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7029

農業加值是技術、研發、創意、安全品管的整體加值

  • 發布日期:103-06-24
  • 發布機關:農委會(企劃處)

  針對本 (24) 日媒體報導民進黨蔡英文主席評論「農業加值政策不顧對國內農業衝擊」一節,農委會嚴正駁斥,示範區農業加值政策不只是加工製造,而是運用技術、研發、創意、安全品管的優質條件來獲取更高的農業相關利潤,讓農業能發揮更大價值,以因應未來自由化後之挑戰。

農業加值以農業科技產業化為主軸,不只是加工製造

----- 重點發展產業為觀賞魚及周邊產業、動物疫苗、保健食品

  農業加值係跳脫傳統「生產型農業」,擴大以農業卓越的技術為基礎,將研發成果商品化、產業化,並創造高附加價值之「加值型農業」。

  農業加值政策並不只是農漁畜產品加工業,而是具有高附價價值及具市場發展潛力產業才是優先考量,規劃初期優先推動產業包括:觀賞魚及周邊產業、農業生技 ( 動物疫苗 ) 產業等。後續亦可延伸至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寵物食品、中草藥及保健食品等相關產業,藉由這些科技型產業帶動傳統生產型農業轉型升級,開創新價值鏈農業。

農業加值是農業因應自由化策略之一,是避險及反守為攻的農業政策

---- 支持自由化,就應支持自由化因應策略

  傳統生產型農業只停留在初級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已不足以因應自由化後大量免關稅農產品進口的挑戰,但透過加值型農業的發展,進行跨域合作,可以將危機化為轉機。示範區農業加值政策是農業因應自由化之反守為攻策略之一,運用示範區「境內關外」自由便利的經營環境,結合我國農業研發技術、安全農產品優勢及國外技術、原料、市場等,讓國外農產品不會直接衝擊國內市場及國內小農,是因應自由開放的緩衝帶及產業調整策略。 一方面可以讓國內、外原料製成加值產品外銷賺取外匯,一方面避免國外原料直接進入國內市場,造成對國內農業的衝擊,因此是壯農利農政策 ,滅農之詞實為不實之指控。

  對於國內農產業,農委會亦致力推動強化國產農產品競爭力的「地產地消」策略 , 在地農業政策及嚴格區隔國產品與進口品之管理措施同步加強推動,並行不悖。「示範區農業加值」開拓國外市場,在地農業 「 地產地消 」 鞏固國內市場。兩者同步推動,帶動臺灣農業發展。

農業加值符合知識與創新價值比資本重要之主張

  農委會強調, 惟有致力將農業科技產業化,即透過科學化的研發、品質化及創意化的產品生產及經濟化的市場行銷,將臺灣農業加值產品推向國際市場,才能帶動農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進而擺脫農業是弱勢、低薪行業的形象,亦藉由價值鏈之提升,才能吸引青年人投入農產業,改變臺灣農產業結構,帶來創新性變革。這就是蔡主席強調的知識與創新比資本重要的概念 , 也是農委會推動的農業加值。

  農委會強調,示範區農業加值是發揮臺灣農業技術優勢調整農業結構是加值臺灣農業,如果不做,有競爭力的農企業會外移,技術、資金、就業及人才的出走,反而不利臺灣農業轉型。推動示範區政策,是給農業加值一個機會,不要讓臺灣失去農業升級發展的新契機。

  • 回上一頁
  • 103-06-24: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