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我國近年農產貿易逆差之分析

國際處貿易管理科 呂斯文

壹. 前言

  過去50餘年來,台灣農業成功地扮演了經濟之母的角色,在戰後經濟蕭條、百廢待舉的時代中,政府積極發展農業以培植工業,包括稻米、蔗糖等農產品出口曾為我國賺取大量外匯,並奠定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其後更締造了舉世稱譽的台灣經濟奇蹟,為開發中國家競相效尤的楷模。

  惟隨著經濟轉型,工業發展在取代農業後,我國農產貿易自民國63年起開始由順差轉為逆差並持續擴大,至民國84年農產逆差首度超過40億美元,至去(93)年之逆差值則為53億美元。

貳. 我國農產貿易值變化趨勢

  (表1xls / pdf)為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值變化情形,統計資料顯示,隨著整體經濟發展,我國農產品之出進口值大抵呈現逐年增加趨勢,而因工業產品貿易額之擴增幅度更大,農產貿易佔總體貿易比重則逐年減少。以去年為例,我國農產品出口值為3,554,308千美元(占總出口值2.04%),進口值為7,781,964千美元(占總進口值5.28%),合計93年農產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24億美元,僅佔我國整體貿易總值3.63%。

  就貿易差值而言,農產貿易逆差自民國84年後即維持在40餘億美元上下,最近3年則呈現持平但略為上升趨勢;相對地,工業產品之貿易順差於前數年間雖維持在200餘億美元上下,惟該等順差在去年遽減至114億美元,扣除農產貿易逆差後,我國93年總貿易順差亦由92年之169億美元降為61億美元。

參. 我國農業特性及貿易逆差

  台灣氣候雖然適合農業生產,惟因地狹人稠,農業係採行小農、勞動集約經營型態,其產業規模及初級產業競爭力不易與美國、紐澳等國家抗衡,農產貿易逆差較難避免,此種現象在農業型態與我國類似的G-10集團國家非常普遍(表2xls / pdf)。

  依據WTO統計資料庫,台灣於2003年之農產品進口值為7,959百萬美元,進口排名為全球第10名,農產品出口值為3,770百萬美元,出口排名為全球第21名。而在2003年全球排名前15位之農產品進口國中,G-10集團中即有日本(第3名,進口584億美元)、南韓(第6名,155億)、台灣(第10名,79億)及瑞士(第11名,71億)等4國列入,因此G-10國家在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及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下,確實面臨相當的農業調適壓力。

肆. 近年貿易逆差分析

  我國於民國91(2002)年元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依據農業統計要覽資料,我國農產貿易逆差值自90年至93年分別為38億、39億、45億、53億美元,似有逐年增加趨勢。為瞭解擴大成因,本文依農林漁牧等四大類產品分別計算各項目別貿易差值如(表3xls / pdf)。

  經由表3分析得知,90至93年間農產貿易之逆差增幅近15億美元,逆差增值分別來自農產品、畜產品及林產品類之11億、3億及4億,僅水產品類持續享有貿易順差,且順差增值於4年間成長3億餘美元。
進一步分析各項產品差值及逆差成因如次:

一. 農產品:

  本類產品主要進口項目為穀類及其製品(含小麥、玉米)及油料籽實(含黃豆)等,經比較農產品類在90年至93年間的進口量值對應關係(表4xls / pdf),進口值部分由40億美元增加至52億美元,惟查同期間農產品類之進口量仍維持於1,270至1,300萬公噸上下,顯示國內總需求量並無大幅變化,又比較穀類及油料籽實等主要項目亦有相同量值對應關係,因此國際價格上揚係農產品類逆差擴大之原因(國際油價上揚使大宗穀物運輸成本增加)。

二. 畜產品:

  經(表5xls / pdf)比較,本類項下之活畜禽、肉類及雜碎之進口量值明顯增加,係因我國入會開放畜產品關稅配額進口承諾所致。同期間乳品類之貿易逆差值略為增加,而皮革再加工出口業仍為畜產品類之順差來源。

三. 水產品:

  近4年來本類產品貿易順差擴增,順差金額由6億餘美元增加至10億美元,主要為魚類及其製品(特別是冷凍鮪魚)項目之出口值增加。經進一步比對,該項目之出口數量變動有限(表6xls / pdf),其順差擴增應與國際價格波動有關。

四. 林產品:

  經比較4年來本類產品之逆差由7億擴大至11億美元,進口量值皆上揚(表7xls / pdf),經瞭解係為國內對製材、原木及合板等需求成長,且進口價格明顯上揚所致。

  綜前所述,農林漁牧等貿易差值雖於近年來互有消長,惟農產品類之進口值增加為整體農產貿易逆差擴大之主因。鑒於農產品類之逆差係源自國際價格之波動,因此國際價格波動為近年來我國農產貿易逆差擴大之最重要原因。

伍. 農業貿易逆差之改善

  我國整體貿易比重係以工業產品為主,93年工業部門出口轉疲導致整體貿易順差降低後,漸漸突顯出我國長年來農業貿易逆差的問題。惟倘深入瞭解一般所謂的農業貿易逆差,可瞭解相當大的進口比例並非我國農業生產範疇,而屬工業用原料及民生消費用途:前者如進口為食品加工業及其他工業用之穀類、油料籽實、棉花、羽毛、羊毛、皮革、木材等原料型逆差,這些產品於93年之逆差總值約為30億美元;後者如民生消費用途之砂糖、菸類及酒類之消費型逆差, 93年逆差總值約為11億美元。爰此,與我國農業部門生產相關之蔬菜、水果、花卉、畜禽肉、雜碎、魚類、竹產品等項目之產業型逆差值,實約為十餘億美元。

  為求逐步改善產業型逆差,農委會於近年來積極推動下列工作,對後續改善相關逆差將有實質助益:

一. 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一)建立市場導向的優質農園產品產銷體系,推動外銷米專業區及外銷供果制度,輔導檬果、木瓜、楊桃等10項果樹產業建立優質供果園,穩定外銷貨源及供果品質。

  (二)發展健康精緻及具本土特色的優質農糧產業,輔導農民團體規劃產業價值鏈,整合區域發展之關鍵產業與資源,建構具對外競爭力之產業產銷運作模式。

二.提升畜牧產業競爭力

  (一)擴大辦理優良養豬場等認證工作及「自然豬」等豬肉品牌,賡續辦理「鮮乳標章」等優質畜產品認證,作好市場區隔。

  (二)建立高效高值畜禽產業體系,賡續推動家禽產業統合經營制度,建立屠宰場及肉雞場自主品管及落實藥物殘留檢測機制,以維護國產禽肉品質,並規劃全年度系列行銷,積極拓展禽品外銷市場。

三.推動安全農業產銷體系

  (一)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對米、蝴蝶蘭、馬鈴薯、胡蘿蔔、茶葉、豬隻、雞肉、鴨肉、海鱺及鰻魚等64項農漁畜產品擬訂標準化良好生產準則(GAP),逐步擴大實施,並針對香蕉、毛豬、海鱺等三品項優先推動產製儲銷全程控管之產銷履歷制度。

  (二)持續推動CAS優良農產品認驗證制度,辦理項目包括肉品等十四大類產品,輔導廠商生產獲得使用CAS優良農產品標章,並加強宣導工作以提高消費者對CAS優良食品的認知度,及建立對台灣農產品信心。

  (三)強化農產品衛生安全檢驗及農用資材安全管理,落實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與管制,積極輔導畜禽屠宰業者申請設立屠宰場,並研擬實施「養殖水產品上市前安全管理措施」,推動水產品檢驗及通路可追溯機制,確保農畜水產品之食用安全。

四. 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

  (一)推動「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採取1. 加強農產品國外促銷活動; 2. 排除農產品外銷關稅與非關稅障礙; 3. 建立以外銷為導向之產品供應鏈;及4. 提供外銷資訊、培育人才及相關配套措施等四大策略,選定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及歐盟等目標市場,積極拓展台灣農產品之國際市場。

  (二)依據進口國之檢疫要求,研發及改善外銷檢疫處理技術,增加農產品外銷品項;另補助設置外銷農產品檢疫蒸熱殺蟲處理設施,以有效提高外銷水果之檢疫處理效能。

陸. 結語

  依據農委會農產貿易統計,本年1月至8月間我國農產品出口值為3,015,489千美元,較去年同期略增0.98%,進口值為6,765,651千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31%,經計算其間逆差值約為37億,較去年同期逆差值35億美元略為擴大,因此本年度之農業逆差值計仍維持前年度規模。另依據財政部最新進出口貿易統計,至8月底止我國整體貿易順差值為1,912,590千美元,較之去年同期順差值5,618,555千美元短少37億美元,顯示工業產品出口尚未回穩,展望未來,我國整體貿易表現仍有賴工業產品出口之儘早復甦。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1-13: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