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地區資源利用與其農業發展之探討

修平技術學院工管系 蔣寬和

壹、前言

  地區農業的多元功能大都具有公益性,為確保這些公益性,應適當地發展地區農業,同時要維護地區農業的「質」與「量」,如此地區農業才能永續經營。而維護地區農業「質」與「量」的首要工作,就是對該地區的資源要有充分的瞭解,且對資源的利用採取適當的保全措施,防止資源使用過量導致枯竭,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地區農業資源與一般經濟資源在性質上是不盡相同的,以農地為例,農地資源雖可持續使用,但具有不可逆性(Irrecoverable),一旦轉為非農業用途,便難以回復供農業利用。一般經濟資源若是缺乏,則可透過進口以補不足,但農地資源無法透過進口彌補,此係農業資源不可移動的特殊性。

貳、地區資源的範疇及在地區農業的應用

  一般地區資源是指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質和人力。資源因地理條件不同,蘊藏在不同的地區,成為該地區可供開發使用之財貨。資源會隨著科技、社會和經濟的變化而改變,亦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其重要性的。

  地區資源包含甚廣,可分為「自然性資源」、「設施性資源」、「文化性資源」、「生活性資源」及「人力資源」等,其中「自然性資源」是指這個地區原有的資源;「設施性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所使用為目的的各項設備;「文化性資源」是指地區的歷史紀錄,長期生活記載所形成的社會、文化性資源,其地區的特有性很強。地區農業能否順利發展、地區主體的確保是很重要的。「生活性資源」是有關維持地區農業環境,形成滿足人類生活環境的資源,如街道設施,方便人民交通往來。「人力資源」是直接及間接的負擔地區農業的主體,在各地區之間的移動性是很高的,地區農業的永續發展,必須要先能吸引優良的地區農民定居。

  「地區農業」係指「地區固有的農業」,基本上是屬於佔有這地區資源運用而形成的農業。故要擴大發展地區農業,就要充分確保地區資源存在的可能性。而發展地區農業是根據當地資源的種類和質與量,作最佳的配置和使用為目的,也就是支援形成地區農業並達到永續發展。地區資源是源自自然界中天然稟賦(Endowment)和調配的,並且施以一定的勞動力(加工)完成。因此,為了地區農業能順利發展,地區資源必須被適當地維護和利用。

參、發展地區農業的地區資源範例—以高雄縣為例

  高雄縣位於台灣西南部,東北邊涵蓋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延伸,東部山地高達3,000公尺以上,向西漸低為丘陵,至海拔10公尺以下則呈現平原地形,由於地形和地質的變化造就了各種優美的地貌景觀,同時又因位屬亞熱帶氣候區,也孕育了複雜的動植物生態系統,不同的自然生態也造就了不同族群文化,由於本區開發甚早,文化古蹟甚多,又位處在高雄都會區邊緣,且臨近高雄港,自古農業即相當發達,到了近代,工商業及交通更是發展迅速,已具備了現代都市的雛形,而且附有多樣面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茲簡述高雄縣的地區資源,以及利用該地區資源強化地區農業發展的方式pdf DOCX

一、地區資源

(一)基礎資源項目

 

  1. 自然性資源

    (1)土地:全縣土地總面積 2,792.674平方公里,平地面積占50.73%,山地面積占49.37%。

    (2)水:主要河川有高屏溪、二仁溪,次要河川有阿公店溪,全縣灌溉和排水面積17,972公頃。全縣平均月降雨量在243.78公釐左右,集中在4月到9月,為雨季。

    (3)森林:全縣共172,400公頃,森林覆蓋率61.13%。

    (4)氣候:沿海地區及丘陵地屬熱帶型氣候,高山地區屬溫帶型氣候,每年6月至7月溫度較高,1月至2月溫度較低,全年均溫度25.18。C,高山地區年均溫度12。C。

    (5)景觀:沿海風景區、大岡山風景區、阿公店風景區、月世界風景區、六龜溫泉區、澄清湖風景區、佛光山風景區、美濃風景區、南橫風景區、三民風景區等。

    (6)能源:縣內有大崗山、二仁、澄清湖、鳳山水庫等四處,供應民生、灌溉及工業用水;有大林、興達港火力發電廠及南部發電廠等三處供全縣電力使用。

     

  2. 歷史性資源:全縣共有20個古蹟,其中有9個為內政部部定古蹟,11個縣定古蹟。另有史蹟如湖內遺址、漯底山遺址、後庄遺址等。

     

     

  3. 設施性資源:風景區景點設施、興達港火力發電廠、永安天然供應站、沿海風景設施、觀光漁港設施等。

     

  4. 人力資源:農戶數49,857戶,農戶人口216,170人;自耕農41,060戶,人口177,858人;半自耕農戶5,028戶,人口23,702人;受委託經營3,309戶,人口13,163人;非耕種460戶,人口1,447人。

(二)經濟資源項目

 

  1. 農業:全縣耕地面積50,433公頃,其中旱田占58.64%,水田占41.36%。主要農產品及產量如下:稻米(糙米)產量34,588公噸;玉蜀黍產量5,358公噸;紅豆產量635公噸;菸草產量1,358公噸;芋產量1,486公噸;竹筍產量24,491公噸;香蕉產量47,037公噸;鳳梨產量74,143公噸;龍眼產量14,841公噸;芒果產量20,878公噸;番石榴產量84,135公噸;荔枝產量26,394公噸等。

     

  2. 林業:針葉樹林39,500公頃,針闊葉混交林31,000公頃,闊葉樹林86,600公頃。

     

  3. 漁業:漁業從業人員22,216人,漁產量63,273公噸,價值3,693,564千元,其中養殖魚產量占80.20%,近海產量占12.90%,沿岸產量占6.90%。

     

  4. 牧業:牲畜數536,807頭,其中豬占89.89%,羊占6.73%,乳牛1.73%,兔占1.21%,鹿占0.439%。

     

  5. 農產品加工:鳳山肉品加工,梓官、茄萣漁品加工,地區農特產品加工有:三民紅芭樂、桃園梅子、大崗山龍眼、美濃菸草、甲仙芋頭、旗山香蕉。

     

  6. 工業:工廠登記家數5,134家,其中金屬製品占22.17%,機械製造?配占16.87%,食品加工製造占9.41%,金屬基本工業占8.86%,塑膠製品製造業占7.48%,運輸設備製造占4.19%,其他占31.03%。

     

  7. 商業:商業登記家數26,966家,其中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多占67.04%。

     

  8. 觀光業:自然生態、湖濱遊憩、產業觀光以及族群、宗教、民俗與古蹟文化系統等,開發濱海遊憩陸域活動,推動沿海觀光漁市鎮,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茂林國家特定風景區。

(三)社會、文化資源

 

  1. 文化、歷史:族群文化有福老人文化、客家文化、平埔族文化、鄒族文化、魯凱族文化、布農族文化、眷村文化。

     

  2. 團體組織:除了行政組織外,全縣各基層農會有數個單位,基層會員200,207人,農會農事小組358個單位,農會會員代表1,218人,農會理事224人,農會監事75人。每年各級主管召開工作檢討會,在職人員舉辦訓練講習及觀摩。

二.地區資源在農業方面的應用

  近5年來高雄縣農業產值逐年降低,如附表所示,農業產值逐年降低,顯示農業資源未能在農業方面作有效利用。

  雖然農業產值有逐漸降低的趨勢但高雄縣的觀光旅客人次則有增加,根據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局的統計,88年高雄縣各觀光遊憩區觀光人次約為64萬人次,至92年觀光人次增至約620萬人次,而這正是善用地區資源發展地區農業的契機。茲對高雄縣地區農業發展提出以下之淺見:

(一)在農產方面

 

  1. 經營「一鄉鎮一特色」的地區農產品。例如:旗山香蕉、美濃菸葉、大崗山龍眼、桃園桃梅、燕巢芭樂及棗子、六龜芒果、甲仙芋頭、路竹蕃茄……等。由農會與鄉鎮公所共同輔導,發展出具有該地區特色的農產品。

     

  2. 結合地區特產與文化特色,發展出多元農業功能的節慶活動。例如:岡山鎮籮筐會、旗山鎮觀光燈節、甲仙鄉芋頭節、田寮鄉土雞節、大樹鄉花果節……等。

     

  3. 推動縣內休閒農園計畫:縣內農田距離大高雄都會區與台南都會區不遠,交通發達,可將廢耕地整理成區塊出租給都會區住民,作為都會型休閒農園之用。

     

  4. 利用農業科技,發展設施型農業,提高產值。結合農業技術、生物科技、及環境工程,發展高農產值的農產品。

(二)在林產方面

  目前台灣林產業的趨勢,已由過去的經濟目的轉成為自然保育目標。縣內林區獎勵成為具有國土保全、綠美化景觀、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生態保育及休閒遊憩等多目標的功能,吸引都會區住民參訪該地區的景觀,並出售林業副產品,例如蔬果、菌菇類及山產等,增加該地區住民的收入。

(三)在畜產方面

  縣內畜產業以養豬、雞、鴨為主。在加入WTO後,肉雞、毛豬、肉鴨等優先列入開放進口,使得縣內畜產業受到衝擊。同時,養豬、雞、鴨所造成地區污染也為人所詬病。因此,鼓勵該地區畜牧業者飼養高經濟價值的雞(例如目前已有飼養的小黑雞),以取代一般肉雞和土雞,供應地區高級餐廳使用,如此轉型可降低雞肉進口衝擊;在鴨生產方面,高雄縣養鴨合作社已開發鴨製品加工,來因應消費者的需求;至於養豬業方面,應強調地區養殖特色,生產出高品質肉品,以區隔進口冷凍豬肉,來吸引消費者。近年來政府也積極輔導,應用科技改善設備、品種、管理及衛生問題,發展出低污染與高附加價值的企業型畜產業為目標。

(四)在漁業方面

  縣內海岸線長達38公里,沿岸多瀉湖,共有六個漁業鄉,4處漁港,應妥善應用這些資源發展地區漁業產值,以促進地區繁榮。以下提出幾項建議:

 

  1. 維護及培育漁業資源。配合農委會漁業署製作人工魚礁,分別投入沿岸地區,建構海洋牧場,以發展休閒漁業。

     

  2. 嚴控污染源,禁止沿岸製造污染,排放污水,對於會破壞水土特定保護區的農漁民,給予輔導轉業。

     

  3. 發展休閒漁業鄉。例如:梓官鄉蚵仔寮海堤及赤崁海灘釣場、彌陀鄉濱海釣場、茄萣鄉海灘釣場及筏釣場、林園鄉風鳴海灘及港埔村海灘,還有海邊落日觀景……等休閒場所。

     

  4. 發展多功能漁港。例如:規劃兼具漁產配銷、漁業栽培、漁貨直銷場、休閒遊憩、海上娛樂及文化教育等多功能漁港。

     

  5. 發展多樣化水產事業。例如:林園鄉九孔、鰻苗及鰻魚養殖,彌陀鄉虱目魚養殖,永安鄉鹹水石班魚養殖,茄萣鄉烏魚養殖。同時配合產期舉辦各項漁產業文化節。例如:彌陀鄉虱目魚節,茄萣鄉烏魚祭,林園鄉九孔節,永安鄉鹹水石班魚節。

     

  6. 擴大觀光休閒漁市港。例如:茄定鄉興達漁港、梓官鄉蚵仔寮漁港、林園鄉中芸漁港等,規劃擴大這些既有的漁市港。

(五)有關整體農業發展

 

  1. 縮短產銷距離,設置農產、漁產直銷中心。例如在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大型都會地區,設置縣農產、漁產直銷展售中心;同時建構網路行銷網及農情資訊網,以供社會大眾查詢。

     

  2. 結合成立縣內休閒遊憩農業聯盟。例如:縣內森林遊樂區、溫泉區、休閒農場、觀光果園、休閒農業區、濱海休閒魚釣區、落日景觀區、各鄉鎮文化景點、藝文及產業活動等相互結盟,以發揮地區間不同的休閒效果和旅遊景點。

     

  3. 建立縣內農產品的自有品牌,以「一鄉鎮一特產」的專業區,以產區產銷班成員為基礎,嚴控農藥用量,重視分級及包裝方法,來打響知名度,提高農漁產品的附加價值,使農漁民收入增加。

     

  4. 加強農漁民合作組織,輔導機構落實對農漁民的服務功能。例如:產銷合作體系、品牌建立方法、資金借貸方式及制定輔助標準等措施。同時提供現代化農漁業經營知識等講座與訓練,使農漁民具有新時代的農業經營理念。

肆、結語

  地區資源是形成地區特性及地區特色的基本要素,這些特性及特色對地區農業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同時,與地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有關聯的,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善用地區資源要素,來從事各項農業經濟活動,例如:農林水產業、農產加工、農企業經營活動、觀光休閒事業等,以提升地區經濟、社會、生活、文化等水準,這是地區資源對地區農業發展的貢獻。

  本文所稱地區特性係指各地區在自然、社會、經濟乃至文化特徵等方面與其他地區不同之處;而地區特色是指地區在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文化傳統等的承襲,以及歷史的體現上與別地區有所不同,這是所謂的地區獨特性。發展地區農業就是植基於呈現地區特性與特色,並設法將這些特性與特色顯性化、創新化、市場化。地區資源是地方財非進口財所能替代,所以發展地區農業先要對地區資源有所瞭解,其次是妥善的維護與利用這些資源,如此地區農業的永續經營將會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 目瀬守男,地域資源管理學,明文書房,1990年10月10日。

     

  2. 何流禧,農業生態學,五洲出版社,民78年,台灣,台北。

     

  3. 陳明健主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理論基礎與本土案例分析,雙業書局,民92,台灣,台北。
  4.  

  5. 熊谷宏,地域農業の確立,財団法人農林統計協会,平成6年2月,P198。

     

  6. 蔣寬和“地區農業多元功能之探討”,農政與農情,第147期,p67~73。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1-13:1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