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加APO 「會員國基本農業政策比較研究成果座談會」紀要

企劃處經濟研究科 黃振德

壹、前言

  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於2003年至2005年推動一個「會員國基本農業政策比較研究之調查」(The Survey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Basic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Member Countries)跨年度國際計畫,以瞭解APO會員國1990年至2002年間之農業支持概況及分析會員國農業政策變化。主要研究方法則仿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作法,使用「生產者支持估計量」(Producer Support Estimate, PSE)、「消費者支持估計量」(Consumer Support Estimate, CSE)及「政府一般性支持估計量」(General Services Support Estimate, GSSE)等衡量指標(以下簡稱農業支持指標)。本計畫邀請南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及台灣等9個會員國參加研究(2005年增加孟加拉、柬埔寨、斯里南卡及尼泊爾等國與會觀摩),本會企劃處黃技正振德奉派參與此項計畫。

  本計畫分3年三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工作小組會議」於2003年8月下旬在日本東京舉行,確定研究程序和未來報告之架構等。

  二、第二階段「進行調查及撰寫報告」於2004年至2005年間,由各國代表專家在其國內完成該國報告。

  三、第三階段於2005年11月14日至18日於日本東京召開座談會,發表及研討本計畫之估算結果。

  本項計畫係由日本政府補助經費、APO主辦、(日本)國際農林合作協會(Jap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AICAF)執行。第三階段於日本東京召開的座談會主要參與人員有韓、泰、菲、馬、印尼、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台灣、孟加拉、柬埔寨、斯里南卡及尼泊爾等國16人與會(伊、馬及印尼各有兩人參加),其中來自政府部門者有11人,來自學術機構者有5人(韓、菲、馬、印尼、伊朗)。另有本計畫統籌人(泰籍教授)、OECD專家(葡籍)、前世界銀行專家(智利籍) 及APO農業組長(日籍,前OECD專家)作為學術顧問(resource persons)。

貳、行程與議程

  一、11月14日(星期一)為報到、主辦單位簡報、自我介紹、學術顧問引言及歡迎餐會。其中學術顧問引言有3篇,分別為前世界銀行專家Dr. Valdes關於農業發展與貧窮問題關聯的研究(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Agriculture in Pro-Poor Growth)、OECD專家Dr. Portugal介紹農業支持指標的方法論(Market Price Support: The Point Of Departur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asurement Of Support To Farmers)及本計畫統籌人Dr. Boonjit及APO農業組長Dr. Tsubota對於各國初步研究成果的綜合分析(見下節)。歡迎餐會為交流時間,除主辦、執行單位、與會人員、學術顧問外,另有農林水產省的官員參加,黃員與農林水產省國際部國際協力課的官員中村貴弘有較長交談,談及日本面臨WTO農業市場開放之衝擊及日本正努力調整其農業結構以便因應,惟因為社會及經濟情勢所趨,似無扭轉農業頹勢的良方。

  二、11月15日及16日(星期二、三)為各國研究成果的報告與討論,按慣例依國名英文字母順序,我國排在第1天第3順位報告。各國的報告詳略不同,來觀摩農業支持指標估算的國家(孟加拉、柬埔寨、斯里南卡及尼泊爾)僅報告其農業基本概況,參與研究的9個會員國則除了農業基本概況及農業政策外,還報告農業支持指標的估算結果。(見下節)

  三、11月17日(星期四)為參訪活動,參訪神奈川縣秦野市農協,並參觀其所經營的農民市場、安養院及參觀其會員之設施農業。秦野市農協的松下組合長對台灣甚為友善,一開始即提到去年率團訪台的事,於交流時間並向黃員出示來台訪問時所交換之名片,包括台灣省農會、地方農會人員及台中縣黃仲生縣長等。陪同的農協流通研究研究所根子參事因為與本會胡忠一科長熟識,對台灣亦甚為友善,特別提到2005年2月訪台及將於2005年11月下旬再訪台的事。

  秦野市農協經營的農民市場(農產品直賣所),是相當有名氣的「地產地消」市場,強調的是當地(秦野市及日本國內)農民生產之新鮮、安全及有履歷之農產品,自2002年11月開張以來,業績持續成長,預估2005年比2004年可成長20%。秦野市農協經營的安養院辦理白天托老及喪葬服務,托老可容納45人,費用每天13,000日圓,但其中90%為其國民保險支付,民眾僅需自付10%。設施農業(康乃馨溫室)部分與台灣見到的溫室栽培差不多,不過其產品面臨進口競爭越來越大,近幾年有15%改銷到「地產地消」市場。

  四、11月18日(星期五)為公開座談會,於聯合國在日本的分支機構─聯合國大學之聯合國大樓舉行,並邀請日本農林水產省官員、亞洲開發銀行日本辦公室、日本大學等東京附近的學術及研究機構等20多人參加,黃員代表東亞會員國(韓國、日本及台灣)進行總結報告,題目為東亞會員國農業展望,主要比較1990代初及2000年代初約10年間3個東亞國家PSE指標及進口量之變化,顯示這3個國家之農業正朝向國際化及自由化改革,雖然幅度不是很大,於展望中則強調3國所主張之農業多功能;另兩篇為南亞及東南亞兩個集團總結報告。報告完後由本計畫學術顧問擔任與談人,就亞洲國家在國內調適困難下農業政策能否朝全球化及符合WTO規範方向改革?亞洲國家追求工業發展下其農業將扮演何種角色?國際社會如何協助亞洲地區農業成長?等課題進行座談,大部分時間圍繞在貧窮問題的解決。

參、主要研討內容

  由此次座談會各國的報告發現,亞洲各國農業發展的程度及問題是差異頗大的,勉強可分為3個集團,東亞會員國(韓國、日本及台灣)、東南亞集團(菲、泰、馬、印尼及柬埔寨)及南亞集團(印度、巴斯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伊朗)。東亞會員國農業占總體經濟比重已相當低,為農產品淨進口國,對農業生產有較高的支持,農業改革方向朝市場導向及農業多功能。東南亞集團農業占總體經濟比重在10至30%左右,但農民仍多,有一些農產品具國際競爭力,開始對某些農產品有支持政策。南亞集團農業占總體經濟比重仍高,農業生產及出口為主要經濟支柱,農業政策著重水利、生產資材供應及增產,因其國內有貧窮問題,因此保護消費者(伊朗除外,因為該國輸出石油賺取外匯,農業產值比重僅占3%,因此同時對消費者及農業生產者提供支持)。

  於農業支持指標計算方面,9個參加研究之會員國除了南韓為OECD會員(日本亦是)已有現成估算結果及我國有較佳之估算結果外,其餘參加本項研究的7個國家因統計資料不足或計算方法問題,僅算出少數產品的農業支持指標,甚至沒有估算出可用的數據。但依APO初步之分析,由OECD及APO已計算之農業支持指標,發現各國農業支持指標值與各國經濟發展程度(GNP、農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等)間有相關。其主要關係如下:

  一、PSE與每人GNP成正向關係,每人GNP越高,PSE%也越高;PSE與農業產值占總產值比例成反向關係,農業產值占總產值比例越低,PSE%也越高。且在農業尚是整體經濟發展動力(agriculture as engine)時,PSE為負值,當農業走向工業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ed)時,PSE由負轉正,當農業赴向多功能(agriculture multi-functioned)時,PSE升到最高水準,然後下降。

  二、CSE與每人GNP成反向關係,每人GNP越高,CSE%越低;CSE與農業產值占總產值比例成同向關係,農業產值占總產值比例越低,CSE%也越低。且在農業尚是整體經濟發展動力時,CSE為正值,當農業走向工業化時,CSE由正轉負,當農業赴向多功能時,CSE持續為負值。

  三、若由農業支持指標觀察各國農業政策的變化,則有幾個趨勢:

  1. 逐漸轉向市場導向之政策。
  2. WTO的成立及全球化加速了各國的農業政策改革。
  3. 農業支持由負轉正,且逐漸由市場價格支持轉向非市場價格支持。
肆、心得與建議

  一、加強農業支持指標研究:APO似乎有意仿OECD作法,使用農業支持指標來瞭解會員國之農業支持概況及分析會員國農業政策變化,國內亦應加強農業支持指標研究,以便因應與配合。

  二、與日、韓就國際農業談判緊密合作:由所接觸日本及韓國人士及資料顯示,日本及韓國於因應WTO農業規範的政策調適方面困難度並不下於我國,勢必在國際農業規範上要求較多之彈性作法,因此我國可加強與日、韓在WTO農業談判之合作,爭取我國農業的調適空間。

  三、積極參與APO活動:APO為我國少數以正式國名參加之國際組織,我國應積極參與,以此次與會情形來說,各國多數派相當層級人員(如政府部門處長或研究機構所長)參加,伊朗甚至派次長級官員參與,有些國家派兩人參加,我國亦應加以重視,尤其南韓代表曾於會中兩度疾呼邀請中國大陸參加APO。另應多推薦國內之專家學者出任APO計畫的resource person及APO職員,以增加我國在APO之影響力。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2-21:1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