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蘇主任委員嘉全就職記者會致詞

主任委員 蘇嘉全

李副主任委員、林副主任委員、胡副主任委員、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嘉全在農村長大,小時候跟哥哥、姊姊們一起分擔農務,每人負責多大範圍的田地,誰先做完就可以先休息,這些點點滴滴,令嘉全印象深刻。大學就讀國立海洋大學水產系,學食品加工,還曾到遠洋漁業開發中心實習。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投入選舉,曾擔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屏東縣長及內政部長。在屏東縣長任內,深感農業發展必須要有特別行銷,因此推出黑珍珠蓮霧、黑鮪魚行銷策略,被屏東民眾稱為「黑鮪魚縣長」,到了內政部,被媒體稱為「黑珍珠部長」。在人生的過程中,從小到大都離不開農業,接掌農委會主任委員,回到最熟悉的環境為農業服務可說是我的最愛。

  一般認為農委會只是服務72萬農戶及322萬農民,其實這是狹隘的想法,內政部業務可說是「從搖籃到墳墓」、「上窮碧落下黃泉」,但農委會業務範圍更廣,不只要照顧農民,更要維護2,300萬民眾食用農產品安全,及推動農產品行銷世界國際村,另外,林務建設、土石流防範更關係到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農委會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個部會。

  嘉全深刻瞭解農村的需求,也要求自己一定會把工作做好。這次內閣改組,蘇院長問我是否願意轉任農委會主委,我只考慮3秒就決定接下主委職務。我希望將農委會打造成「全方位的農委會」,把服務範圍擴大,現代化農業不只需要種苗研發、試驗改良等農業技術,更必須透過專業行銷與企管理念打開農產品通路,農委會將引進行銷及企業管理人才,從育種、生產、行銷到流通等各階段積極輔導,讓消費者安心食用,為農業及全民健康打拼。

  以下,謹提出個人未來的施政理念,敬請各位先進惠予指教。

一、推動區域農業整合,發展有特色的觀光休閒農業

  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可帶動地區經濟繁榮,提高農村就業機會。過去幾年農委會積極發展休閒農業,打下好的根基,未來在發展策略上,將結合觀光、休閒、休憩與文化創意產業,並整合具有特色的產業文化、飲食文化與休閒旅遊活動,規劃具國際觀光水準之休閒農業區,推動體驗農業的綠色旅遊,使農業一、二、三級產業相互結合,提高農業附加價值,滿足國內外消費大眾,吸引國人與國際觀光旅客到農村旅遊,創造商機與農村在地就業機會。

二、推展安全衛生的農業,營造農民及消費者雙贏

  農業生產不只要考慮農民的收益,也必須兼顧消費者食用安全。農委會持續推動吉園圃、CAS等農產品安全認證,在過去一、二年更規劃推動「從農場到餐桌」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之產銷履歷示範計畫,這種可提供優質安全農產品及營造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之政策,將繼續擴大辦理,並建立認證制度的權威與信用,有認證的農產品即保證符合標準,讓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安全有信心。

三、推動農業國際化,拓展農產品外銷市場

  台灣農業有優良的生產技術及有特色的農產品,過去幾年積極推動國際行銷,已打響旗艦產品的知名度,94年出口值小幅成長,整體外銷金額35.8億美元,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農委會將依農產品產期與消費國的不同,建立整合性農產品產銷及國際行銷體系,推動全程品管,建立優質、安全、穩定之產品供應鏈,結合國外當地通路及市場行銷管道,並加強國際宣傳,彰顯台灣農產品優質形象,拓展農產品出口,提升產品價格及農民收益。

四、推動農業技術轉型升級,發展農業生物科技

  農業是最傳統的產業,生技農業則是21世紀最尖端的科技產業,也是技術、資本及知識密集的現代化農業,目前保健食品、蘑菇、靈芝等在市場上極為盛行。農委會將加速屏東、台南、彰化、嘉義、宜蘭5個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建設,創造產業聚落的價值鏈,輔導周邊農地成為衛星農場。並加強研發,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透過農業技術移轉及智財權保護,發揮農業知識經濟,提高附加價值。

五、加強水土保持與林務管理,促進農業永續生態環境

  加強水土保持、治山防災與維護森林資源,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推行農業生產資材循環使用,推動畜禽污染減量,養護漁業資源。配合我國發展生質能源政策及京都議定書相關規範,輔導休耕農地種植生質能源作物,開創休耕農地新的利用方式,促進農業永續生態環境。

  此外,農委會將整合全國農業金庫與農、漁會信用部成為完整、安全的農業金融體系。WTO香港部長宣言要求在今(2006)年4月底前完成減讓模式,7月底前由會員提送減讓表,我國將與立場相近的G-10國家繼續加強合作,據理力爭,以確保台灣農業永續發展與維護農民權益。

  21世紀全球化、自由化的高度競爭時代,農業轉型升級不但要有願景,更要透過有效策略規劃,強調執行策略及績效,秉持既有的基礎,加速政策改革,才有機會創造觀光、安全、活力、永續之農業及農村,增加農民收益。嘉全及農委會全體同仁將更積極推動農業施政,為農、漁民服務,也為全民食的安全把關,我們將竭盡心力,制定為人民解決問題的政策,努力來推動,以符合人民的期待,成功克服國際競爭環境的挑戰,使台灣農業成為高競爭力的產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2-21: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