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企劃處 林文傑

1、儘管各方仍未放棄最後希望,WTO杜哈回合談判前景黯淡

  WTO杜哈回合談判於今2006年7月因各會員國在農產品補助和關稅議題上意見分歧而被迫中止後,世界貿易組織(WTO)農業談判小組主席Crawford Falconer於今年10月26日表示,儘管各方仍未放棄最後希望,但杜哈回合談判前景黯淡。

  F氏係在華盛頓一次棉花貿易會議上說道:「我認為該輪談判不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F氏進一步指出,WTO會員國須在杜哈回合中斷之際考慮其失敗的後果,因該回合談判始於2001年,目的在於促進全球經濟和消除貧困。

  談判自7月中止以來,美國貿易官員雖堅持不放棄希望,並繼續與貿易伙伴舉行「私下對話」,但布希政府仍聲稱在歐洲和發展中國家不進一步削減農產品關稅的情況下,美國不會在削減補貼上讓步。F氏對於一些國家其實正在國內進行改革,但是出於政治原因,拒絕在協議中承諾要進行這些改革亦有微辭。

2、禽流感出現新病毒株 大流行風險揮之不去

  由於研究發現,會造成人類和禽鳥死亡的頑強新H5N1禽流感病毒株已在亞洲各地蔓延及擴散,專家再度警告爆發禽流感大流行的風險。香港和美國的科學家相信,名為「福建型」的新病毒株,可能因為農場遏阻禽流感疫情爆發的施打疫苗計畫,而產生突變。刊登在學術性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PNAS)的研究報告表示,「歐亞大陸家禽的高病原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演變情形,加上2006年人類感染案例增加,顯示禽流感病毒並未遭有效遏制,爆發大流行的威脅仍揮之不去。」

  該研究報告指出,亞洲地區對數以百萬計家禽施打疫苗,可能導致病毒突變成為能茁壯蔓延的新病毒株。

  研究報告指出,「研究顯示,市場上家禽的H5N1血清轉換(因感染或免疫導致血清中出現抗體)很低,接種疫苗或許已助長了福建病毒株脫穎而出。」

  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專家管軼共同執筆的研究報告表示,此病毒株於2005年出現,且已蔓延至中國大陸以及香港、泰國、寮國和馬來西亞境內。報告也顯示,福建型病毒株如今已成為亞洲各地快速變異禽流感病毒的最主要變種病毒株,正迅速取代在香港和越南出現的病毒株。

  研究報告警告說,新病毒於短期間內就在廣大地區躍居主宰地位,對當前的疾病防治措施構成直接挑戰。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該組織正在調查此研究的發現,並稱對這類結果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3、南韓宣布解除3年禁令 恢復美國牛肉進口

  南韓官員於2006年10月30日宣布恢復美國牛肉進口,解除長達3年因狂牛症對美國牛肉進口限制。

  南韓農業部表示,來自堪薩斯州屠宰場的9噸重去骨牛肉已運抵首爾以西仁川國際機場,待檢疫核可後銷售。

  基於健康安全考量防制狂牛症入境,南韓於2003年12月宣布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南韓原同意在今(2006)年1月宣布部分解禁,但3月美國再傳一起狂牛症病例,而延後開放進口案。

  南韓動物防疫檢疫局官員PARK KYONG-IL表示:「美國進口牛肉將視檢疫報告是否通過才准登岸。檢疫人員將逐一拆開700多箱進口牛肉,檢查是否內含牛骨以及牛肉內抗生素含量是否超過標準而有礙人體健康。如果美國牛肉沒有任何檢疫問題,大約11月中旬即可上市。」

  南韓是亞洲最後一個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最大市場,在宣布禁止進口前,南韓進口牛肉金額超過8億1,400萬美元,其中去骨牛肉占4億4,900萬美元。

4、聯合國成立危機管理中心協調全球對抗禽流感行動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10月12日啟動全球危機中心,以監測禽流感病毒的傳播及分派專家幫助各國對抗這種致命病毒。

  糧農組織的「危機管理中心」(Crisis Management Centre)將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接受禽流感疫情的國家通報,並派遣受過特殊訓練的獸醫在48小時之內趕到疫情發生地。

  總部設於羅馬的糧農組織首席獸醫官員Joseph Domenech在該組織開幕會上說:「這是一種類似突擊隊的工作方式…我們擁有配備最先進設備的『消防隊』。」

  H5N1禽流感病毒自2003年來已在全球奪去146人性命。美國和歐盟不斷敦促建立單一指揮中心-「危機管理中心」,以協調全球對抗這種病毒的努力。

  該中心將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俾及時派遣專業工作人員,協助缺乏資源的開發中國家,共同應付疫情。

5、綠色和平要求泰國禁止農民種基因改良木瓜

  世界環保團體之一的綠色和平組織,要求泰國政府禁止農民種植可能有害人體的「基因改良木瓜」。綠色和平組織表示,現在「基因改良木瓜」在泰國氾濫,原因是政府官員把「基因改良木瓜」種子發給農民,讓農民種植此種木瓜。

  綠色和平同時要求泰國農業部立即下達命令,禁止農民試種「基因改良木瓜」,同時懲處散發「基因改良木瓜」種子的農業部官員。

6、澳洲乾旱加劇對經濟成長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澳洲霍華德總理在各界領袖齊聚一堂,謀求降低旱患對政經影響之道時表示,澳洲乾旱加劇,嚴重打擊農業生產,升高通貨膨脹壓力,但對澳洲整體經濟成長並未造成太大影響。過去6年,澳洲是全球最乾旱的大陸,乾旱也成了政府最棘手的問題。

  雖然「大旱」影響農作物收成,但霍華德表示,農業經濟受損部分已從其它經濟面補足。

  霍華德在澳洲半數農地正式被列為受災區後向媒體表示:「對我們國內生產毛額整體影響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霍華德不久前才提出警告說,旱象加劇多少拉低澳洲亮麗的經濟成長,但拒絕說明影響程度。

  澳洲國庫部長柯斯蒂羅也警告說,乾旱可能使農業經濟陷於不景氣。霍華德亦坦言,澳洲6年來降雨量低於平均值,物價多少會受到一點影響。

  澳洲通貨膨脹率目前已超過預估年增3.9%的通膨率,各界猜測聯邦儲備銀行11月開會時,勢將宣布升息。

  在面對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問題的同時,霍華德宣布澳洲政府將提出5億澳幣經費,處理國內因氣候變遷衍生的種種問題。

  和美國一樣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澳洲政府,一直企圖運用政治的力量改善國內農業面臨的乾旱問題。

  與霍華德宣布這項新計畫的同時,澳洲國內的學術團體和環保專家一起刊登廣告,要求政府施加壓力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以對抗日漸惡化的全球環境。

  霍華德指出,政府所提出的5億元澳幣將和公司及地方政府合作,一起投資一項新技術,以製造更乾淨的燃料和再生新燃料。此項新科技的發展可降低使用舊燃料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是政府控制氣候變化的主要內容。

7、全美最大生質柴油廠在華盛頓州動工興建,預計2007年中開始營運

  一間由民間投資的生質柴油(biodiesel)燃料廠,2006年10月27日在美國動土興建,這將是美國最大的生質柴油工廠,並可發展其他全國性設施,以滿足對環保燃料愈來愈高的需求。

  美國西岸最大的生質柴油生產商Imperium Renewables計畫在2007年中開始新精煉廠的營運。該設施位於華盛頓州格雷斯港郡,每年可生產1億加侖生質柴油。

  生質柴油係源自大豆等蔬菜來源油脂,可用於任何普通柴油引擎。其燃燒較傳統柴油乾淨,且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硫酸鹽也較少。

  根據全美生質柴油協會,美國生產的生質柴油,將從2005年的7,500萬加侖增加到今年的2億到2.5億加侖。而相對的,歐洲則生產逾8億加侖生質柴油。

  高油價和聯邦稅務優惠已有助對生質柴油的需求。出席新廠動土儀式的政壇人士說,延長2009年屆滿的稅務優惠極其重要。

  Imperium位於西雅圖的設施每年可生產500萬加侖生質柴油,且已供應華盛頓州政府機構、西雅圖學校巴士和部份通勤渡輪使用。

8、聯合國警告:北非和西非可能爆發蝗蟲災害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10月11日警告西非和北非國家,小心將爆發蝗蟲災害。2004年的蝗災曾在該區造成農場一片荒蕪。

  FAO表示,茅利塔尼亞部分區域發現了蝗蟲,牠們產下的卵將於未來10天孵化,而阿爾及利亞、馬利、摩洛哥和塞內加爾都要防範。「我們目前正在茅利塔尼亞的南部和中部、尼日的北部和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南部進行夏季蝗蟲孵育區調查,」FAO在聲明中說。

  FAO說,蝗災將是測試一種環保殺蟲劑的好機會,這種藥劑使用了自然的黴菌來侵染蝗蟲並令其停止覓食。

  2004年撲殺蝗蟲的成本逾4億美元。FAO說,茅利塔尼亞目前有足夠的資源因應這場蟲災,但情況若是在未來幾個月惡化,就需要更多的資源了。

9、專家指受聖嬰現象影響 東南亞明年霾害更嚴重

  夏威夷國際太平洋研究中心(IPRC)專家預測,東南亞明年受到聖嬰現象(又譯厄爾尼有,El Ni?瓨)效應引發大乾旱氣候的影響,霾害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聖嬰現象是指南太平洋的海水異常變暖,導致秘魯和智利等沿岸地區容易有暴雨發生,而赤道附近一帶則乾旱無雨。

  該中心氣象專家Xie Shang-Ping警告說,「厄爾尼有」效應曾在1997年發生過,導致當時的空氣污染指數曾創下226點的最高紀錄,這也讓新加坡陷入有史以來空氣品質最糟的狀況。他預測「厄爾尼有」效應在明年將導致印尼乾旱季節延長4個月,進而使霾害更加嚴重。

  Xie Shang-Ping並指出,過去霾害常因10月的雨季而逐漸消失,但受到上述效應導致旱季時間拉長的影響,霾害可能會持續到隔年的2月。

  根據國際太平洋研究中心的研究,兩次大規模的「厄爾尼有」效應,分別發生在1982至1983年,以及1997年到1998年。而1997到1998年,正是東南亞陷入霾害問題最嚴重的時期。

  日本學者也在9月偵測到氣候有不正常的驟冷效應,這通常是超級「厄爾尼有」效應發生的先兆,因此「厄爾尼有」效應可能會在明年發生。

  Xie Shang-Ping表示,「厄爾尼有」效應一般是10年發生一次。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助理教授Chang Chew Hung也指出,如果強烈的「厄爾尼有」效應發生,明年霾害的狀況可能比1997年更為嚴重。

  今年東南亞的霾害問題,在印尼燒芭(火耕)活動猖獗及風向推波助瀾之下,變得非常嚴重,許多專家都說這次霾害的嚴重性僅次於1997年,一直到最近雨季開始,霾害才逐漸消失。

10、日本研發飼豬專用米 名牌豬可望3年後上市

  日本朝野為了培育出「自主品牌豬」,努力研發「飼豬專用米」,根據朝日新聞報導,這種專用米的研發即將完成,預計日本在3年後就可推出發育好、肉質好的新品名牌豬。

  報導指出,飼豬用的專用米研發成功的話,豬隻吃了這種米,發育將特別好,肉質也特別結實、有彈性。這主要是大型養豬業者「FRIEDEN」公司有意培養出「名牌豬」,加上日本農林水產省希望善加利用休耕的水田,因此在朝野合作下,飼豬專用米的新研發事業可望帶來新契機。

  「FRIEDEN」公司從2002年開始研究專用米,主要是因為受到禽流感、或狂牛症問題的影響,消費者對於豬隻的需求增加、對於食品的安全意識也提高,因此該公司就著眼於「米」的研發,該公司負責人認為米是日本人日常生活最依賴的食品。

  另一方面,日本農林水產省也希望能善用種稻的技術,調整廢耕水田利用,該省還特別召開農林水產技術會議,特別針對此一議題檢討,並決定從今年度開始利用尖端科技,提高農林水產精緻化的事業。

  日本農林水產省特別指派「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畜產草地研究所」(總部設於茨城縣筑波市)扮演研究的統籌角色。

  朝日新聞引述畜產草地研究所人員的話指出,飼料用的專用米類似糙米,擣碎之後再餵食豬隻。到目前為止,經過實驗的結果發現,食用此種專用米的豬隻與普通豬隻相較,體重較重一到二成,而且肉質也更結實、有彈性。

  報導指出,未來最重要的課題將是如何壓低成本,否則很難與進口的廉價飼料競爭。畜產草地研究所的研究員吉田宣夫表示,現在許多山間水田都廢耕,如果能善加利用這些閒置的水田,創出安全、美味的豬肉的話,可說是一舉兩得。

11、美國農業缺少勞工 蔬菜水果收成產生問題

  由於美國政府嚴格管制美國與墨西哥邊界,造成勞工短缺,使得農業受到衝擊,數以噸計的蔬菜和水果無人收成,在樹上或田間任由腐爛。

  缺少勞工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嚴格查緝美墨邊界的非法勞工,以及沒有替代方案,讓農人在農忙時無法僱用臨時工。

  北加州萊克郡一家包裝商的老闆史卡莉女士說,在3週的農忙季節時,她通常僱用900名採水果工人,不過今年她只能僱到500人。

  史卡莉告訴媒體記者:「我們認為,由於邊界加強安全管制,我們的工人約有40%前來。我們的作物估計約有20~30%任由繼續留在樹上或在地上腐爛,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收成。」據農產品交易組織說,史卡莉的問題並不是孤立事件。

  西方農人協會也表示,缺少勞工已是普遍現象。該協會在加州和亞歷桑納州有3,000名會員,他們的產品占美國新鮮蔬果的50%。

  該協會發言人契林說:「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會員的報告。如果這不是危機,那麼確實已接近危機的程度了。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損失了好幾百萬美元。」

  為了解決缺工問題,他們希望國會徹底檢討現有有關移民工人的法律。

12、東亞稻米儲備緊急應變體制預定2009年正式運作

  由ASEAN(東協)10國、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共同籌設的「東亞稻米儲備緊急應變體制」,預定自2009年正式運作,其相關要點如下:

  (1) 1965年由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新加坡等5國結盟而成的東協,1979年新增尼泊爾、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等5個會員國時,深深體會到其會員國境內常有颱風、地震、乾旱等天災,使民生所需的稻米供需陷入失衡困境,尤處國際支援有限或緩不濟急的壓力下,有必要建立稻米儲備急救體制,以符實需。2001年10月東協及日本、南韓、中國大陸等13國的代表針對「東亞稻米儲備急救體制」籌建相關事宜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換,決定2004至2006年為該體制的實驗期,並訂於2006年11月17日在泰國曼谷召開13國農業部長會議時,確認此體制成立及其未來運作相關事宜。

  (2) 東亞稻米儲備急救體制實驗期間,幾乎每一個會員國均曾發生過颱風、地震、火山爆發、海嘯、乾旱、豪雨、地層下陷、暴風雪等重大天災。值得重視的是,除了日本、南韓、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4國,於天災發生後,啟動其國內所建立的天災緊急應變措施應急外,其他的國家則曾向實驗期間的東亞稻米儲備急救體制請求救助,除了使相關災害降至最低外,更充分顯示設置此體制有其必要性。

  (3) 東亞稻米儲備急救體制的總部預定設在泰國的曼谷。其體制運作原則有二,一是由各會員國依規定向總部申報每一個會員國可以提撥供做急救使用的稻米數量,以便災害發生且會員國請求支援時,得最快且最佳的方式將急救用稻米送往災區應急。二是對於籌建急救所需的稻米儲備體制較差的國家或常發生重大災害的地區,由總部就近籌設倉儲儲備急求用稻米,以應實需。而當儲備急救體制所存放的稻米因未曾發生應支援事故,且其食用期限將屆時,則轉送給貧困地區的貧民,供做濟貧糧源。

  (4) 此制度正式運作後,除對會員會相互間的糧源供需具有穩定作用外,對於稻米生產過剩的日本等國,則可透過此方式達到政府編列國際援糧預算、降低其國內稻米生產過剩壓力、獲取國際友誼等一石多鳥之利。

13、日本積極推展農產品輸出政策

  2006年日本新上任的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勝利於首次舉辦的記者會時,強調積極推展日本農產品輸出政策為其重要施政方針,其相關要點如下:

  (1) 以2006年4月訂定的「日本21世紀新農政」所揭示的政策目標為基準,將原定2009年農產品輸出金額達到6,000億日元的目標,擴增為2013年達到1兆日元的目標。(註:此輸出目標金額中,未將香煙、真珠及援外稻米等項目,列入計算。)

  (2) 促進日本農林漁牧產品輸出的戰略原則為茍針對主要輸出對象國或地區的國情及飲食文化的不同,訂定適合該地促銷的旗鑑產品,例如在中國的上海久光百貨公司及天津的伊勢丹百貨公司設置日本農產品專櫃,以梨、蘋果、魚貝類、燒酒及清酒等為主要促銷品。咷以日本派駐在各國的大使館及領事館為據點,定期舉辦與日本飲食文化相關的活動,廣邀當地政府官員及外國使節等參與。咮對於有礙日本農產品輸出相關事宜進行檢討,希望能經由各種方式的溝通,以及結合產官學界的力量整合農產品輸出體制,達到促進輸出目的。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11-23:1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