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小果番茄新品種―種苗16號(金吉)簡介

種苗改良繁殖場 郭宏遠․李美娟․洪碧東
王小華․陳駿季․蕭吉雄

一、前言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為世界性重要蔬菜之一,近年鮮食之小番茄因糖度高且食用方便,已成為新興之蔬果產業,市場對小果番茄品種需求也因而增加。青枯病、病毒病、根瘤線蟲、萎凋病及晚疫病等為台灣番茄生產之主要病害,經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以下簡稱種苗場)經多年育種工作,已有大果番茄抗嵌紋病毒病及青枯病品種。然台灣小果番茄育種歷史較短,對其抗病育種進行更少,目前受歡迎之小果番茄品種抗病性較差,若能培育出品質優良具抗病性之新品種,將能降低病害損失,減少農藥施用量,將能更符合安全農業之需求,同時也提供農民及消費者更多樣化的品種選擇。

二、育成經過

  小果番茄新品種「種苗16號」係種苗場以黃色果、具備土壤病害抗性及滿足消費者多樣口味為目標而育成之新品種。於民國91年夏季以種苗場育成的自交系:A24/No.52 F6-1-2-0-1為母本,自交系:金旺369 S4-0-1-3-19為父本所得的雜交一代組合,本組合於民國91年秋季之10個雜交一代品系的品系產量比較試驗中晉級入選,民國92年秋~93春分別在桃園、台中、彰化及台南等地進行區域試驗,並於此期間,同時進行肥料試驗、栽培密度試驗、抗病性檢定及種子生產試驗。於94年12月7日通過命名審查,正式命名為「種苗16號」,商品名為「金吉」。

三、品種特性

(一)植株形態

  本品種非停心型,生長非常強盛,葉覆蓋性優,每隔3片葉著生1花序,每花序的花朵數為8~14朵,夏季著果率約為45%,秋作約為85%以上。

(二)果實形態

  果實為高球形,未熟果色淡綠,成熟果黃色,平均果重14.8公克,硬度中等,裂果性輕微,2個心室,果漿及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為7.0 oBrix,果實具串收性,可成串採收。

(三)產量

  每公頃約為37.5公噸。

(四)抗病性

  中抗青枯病,抗萎凋病生理小種1。

(五)種植適期

  適合秋天作種植,春、夏種植生產應配合生長素處理。

(六)生育日數與產期

  育苗日數約25~35天,定植至始花日數17~23日,定植至始收日數為春作約62天,秋作約76天。採收期:30天至95天;生育日數:117天至206天(播種至完成採收總日數)。

四、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

(一)育苗

  種苗16號適土層深厚、富有機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利用穴盤育苗,可提高移植存活率。

(二)栽培管理

  每公頃種植約18,000~20,000株,適宜行株距為90公分 × 60公分,必須立支架栽培,可以傳統交叉竹架或錏管拱形架為支撐;春夏作宜採簡易塑膠網室或挑高栽培,連續採收期可延長,或以觀光採果方式經營栽培。屬於非停心型,最佳整枝方式是採用春秋作四幹整枝,定植後3-4星期內,除原主幹及第1分枝為主要雙幹外,應在接近地面處選擇生長最粗壯的另二分枝為第3及第4幹;整枝時期應等待側芽生長20公分左右時為最適宜時期,不可過早摘除側芽,否則會影響往後之生長勢。同時逐步綁好,使之吊攀在枝架上。

(三)肥培管理

  基肥推薦用量每公頃約4-10公噸有機肥,台肥43號同等級複合肥320公斤,於整地時全面撒施。追肥時則每隔23天施肥1次,每次可平均施用台肥43號同等級複合肥320公斤,同時在施肥前1天灌水。每公頃施肥量應視土壤肥瘠、氣候變化及作物生長情形予以增減,施肥法可按一般番茄施肥管理推薦量施加。

(四)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請參照農委會植物保護手冊所推薦的藥劑、濃度及時期施用。

五、推廣與展望

  台灣小果番茄栽培品種種類繁多,從私人種子公司、政府機關育成乃至於國外如荷蘭、以色列進口之品種,如粉紅色、紅色、黃色、橘色及紫色等各種顏色果實,非常多樣化,但眾多品種對土壤性青枯病害都不具抗病性,致夏季栽培時,青枯病危害嚴重,雖然以抗青枯病之茄子或番茄作為根砧進行嫁接生產,但相對種苗費用卻是加倍的成本。本品種中抗青枯病,不需嫁接抗病根砧下,可於夏末時提早播種種植。此外,目前市售小果番茄雖然硬度高、耐貯運,但有時因果皮厚,皮渣明顯而口感不佳,本品種果實硬度中等,果實內果漿汁液多,糖度及酸度高而具有番茄特殊風味。本品種雖較不耐貯運,但其為非停心型,生長後期的生長勢及結果性非常強,可連續採收期長,且每花序幾乎都10個果實,整串果實成熟期短,可成串採收,也適合推廣為休閒農業的溫室觀光採果品種。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5-19: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