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強化優質台灣米產銷體系成果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 陳建斌

壹、前言

  稻米為我國農業部門中最重要的產業,其產值、土地、勞動及水資源配置,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稻米產銷輔導及稻農權益維護向為政府施政重點。

  台灣在91年1月1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須遵守入會協議,開放稻米限量進口,並於92年改採關稅配額進口制度,國內稻米相關產業面臨開放稻米進口及削減農業補貼之壓力。惟在入會前政府即持續針對國內稻米產業的生產結構進行調整,並採行提升競爭力的相關措施,目前,在政府、農民及業者配合調整下,各項衝擊影響已降至最低。

  在WTO新回合農業談判達成協議前,我國配額內食米進口將維持在144,720公噸糙米量之水準,國內稻作面積仍須妥為調控,才不會因為生產過剩而使得價格大幅下跌,影響農民收益;同時,推動安全衛生的栽培管理技術、改良國產稻米品種及品質、擴大內外銷市場通路及建立產地品牌等措施更須持續推動,以提升國產米的競爭力。

貳、我國稻米產業概況

一、農戶數:93年底止之稻作農戶數為24.5萬戶。

二、栽培面積:最近3年(92年至94年)平均稻作面積為25.95萬公頃。

三、產量:最近3年平均產量為123.02萬公噸糙米。

四、產值:最近3年平均產值為279.97億元

五、生產成本:最近3年平均每公斤稻穀生產總成本為第一期作15.10元、第2期作17.56元,直接生產成本為第一期作12.46元、第二期作15.12元。

六、消費量:民國93年每人每年消費量為48.56公斤。

七、國內外稻米價格比較:

  (一)94年每公斤稉穀價格全年平均為19.49元,較加入WTO前3年平均價格18.68元為高。95年4月每公斤稉穀價格為18.97元,稉白米躉售價格為29.09 元,零售價格為34.37元。

  (二)國際稻米價格:95年4月美國加州短粒1級白米離岸價格,換算新台幣約為每公斤14.31~15.03元;同月泰國白米出口價格換算新台幣約為每公斤8.77~10.04元。

參、現行稻米政策之主要措施與推動成果

  為因應入會後開放稻米進口及降低農業境內支持的壓力,政府規劃稻米產業係朝供需平衡、強化國產米競爭力及維護稻農所得等方向發展。一方面調整國內農業生產結構及水土資源利用,以維護農田生態及農地永續利用,另一方面則提高國產米的競爭力,以維持國內稻米產業發展。茲將現行稻米政策主要策略、措施以及推動成果分述如次:

一、生產調整策略

  (一)實施計畫生產

  由於我國加入WTO後,每年至少須進口144,720公噸糙米,加上國人消費量呈現遞減趨勢,國內稻作生產面積必須配合減少,以避免生產過剩,影響稻農收益。因此,目前規劃稻米生產係以供需平衡為目標,視國內消費需求量及進口數量,訂定每年計畫生產量。為達成減產目標,積極輔導稻農辦理輪作、休耕措施。93年種稻面積為23.7萬公頃,與91年種稻面積30.7萬公頃,已大幅調減7萬公頃。94年稻作面積為26.9萬公頃,糙米產量為119萬公噸,達到供需平衡目標。95年計畫種稻面積為25.8萬公頃,計畫糙米產量為120萬公噸。

  (二)輔導辦理輪作、休耕措施

  為有效調整國內稻米生產,及符合削減農業境內支持20%之規範,政府自86年7月起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及後續計畫,調整水稻等政府保價收購作物之生產結構,輔導農田輪作地區性作物,或辦理休耕種植綠肥、景觀及能源作物等措施,以維護農田地力,並備需求時得隨時恢復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另為強化稻米生產調整措施,93年起並提高休耕種植綠肥作物給付為每期作每公頃45,000元,及放寬輪作與休耕基期年為83至92年,以擴大照顧農民權益。輔導輪作休耕面積由86年期之14.4萬公頃增至94年期之25.8萬公頃,95年計畫輔導輪作休耕面積27.6萬公頃。

二、競爭力提升策略

  (一)選育及推廣良質米品種

  按市場導向需求培育外觀、食味優良之水稻新品種,藉由設置示範田,使稻農確實掌握其特性及栽培要領,發揮其品種特色,加速推廣優良之新品種。配合水稻良種繁殖三級制度,提高良質米推荐品種原原種、原種、採種田設置面積,加速優良稻種之更新,充分供應所需秧苗,提升國產稻米品質。目前良質米推薦品種已達14種(如表1 DOCX / pdf),種植面積占稻作面積比率由81年期的8%提高至94年期的67%,95年預定提高至70%。

  農糧署曾於94年10月間以全國糧食業界為對象,調查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稻米品種,前五名均屬政府推薦的良質米品種(如表2 DOCX / pdf)。未來,不論是稻米品種研發單位或農民生產者都應更精確掌握市場需求動向,方能創造最大效益。

  (二)建置產銷一體之稻米產銷專業區

  因應加入WTO之影響及衝擊,近年來積極輔導稻米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促使具行銷能力的稻米產銷單位,擴大稻米產業經營規模。為突顯產地及品牌特色,並促使消費市場更加重視稻米產地及品質分級,提高農民收益及維護消費者權益,自94年度起輔導優良稻米產地規劃建置稻米產銷專業區,由農民及糧食業者共同組成產、製、儲、銷一貫之營運架構,專業區農民所收穫之良質稻米全數由糧食業者高於市價收購,並藉由業者營運專業及精確掌握稻米消費市場需求,產製安全且高品質的「台灣米」,採品牌化策略於自由市場銷售,以建構具內外銷競爭力的稻米產銷體系。94年共輔導27處,全年兩期作合計生產面積為5,114公頃,專業區所生產稻穀不繳交公糧,合計可減少政府收購公糧支出約2.7億元,同時輔導糧食業者契約加價收購,增加農民收益約6,622萬元,95年計畫推行25處7,756公頃。

  (三)推動生產履歷追蹤制度,強化有機米產銷業務

  為提供國人對國產食米之多樣性需求,加強有機米產銷,推動生產履歷追蹤制度,同時強化民間驗證團體有機米業務驗證與技術指導功能,並篩選執行績優的有機米產銷班為重點輔導對象,輔導其和大型連鎖餐飲業契約合作,未來擬朝有機米專業區發展,以建立有機米專業產銷體系。另加強有機米市售賣點抽驗,確保經驗證之市售有機食米符合有機、無農藥之安全與良好信譽。94年度輔導有機米產銷班29班,全年種植面積計1,323公頃, 95年度計畫輔導有機米產銷班29班,全年種植面積計1,546公頃。

  (四)建立稻米生產安全管理體系

  加強宣導農民安全用藥觀念,並於每年進行抽檢,針對不合格農戶的個別追蹤輔導,以阻絕不合格稻穀進倉,並導正農民安全用藥觀念,進而確保國人健康並強化國產稻米的內外銷競爭力。抽檢方式分為農戶抽檢及進倉抽檢,農戶抽檢以收購公糧農戶為對象;進倉抽檢則以公糧委託倉庫為主要對象,包含重金屬含量檢驗,以達全面監控之成效。93年已完成執行公糧衛生安全抽檢416件,其中農戶抽檢316件,進倉抽檢100件,94年抽檢農戶計600件,抽檢公糧委託倉庫計100件,總計700件。95年預計抽檢700件。

  (五)強化台灣米「品種+產地+品質=產地品牌」的行銷策略

  為鼓勵農民種植高品質稻米,提升國產米品質,強化稻米分級制度,以突顯價差效益。輔導當地農民對稻米品種及品質之認知,並激勵農民改善田間栽培管理技術,以增進當地稻米知名度。同時辦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及各地冠軍米競賣大會等,以話題性行銷方式吸引全國餐飲界,食品業界、消費大眾及媒體關注台灣米的品種、產地鄉鎮、品質及價位等,以確立國產良質米之形象地位。

  (六)推廣「送好米 上好禮」,引導農民「種好米 賣好價」

  加入WTO之後,台灣稻米產業主要調整方向是「重質不重量」,所以政府大力推廣用藥安全管理措施、CAS良質米認證、稻米產銷專業區以及輔導有機米產銷等工作,以激勵農民努力生產安全衛生高品質的台灣米。為拓展台灣米的多元化通路,農糧署於94年起開辦「優質台灣米禮盒產品包裝設計比賽」,其目的就是要打開「送好米、上好禮」的通路,期望透過禮盒評比活動將國產台灣米高度商品化,以精品禮盒型態推薦給糧商、工商業界以及消費大眾,以確實有效提升台灣稻米的品質形象及價位,引導農民「種好米 賣好價」,落實台灣稻米「重質不重量」的產業結構。

  (七)開拓「台灣米」外銷通路業務

  為促使台灣稻米加速擴展外銷市場,積極協助糧商業者及相關農民團體設置外銷稻米專區,掌握進口國的衛生安全規定,並參加國際食品展,以結合各項有形及無形力量,激發「台灣米」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強勁的行銷潛力。93年7月已取得日本政府同意將我國列入進口稻米國家名單,並於睽違33年以後,93年台灣米成功外銷日本126公噸,94年銷日306公噸;95年度預計銷日650公噸,並將台灣米以小包裝型態打入日本零售通路市場。

  (八)規劃開辦「稻米交易中心」

  為協助農民、農會及糧商開闢新的國產稻米交易管道,並提升台灣米的內外銷競爭力,將自95年第二期作收穫後,開闢「稻米交易中心」做為交易平台。「稻米交易中心」之交易商品對象為具備明確產地、品種及品質等三要件之國產稻米,總稱「特色米」,商品型態則包括稻穀、糙米及白米。「稻米交易中心」初期設置於農糧署各地分署,由各分署辦理撮合交易等各項服務工作。

三、價格穩定策略

  (一)進口稻米管理

  為緩和進口米對國內稻米產業之衝擊,每年進口之關稅配額內數量144,720公噸等量糙米,僅開放其中35%予民間輸入進入國?X市場通路;其餘65%概由政府進口控存,再依市場需求分批辦理公告標售,標售底價則參考市場價格、進口年期、進貨成本及管銷費用等審慎研定,以降低對市場行情之影響。

  (二)強化收購農民稻穀業務

  為穩定糧價、確保農民收益,除維持入會前的稻穀每公斤21元計畫收購及每公斤18元輔導收購外,並於92年第二期作起增辦每公斤16.6元的餘糧收購措施,目前每公頃收購總量第一期作為6,120公斤、第二期作為4,600公斤,已接近當期作的生產量,對於穩定稻穀價格及農家收益具正面效果。

肆、結語

  水稻為台灣最主要之農作物,兼具糧食安全、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生態保育及文化傳承等多項功能,仍應適度維持於國內發展,以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及產業之永續發展。因應開放稻米進口,惟有提升產業競爭力,才能與進口米競爭,因此,未來在生產方面,將持續推動適地適作,選用良質抗病的品種,針對品種特性加強栽培管理,並強化國產稻米質優、安全之特色,以取得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同及支持,奠定台灣稻米產業永續經營的基礎。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6-14: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