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小麥價格創新高及其相關影響之探討

企劃處 溫祖康

壹、前言

  受到氣候異常乾旱炎熱之影響,今年全球小麥產量減少,使價格呈上漲之勢,加以國際油價走揚,增加運輸成本,造成各小麥進口國物價上漲之壓力。小麥雖非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近10年來產量均不及300公噸,種植面積都在100公頃以下,但因國人飲食習慣之改變,增加對麵食類的消費,致使我國每年仍需自國外進口小麥。據關稅總局之統計,去年我國進口之非飼料用小麥及小麥粉合計約120萬公噸。小麥價格上漲,必對民生消費造成衝擊,國內22公斤裝麵粉每袋原價250至350元,惟中盤商為反應成本,故自8月1日起每袋調漲50元,連同油、天然氣、米、糖等大宗物資紛紛調漲,國人民生消費已深受影響。

  此外,由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生質能源的開發與應用亦受到各國重視,小麥為澱粉類作物,除了可供食用,亦可作為生質酒精之原料,我國刻正推動生質能源產業之發展,對此一趨勢亦應有所掌握。本文擬從國際小麥市場概況,小麥價格後續之可能變化及相關影響,以及我國之因應策略進行探討。

貳、2006年小麥市場概況

  小麥為全球性重要榖物,主要用途為供糧食與食品製造。目前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為美國、中國大陸、印度、法國、加拿大、澳洲、俄羅斯及烏克蘭等國,其中,美國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加拿大及澳洲亦為主要之小麥出口國。中國大陸與印度之小麥產量雖多,但由於國內人口眾多消費量龐大,反成為主要進口國,其他主要小麥進口國尚有日本及東歐等國。

  小麥主要用途為食品原料,需求面的變動情形較供給面穩定,故供給量為影響價格之主要因子。氣候是影響小麥產量最主要的因素,暖冬現象易使小麥受蟲害,冬季過短將使小麥根部於發芽期因融雪而受霜害;收割期雨量過多或氣溫過低都不利收割,但氣溫過於乾熱又將催生小麥早熟,迫使農民提早收割,降低收成率。除了氣候之外,其他影響小麥價格的因素還有匯率、油價、小麥庫存量及消費型態的變動等。

  今年全球氣候異常燥熱,小麥產量普遍不如預期。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預估,美國今年冬小麥收穫量將比去年減少14.41%,約為1,283百萬蒲式耳(bushel),且其中用來製作麵包的硬紅冬小麥收成約較去年減少29%,僅660百萬蒲式耳;至於春小麥之產量預估約為518百萬蒲式耳,較去年減產約14.38%;同時,USDA預估2006/07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約為598百萬公噸,較2005/06年度減少約20百萬公噸。此外,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基於今年全球性乾旱日益嚴重等因素,預計中國大陸的冬小麥應受到嚴重影響,而其他地區如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及非洲等地都有乾旱發生,亦將影響該地小麥之生產情形。

  在需求方面,中國大陸及印度人口眾多,需求量大,向為小麥主要進口國,加以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所得增加,有助於推升需求量,又中印二國今年小麥歉收,為維持其國內龐大的需求量,勢必要增加小麥之進口量。此外,美元近年走勢疲軟,向美國進口小麥之國家,將可以較低之價格進口小麥,預期亦將推升小麥之需求。

  今年小麥價格即受到供給減少、需求增加之影響,而不斷攀升,再加上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增加運輸成本,以及預期全球小麥庫存量減少等不利因素,使得今年小麥市場行情較往年看俏。表1DOCX / pdf為近3年來全球小麥供給量與需求量之概況,由此表可知,近3年全球小麥供給量呈現下降趨勢,雖預期2006/07年度之全球小麥需求量將較上年度略減,但供給量減少的幅度更大。

參、小麥價格後續之可能變化及相關影響

一、小麥價格後續之可能變化

  基於小麥市場行情之變化,今年全球各主要農產品期貨市場之小麥期貨均創新高,各相關研究分析報告亦預期小麥價格將持續走高。惟期貨市場價格所反應的是投資人在目前時點,預期商品於未來時點之價格,且預測的時間越長,其誤差越大。若目前全球小麥市場情勢持續不變,小麥價格應該會維持上漲局面,然而,依據USDA之研究顯示,今年歐盟地區小麥生產雖不如預期,但烏茲別克、烏克蘭及俄羅斯等地的小麥減產情形未若預期般嚴重,故目前供不應求之現象應略微舒緩。此外,小麥具有可再生性,其供需變化有別於貴金屬或能源等不可再生商品,今年小麥的供需情形並不能代表明年的情況,且小麥價格之變化端視產量而定,而產量主要受到氣候影響,明年氣候是否如今年異常乾熱,不適小麥生長,仍屬未知。

  小麥價格走揚勢必導致小麥增加生產,依USDA的統計,今年初美國小麥價格每蒲式耳為3.90美元,較前一年度上漲0.45美元,因而刺激更多農田投入小麥生產,估計2006/07年度美國小麥種植面積將較上年度增加0.7百萬英畝(acre),達57.9百萬英畝;同時,USDA預估2006/07年度美國小麥期初庫存量將較上年度增加,故預期下年度小麥供給量將增加;此外,USDA也預期中國大陸於2006/07年度將可增產約7.5百萬公噸,達105百萬公噸。

  在需求方面,預期部分消費者將因小麥價格較高,轉而消費與小麥具有消費替代性之其他糧食作物,進而減少小麥需求;此外,在高價格的影響下,USDA預期小麥用作飼料之數量,於2006/07將略減3百萬公噸,轉以大麥等其他穀物替代;因此在市場供需力量的調節之下,未來小麥是否仍將供不應求,以及小麥價格之變化,仍待觀察。另將近10年美國小麥供需及價格概況列於表2 DOCX / pdf

二、小麥價格上漲對生質能源之應用的影響

  今年小麥生產因受氣候異常影響,使產量減少,然而農作物之生產本即受氣候等諸多不可控制之因素所影響,農作物價格漲跌波動亦屬產業特性,但今年國際油價由於供需失調而持續上漲,眼見全球石油庫存漸竭,世界各國莫不尋求替代能源,生質能源即為目前較可能之替代能源,而小麥亦屬製造生質能源之原料之一,在生質能源需求漸增的情況下,各界預期小麥被移作生質能源之原料的可能性增加,小麥需求預期增加,因而更加突顯今年小麥歉收所造成之供需失衡。

  生質能源之原料具有可再生性,相對於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生質能源可謂是源源不絕。生質能源主要可分成生質酒精與生質柴油兩類,目前是以添加劑的方式分別和汽油與柴油混合後,用作傳統發動機的燃油。

  任何生物質之中,只要含有可發酵性醣類,如蔗糖、果糖等,或是可轉化為可發酵性醣類的原料,如澱粉、纖維素等,即可作為製造生質酒精的原料。目前全球生質酒精年產量約4,000萬公秉,約佔全球汽車燃油使用量的2%,其中巴西產量最多,美國次之。在原料方面,巴西以甘蔗為原料,而美國則以玉米為原料;至於生產成本方面,巴西生產一公升生質酒精的成本約為0.19美元,而美國則約為0.33美元。

  小麥屬於澱粉類作物,而澱粉為大分子醣類物質,若欲利用小麥生產生質酒精,必須先透過蒸煮方式,破壞植物組織,釋放儲藏在植物細胞內的澱粉粒,再經過醣化過程,將澱粉質轉化成醣類,之後進入發酵製程,藉由生物分解發酵製成酒精,並將含水量降至0.5%以下,才可獲得交通燃料用的生質酒精。相較於利用澱粉類作物,使用甘蔗等糖類作物來生產生質酒精的製程較為簡便,只要將原料壓榨取汁,發酵、蒸餾、脫水,便可獲得無水生質酒精。因此,利用小麥等澱粉類作物來製造生質酒精,不僅程序較為複雜,其生產成本也較高。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全球生質酒精作為汽車燃油的比率,在2010年會達到4%,2030年則會成長到6%,從生質酒精使用量來看,目前每年4,000萬公秉,至2030年則約為每年1.2億公秉。使用比率難以大幅提高,主要是因為目前生質能源仍以添加劑的方式,搭配石化燃料使用,傳統發動機雖然可以直接使用添加10%生質酒精的混合燃料(Gasohol,或稱汽油醇),但若要完全使用生質能源,則需要將傳統發動機加以改造,而此一重大工業變革並非短期內可達成。此外,使用添加生質酒精的混合燃料,發動機的油耗較高,約增加5%,動力也會下降,且在低溫狀況下,車輛有時較不易發動;另由於酒精具吸水性,若混合燃料中水分過高,將產生汽油與生質酒精分層現象,故需要較佳之儲運系統。因此,生質酒精目前的接受度與推廣度仍有不足。

  基於小麥為澱粉類作物,用於製造生質能源,較糖類作物不經濟,且短期內生質能源的需求難以大幅提高等因素,小麥應不致大量用作生質能源之原料。

三、小麥價格上漲對原始林開發之影響

  糧食需求穩定不易波動,且有隨著人口增加而穩定成長之特性,但農作物成長易受氣候等不可控制因素所影響,因此產量之多寡,常是影響價格高低之主要原因。小麥作為全球性重要糧食作物,今年因受氣候影響,使產量減少價格上升,在高價格的刺激下,短期間供給量之增加可期。

  但今年之價格波動係屬短期現象亦或是長期趨勢,仍未明確,若僅為短期之現象,則今年價格上漲的刺激,是否提供足夠之誘因,誘使農民伐林造田,開闢邊際田區,仍屬未定。

  惟若小麥價格上漲已確定為長期趨勢,則勢必將誘導更多農地投入小麥生產,然而小麥屬於溫帶作物,產地分布於北緯30到60度以及南緯27到40度之間,目前全球主要原始林多分佈於緯度偏高或偏低之地區,部分緯度適宜之處,又因氣候不宜或開墾不易等因素而不適農業活動。故相較於開發原始林區等邊際土地提供小麥種植,調整其他糧食作物產區來生產小麥,或許較為經濟。

肆、我國之因應策略

  我國為小麥進口國,若小麥價格走揚,不宜以增加種植面積提升產量的方式來調節,可藉此機會推廣米食文化,使國人藉由改變飲食習慣之方式來因應小麥漲價之趨勢。

  雖然台灣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但稻米仍是國人的傳統主食,惟我國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逐年減少,目前為49公斤,遠低於日本平均每人約60公斤。稻米為我國主要生產之糧食作物,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為因應世界稻米市場白熱化的競爭趨勢,我國稻米即以生產高品質的良質米為目標。國人平均稻米消費金額,僅占生活所得開支的1%,若國人可增加對國產米之食用,以及發展多樣化、精緻化的米食加工品,不但可使民眾享用健康安全的高級米,更有助國內稻米產業之發展。

  小麥主要透過研磨製成麵粉後,用作食品加工之原料,目前專用麵粉為麵製品市場的主流原料,約占產業用麵粉市場的七成以上。本會農糧署基於拓展國內米製品之銷售通路,增加稻米利用方式,與國內學者專家研究以米穀粉添加或取代麵粉之可行性,期能開發具特殊加工性質之專用麵粉,研究成果頗具成效,且已推薦並提供相關廠商與業界參考。國內目前每年專用麵粉消費量約9萬公噸,若以20%的取代量來估算,將可增加1.8萬公噸米穀粉的使用量,不但可以降低專用麵粉的價格,對於國內稻米產業的發展亦有幫助。

  此外,可參考日本於去(2005)年7月15日實施「食育基本法」之策略,基於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及安心消費乃健全飲食生活的基礎,藉由飲食教育的推行,提供健康且正確的飲食資訊給消費者,並使國人了解國內糧食需求及供給的狀況,進而提高糧食自給率。

參考資料

  1. 林俊義,能源作物之國外推動經驗與國內發展展望(下),技術服務第65期,5-10頁。

     

  2. 施錦花、張永和,2006,米榖粉應用於麵粉食品之技術開發介紹,農政與農情第168期,92-95頁。

     

  3. 石油透視http://blog.yam.com/oilinsight

     

  4. 美國農業部經濟統計與市場資訊系統(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Statistics and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http://usda.mannlib.cornell.edu/MannUsda/viewDocumentInfo.do?documentID=1293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9-18:3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