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分享至 line line

臺灣希望 油你油我

  油脂是民生所需,然而主原料來自進口,國產原料僅約佔2%,這使得國產優質食用油特別珍貴!展示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的4種國產油,除了各具特色,低食物里程賦予它們新鮮的好滋味。

農業櫥窗主題:臺灣希望 油你油我 (2023年8月-9月)

▲農業櫥窗主題:臺灣希望 油你油我 (2023年8月-9月)

 

臺灣各地製油作物

一、油茶籽油

  油茶籽油即是苦茶油,可稱東方橄欖油,更勝橄欖油!

  以現代科學方法,證明本草綱目所記載的功效,而國際期刊的人體試驗報導,證明飲食中含有高量油酸可以降低氧化壓力,是極佳的日常保健食用油。苦茶油可以耐受高溫,特別是特定的烘焙條件可以提高其耐熱性,使苦茶油煎、炒、煮、炸皆可料理!

  農業試驗所開發「三種特徵風味苦茶油製程技術」提供產業技轉,創造沒有苦味,風味鮮甜、香濃或醇厚等不同特徵的苦茶油,分別適合鮮飲、清炒與香煎料理,讓消費者可以重新認識品質與風味俱佳、可以天天料理享用的苦茶油。

 

 

剛採收的茶油果實  日曬逐漸乾燥的茶油果實

▲剛採收的茶油果實/ 日曬逐漸乾燥的茶油果實

 

日曬果實  將茶油果實榨成油茶籽油

▲日曬果實/ 將茶油果實榨成油茶籽油

 

二、印加果油

  印加果原生於祕魯安地斯山脈海拔1600~2100公尺,含有高量油脂(35~54%),其中ω3脂肪酸 (linolenic acid,次亞麻油酸) 占42~51%,現今醫學研究已證實,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少自由基產生,是人體無法合成的脂肪酸,只能從食物取得。

  ω3脂肪酸的來源稀少,然而臺灣因為氣候地理條件合適,印加果在年初栽種年底可以收成,實為上天賜予的禮物,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新興作物。

  印加果目前主要產地在南投縣、嘉義縣以及花蓮縣。再次提醒,ω3脂肪酸因為高度不飽和特別容易氧化,因此需要冷藏,也不適合加熱烹調,建議採用鮮飲或涼拌料理。

 

 

印加果果實  曬乾後的印加果果實

▲印加果果實 / 曬乾後的印加果果實

 

榨油  印加果油成品

▲榨油 / 印加果油成品

 

三、高油酸花生油

  落花生於17世紀左右在臺灣落地生根,因其固氮、耐瘠特性,為先民開墾拓荒的重要輪作作物。農業試驗所及臺南改良場研發出高油酸落花生品種「臺農11號」及「臺南20號」,ω9 脂肪酸 (油酸,oleic acid) 可高達75%以上,有效延長花生油、花生醬等產品保存期限。

  臺灣訂定2050碳排淨零政策,使落花生的固氮能力受到矚目,因為豆科植物能在輪作、間作過程提供農田氮肥,減少投入化學氮肥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不論是黑金剛、油豆或是高油酸新品種,您在消費端吃的每一口落花生,都能支持在地產業,減少碳足跡。

  有志社區營造的青農、教育者,在學校、你我的身邊推廣食農教育,使散發出濃郁香氣的傳統作物落花生,重新找到定位與價值。

 

 

採收落花生

▲採收落花生

 

四、胡麻油

  胡麻俗稱芝麻。

  種子富含油脂且焙炒後具有特殊風味,廣泛應用於食物增添風味。目前臺灣主要栽培品種為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臺南1號」,是黑色種皮胡麻品種,種子富含鈣質,含油率可高達50%以上,香氣濃郁,深受國內老饕喜愛,其加工產品包含胡麻醬、胡麻糖、胡麻粉等。

  你可能不知道餐桌上的胡麻僅有約5%來自在地生產。臺灣每年大約需要進口4萬公噸,自產僅約2,000公噸,主要產區在臺南,約佔全臺栽培面積7成以上,近幾年屏東、嘉義、彰化、苗栗、桃園等地才開始有農民大面積種植。

  消費者如果要吃到國產胡麻的好滋味,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到胡麻產區,向地方農會或農民購買,一起支持國產好滋味。

 

 

採收胡麻  日曬胡麻

▲採收胡麻 / 日曬胡麻

在帆布袋上敲打胡麻,讓籽粒掉落下來

▲在帆布袋上敲打胡麻,讓籽粒掉落下來

將帆布袋上的胡麻籽粒蒐集起來  胡麻籽粒

▲將帆布袋上的胡麻籽粒蒐集起來 / 胡麻籽粒

 


  本策展為推廣農業的油料作物研究成果,結合偏鄉小學、社區夥伴,擷取在地小農真實影像,以食農教育創新工作坊集體創作,形塑具有Mosaic鑲嵌 (字源"Muse"為希臘文,是古希臘神話中九位職司藝術與科學女神的總稱) 拼貼藝術風格的作品。除展現農業試驗研究與在地創新食農教育的鏈結,也是臺灣多元整合價值的體現,描繪美麗臺灣沃野千里的豐富與感動。

一、策展意象

  深秋涼爽的北臺灣山坡上,壘壘油茶果實成熟,滿園果子。霜降過後的林間,陣陣清風帶來油茶籽幸福收成的味道,一種土地堅實飽滿的味道。策展意象

  端午時節,中部印加果掛果滿園,懊熱的芒種無法抵擋我們收穫盈滿的期待,汗水滑落嘴角成為農人們的微笑曲線,那是歲月努力的曲線。

  沃野雲林,澳熱快將人蒸發,春豆花生卻在土裡曖曖含光。隨著芒種到來,跟著陽光深呼吸,祈求好事發生。這是土地的智慧,一種心無所住靜定前行的智慧。

  西港的風止不住黏膩,立冬時節的南臺太陽,仍然暖暖和煦。芝麻從指縫間滑落像點點星光,點點盈框。青年的熱情讓全家緊緊相伴,由創新轉成新創永續發展。

 

二、策展團隊

(一)農業部團隊成員

農業試驗所

    生技組 李雅琳 (苦茶油、印加果油、花生油、芝麻油研究)

               洪子桓、劉威廷 李穎甫 何奕漢 (協助規劃與布展)

    作物組 戴宏宇 (落花生研究)

    技服組 吳宜晏 (布展活動窗口)

    技服組 吳惠卿 (食農教育窗口)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黃涵靈 (芝麻研究) 

(二)協辦策展團隊

張文鴻 (豆爸老師)

臺中師院美勞教育學士 •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MFA藝術學碩士。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目前關注環境的自然循環議題與食農與藝術課程的研究,並實踐於社區創生與營造課題。

台灣共好實踐協會

人因互相幫助而勇敢,因互相信任而美好。

以社會企業作為基礎,倡議食農教育,偕同熱血青年修復社會關係,希望能夠達成共好共榮的新社區願景! 臺灣共好實踐團隊從土地美好實踐開始,豐厚在地文化底蘊,串連整合作物與餐桌的想像,修復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並攜手創造臺灣美好環境而持續努力。

合作參與

臺中市大安區三光國民小學全體師生
衛福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 詹伶千社工師 …
臺灣共好實踐協會 吳麗真 林佳盈 陳孟青 …
臺中市東海社區小朋友們 張善雅 詹前寬 …
東海大學 王莉嵐 鄭芷茵 陳彥均 
臺中市立女子高級中學 張善淳
臺中市立第二高級中學 洪榛苓
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 林智芸
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學 紀姿婷

資料來源:農業試驗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