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7068

我國因應仔豬下痢疫情實施多項穩定豬肉價格措施執行成效不比日本差

  • 發布日期:103-08-25
  • 發布機關:農委會(畜牧處)
  有關本 (25) 日報載「一片豬肉分出日台政府高下」一文,引用日本政府透過「畜產品價格穩定法」,於此波國際發生仔豬流行性下痢 (PED) 疫情,發揮穩定該國豬肉價格與生產者收益,並認為臺灣政府卻任由豬價上揚,穩定豬肉產銷作為不及日本等批評,其諸多論述與事實不符,為避免國人誤解,特予澄清。

  農委會表示 , 日本豬隻在養頭數為 953.7 萬頭,豬肉年產量 91.7 萬公噸,進口 74.4 萬公噸,自給率約 55% ,與我國自給率 90% 相較,日本屬於高度仰賴豬肉進口國家,受國際豬肉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因此制定「畜產品價格穩定法」,每年度訂定安定基準價格及安定上位價格,當低於安定基準價格時,由農畜產業振興機構或養豬團體購買以促使價格上升。當價格高於安定上位價格時,即釋出保管的食用肉品,以降低市場價格或減免關稅增加進口誘因,藉由調整保管制度穩定豬肉價格,為國際上少數以公權力介入自由市場的國家。

日本鮮少啟動實施價格穩定機制

  農委會說明,日本雖然訂有完備的畜產品價格穩定機制,但並非每次產銷失衡時均實施,該國仍會視實際狀況啟動,經查曾於 1999 年 12 月保管 13,896 頭, 2000 年 10 月保管 26,500 頭, 2003 年 11 月保管 1,963 頭, 2009 年 10 月保管 30,395 頭,因所費不貲實際保管數量並不多,也僅能做短期調節,且無法長期操作。此外,此次 PED 為一國際性疫情,主要豬肉出口國也受疫情感染,豬肉價格大幅上揚為正常現象,因此日本並未針對此次 PED 啟動價格穩定機制,與該文所稱啟動機制後始穩定豬肉價格顯有不同。

我國亦有類似穩定機制也已多次啟動

  農委會指出,我國自民國 73 年起即訂有毛豬產銷調節方案, 87 年更於公布施行畜牧法時,特訂有產銷調節與輔導專章,因此針對國內毛豬供需及價格釐訂各項機動調節措施,多年來當毛豬價格大幅下跌時,曾啟動收購過剩豬源屠宰凍存,鼓勵業者淘汰種母豬等措施,並於價格大幅上揚時則啟動專案進口豬肉等措施,該等作為與日本之「畜產品價格穩定法」相類似,可兼顧消費者與生產者之權益。

長期關切國際與國內豬肉價格,採行多項調節措施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 PED 疫情對國內豬肉供需影響長達 8 個月以上,該會從今年春節過後起即長期監控國際與國內豬價走勢,加以我國豬肉消費習性與日本不同,國人比較喜好食用溫體豬肉,進口冷凍豬肉無法完全取代,因此當國內豬源短缺時,穩定價格作為之困難度相對比日本高,特別是國內特定傳統節慶如清明節 、 端午節 、 中元節及中秋節等期間,國內溫體豬肉需求量增加,優先充分供應溫體豬肉成為重要課題,此段期間該會已採行各項必要產銷調節措施如下 :

1、 於 103 年 4 月底及 7 月底辦理兩次國內養豬頭數調查,以掌握國內豬隻在養頭數,作為產銷調節依據。

2、 成立豬價穩定小組,隨時掌握國內外毛豬產銷狀況、進口豬肉量及國內庫存量,並適時調整毛豬產銷調節措施。

3、 每月召開兩次以上毛豬供銷調配會議,請各供應管道確實依會議商定數量調度,並請養豬農民秩序供應市場。

4、 責請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辦理豬肉專案進口,於國內豬肉供給大量缺口期,機動配合釋出。

5、 為維持國內肉品供需之穩定,亦請國內白肉雞業者配合增產,推廣禽肉以部分取代豬肉缺口。

我國豬肉價格穩定成效並不比日本差

  農委會表示,此次 PED 疫情比較各國活豬或屠體價格波動情況,以年初價格與最高價格比較波動百分比,臺灣肉豬漲幅為 27% ,日本東京上豬 ( 屠體 ) 漲幅為 35% ,美國 ( 屠體 ) 漲幅為 66% ,我國漲幅相對低,處理成效並不比美國及日本差。此外,農委會也針對即將來臨的中秋節開始規劃多項產銷調節措施,務使能以合理價位供應國人消費需求,不致發生買不到豬肉情事,請消費者放心。
  • 回上一頁
  • 103-08-25: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