品質

  1. 營造鄉村新風貌,加強漁業多元化經營建設,發展休閒農漁業,建立休閒農漁業電子化運籌體系,開發地方創意農特產品,創造農村就業機會,鼓勵農村子弟根留故鄉。

  2. 發展森林旅遊,引進民間投資建設及經營管理,提升遊宿品質。

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1. 推廣牧場減廢及資源再利用,提高污染防治效率;推動合理化施肥,綜合改善農田地力;獎勵休漁,養護沿近海漁業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2. 加強造林及森林永續經營,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動全方位治山防災及環境綠美化,加速天然災害復建復育,增進國土保安;整建植物園,發揮研究、保育、教育及休憩等多元功能。

五、加強農業綜合發展,增進農漁民福祉

  1. 推動農民終身學習,培育優質農業人力資源;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活化鄉村社區組織。

  2. 輔導農漁民團體永續經營,增進服務功能;健全農業金融體系,設置全國農業金庫,維護農業金融秩序。

  3. 加強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擴展農業發展空間。

  4. 辦理農漁業福利及救助,強化民意導向的行政服務,提高農業施政品質。

貳、現階段農漁會的角色

  為有效服務農漁民,滿足其生活上及事業上之需求,現階段農漁會必須因應農漁業永續發展與農漁村社會經濟活絡之課題,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並且儘速轉型改革,以下為現階段農漁會應扮演的角色:

一、農漁會在農業策略聯盟的角色

  為謀農漁會事業發展,增強競爭能力,農漁會必須加強縱橫方面的聯繫與合作,構建堅實的連結體系,使都市型農漁會發展農漁產品加工、經營農漁產品銷售市場及其他農漁業服務業等,作為鄉村型農漁會的業務代理機構,共同建構農漁業產銷貫通的高速通路。至於不同農漁會間,亦應擴大合作,互相支援,形成農漁會與農漁會間,以及農漁會與異業間的策略聯盟,農漁會以其擁有的通路優勢,正可以發揮軟堤防的功能。

二、農漁會在農漁村建設中的角色

  農漁會之法定任務依農漁會法規定,計有保障農漁民權益、農地利用改善、水土之保持、接受委託協助農漁民住宅輔建、農漁業旅遊及農漁村休閒事業等。農漁會由於農漁業發展的階段性施政重點不同,因此,配合農業主管機關辦理各項不同的農漁業生產及運銷計畫,並且獲致成效。隨著農漁業生產功能的相對遞降,以及農漁業在生態保育及農漁村生活品質等功能的提昇,未來農漁會仍有必要在農漁村建設方面扮演主要的角色。本會現在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及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營造計畫,正是提供農漁會參予農漁村建設一個絕佳的機會。

三、農漁會在農漁民福利及權益的角色

  農漁會過去在農漁民保險、全民健康保險、農漁業天然災害救助、專案貸款、農漁產業文化、高齡者照顧等與農漁民福利及權益維護密切相關的事業方面,獲致相當的成效,今後,在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的時代,農漁會以其過去所累積的經驗,配合主管機關推動之社會支援性產業,如安養照護及休閒農漁業等,將資深農漁民組織起來,在農漁會的協助下,參與農漁村社區的志工活動,是可以繼續農漁民福利及農漁村建設的一項不錯選擇。

參、強化農漁會組織新思考

  基於扮演好農漁會在農業策略聯盟上、在農漁村建設中、在農漁民福利及權益上的角色,以能加強農漁民服務工作之考量,農漁會面對自由競爭的環境,必須具備開發新業務與管理各項業務之機制,並時時運用農漁會整體所擁有的核心資源優勢,自主自立發展。為達到此目標,謹提出數點拙見供研討參考:

一、強化業務創新技能和機制

(一)建立農漁會的知識管理機制,使農漁會推廣股轉化為知識管理單位,其任務為對內全力支持其他部門所需的知識創新工作,並負責規劃組織學習、促進新知識收集、整理、內部傳播和使用之機制。對外則成為農漁會組織整合、協助鄉村發展、和教育農漁民的行動促進、訓練發展和諮詢連結的運作單位。

(二)就現有農業相關機構、單位或新成立農漁會投資資訊公司,建立專門的創新業務諮詢中心,協助已依區域、產業或資源整合之各類農漁會經營集團進行知識創新工作。其業務開發方向,應針對國際化和在地化業務而創新經營項目。

(三)農漁會界規劃成立業務創新顧問服務團,政府提供適當協助(包括經費及經營顧問師),以縮短農漁會經營創新業務的準備階段和增加經營新業務的成功機會

(四)全國農業金庫優先提供農漁會開發創新業務之資金及後續經營資本。

(五)建立農漁會經營創新業務之輔導體系,由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師組成團隊,定期評估業務經營績效,此項評估資料列為政府補助、獎勵或委託事業之參考依據。

(六)農漁會之經營模式應同時兼顧組織發展和在地發展之經營項目和經營策略,並能反應多元化經營之專業技能和社會需求。

二、有效應用數位傳播,展現經營利基

(一)加強電子商務之應用規模與範圍,辦理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研討會。

(二)全國農會未設立前,推動農訓協會和財團法人農漁會資訊中心合作建構農漁會網路學習網系統,初期乃提供創新業務工作人員之線上學習,長期則可依各產業別、聯盟集團別及特定專業能力發展而建構多類網路學習網,使網路學習網可產生知識傳播、專業技術發展、專家養成及工作績效支持等學習成果。

(三)推動農漁會專業人員電子素養檢定,此檢定成果應為聘僱、升遷和考績之重要參考。

(四)推對農漁會資訊基礎建設標準化,以強化網路連結效能。

(五)農漁會可投資設立農業行銷傳播公司,專責為農漁會開拓國際和兩岸市場及為創新產品進行行銷傳播設計工作,並提供各類行銷和資訊傳播、諮詢服務、教育訓練及專業人才之養成。

(六)農漁會所建構之資訊系統應能與相關政府機關、農業機構連結,建立更廣泛的農業知識體系,使農漁會工作人員更能針對不同經營問題而獲得多元的知識學習和傳播資訊。

三、永續發展專業人力,促進組織知識優勢

(一)農漁會為創新業務和加強服務會員,主管機關得鬆綁農漁會人事法規,依業務需求而招募和管理,可放寬原有法規之限制。

(二)農業推廣人員應具專業能力認定資格。依促進者、訓練者和顧問三類工作角色而包括含團體發展、人際溝通關係、社會行銷、計畫發展、考評、志工管理、教學設計、決策分析、危機處理、資訊傳播、知識管理等多項專業能力需求。現有農漁會推廣人員之專業能力應重新定及進行補救訓練。

(三)大專院校協助農漁會發展實用取向之國際貿易、經營管理相關之教材和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大專院校開辦高階農漁會經營管理在職進修班,培育知識經濟所需之農漁會專業經理人才。

(四)探討使農訓協會擴大其教育訓練規模,而與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及民間企業團體建立各項專業能力認證的合作關係,並成為農漁會人員專業能力認定之專責機構。

(五)農漁會之間,應進行專業經營能力和經驗之分享和互動學習過程,因此,除了應用討論會、觀摩和工作報告來進行員工能力訓練以外,可以短期人力互換方式而使工作人員加速增加實務執行能力。

(六)促使專業化推廣人員成為組織內之學習促進者,設計並引動多元學習情境,如應用非正式學習、行動學習或團隊學習方式來有效促成組織所有人員獲得必要之專業能力。

(七)有效應用政府推動之終身學習制度,隨時協助農民團體工作人員獲取學習機會。

肆、 結語

  台灣農漁會組織過去對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貢獻良多,如今面對政治、經濟與社會急遽變遷的衝擊,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發揮其所獨具的經濟與社會雙重功能,立足於新的思維模式,事事以服務農漁民是農漁會存在核心價值信念,積極規劃長遠的戰略計畫,從組織結構、經營結構及事業部門各方面力求革新,強化組織,加強營運績效,以結合農民、訓練農民、服務農民,如此,一定可以為咱台灣的農漁會找到活水源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8-22:2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