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2006年國際稻米市場情勢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 彭鳳振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3月份出版之Rice Market Monitor,全球2006年稻米消費量及稻穀產量初步預估均比前1年稍增,消費增加及生產增加相互抵銷的結果,預估期末存貨在99百萬公噸水準,與前1年相當。國際米價因為印度、越南、泰國等主要出口國及一些主要進口國,都將有新穀上市,預估數個月後價格將走疲,但因預估存貨水準仍較往年為低,推估價格下跌幅度有限。

  在國際稻米貿易競爭壓力下,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的國家,紛採取減產、降低庫存成本及確保農民所得安定等措施,競爭力強的國家,或積極增產或採取簽約結盟,確保市場利益。茲分別從回顧、生產、貿易及庫存、國際米價、國際要聞等,剖析2006年全球稻米產銷與價格情勢。

一、回顧

  2005年全球稻穀產量破紀錄達到628百萬公噸,主要歸因於亞洲、西非及南美等地區天候良好,且2004年價格又高,導致2005年種植面積增加。部份國家2004年生產不足,於2005年大量進口,使全球全年貿易量達到29百萬公噸歷史新高,因泰國與中國大陸供貨吃緊,出口增加地區,主要為印度、巴基斯坦及越南等。

二、2006年生產量

  2006年全球稻穀產量初步預估比2005年多1%為634百萬公噸,其中亞洲573百萬公噸,佔絕大多數,比前1年增產7百萬公噸,預期增產地區為孟加拉、中國大陸、印度及越南,部分國家柬埔寨、日本、南韓、斯里蘭卡等則會減產。非洲及澳洲預期將增產,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則會減產(如下圖)。

2006年全球稻穀產量 2006年全球稻穀產量 2006年全球稻穀產量 2006年全球稻穀產量

三、貿易量及庫存量

  2006年貿易量預估為27.8百萬公噸,進出口貿易量集中於亞洲及非洲兩地,比2005年29百萬公噸減少約1.2百萬公噸(4.1%),係因為預期部份主要進口國將減少進口。預期減少進口地區為非洲,但增加進口的地區有中國大陸、印尼、伊拉克、南韓與土耳其等。至於出口國之變化,預期印度、巴基斯坦、南韓、埃及及美國將減少出口,而澳洲、中國大陸、泰國及烏拉圭則可能增加(如下圖)。

2006年全球稻穀貿易量 2006年全球稻穀貿易量 2006年全球稻穀貿易量 2006年全球稻穀貿易量

  2005年全球主要出口國,第1大為泰國(7.5百萬公噸),其次依序為越南(5.2百萬公噸)、印度(4.8百萬公噸)、美國(3.9百萬公噸)、巴基斯坦(3.0百萬公噸)、埃及(1.1百萬公噸)、中國大陸與烏拉圭(0.7百萬公噸)。

  庫存量方面,2005/2006年期末存貨水準估算與期初存貨相近,維持99百萬公噸水準,回顧自2000/2001年期起存貨不斷減少,而2005/2006年期末存貨水準首度預估未再減少,可能是存貨往下調整過程結束的訊號(如下圖)。

2006年全球稻穀庫存量  2006年全球稻穀庫存量

四、國際米價

  2006年第一季,雖然北半球有些國家主要期作新穀已上市,國際米價仍然上漲。據統計3月價格指數已較2005年6月高出5%,預估數個月後價格將走疲,因為印度、越南、泰國等主要出口國及一些主要進口國,都將有新穀上市。然而中國大陸、印度、泰國及越南都可能執行阻撓價格下降趨勢的政策。

  2006年泰國100%B級白米,初步統計3月份出口價格每公噸309美元,較2005年12月286美元高出23美元(8%),美國2級長粒米(4%碎粒),3月出口價格為每公噸368美元,較2005年12月327美元高出41美元(12.5%),漲幅大於泰國米。

五、國際要聞

  中國大陸為扭轉農地變更為都市用地對稻米生產之衝擊,從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著手,由於全國單位面積產量已高達每公頃6.3公噸,一般稻作單位面積產量難有再提升空間,遂研發出每公頃產量18.3公噸之超級稻,能抗枯萎病、抗蟲害,原規劃於2005年啟動超級稻之普及化計畫,於12個稻作生產省份推行4百萬公頃種植超級稻,但因為超級稻是GMO稻米,種植與消費均存在風險,最後無法通過生物安全顧問委員會的審議而作罷。

  日本2006年預定提出新的所得安定與促進農場合併計畫,並於2007年稻作開始實施。直接給付只給種植面積超過最低規模的農民,最低規模標準為北海道10公頃,其他地區4公頃,合作農場20公頃。本計畫將促使小規模農民擴大規模,預計未來10~15年間使70~80%的農地集中耕作。

  南韓2005年稻米價格低於最低保證價格170,083韓圓(每袋80公斤白米),政府依照市價與最低保證價格(前3年平均價格)間價差的85%作為補償標準,每袋補貼高達25,546韓圓水準,推算2005年市價為每袋140,029韓圓(較前3年平均價格降低17.67%)。補貼款中,農民獲得屬於固定直接給付的部份為每公頃600,000韓圓。為推動減產,同年政府保證給予每公頃3百萬韓圓休耕給付,使稻作面積減少2%。2006年以相同標準持續辦理休耕,預估減產效果為10萬公噸,使總產量在6.3百萬公噸水準。

  泰國致力於提升單位面積產量,2004年每公頃稻榖產量為2.9公噸,顯示生產力偏低。政府採取較高干預價格及補貼農民儲穀成本每公噸每月20泰銖,以維護米價及農民所得,提高生產誘因。

  美國與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於2006年3月1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協定成員國包括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及美國,成員國有90天的協議書審閱期,自2006年開始實施。關稅調減有10年寬緩期,自第11年起(2016年)至第18年(哥斯大黎加第20年),逐年調降至關稅完全消除為止。

  在關稅完全消除前,美國出口稻米至該協定其餘6成員國,可獲得關稅配額優惠,配額內零關稅,第1年(2006年)配額量為354,500公噸稻穀及52,500公噸白米,總和相當於283,000公噸白米,估算本項優惠措施將排擠其他國家稻米出口至該地區的數量達10萬公噸之多。零關稅配額量將逐年成長,稻穀部分每年成長2%,白米部分每年成長5%。

美國與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稻米關稅減讓表 xls / pdf

美國與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實施第1年稻米零關稅配額xls / pdf

六、結論

  全球2005/2006年期平均每人稻米消費量預估為57.0公斤,較前1年期56.8公斤微幅增加0.2公斤(0.4%)。稻穀產量初步預估比2005年多1%為634百萬公噸,增幅稍高於消費成長,因此,預估2006年期末存貨水準與2005年期相當。

  2006年第一季,雖然北半球有些國家主要期作新穀已上市,國際米價仍然上漲。但因為印度、越南、泰國等主要出口國及一些主要進口國,都將有新穀上市,預估數個月後價格將略走疲。

  在國際稻米貿易競爭壓力下,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政策上朝減產、降低庫存成本及確保農民所得安定等方向調整;競爭力強的國家,如泰國、美國等,或積極增產或採取簽約結盟,確保市場利益。

2001~2006全球稻米輸出價格  

2004~2006全球稻穀產量、輸入量、輸出量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5-19: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