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計畫成果

行政院農委會簡任技正退休 陳秀卿

壹、緣起

  農村婦女之經濟能力密切影響農家生活品質,依本會84年度對農家婦女的調查顯示,農家婦女缺乏經濟自主性,只有17%的農家婦女掌握經濟權,且可自由支配的金額以5,000元以下者居多。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農業、農村與農家生計之衝擊,本會積極輔導農家婦女以團隊力量積極培訓副業經營能力,俾開創新的收入來源及就業機會。再者,農會隨著整體經濟環境之改變,經營金融業務競爭日趨激烈,如何運用其人際網絡、行銷專長、形象等與農村婦女結合經營新興服務業也是重要課題。

  「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計畫」係透過農會家政推廣教育體系所推動之軟體建設工程,計畫主要理念為終生學習與預防醫學,並解決下列問題;

一、農業勞動及農村人口高齡化可能衍生的問題。

二、我國加入WTO及農村經濟衰退對農家生計產生的衝擊。

三、競爭日益激烈之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農民,特別是高齡者、婦女受正式教育有限。

四、慢性疾病及潛在慢性疾病成為農村居民之主要健康危機,其合併症是造成失能之主要原因。

五、獨居與孤獨高齡農民增加,其照護問題日益顯現,長期照顧措施有待建制。

六、農村日益增加之大陸與外籍配偶。

  台灣地區在民國82年進入高齡化國家之行列,同時,生育率下降,也進入少子高齡化的時代。民國93年粗出生率只有9.56%, 而65歲以上者已達9.48%。面對日益嚴重之高齡化社會趨勢,行政院已著手規劃長期照顧制度,老人照顧之方式及資源漸漸受到重視。根據「台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報告」,民國92年農牧戶口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農牧人口18.9%,農村高齡化較都市地區嚴重,本會為因應高齡化,民國80年即將高齡農民的照顧列為施政要項,透過各地基層農會家政推廣組織系統強化高齡農民的生活照顧,以提昇高齡農民福祉,並以終身學習與預防醫學理念規劃之高齡者生活改善工作,推動以來成效佳,極有助於達成營造獨立自主的高齡生涯及預防或減緩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減少農村高齡者進駐醫療、安養、照護機構,支持家庭安養或奉養制度的「在地老化」目標。

  根據研究,77%失能高齡者係由家人照顧、8%僱人在家照顧、6%老人照護機構、4%醫院(陳惠姿副教授,1997),大部分老人安養的選擇上多以與子女同住或居住於熟悉的環境為優先,「國外研究發現,每4位失能老人僅有一位是住在養護機構中,有3位住在一般社區中,又住在養護機構者每3位就有一位表示如有家庭或社區可提供長期照顧,則不一定要住在養護機構。」然在農村,對於生活無法自理之長者之照顧資源較缺乏而需積極建構。依農家戶口抽樣調查報告顯示,高齡者無自顧能力,而需他人照顧時,大多由子女或配偶照顧,因此培育照顧服務員與家庭照顧者以照護家人或投入照顧服務工作是很重要的,因此,為因應農村長期照護需求及減緩我國加入WTO對農村之衝擊,並配合行政院核定之「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本會自90年度開始便積極建構農村長期照顧資源工作。

  長期以來,國人(包括農漁村居民)之主要死因為慢性疾病,慢性疾病亦已年輕化,患者亦有增加之趨勢。民國93年國人之10大死因依序為:1. 惡性腫瘤,2. 心臟疾病,3. 腦血管疾病,4. 糖尿病,5.事故傷害, 6. 肺炎,7.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8. 腎炎、腎症候群及腎病變,9. 自殺,10.高血壓性疾病。壯年人是罹患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之高危險群,該等慢性疾病導致死亡只是一部分,其餘常造成程度不一之殘障與失能。例如,未控制好高血壓造成腦中風發作而死亡只是小部分;近年來我國洗腎人口增加,洗腎是因腎臟衰竭採用之治療方式,腎臟衰竭則因糖尿病未控制或不當用藥導致。但慢性疾病造成之死亡、殘障、失能是可藉由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的,及時復健也可使殘障、失能度降低。

  農村婦女,尤以中年以上者受正式教育有限,估計50%中年以上農家婦女之教育程度在國小及國小以下,運用資訊能力缺乏,尤以日益增加之農村外籍及大陸配偶之學習問題為甚。因之需提供學習管道,以縮短其知識落差、拓展視野,提升農家婦女的潛能,增進其處理問題的能力,俾使婦女能得到較進一步發展與平等的待遇,促成兩性均衡發展,以健全農村家庭功能。

貳、現階段推動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計畫目標

  結合衛政、社政、環保等在地資源及相關計畫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以達成下列目標:

一、輔導農村婦女經營副業,創造農村就業機會及開創新的收入來源。

二、建構農村社區化長期照顧資源,服務農村失能者家庭。

三、預防與減緩農村高齡化可能衍生的問題、促進與維護高齡者健康,解決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為國人及農村居民普遍之健康問題,該等”無聲殺手”在初期沒有症狀,不易察覺。有鑑於疏於防治之慢性疾病及潛在慢性疾病常導致失能、殘障,93年調查有失能者農家,其原因以高血壓、糖尿病居多,長期以來,本會透過農業推廣體系以預防醫學理念推動營養保健工作,輔導農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俾早期防治農村居民健康問題,促進與維護農村居民健康,預防合併症,以達成『健康老化』目標,而對於失能者之照顧也必須建構。老化工作,提昇高齡者福祉,減少家庭與社會醫療與照護負擔。

四、強化農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落實健康老化工作,預防疾病及殘障,減少醫療與照護負擔。

五、提升農村婦女能力,縮短農家婦女,特別是大陸與外籍配偶之知識落差。

六、改善農家生活環境,動手做環保為農村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 。

參、重要工作項目執行成果

  主要報告輔導農村婦女開創副業與建構農村社區化照顧資源之執行與成果。

一、輔導農村婦女開創副業之執行與成果

  (一)訂定「農村婦女開創副業獎助輔導要點」與設計「田媽媽」共同識別圖騰標章

  本會訂定「農村婦女開創副業獎助輔導要點」以獎助輔導家政班或營農婦女班辦理之「農村婦女副業經營班」,並為該班統一規劃名稱為「田媽媽」,且設計共同識別圖騰標章,並申請商標專利(如附件)。該要點敘明「田媽媽」依據下列四項分類輔導:

  第(一)類:到宅家事服務、照護服務及送餐服務等。

  第(二)類:田園料理(可配合經營休閒農業、民宿等)。

  第(三)類: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米麵食餐點。

  第(四)類:地方手工藝品。

  上述第(二)類及第(三)類均已辦理註冊供各班使用,並委由媒體作推廣及宣傳,俾全面提升消費大眾對「田媽媽」的認知度及支持度。

  (二)輔導「農村婦女副業經營班」創造副業就業機會,開創新的收入來源

  由相關專家、農委會各區農業改良場、各級農會引導農村婦女發揮團隊力量,運用在基層農會家政班及相關培訓計畫所習得的專長以及周遭的農業資源經營副業以開創新的收入來源。農委會專案計畫每年均為提升「田媽媽」經營管理能力設計講習與研習輔導,並辦理「田媽媽」副業經營競賽、觀摩等,由專家針對田媽媽經營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講述與回應問題,讓所有的田媽媽都能藉由現地觀察、分享經營經驗,從中學習營運良好的田媽媽擁有的特質及經營的理念作法。而落實終身學習理念之家政班可稱為經營「田媽媽」的基礎班。

  田媽媽自90年度成立至今(95)一共有159班(含擴大經營班12班),90年國內失業率偏高,又是加入WTO前夕,行政院推出不少促進就業方案,「田媽媽」為一成功案例,90年度預定5年內創造1,000名農村婦女副業就業機會,至93年底該目標已達成,輔導1,000名以上 農村婦女副業就業。

  90年度成立21班「田媽媽」示範班,當年創造之營業額為44,872,955元,次年增為 49,454,242 元, 90年至94年之營業額 合計為212,300,531元,91年度新成立之33班田媽媽,當年創造之營業額為31,546,761元,而92年度之營業額即倍增,為農家開創了新的收入來源 ,有效因應與減緩WTO對農家家庭生計之衝擊,請參閱附表。

  消費者保護是21世紀之普世價值,本著創造優質、健康安全衛生的產品而經營的田媽媽,保護了消費者健康,並協助生計困難農家是雙贏之措施。「田媽媽」締造的不只是經濟價值, 同時創造非經濟價值如教育、訓練減少知識落差,拓展視野,提升農村婦女能力與信心,自我實現,建立人際網絡互助互持以增進其生活調適、處理問題的能力及自主性提升生活品質。

  (三)締造農會轉型經營服務業之契機

  由於「田媽媽」普受肯定,93年度由農會與農家婦女共同經營之「田媽媽」年營業額超過200萬元以上者共有5個,94年度共有7個,為擴大經營規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農特產品之銷售,農委會特獎勵該等由農會與農家婦女共同經營且成績優良之「田媽媽」經營設施擴大經營規模,以創造更多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產品銷售以擴大其成效,因此也締造農會轉型經營服務業之契機。

  90年度「田媽媽」的業務在經費相當拮据的家政推廣計畫項下支應辦理,91年度審核共通過36班「田媽媽」,不得不動支緊急支應款,農委會對該項業務之支持由此可見,該項業務於92年度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一發展地方料理計畫執行,除「田媽媽」業務外,並舉辦「地方料理區域及全國競賽」等活動,為優質、安全衛生的農產品創造附加價值,活絡農村經濟,提高農村居民所得。

二、建構農村社區化照顧資源之執行與成果。

  (一)培育照顧服務員與家庭照顧者照顧失能者,輔導照顧服務員就業

  以91年度為例,共培育照顧服務員391人,其中56人就業,91人當志工,244人為家庭照顧者照顧親人,部分家庭照顧者如有機會將就業;92年度培育之370名照顧服務員,有126人就業,93年度已培育400名照顧服務員,其中117名就業;94年培育照顧服務員229名,56名就業;95年培育照顧服務員172人,55人就業。服務時數足夠者月入達2萬餘元,增加農家收入,有效改善農家生計;再者,需他人照顧之高齡者,大多由子女或配偶照顧,因之培育農家成員為家庭照顧者,增進其照顧技術,減少農家照顧負擔,94年度培育136名家庭照顧者,95年度培育308名家庭照顧者。

  (二)建構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服務失能者農家

  90年度繼續輔導9處銀髮族諮詢服務中心為農村高齡者服務,91年度輔導10個長期照顧資源缺乏之地區,且有意願之基層農會成立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截至目前(95)年度共建構30個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共遴選、培育與組織志工750名,由於上述30個農會推廣工作人員工作負荷重,因此主要係透過經由該等培育之志工服務農村家庭,除服務農村高齡者外,現階段加強培育志工長期照顧知能以服務農村失能家庭,該等志工們訪問與失能者家庭,宣導「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及提供與長期照顧有關之資訊、諮詢、引介資源、生活輔導及通報等服務。其功能與成效如下:

  1. 關懷獨居與孤獨高齡農民,並提供弱勢婦女、青少年等諮詢服務,該等支援中心每年服務10,000人以上,目前服務對象以高齡農民與失能者居多,希與安養照護中心或護理之家等機構策略聯盟,落實照顧農民。

     

  2. 93年度開始訓練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志工150人,訪視調查與關懷602戶農村失能者家庭,成效不錯,94年度仍由志工訪視450戶,以瞭解失能個案狀況,促進該等支援中心志工認識與體察失能者及其家庭之困難、需求等,並推介長期照護相關資源協助農村家庭渡過困難期。

  (三)輔導與鼓勵農會承辦居家服務業務

  94年度輔導已培育照顧服務員100名以上之嘉義與彰化縣2個農會示範辦理照顧服務員資料建檔、就業媒合、支持組織、輔導等工作,該2縣召開照顧服務員與用人單位-長期照顧與醫療單位之研討會,參加之照顧服務員共180人,可作為經營照顧服務之基礎。

  (四)輔導屏東縣崁頂鄉農會設置示範老農養護中心之建構與營運,作為協助農會轉型經營照顧產業之試驗

  農委會90年度核定辦理「屏東縣崁頂鄉農會設置示範老農養護中心」,據以支助與輔導屏東縣崁頂鄉農會 設置示範老農養護中心一處,可照護49名失能者,本項措施係作為創造農村在地就業的模式及協助農會轉型經營之試驗。

  崁頂鄉農會有高度意願經營養護中心,且運用農村優美風光及寧靜空間,輔導農漁民團體興建、經營日間照護中心、安養中心等高齡者照護設施是很好的構想,讓高齡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在地安養享受晚年,不僅可以減少路途奔波及花費,還可以增加與家人的相處時間是在地老化措施,但該案經評估需要醫療與經營長期照顧專業能力,農漁民團體要建構軟硬體設施與經營均很困難,農委會特又成立「屏東縣崁頂鄉農會老農養護中心建構與營運輔導」,委請中華民國長期專業協會輔導協助養護中心的硬體建構及軟體營運。

  崁頂農會附設示範老農養護中心之建構於91完成、其設施與設備均符合衛生安全及較高標準,能與已有之設施區隔,而提供高品質之服務,並以企業化的方式經營,提供專業性以及人性化服務。目前該養護中心共有38名院民,本(95年)每月平均35~38名院民,最多41名院民,95年下半年開始有營收,平均營收3~4萬元。

  (五)建構農會銀髮族服務示範中心

  此為農委會利用農村閒置空間示範建構在地老化措施之ㄧ,主要為行動方便之高齡者 ,並擬建立使用者付費制度,92年度支助輔導斗六市與大甲鎮農會辦理,其建構之設施含健康服務中心、電腦與藝文教室、健身與舞蹈教室、視聽交流聯誼中心、餐飲服務等提供銀髮族及其家人貼心服務,然由於農村長者勤儉刻苦捨不得為自己花錢,使用者付費觀念並不普遍,擬示範由晚輩購買服務給長輩,部分長者既使是晚輩購買服務給長輩,長輩亦捨不得以致經營不易。

  目前該等銀髮族服務示範中心仍以服務長者為優先,但也開放設施服務其他年齡者使用,經營上可平衡,如大甲農會設於日南辦事處之銀髮族服務中心對於日南地區居民提供很好的服務,經營方式主要為社區大學方式名為一「長青學苑」,以94年度為例,開辦適合各年齡層的課程共有16種課程,受惠者共550人次。

附表 歷年度副業經營(田媽媽)班營業額總表(不包括支援班) DOCX / pdf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12-28:15,105