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94年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事蹟簡介

農糧署 曾淑汾

一、前言

  本會為獎勵對農業發展具有貢獻之農業工作人員,促進農業發展,經依據「農業實驗研究教育及推廣人員獎勵辦法」,自94年3月1日至4月30日止公開受理各相關機關推薦優秀農業人員,本(94)年計有39位參選,迭經本會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個案審查、初審、複審等嚴謹程序評審結果,評選出12位優秀農業人員,得獎者來自農、林、漁、牧及水土保持等相關領域,其傑出貢獻包括新品種育成、新產品開發、採後處理技術研發、農業經營創新、建立農業防災體系及動物輸入風險評估與禽流感診斷系統等等。

林朝欽先生 林朝欽先生(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兼林業推廣組組長):

研發並建立科技化森林火災防救技術

  建立歷年森林火災紀錄資料庫,配合林火燃燒理論模式研究,發展林火危險度預測系統,作為防範之依據。另積極配合林務局研究改良森林火災應變指揮系統、救火隊整編、防救技術,及結合影像處理與地理資訊系統,發展即時火場監控方法,提供科學化數據,使森林火災得以迅速控制,降低損失,對於台灣森林的保護貢獻卓著。

 

陳正次先生 陳正次先生(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世界蔬菜中心)副研究員):

育成與推廣適宜亞熱帶栽種耐熱抗病番茄品種

  致力於遺傳育種研究,成功育成60個耐熱抗病番茄優良品種,包括具抗番茄捲葉病(ToLCV)、晚疫病等多種疫病、耐熱、富含類胡蘿蔔素桔黃色等鮮食與加工品種,解決台灣夏季番茄生產的瓶頸,促進番茄產業發展。其中8個品種在國內大面積之栽種面積達1,099公頃,佔春/夏作總面積53%,並為抗病基因、耐熱基因等基礎研究之重要材料。

 

楊平政先生 楊平政(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副所長):

建立動物及其產品輸入風險評估機制

  擔任「動物及其產品輸入風險評估小組」召集人,進行貿易對手國非疫區認定、動物產品輸入風險評估、檢疫條件修正等工作,建構完善的風險分析機制,並擔任行政院中央跨部會防治重要動物傳染病因應小組委員,對口蹄疫、家禽流行性感冒、牛海綿狀腦病等等重大動物傳染病提供具體可行之撲滅及防範建議,保障國內畜牧產業發展,及提供政策決策與貿易談判依據,對於動物檢疫及國人健康安全,貢獻卓著。

 

廖萬正先生 廖萬正(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研發果樹栽培技術及育成新品種

  致力於果樹研究栽培技術之改進及新品種選育,研發桃、李產期調節技術,將產期提早至3月至6月,紓解盛產期壓力;並選育出台中1號「福來梨」及台中2號「晶圓梨」等高品質低需冷性新品種,減少梨之高接人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解決每年必需進口梨接穗之防檢疫問題,及降低坡地種植對水土保持的衝擊,對梨之品質提升、與產業發展具有重要貢獻。

 

江福松先生 江福松(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台灣鯛協會執行長):

開創台灣鯛,建立品牌形象,致力國內外行銷

  協助台灣吳郭魚養殖產業轉型及發展,推動生產、收穫、加工標準化作業流程、產品分級與認證,建立「台灣鯛」(Taiwan Tilapia)品牌與形象,重開歐盟市場外,並結合優良水產養殖場認證,推動產銷履歷制度,推出第一批「有身分證的鯛魚片」,創造產品區隔與價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另致力台灣鯛產銷策略、漁產品與肉品需求體系之建立、貿易自由化對漁業之衝擊、漁業損失與漁獲量減產之補償評估等漁業經濟之深入研究,提供政府決策參考。

 

吳純衡 吳純衡(水產試驗所研究員兼加工組組長):

加工副產物機能性成分萃取及其利用之研發

  研發多項漁業加工副產物機能性成分之萃取及利用,自魚鱗萃取高純度膠原蛋白,製成面膜、化妝水、面霜等高值化產品;利用海藻開發養生保健花草茶、冰品、美容保養等產品;萃取牡蠣有效成分發展生蠔精、綻劑等產品,其研究成果均提出專利申請及辦理技術移轉,有效提昇水產品附加價值。

 

林棟樑先生 林棟樑(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研發火鶴花海運外銷處理技術及園產品採後處理技術研究推廣

  研發火鶴花採後保鮮處理及海運處理技術,提升品質,成功協助火鶴花拓展海運外銷,使台灣火鶴花在日本進口市場佔有率提高至40%,佔該國進口量的第一位;開發蔬菜壓差及真空預冷技術,建立甘藍、青花菜及結球萵苣外銷採後處理流程,有效提升品質及國際市場競爭力,促進對產業發展裨益甚大。

 

郭鴻裕先生 郭鴻裕(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究員):

成立台灣土壤陳列館,推廣土壤知識與資訊

  長期投入臺灣土壤的研究及調查,歷經多年規劃、蒐集,成立「台灣土壤陳列館」,提供學術研究、土壤科學教育、保育推廣等重要教材。另對土壤調查、管理、利用及保育業務亦不遺餘力,完成臺灣絕大部分地區農地土壤之調查,採得超過54萬個土壤樣品及數據資料,建立土壤資訊系統,實際運用於土壤施肥、改良、及政策分析等方面,有助於國內農業永續發展。

 

李敏旭先生 李敏旭(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建立禽流感診斷系統,成功防疫台灣為非疫區

  開發可同時區別診斷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及新城病病毒之檢驗技術,及建立快速區別家禽流行性感冒15種HA亞型的診斷技術,應用於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監測工作上,保護國內家禽產業的發展。其技術經應用於2003年金門走私番鴨檢測,使我國得以早期發現其帶有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以作明確之處置。李助理研究員並將該病毒之基因體序列完全解碼後登錄於基因銀行,具學術研究貢獻。同時,將其檢測技術傳授於APEC會員國,協助相關國家共同進行防疫工作。

 

陳振宇先生 陳振宇(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技正):

建構土石流防災應變體系及善用科技提昇效率

  健全土石流三級防災體制,架構完善法規,推動各類型土石流防災演練,落實土石流防災避難管理,並以創意行銷方式,開闢土石流劇場教室,運用活潑形式拍攝土石流宣導短片,及開發教育網與線上學習系統,有效推廣防災知識。另運用科學化管理技術,開發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http://fema.swcb.gov.tw),及完成全國第一套自動語音廣播系統,提升應變及預警通報效率。

 

羅紹麟先生 羅紹麟(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

探討及解決林業經營問題,協助政策推行

  研究國內公私有林經營、租地造林問題、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社區林業、林業經濟及林政問題,對林學界、政策制訂有正面與深遠的影響,並參與「自然保育法」及「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的制定,及擔任我國多項林業相關決策之委員與諮詢顧問,對我國林業之發展貢獻極著。同時作育英才無數,以其林業專才,與國際交流,推動實質外交。

 

蕭景楷先生 蕭景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從事農業經濟研究、教育訓練及推廣工作,貢獻卓著

  長期在農業經濟與政策研究、農業教育訓練、農業推廣及服務等項目有相當的貢獻,包括農地資源效益與評估、漁產品價格分析與預測、農業資訊系統運用、養豬廢水與農會整合研究、農村建設與防災治理等。並積極辦理農業教育訓練及推廣服務,提升農政人員與農民經營管理能力,協助農業推廣與農民團體制度改革,對台灣農業發展、農業人才的培育、與農業經營發展理念的傳播、農村建設,有十分具體的貢獻。

 

三、結語

  新世紀為運用知識經濟提昇產業競爭力的新時代,面對國際農產貿易自由化的競爭環境,農業必須運用知識與技術的不斷創新,才能確保產業領先的競爭優勢。本會期盼透過此一全國農業優秀人員的選拔,將能激勵更多農業界夥伴加強研究創新,突破傳統,提昇農業產業競爭力,共同締造台灣農業新希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1-13:1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